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10154848
编辑推荐
严复是清朝末期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他勤奋治学,敢为天下先,努力向西方寻找救国图存、富民强兵之路。翻译《天演论》,创办《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 像严复那样爱国报国,像严复那样放眼世界又葆有纯正的中国心,这正是当下迈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国人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需要的情怀,也是王岗峰、严复翰墨馆策划出版这部《严复画传》的初衷。
内容简介
由王岗峰*,严复翰墨馆编的《严复画传》是以 严复的一生作为线索的一部轻松历史读物。本书的内 容以图为主,辅之以轻松好读的文字。严复是近代* 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他曾执教京师大 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北洋水师学堂, 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 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世界 介绍给中国。他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是中国近代史 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目 录
一、少年励志
1.故乡阳岐村
2.师从众名儒
3.船政十一年
二、留学英伦
1.求学海军校
2.师友忘年交
3.考察法兰西
三、天津廿载
1.主政海军校
2.悲愤缘甲午
3.惊雷天演论
四、西学第一
1.译典信达雅
2.创译八名著
3.启蒙思想家
五、国学大师
1.拜师桐城派
2.四次考科举
3.旧法可损益
六、教育名家
1.安徽学堂监督
2.上海复旦校长
3.北京大学校长
七、政治理想
1.与孙文之辩
2.南北方之谈
3.筹安会之累
八、魂归故里
1.亲人与挚友
2.最后的日子
3.光气长垂虹
严复生平简谱
1.故乡阳岐村
2.师从众名儒
3.船政十一年
二、留学英伦
1.求学海军校
2.师友忘年交
3.考察法兰西
三、天津廿载
1.主政海军校
2.悲愤缘甲午
3.惊雷天演论
四、西学第一
1.译典信达雅
2.创译八名著
3.启蒙思想家
五、国学大师
1.拜师桐城派
2.四次考科举
3.旧法可损益
六、教育名家
1.安徽学堂监督
2.上海复旦校长
3.北京大学校长
七、政治理想
1.与孙文之辩
2.南北方之谈
3.筹安会之累
八、魂归故里
1.亲人与挚友
2.最后的日子
3.光气长垂虹
严复生平简谱
免费在线读
1.译典信达雅 在《天演论》的“译例言”中,严复提出了“信 、达、雅”的翻译标准,认为“译事三难:信、达、 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 则达尚焉《易》日‘修辞立诚。’子日‘辞达而已’ ,又日:‘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三者乃文章正轨 ,亦即为译事楷模。” 翻译三难:“信”指内容信实,意义不违背原文 ,译文要准确;翻译求信实已经不容易了,但是,如 果内容信实而语言不“达”,即流畅通达,名义上翻 译,实际上等于没有翻译。《易》经说,修饰言词要 确立真诚原则。孔子说,文辞只要求畅达就可以了。
但他又说,言辞没有文采,不雅驯,流传不远。所以 ,信、达、雅是写文章的正途,也是翻译的楷模。
严复翻译的不是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和人物,容易 被大家理解。他翻译的是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许 多新的概念、学理,在现有汉语里寻觅,渺茫无所收 获。所以,严复要创造新的汉语词汇,而这必须十分 慎重。达到“信”,的确“大难”。严复为此创造了 如“物竞”(生存竞争)、“天择”(自然选择)等诸多 新概念。他自称:“一名之立,旬月踯蹰;我罪我知 ,是存明哲。”往往为敲定一个概念,要花十天一月 时间反复思考。
