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376091
★《听孩子讲胜过对孩子说》指导我们在烦心、劳累、焦躁和沮丧的时候,怎样做到尊重、接纳和理解孩子,并且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
★蹲下来与孩子平等沟通,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理解孩子的行为,尊重孩子的选择,进而才能捕捉到有效信息,
★脾气和暴力只代表我的无能和对孩子的伤害,学会倾听,接纳孩子的情绪,才能让孩子敞开心扉,顺畅交流。
★当孩子觉得自己被平等对待,受到尊重,又释放了自己的情绪的时候,也就会平心静气地接受父母的建议和教育。
★《听孩子讲胜过对孩子说》用专业的学识和态度分析问题,将抽象的教育理论融入生活细节,给我们充分展示了如何用倾听的态度培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学会尊重、换位思考、感恩父母,与孩子达成完美的沟通。
★孩子的问题 都是父母的问题,沟通是一切的根源,通过《听孩子讲胜过对孩子说》学习,做孩子生命中的贵人,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去帮助孩子完成他自己的梦想和使命。
第一章 父母倾听孩子的心理学要领
父母为什么要倾听孩子
拿出特定时间,倾听孩子的诉说
父母需要耐心倾听年幼的孩子
倾听是解决成长困惑的“金钥匙”
父母倾听孩子时要注意的细节
孩子处于特定情态下的倾听方式
走出倾听孩子的误区
倾听时,父母要限制孩子的不当行为
对孩子说“不”,也要做好善后倾听
第二章 倾听孩子的情绪变化,细心“把脉问诊”
从笑声里听出孩子对负面情绪的排解
引发孩子大笑,实现行为习惯的改变
用“示弱”让孩子大笑,驱除恐惧心理
耐心听孩子哭泣,等待心灵创伤自动恢复
听幼儿哭泣时,要配以爱抚的肢体语言
把哭泣的孩子挡在门外,告之强者必自强
孩子拭泪而言时,更易置入理想信念
孩子张口要东西时,不同的应对方式结果不同
孩子“显摆”时,听出他的自负心
第三章 倾听孩子的愤怒,给出释放情绪的心理空间
倾听孩子哭闹,发现他的心理求助信号
听孩子发脾气,知晓烦恼背后的隐情
听见孩子“喷粗口”,用优雅的方式制止
孩子是个“暴躁王”,用“计谋”让他变温和
忍受大宝的怒吼,等来心理平衡的彩虹
倾听二宝的愤怒,告诉他“爱一分也不少”
对任性的孩子冷处理,“负强化”改正不良行为
第四章 听出孩子在学业上的困惑,指导点对点
从孩子的疑惑中听出求知欲,因势利导
听孩子质疑前人,登山“实察”培养研究素质
让钻牛角尖的孩子“脑洞大开”
从孩子的呼喊声中理解“活学活用”
找到成绩下滑的原因,帮助孩子“收心”
觅见“讨巧”之心,给出学习的根本方法
听出孩子的厌学情绪,一句话给予乐学的兴奋
让“飘飘然”的孩子面对现实
循孩子的哭声看过去,找到学不会的原因
“笨小孩”的憨话引关注,边走边谈助成才
第五章 倾听孩子犯错的原因,说“不”也走心
听出孩子的自私心理,解透“舍与得”
孩子企图染上“小恶习”,用逆向思维扼制
察言观色,给犯错的孩子一个台阶下
听出孩子的逃避心,用行动强化责任担当
让孩子进行自我反省
听孩子的诉求,培养独立自主
听孩子痛苦呻吟,找到以趣为诫的良策
从吵闹中识劣性,“关禁闭”让他走正道
听孩子撒谎,找出“病根”对症下药
倾听孩子,捕捉心灵空间的奥秘
现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愈加繁忙,时间似乎成为了最昂贵的消费品。陪伴孩子对父母来说已经不易做到,若想拿出时间专门认真倾听孩子、理解孩子并及时给其答疑解惑,似乎越来越困难。国外许多心理学家对倾听孩子的重要性做了深入的研究,他们认为父母的耐心倾听与孩子的身心健康、对待学习的态度以及未来成才密切相关。如果父母忽视了孩子小时候的心理问题,其累积的负面情绪就会形成痼疾,为其将来的个人发展埋下隐患,因此身为父母者应该重视倾听孩子、了解孩子,否则就会使通过奋斗所取得成就的意义大打折扣。
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父母必须由说教转移到倾听上来。这样做有两方面好处:一是孩子有些情绪、心理上的问题可以通过父母的倾听自行解决;二是父母听得懂、听得准,才能给孩子以正确的劝勉和引导。父母做到了解得透彻、施教方法得当,孩子的成长就会少走弯路或者免于摔倒。
心理学意义上的倾听孩子,不是简单的“听”,而是对孩子发出的信息快速接收、储存、辨析、理解,然后给出准确的回答,采用有效的办法解决问题。这里所说的“准确”不仅仅是说得“正确”,还包括适合孩子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的心理需要,以化解孩子的心理困惑,规范孩子的行为。“有效”是指采用的办法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所选择的最优方法,而不是他人常用的方法。父母能做到这样的“准确”和“高效”,才是真正会倾听孩子的父母。
倾听孩子需要技巧。不仅要用耳朵来听孩子说、笑、哭、叫,还需要全身心地去感受孩子传出的非声音信息。人们常说“耳聪目明”,“耳聪”就是指听觉发达,迅速获取声音信息;“目明”则是指眼光敏锐,能捕捉到细微的变化。孩子的情绪变化是快速的,肢体语言所透露的信息也是复杂多样的,父母要做到“耳聪目明”。
孩子说话受智力的局限,不连续、不准确,这就要求父母在倾听时排除内心情绪和外部环境的干扰,集中注意力,做到全神贯注、准确无误地捕捉孩子发出的声音信息和肢体语言信息,也就是要保持较强的机智性和敏捷性。
