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传记政治人物新民说·海关洋员传记丛书·中国岁月:赫德爵士和他的红颜知己

新民说·海关洋员传记丛书·中国岁月:赫德爵士和他的红颜知己

作者:(英)玛丽·蒂芬(Mary Tiffen)著 戴宁 潘一宁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ISBN: 9787549584949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43.99

类别: 政治人物 SKU:5d83f2975f984910453fee6b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9584949

编辑推荐
鹭宾•赫德执掌大清帝国海关长达40年之久。在清王朝日暮穷途之际,赫德的海关事业却风生水起;他与女性知己的亲密友谊则给他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使他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经受住中国政治风浪的冲击。这本从女性视角撰写的赫德传,一方面,以细腻的笔触,娓娓道述赫德从北爱尔兰一介平民子弟,一路奋斗,到登上清帝国海关头把交椅、掌舵近40年的过程,穿插叙述赫德人生中的几段情感纠葛,细细剖析他与情人、知己、下属、家人的关系,揭示了这位在晚清政坛上权势煊赫的洋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几乎重塑了其历史形象;另一方面,生动讲述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女性在中国的生活及其跌宕起伏的命运,描绘出晚清来华洋人复杂的关系网络,从外来者的角度呈现晚清中外交往情况以及沿海口岸的社会面貌。本书收集了大量赫德与女性知己交往的史料,并立足于对赫德日记、书信等*手材料的细致研究,展开通晓流畅的历史叙事,所有的推论都是小心翼翼的,言必有据,某种程度上,是一部严肃的“八卦”史书。对名人的两性关系、家庭婚姻关系的史实进行探究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婚姻家庭制度的社会史反思,以及对近现代女性自我觉醒与发展的深切关怀。 
内容简介
《中国岁月:赫德爵士和他的红颜知己》是发掘出大量新史料的赫德新传。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作者母亲的家族有三代女性曾经侨居中国,由于一些特殊的机缘成为大清帝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的挚友。本书通过大量书信和日记等*手材料,考证家族历史,讲述赫德与这些女性朋友长达半个世纪的交往故事,从女性的视角描述赫德复杂的情感世界,展示了赫德极富个性的一面。透过生动的叙事和史实考证,一个由商人、外交人员、海关洋员和学者组成的在华外国人网络凸显出来,并且从侧面反映出近代中国,尤其是沿海通商口岸的政治变迁和社会面貌。
作者简介
玛丽•蒂芬(Mary Tiffen),早年在剑桥大学学习历史,后在伦敦经济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主要工作是评估非洲和中东地区农业发展中的社会与经济因素,出版两部专业著作。她带领的研究团队专门考察了1930年至1990年间肯尼亚马查科斯地区的社会变迁问题,并因此而广为人知。《中国岁月:赫德爵士和他的红颜知己》为作者退休之后完成的力作。她考证了家族史,讲述了母亲家族三代女性与一位来自爱尔兰阿尔斯特出类拔萃的男人千丝万缕的交情,故事甚为引人入胜。这男人于1863年到1908年之间执掌着中国大清帝国海关。
目  录

总序:海关洋员的生活志与第二代海关史研究

 

前言

 

序——此时、彼时

回望

赫德与我家族的关联

赫德与女性、家庭、下属

维多利亚时代的合法家庭与不合法家庭

鸣谢

 

章艾玛•斯普赖•爱德华兹1853年到中国

艾玛的父母来自德文郡

移居伦敦,艾玛嫁与谁人?

守寡与再婚

中国成了艾玛的新家

黄埔战役(1854年12月及1855年3月)

巴克顿之死及亚罗号战争

嫁给桑普森(谭顺),结识赫德

 

第二章鹭宾•赫德在中国:稳步立业、仓促成家

来自阿尔斯特的赫德

适应陌生世界,应对情感纠缠

阿瑶

赫德海关事业的开端

总税务司新官上任

向赫丝特•布雷登求婚

 

第三章西奥•桑普森与艾玛

桑普森的早年生活

苦力贸易

植物学家

广州洋人圈

担任教习

晚年生活,心态难调

 

第四章艾玛•卡拉尔与赫德的中年危机

艾玛暂住赫德家(1875年)

与赫丝特关系紧张——两拨子女的负担

一仆二主,忠义两难(1876年)