译文做到“信”还不够,还要做到“达”。即流 畅通达也很不容易,严复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先要理解 全篇的精神,融会于心,然后下笔书写做到互相照应 而又意义完备。这样做使译文能通畅流利地表达意思 ,做到内容的真实。最后还要有“雅”,做到文采斐 然。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翻译者必须有扎实的自然科 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各学科的基本知识。在当时的中国 ,也只有严复一人能够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严复那个时代,有三种通行的表达思想的语言方 式,即八股文、先秦古文和通俗语。八股文已经僵化 ,难以表达新思想;世俗口语虽受百姓喜欢,但不易 表达深奥的义理;只有用先秦古文,易于让知识界理 解。因为在严复看来,西方思想家与中国思想家在思 想上有许多共同之处,而中国思想家的思想源头在先 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尤其“四书五经”中。所以严复 说:“实则精理微言,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则为达 易;用近世利俗文字,则求达难。” 我们必须把严复翻译置于那个时代来考察,才能 对他的“雅”有正确评价。严复翻译的目的在于唤起 国民“救亡图存”的觉悟,这首先是要唤醒知识分子 精英阶层,也包括顽固的士大夫们。严复时代的文化 氖围是国学传统的天下,古文高度发达而普及。新的 思想首先要让社会精英阶层理解和接受。
蔡元培说的很好:“他的译文,又很雅驯,给那 时候的学者,都很读得下去。所以他所译的书在今日 看起来或嫌稍旧,他的译笔也或者不是普通人所易解 。” 鲁迅也说过:“最好懂的自然是《天演论》,桐 城派气息十足,连字的平仄也都留心。摇头晃脑地读 起来,真是音节铿锵,使人不自觉其头晕。这一点竟 感动了桐城派老头子吴汝纶,不禁说是‘足与周秦诸 子相上下了’。” 既然士大夫阶层都爱读,四方读书之人都争购, 上至亲王权贵,下到中小学生,都喜欢读《天演论》 ,那么严复译文用先秦古文的“雅”便是对了。现代 社会的许多人对严复及其著作陌生,是因为我们对国 学陌生了。
P51-54
但他又说,言辞没有文采,不雅驯,流传不远。所以 ,信、达、雅是写文章的正途,也是翻译的楷模。
严复翻译的不是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和人物,容易 被大家理解。他翻译的是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许 多新的概念、学理,在现有汉语里寻觅,渺茫无所收 获。所以,严复要创造新的汉语词汇,而这必须十分 慎重。达到“信”,的确“大难”。严复为此创造了 如“物竞”(生存竞争)、“天择”(自然选择)等诸多 新概念。他自称:“一名之立,旬月踯蹰;我罪我知 ,是存明哲。”往往为敲定一个概念,要花十天一月 时间反复思考。
译文做到“信”还不够,还要做到“达”。即流 畅通达也很不容易,严复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先要理解 全篇的精神,融会于心,然后下笔书写做到互相照应 而又意义完备。这样做使译文能通畅流利地表达意思 ,做到内容的真实。最后还要有“雅”,做到文采斐 然。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翻译者必须有扎实的自然科 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各学科的基本知识。在当时的中国 ,也只有严复一人能够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严复那个时代,有三种通行的表达思想的语言方 式,即八股文、先秦古文和通俗语。八股文已经僵化 ,难以表达新思想;世俗口语虽受百姓喜欢,但不易 表达深奥的义理;只有用先秦古文,易于让知识界理 解。因为在严复看来,西方思想家与中国思想家在思 想上有许多共同之处,而中国思想家的思想源头在先 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尤其“四书五经”中。所以严复 说:“实则精理微言,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则为达 易;用近世利俗文字,则求达难。” 我们必须把严复翻译置于那个时代来考察,才能 对他的“雅”有正确评价。严复翻译的目的在于唤起 国民“救亡图存”的觉悟,这首先是要唤醒知识分子 精英阶层,也包括顽固的士大夫们。严复时代的文化 氖围是国学传统的天下,古文高度发达而普及。新的 思想首先要让社会精英阶层理解和接受。
蔡元培说的很好:“他的译文,又很雅驯,给那 时候的学者,都很读得下去。所以他所译的书在今日 看起来或嫌稍旧,他的译笔也或者不是普通人所易解 。” 鲁迅也说过:“最好懂的自然是《天演论》,桐 城派气息十足,连字的平仄也都留心。摇头晃脑地读 起来,真是音节铿锵,使人不自觉其头晕。这一点竟 感动了桐城派老头子吴汝纶,不禁说是‘足与周秦诸 子相上下了’。” 既然士大夫阶层都爱读,四方读书之人都争购, 上至亲王权贵,下到中小学生,都喜欢读《天演论》 ,那么严复译文用先秦古文的“雅”便是对了。现代 社会的许多人对严复及其著作陌生,是因为我们对国 学陌生了。
P51-54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