父母倾听孩子不是简单地接收孩子发出的表象信息,而是要从孩子的心理变化、话外音等方面,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去揣摩、感受和判断孩子所传达的各种信息,不能简单地、机械地理解。孩子说话经常搞不懂主次,往往最先说出的却不是事情最重要的部分,所以父母要筛选过滤,排除干扰信息,进行信息价值评估,理清孩子所说的主要意思和主要目的,做到透过现象抓本质,做出正确的判断后再决定自己怎么说、如何做。
父母在倾听孩子时切忌心不在焉,否则不但不会听进去孩子说的话,还会忽视孩子通过表情、眼神、体态所表达出来的意思。这样不负责任的倾听,容易导致孩子形成你不尊重他、不爱他、不喜欢他的错误认知,不仅达不到倾听的效果,还会导致亲子关系出现问题。
父母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倾听孩子,并辅以关爱的肢体语言,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进一步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使其尽量完整地呈现自己的想法,讲出一些被情绪掩盖的真相。
本书详细讲解、阐释父母倾听孩子的心理学意义、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孩子在成长中的各种问题。相信身为父母者阅读此书后,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处理情绪、心态方面的困扰,在帮助孩子减轻成长烦恼的过程中,同时减轻自身的烦恼。如此一采,亲子关系会更加和谐紧密,在促进孩子学习兴趣、心理素质、交往能力等方面有更好、更快的提升。
★要想让孩子听话,就得对他们尊重温和,不能吓唬他们。——〔古罗马〕 忒壬斯
【听孩子讲胜过对孩子说】
倾听是解决成长困惑的“金钥匙”
每个孩子都有向别人表达想法的愿望,喜欢父母认真倾听。如果孩子倾诉的欲望如愿以偿,就会感到父母爱他、尊重他,心灵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反之,就会感到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许多父母不知道,当孩子有不良情绪时要保持心情愉悦,还要细心关注孩子、协助他宣泄不良情绪,有具体做法上经常让孩子有错位的感觉,因此形成了彼此沟通上的障碍。父母必须要明白,孩子只有在认识到把积在心里的郁闷全部说出去时才会有安全感,才会放下心里的包袱。而一个孩子能否自在地进行内心想法的表达,与他的安全感紧密相连。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孩子的表达与安全感是相辅相成的。如果父母以认真倾听孩子满足他的心理需要,孩子就会觉得父母尊敬他的想法,对他表现得很友善,他就会觉得有安全感,因释放情绪负累而变得快乐。
如果父母不懂得倾听的重要性,或者没有耐性听孩子把话讲完,取而代之的肯定是对孩子的训斥和指责。不仅会让家庭阴云笼罩,还会因孩子面临的问题没有解决,发生意想不到的后果。比如,孩子连续犯错,或者发生因不能容忍父母而离家出走等严重的事情。出现了这种局面是谁的责任?当然是父母的责任。因为父母是沟通的主导者、示范者。父母应思考孩子为什么不听话,或者是你越说他越不听的原因。事实上,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父母没有用倾听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爱、理解和尊重,没有给他安全感,使彼此的沟通陷入了危机。如果这种危机不能化解,孩子的对抗情绪会越来越强烈。
有专家把父母的倾听比作给孩子一个空瓶子,让孩子把情绪负累倾倒出来。但是父母倾听孩子,并不意味着父母要接过一个装满情绪负累的瓶子,也不意味着纵容孩子。只是在帮助孩子排遣情绪负累,像倒垃圾一样清除不良情绪。孩子的心灵空间更为广阔,思维才能正常运转。
父母在倾听孩子时要运用“古德曼定律”约束自己。心理学上的“古德曼定律”也叫沉默定律。主要内容是,沉默可以调节说话和倾听的节奏。沉默在沟通中的作用,就相当于零在数学中的作用。尽管是“零”,却很关键。没有沉默,一切交流就不能顺利进行。因此,父母在倾听孩子时,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父母倾听孩子时要注意的细节
倾听孩子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调动听觉、视觉,需要做出表示关爱、理解的动作,还要根据孩子的状况做出快速反应,对孩子的疑问给出正确的回答。如果父母精力不集中,不能全神贯注,缺乏把倾听进行到底的耐心和决心,就不能发挥倾听的作用与效能。因此,倾听孩子要做到以下几点。
1.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倾听孩子
很多父母会感到没有足够的时间倾听孩子。每天忙忙碌碌,怎么会有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的时间专门坐下来倾听孩子的喜怒哀乐呢?谁去准备晚饭?谁去整理房间?谁去孝敬老人?在现代都市生活中,时间是个昂贵的消费品,大多数人都会把自己所要做的事安排得满满的,不会轻易为某件事多耗费时间。但是,如果能抽出时间倾听、陪伴孩子,与孩子及时沟通避免出现更严重的问题,那么这不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吗?