赫德后一次在欧洲休假

私生子女与第二段夫妻团聚的日子

艾玛•卡拉尔——结局篇

 

第五章贾雅格:娶妻立业终有成

学校生活及朋友

走上工作岗位

休假与成亲

弗朗西丝•卡拉尔与赫德相见

调往福州,贾雅格崭露头角

法国攻打福州的背景(1884年8月)

马江之战

中国知恩图报谢功臣

家庭琐事及二度回国休假(1887—1889)

 

第六章芝罘女生与鹭宾•赫德爵士

芝罘与山东省

赫德与卡拉尔家小女生们的通信往来

回忆学校生活

1900年冬天的节日

 

第七章花季少女:义和团运动的动荡岁月

到访天津和北京

义和团风云起,阴云笼罩芝罘(1900年夏)

芝罘紧张的日子

暑假时光及围困解除

围困解除之后

赫德笔下的围困,信件往来源源不断

 

第八章长大成人:姑娘们的爱情纠葛(1901—1902年)

冬去春来,生活平静——体育活动时有开展

流言四起,名誉难保

秋季的婚礼

上海浪漫事?

 

第九章死神降临

贾雅格在1902年冬

夺命猩红热

回归英伦

在马赛:疾病侵袭,财政困扰

死神再次降临

 

第十章结婚嫁人,各寻归宿

进入新世界

安家落户

凯特立志教书,茉莉尔和艾米丽以家为业

凯特的故事结局

家庭变故?

 

第十一章赫德:曲终人散

私生子女在19世纪90年代

合法子女

真相披露,大白天下

赫德事业的终点

赫德与下属

赫德、女性与家庭

个人后记

 

鸣谢、注释及资料来源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前  言

总序:海关洋员的生活志与第二代海关史研究

滨下武志

 

海关洋员的生活志

《海关洋员传记丛书》将海外出版的关于海关洋员的书籍集中译介给中国读者,包括洋员自传,洋员妻子、后人撰写的亲人回忆录和学者撰写的传记。这套丛书的特色在于,,从中国近代海关史研究的角度来看,它集中介绍海关洋员的个人历史,有别于以往的制度史、贸易史和经济史研究。第二,从近代人物史研究的角度看,除了海关洋员在中国的经历,还涉及洋员父母、家庭的历史背景和本人青年时代的历史,将海关洋员在中国通商口岸的跨国职业生涯和故乡的地方性社会文化联系在一起。我们发现,这些外国人进入中国海关工作之前,大多有船员和海军等海洋性跨国职业经历,也有大学毕业生、知识分子、传教士、商人和外交官背景,终作为海关洋员,长途跋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第三,从史料价值来看,除了公开出版的海关资料,本丛书广泛使用了传记、自传、旅行记录、日记、信函、照片和口述访谈等私人历史资料。已经出版关于海关洋员个人的传记、日记、信函有:《赫德日记——步入中国清廷仕途》《赫德日记——赫德与中国早期现代化》《中国客卿:鹭宾•赫德传》《赫德爵士传》《我在中国海军三十年》《青龙过眼》《中国海关密档:赫德金登干函电汇编》等。

从个人的研究兴趣出发,我认为这套丛书的特色是揭示海关官员活动的地方性与日常性,从个人化的视角透视海关文化;进而透过海关文化,看清清末中国和世界的时代文化潮流,更加深入地理解多样性的海关历史,包括全球性的时代变化。总的来说,本丛书涉及六个既往关注不多的领域:1)英国和英国以外的海关洋员的人物史;2)围绕海关的社会文化生态;3)海关洋员的家庭生活;4)作为汉学家的海关洋员;5)洋员在海关以外的文化与学术活动;6)人物研究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从1858年开始,中国海关(又称洋关,旧海关)的主要职责是管理不断扩大的对外贸易。因为茶叶、生丝出口的增加,需要新的贸易管理机构。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在各通商口岸建立外贸管理的新机构——外国人管理的海关。海关在课税/纳税这个主要功能之外,还承担了新式教育、海事、邮政等职责,成为一个庞大的政府机构。在清朝覆灭之前的50多年里,海关的行政架构大致如下:

