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701401
1.更有审美的生活,才是好生活。
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极度丰富的当下,我们对好生活的理解是否还停留在传统的对物质层面的理解?在物质世界之外如何建造自己的精神世界?如何提高审美来改善生活品质?一个人的设计修养,是由价值观、
见识、专业知识和生活经验共同完成的。
对于今日的中国,这是一项亟待开启也需要各方人士积极推动的事业。在完成了物质上的积累后,实现由审美、创意、 观念等维度生成的价值,正是当下产业升级和生活品质升级的空间。
2.打开设计鉴赏之门。12位中国设计大家首度集结,普及“设计的常识”“生活中的设计”。
吕敬人、张永和、王澍、韩家英、滕菲、俞孔坚、万宏、梁子、吕永中、杨明洁、刘斐、上官喆,12位中国设计师从生活中相关的设计问题出发解读设计,他们对设计的理解、判断好设计的标准,对设计与生活关系的讨论,帮助读者提升素养。
3. 日常生活、公共生活、个人形象,3大部分12个维度悉数讲解,150余张图片集中呈现。
聚焦家居、建筑、产品包装、书籍装帧、服装、珠宝首饰、花艺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谈某件物品或某种现象背后蕴含的设计和不同设计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有助于读者反思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使用的物品,重新发现背后的设计理念,从而选择更好、更适合自己的设计,提升生活质量。
4.国内知名设计师杨林青担纲全书装帧设计。
从内到外优化阅读体验。精装版本、特种纸四色印刷,值得珍藏。
吕敬人、张永和、王澍、韩家英、滕菲、俞孔坚、万宏、梁子、吕永中、杨明洁、刘斐、上官喆,12位享誉国际的中国设计师首度集结,聚焦建筑、家居、产品包装、景观、书籍、服装、珠宝首饰、花艺等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领域,从日常生活的各种消费和使用物品的现象入手,共同探讨:如何读懂设计,什么是好设计,如何消费设计品提升生活品质,中国人应如何建立自己的审美体系等问题。
换一个高度生活 1
日常生活篇
为了好生活,选择好设计 张永和
6
用设计拓展生活的维度 吕永中
30
好设计能在秩序中展开自由 吕敬人
60
设计是与无言对象的有情互动 万宏
86
公共生活篇
设计是用来成全生活的 王澍
118
不是真善美的景观没有再生能力 俞孔坚
148
伟大的品牌和好设计是共生的关系 韩家英
168
设计的DNA是有标准的 杨明洁 192
个人形象篇
衣方式的背后是文化在用功 梁子
224
未来时装是一种个人观念的表达 上官喆
240
先了解自己,再选择设计 刘斐
258
禁得住细品的设计更有生命力 滕菲
278
后记 297
受访嘉宾简介 300
换一个高度生活
如果信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时尚……这些对设计有着深刻影响的力量没有被深入了解,设计所潜藏的蓬勃的创造力就无法充分发挥。在完成了物质上的算术级的积累后,实现由审美、创意、观念等维度生成的价值,正是当下产业升级和生活品质升级的空间。
今日的中国,在其他地方奏效的逻辑、规律,在这里似乎都不适用,我们面对的是有着无限可能性的存在——我们敢做别人不敢做的尝试,用尽能够想到的方法,快速地建立了一个崭新的世界。然而,一路狂飙后,我们是否会如菲茨杰拉德所慨叹的那样:“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
不能不看到今日的中国在爆发了惊人的创造力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破坏力——当发展变得不惜代价时,对环境的破坏和对人心的扭曲就变成了必要的手段而不会受到节制,传承和诗意都是可以被忽视的价值,积累了物质的、直观的、可测量的东西成了衡量发展的至上准则,那些为心灵、爱、审美等良性的互动和抽象的价值投入时间和金钱的方式遇到了诸多反向的挑战。那么,我们所寻求的发展怎样才能走出过度物化的陷阱?怎样开拓通往更宽广境界的途径?在被以工业文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冲击后,我们能否在弥漫于亚洲的“西方文化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中找回文化自信?能否在食古不化的陈旧观念中保持清醒,勇敢地拥抱未来,从而找到一条真正适合中国同时又能给全世界带来福祉的道路?