研究表明,许多父母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肯花时间倾听、帮助孩子走出心理困境,会省去不少麻烦。比如,不再需要花时间训斥孩子,也不必为他不快乐、有厌学情绪、与小伙伴发生冲突等事情担心。也就是说,当孩子被负面情绪困扰时,特别需要父母坐下来陪在他的身边,允许他哭出内心的委屈,诉说自己遭遇的麻烦,以给出必要的建议和指导。当父母明确意识到,这是孩子在求助自己帮他处理不良情绪,在为父母减轻因出现更大的麻烦所产生的负担时,这个时间无论如何还真是不能节省。
2.用肢体语言表达对孩子的关爱
当孩子在宣泄负面情绪时,父母用手抚摸、搂抱孩子,用关爱的目光注视孩子,是在给出很有力的支持。这时候父母要注意与孩子所处的位置,让他能感受到你是在用温情和关爱鼓励他。如果孩子能注意到你充满爱抚的目光,就可能进入情绪宣泄的高潮,一眼也不看你,但这都没有关系,等到他把负面情绪清理完,就会恢复与你的全面接触。对孩子施以温柔的触摸、轻抚面颊、拉一拉手,都会把关切直接送入他的心田。这时尽管孩子对父母的关爱可能没有对应性的表示,但是很快就可以看到孩子的神情越来越放松,他在接受父母所给予的全部关爱时,完成了自我疗愈。
3.父母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变化
父母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理解身边的事物。如果自己的心里是万里晴空,也不愿意看到孩子一脸沮丧。但是孩子情绪经常被父母注意不到的外界因素所左右,快乐和烦恼不能与父母和上拍子。比如父母心情不好时,看到孩子高兴也觉得心烦;而孩子情绪低落时,父母在独自为好心情沉醉,这样就不利于孩子处理他的情绪问题。因此,父母在倾听孩子的时候,要把自己的情绪因素做以收敛,以孩子的情绪问题为主导去倾听孩子,比如孩子情绪低落时,要尽量表示理解孩子,使他能倾诉自己之所以不安、焦灼、郁闷的原因,然后给以适当的输导。
4.让孩子把情绪负累宣泄出来
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地心情郁闷、情绪低落,委屈、难过、悲伤、失落、绝望都是有原因的。孩子有时候不知道怎么样开口谈,或者对父母说出自己的烦恼也有所顾虑。父母要表现得理解孩子,愿意耐心地听他的倾诉。有时候,当父母表达对他的关爱后,孩子会大哭不止,好久也说不出一个字来。不过,父母要能凭借孩子的表情、哭泣的声调、紧闭双眼等大致推断出他的烦恼所在。因此,父母要在倾听时保持敏锐的观察力,不论他能否开口谈自己的烦恼,都要做出准确的分析与判断。
5.努力想象而不轻易提出忠告
父母要努力把孩子脸上的表情、所说的话想象成一个画面,这样更容易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比如,女儿放学回家后就向妈妈哭诉,上课时因同桌先与她说话,两人被老师叫到教研室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她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本来不是我的错,我为什么也要受到批评呀?老师就是不公平。”这时如果妈妈能想象出女儿低头挨批评的样子,就会深深地理解她的委屈。如果这时说一句“你一定很委屈,因为你没有错”,孩子就感到妈妈是理解她、尊重她的,心里的委屈可能立刻就烟消云散了。
既然父母的倾听本身就是帮助孩子处理情绪问题,孩子也特别需要这种倾听。若父母这时沉不住气,急于提出忠告就是在妨碍孩子。孩子哭、笑、讲述的时候,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的感受和父母的关爱上,对身边的事物全不在意,根本听不进去在父母看来是苦口婆心的忠告,父母任何责怪训斥只会加深孩子所受到的伤害而已。孩子宣泄完情绪负累后,会重新感到轻松并恢复自信。这一点父母铭记后,才能对自己该说什么话拿捏得准确到位。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