一、中央:总税务司署。

二、征税部门:各通商口岸海关。包括内班、外班、海班,以及医疗检疫人员。

三、门:同文馆、税务专科学堂。

四、海事部门:营造处、理船处、灯塔处。

五、邮政部门:邮政总部、各地邮局。

20世纪初,海关各部门在职洋员人数约1500人,50年累计洋员人数近万人。职业涉及估税、统计、会计、文秘、翻译、绘图、印刷、验货、医学、检疫、教育、船只驾驶、水手、航道勘测、水文测量、工程建筑、设备营造、灯塔值事和邮件递送等多个领域,吸引了一大批来自欧美各国的专业、专职、技术性、实务性、有语言能力、有体力的人才。实际上,中国近代海关的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大事业。复旦大学吴松弟教授整理出版的《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未刊中国旧海关史料(1860—1949)》展示了海关的工作成就。

一直以来,海关洋员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以赫德等总税务司为主的官员。可是,从人数来看,洋员绝大部分是地方海关每天在现场从事关务的中级和下级关员们,他们的特征是,不管外国关员或者中国关员,不少人有国际性的船员经验。例如回忆录《青龙过眼》(Through the Dragon’s Eyes)的作者阿林敦(Lewis Charles Arlington),是苏格兰裔美国人,青年时代有长期的航海船员经历,1879年来到中国,先后加入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1886年加入海关,1906年又转到邮政部门,1929年退休后,仍在中国生活。

另一个例子是英国人戴乐尔(海关登记名戴理尔,William Ferdinand Tyler),他撰写了《我在中国海军三十年(1889—1920)——戴乐尔回忆录》(Pulling Strings in China)。戴理尔1889年参加海关内班工作,在上海的江海关担任巡工司,同时受雇于北洋水师,经历过甲午战争,直到1920年从海关退休。他的青年时代也有过全球性的船员经历。戴理尔的祖父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专员,留给他父亲相当可观的家产。父亲是一位乡村教区牧师。戴理尔认为,“我在中国找到了自己——在事实上——那么中国就是我应该待的地方。于是我向罗伯特•赫德爵士申请,在他那里寻求一个内班人员的职位。他回复我说,可以在他的一艘税务巡船上给予我一个职位”。

有时,父辈的海上经历也会影响洋员的任职。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洋员们的父辈已经保有对中国和东亚世界的关心,访问亚洲,从事传教、商贸和水手等工作。有时候,他们带孩子们一起来亚洲。父辈的经验和影响,使孩子们继承了对中国和亚洲的关心,在结束教育后到亚洲寻找适合的工作,从而进入中国海关。当然,进入海关,通常需要经过严格的考试。海关首任总税务司李泰国(Horatio Nelson Lay,1832—1898)的父亲李太郭是一个博物学家和传教士,19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东南亚一带活动,次鸦片战争后被任命为驻广州领事。以语言和翻译能力著称的海关洋员邓罗(C. H. Brewitt-Taylor,1857—1938,本丛书有他的传记),父亲曾经是海岸护卫队的水手。

这些在海关现场天天工作的人们,往往有着类似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从社会文化活动的侧面看,他们的人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阶段是来到中国之前的时间,一般看来他们都经历过全球性的与海洋有关的活动,以船员和水手为职业,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的不同海域寻找工作,或者加入海军,跨海训练。第二阶段是在中国海关工作的时期,在海关工作以外,下班以后或者休假时期,仍保有个人的兴趣活动和社交生活。第三阶段是从海关职位退休之后,出于对中国古典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关心,他们留在中国深化在职期间保留的学术和文化生活;或者,退休以后回到本国,继续关注中国动态,从事有关中国的研究。

近的海关史研究中,正在出现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史取向,关注洋员跨文化的个人际遇,关注洋员在东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与成就。像加州大学的佩里•安德森教授(Perry Anderson)和康奈尔大学的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教授(Benedict Anderson,2015年逝世),他们是蒙自海关税务司安德森(J. C. Anderson)的儿子。他们出生的地点是蒙自,曾表示希望访问父亲工作过的云南蒙自海关。老安德森1914—1940年一直在海关工作。佩里•安德森教授撰写了关于他们的父亲和他们孩提时代在云南的生活的著作。本丛书收入的海关洋员庆丕(Paul King)的个人回忆录亦属此类。

本丛书正是从社会文化史角度来描写海关洋员的工作经验和人物历史。丰富的社会性和文化性内容,使这套丛书在研究性和资料性方面都有独特的价值。

海关洋员与中国文化研究

1.海关洋员与亚洲文会

在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的严格管理下,根据不断下发的总税务司通令,每个职位的人员都严格遵守自己的职务和职责。下班回家以后,他们则属于自己的家庭,融入口岸当地的文化社会。他们常常自己学习中文和中国古典文化,深化和扩大对中国本地的文化环境和古典文献的理解,甚至把中国古典文献翻译为英文、法文或德文,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贡献。如海关英籍税务司包腊(Edward Charles Bowra,本丛书有包腊父子的传记),利用业余时间翻译了《红楼梦》的前八回。前述英籍洋员邓罗,将整本《三国演义》译成英文出版。1874年加入海关的法国人帛黎(A. T. Piry),后来担任邮政司(Postal Secretary,1904)和邮政总办(1910)。他把乾隆皇帝的《圣谕广训》翻译成法文。

海关洋员文化研究活动也令人瞩目。从1870年到1940年,在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North China Branch of Royal Asiatic Society)演讲者中,可以确认职业和职位者一共有1256人,具体人数是:牧师/教士318人,海关关员270人,领事等外交家234人,学者/出版/媒体等167人。虽然传教士人数多,但是海关关员的人数处于第二位,而且演讲的内容一般不是与海关有关的题目,而是以中国古典文学、语言、宗教、地理等社会文化内容为主。说明海关洋员里的知识分子的比率也比较高。

2.作为汉学家的海关洋员

海关洋员中有一些优秀甚至杰出的汉学家。德国人穆麟德就是其中之一(本丛书收入穆麟德夫人撰写的回忆录)。1877—1898年,他在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四次发表演讲,演讲的题目是:《直隶的脊椎动物》(1877),《中国的家法及与其他民族家法的比较》(1878),《中国的方言》(1894—1895),《比较语言学的缺点》(1898)。这些题目是博物学和社会/语言学有关的领域,与外交/海关等历史文化领域无关。

海关洋员成为汉学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是德国人夏德(Frederic Hirth),从1870年进入厦门海关开始,一直到1897年辞职。加入海关之前,夏德已经得到了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博士学位。在海关工作期间,他长期任职于总税务司署下面的造册处,1885年编辑出版了供新入职洋员学习中文的《新关文件录》。1909年,海关税务专科学堂的洋员校长邓罗将此书再次编辑出版。1902年,从海关辞职后的夏德应聘前往美国,出任哥伦比亚大学任中文讲座教授。夏德著述和编辑出版的汉学著作多达10余部,涉及音韵、字典、地形/地质、艺术、历史等多个领域,以英文和德文出版。

在历史研究领域发挥力量的海关关员也不少。引人注目的是19世纪70年代初同文馆教习、德国人方根拨(Johannes von Gumpach),他研究出版了关于1868—1870年中国次访问西洋各国的外交使节团的著作:《蒲安臣使团》(The Burlinghame Mission;A political disclosure,supported by official documents mostly unpublished. 1872年在上海出版)。取得更为突出成就的是美国人马士(H. B. Morse),他的《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和《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是研究清朝对外关系的经典名著。研究中国的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将马士视为精神上的父亲(年龄上可算祖父),本丛书收入了费正清和司马富等人撰写的《马士传》,对马士的史学成就有详细的陈述。

海关文化研究的新资料

1.个人文件和图片

海关洋员的个人资料,包括书信、日记、回忆录、采访记录、剪报、夫人和亲戚的观察记录和照片等。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近开始出版的海关洋员的孩子们的回忆录。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海关洋员在中国的活动,我们特别需要了解洋员以个人身份保留下的资料,这些资料有的仍保留在洋员后人手中,有的由洋员后人捐给欧美各国的大学或博物馆。寻找洋员后人,鼓励他们将家族收藏的资料捐献给大学研究机构,是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毕可思(Robert Bickers)教授正在推进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有些洋员后人已经利用这些私人材料出版了著作,本丛书收入的《赫德爵士传》(作者是赫德的侄女裴丽珠)、《金登干回忆录》(金登干长期担任海关伦敦办事处负责人,该办事处是海关全球化活动的代表机构,该回忆录由金登干之子撰写)和玛丽•蒂芬的《中国岁月:赫德爵士和他的红颜知己》就是其中的代表性著作。

2.海关出版物中的“特种系列”和“杂项系列”

海关出版物中,有“特种系列”(II. Special series)和“杂项系列”(III. Miscellaneous series)两类,一共95(44+51)种。其中有大量文化和社会方面的报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值得更深入研究。下面出示几个例子,从标题即可看出其内容涉猎广泛。

①《海关医学报告》(Medical Report),特种系列No.2,,1871—1911年,半年刊。

②《中国音乐》(Chinese Music),特种系列No.6,1884年出版。

③ 《气象观察与东部海域风暴》(Instruction for making meteorological,observations,and law of storms in the eastern seas),特种系列No.7,1887年出版。

④ 汉口和其他长江港口药材出口清单及药材估值税(List of Medicines exported from Hankow and Other Yangtze ports,and tariff of approximate values of Medicines,etc.)特种系列No. 8,1888和1909年两次出版。

⑤ 历次海关代表清政府参加世界博览会的中国展品目录册。杂项系列,共11份。

本丛书与第二代海关史研究

近十几年以来,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的海关史研究潮流,这些研究的特色是关注海关洋员的社会生活史。我们把新一代以海关洋员为主的研究称为第二代海关史研究。从学术资料的角度来看,日记、回忆录代表了私人文书的范畴。在海关史研究中,人物历史的研究一定有助于在更大层面上展开海关人事史的研究。海关洋员汉学家的中国古典研究,一定能开拓文化史和比较文化史研究的新领域。海关出版物的特种系列和杂项系列,为这类文化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同时,对海关伦敦办事处各项职能的研究,有助于讨论海关的全球性活动与功能。从中国近代史角度来看,将全球史与地方史结合起来,是充分利用海关资料展开研究的新课题。

我相信,这套《海关洋员传记丛书》,涉及面非常广泛,不只历史,也涉及经济、外交、语言、文学、文化、汉学、日常生活研究等领域,它们可以把以前分开讨论的各个因素连在一起,构成一幅动态的近代中国历史画卷。

 

 

前言

王尔德(Oscar Wilde)1891年完成的剧作《温德米尔太太的扇子》(Lady Windermere’s Fan)中有一句名言:“男人与女人之间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友谊。”现代读者也权当此话为那个时代司空见惯的写照。维多利亚时代的男人和女人分隔而居,按历史学家的说法,他们生活在“不同的领域”里,就好像两个性别的人只存在于各自的世界,因此男女之间怎么可能产生友谊?而且整个社会都在睁大眼睛,寻找着两性之间出轨行为的蛛丝马迹,尤其盯紧女人的言行举止,即使是柏拉图式的情感也怎么能有存在的机会呢?毫无疑问,建立友谊等同于违背维多利亚时代繁杂正统的行为规范,女性当事人有可能因此身败名裂,而男人有时也难逃干系。这就是王尔德剧作的主题。不过,在某些情况下,男女之间的亲密友情实则无伤大雅。

玛丽•蒂芬写作本书,利用了家族文件、档案材料,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挖掘出卡拉尔家族那些气质非凡的女性的精彩故事,以及她们与中国晚清重臣鹭宾•赫德的私人交情。我们也得以窥见其精彩纷呈、细致入微的外侨生活,看到那些行事大胆、心思缜密的女人,在远离家乡的异国追求梦想,挑战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观强加于她们的重重清规、条条羁绊。阅读本书的愉悦在于,它呈现给读者维多利亚时代的各种男女关系,有夫妻关系,也有情人关系,但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朋友关系。本书的核心要旨是展现赫德与卡拉尔家族三代女性那种情深意切、割舍不断的深厚情谊。

赫德与卡拉尔家女性从经验中都明白其中代价。整个社会对男女之间的交情都要指指点点,不以为然。而他们却充满乐观,憧憬友谊的不断深化。他们之间的友谊不仅真实存在,而且一生一世,地久天长。鹭宾•赫德是在中国有权有势的欧洲人,掌权长达40年之久。他的真知灼见带给他荣华富贵;对他的流言蜚语也使他饱受指责,蒙冤受辱。赫德与卡拉尔家女性的友情也使该家族时来运转。她们挺过飞短流长和道德中伤,赢得尊重,重拾体面人生。与此同时,卡拉尔家族女性对赫德也产生影响,只不过不那么显而易见而已。赫德坚信,中国强盛,以及中国与西方加强外交关系,对中国和西方都大有裨益。这些观念与当今世界许多政治家不谋而合,但在当时却褒贬不一。有人对他大肆攻讦,也有人真心赞誉。虽然他的事业自始至终紧张而忙碌,但他与女性知己的亲密友谊却给他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使他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经受住中国政治风浪的冲击,顽强不懈,勇往直前。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一直支持出版本书,这也在情理之中。当年,赫德在这所学校毕业时,其言其行并未显露出前途无量的征兆。但学校毅然决定他入职驻华外交使团。这一决定使他摆脱错交的损友,告别放荡酗酒的生活,没有虚掷一年的研究生学习时光。不仅如此,赫德洗心革面,奋发向上,成为大学杰出的校友之一。他退休回乡之后,曾被任命为大学的名誉校长。希望本书能帮助那些不太了解赫德生平伟业的读者,给他们讲述这位北爱尔兰波塔当(Portadown)的儿子才华横溢,勇于奉献,且多愁善感,儿女情长的故事。本书带给读者的不是那些永载史册的丰功伟绩,而是赫德更加个性化的一面,尤其是他与女性挚友之间私人世界的点点滴滴。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亚洲历史学讲师

艾玛•赖兹(Emma Reisz)博士

 

 

 

译后记

此书翻译是我们的第二次合作。前年我们共同翻译了查尔斯·德雷格的《龙廷侍者:包腊、包罗父子传记》(Charles Drage,Servants of the Dragon Throne,London:Peter Dawnay Ltd.,1966,也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基于上次合作的经验,这次合作的主要分工是,戴宁负责全书的初译,潘一宁负责校译,这样既保证译文文体的一致,也保证原文信息翻译的准确性,而且可以尽可能减少疏漏或错讹。我们两人的合作总是愉快、默契的,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特长,因而颇有效率。

上述两部专著的翻译,都属于中山大学重大项目培育和新兴、交叉学科项目“近代中国海关洋员及其汉学(中国学)资料、成果的整理、编译与研究”的成果之一。该项目由朱卫斌教授主持,李爱丽副教授组织协调。这些成果涉及大清帝国海关外籍税务司在中国的生活、工作和科研情况,对于人们深入了解中国海关史、中国近代史以及晚清中国对外关系史都颇有裨益。

翻译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得益于多方面的协助。首先是本书作者玛丽·蒂芬博士的大力支持,使得翻译出版的版权问题易于解决;同时在翻译过程中,她对于我们提出的一些疑问,给予了耐心、详细的答复及指点。另外,中山大学历史系的相关学者也帮助我们在地方史的个别人物和事件方面释疑解惑,特别是李爱丽老师提供了各种相关参考资料。后要感谢的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没有出版社的关注和全力支持,我们的翻译成果无从面世。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戴宁

中山大学历史系潘一宁

 

 

 

媒体评论
这套《海关洋员传记丛书》,涉及面非常广泛,不只历史,也涉及经济、外交、语言、文学、文化、汉学、日常生活研究等领域,它们可以把以前分开讨论的各个因素连在一起,构成一幅动态的近代中国历史画卷。                                                                          ——滨下武志
《中国岁月:赫德爵士和他的红颜知己》是海关“内部”生活的精彩重现。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19世纪末中国海关洋员们生活和工作的大量细节,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方德万(Hans van de Ven),剑桥大学历史学教授

作者利用家族文件、档案材料,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挖掘出卡拉尔家族那些气质非凡的女性的精彩故事,以及她们与中国晚清重臣鹭宾•赫德的私人交情。我们也得以窥见其精彩纷呈、细致入微的外侨生活,看到那些行事大胆、心思缜密的女人,在远离家乡的异国追求梦想,挑战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观强加于她们的重重清规、条条羁绊。                                                   ——艾玛•赖兹(Emma Reisz),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历史学讲师

抢先评论了 “新民说·海关洋员传记丛书·中国岁月:赫德爵士和他的红颜知己”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习仲勋画传(改革开放元勋画传丛书)(第一辑)

EUR €33.99
阅读更多
缺货

杜月笙大传

EUR €33.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毛泽东传(最新插图全译本,迪克·威尔逊代表作)

EUR €31.99
加入购物车

戴笠:黑暗时代里最黑的人(精装版)

EUR €58.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