在这场探索中,中国不仅需要解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以中国目前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需要看到中国模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肩负着这样的大国使命,我们呈现出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审美标准和器物产品能够给人类带来什么有益的、可持续的启发?
修养是物质之上的维度,是我们发挥精神价值的一种能力。
有什么样修养的国民,就会有什么样品质的社会。时下,无论个人还是国家,如果视野和思维停留在制造业阶段,只着意积累有形价值,其实已经举步维艰了。
突破只能产生在无形价值的创造上!
需要正视的现实是,我们的现代生活经验还处在初级阶段,由于消费经验和生活体验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阶层差异乃至时代差异,对一个产品的设计价值达成共识的社会机制尚在逐步形成的过程中,而这种无法达成共识的现状会使“设计要为谁服务”“什么才叫圆满地完成设计任务”“动用多少资源、采用什么手段才是合理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变得飘忽不定,这不仅不利于催生品质优良的设计,反而给劣质的设计提供了大行其道的机会。
提高设计修养,具备对更高阶价值的认知与信心,这不仅是为了使我们个体具备超越一般物质的眼界和高度,更是为了整个社会能够做出更符合长远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设计的修养不是一场风花雪月,而是整个社会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升级的一个突破口,是我们在什么高度上去生活的一种选择。
除了产品的功能升级,设计如何创造新的技术,如何更新使用方式,如何塑造能带来审美愉悦的视觉形象,如何保障人们的安全和健康,如何生发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友善关系,如何提供更丰富的生命体验,等等,都是设计可以实现的高阶价值,也是我们品评设计水准的诸多维度。
三年多前,当我辞职后,曾下决心让自己什么都不做,好好享受一个长假。在一次旅行中,我的朋友艾伯特 · 帕拉维问我:“以后你有什么打算?”我说:“还没想好,也不想马上做决定。这个世界正处在又一轮的转型期,很多东西都不明朗,需要看清方向才知道什么是未来。” 艾伯特说:
“现在全世界都高度关注中国,中国有那么深厚的历史积累,那么丰富的文化,你是中国人,应该有很多机会做事。中国人现在有钱了,但还不够美,我们没有办法从很多中国人身上看到,他们来自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承的国家。”
那时正值黄昏,山冈苍翠,夕阳悠然地与我们告别,不做盘桓。我忽然觉得,每一个文明的光辉亦如这夕阳,有璀璨,也会有黯淡。没有哪个民族能幸运到一直都被历史垂青,如果在下一个清晨到来前,我们还没有醒来,便会错过又一次日出。
人类虽然一直要为生存而战,但不能仅仅为了生存而战,有别于动物层面的生存是:人活着还需要精神。
设计作为一种兼顾物质与精神双重价值的人类活动,有其独特的存世使命。设计的修养是由价值观、见识、专业知识和生活经验共同完成的。对于今日的中国,这是一项亟待开启也需要各方人士积极推动的事业。
书中所有受访嘉宾在听到我的选题后,都怀着诚挚的善意参与到这个项目中——他们拿出各自积累的精华和大家分享。这里面有反思,有启发,有批判,有展望。希望凝结了这么多人心血的著作,可以带给大家有益的启发。
什么叫设计?设计就是要学会驾驭秩序,不然就是画家做的纯艺术,爱怎么画就怎么画,中国画画法中常有“意到形不到”的追求,其实是一种随意,可以不讲形准而求意会或韵味。但设计不允许,图文的来龙去脉,须编排得规规矩矩,必须讲究秩序。要尊重设计的规律。
——吕敬人
本来设计是解决很实际的使用问题,而现在普遍是把解决问题跟创意性的思维结合在一起,认为“你不但要给我解决问题而且要富有创意地解决”才算设计。我想说这也不错,但是设计的根本是解决问题……一个人要对设计有一定了解,他得先对自己有一定的了解,这其实挺难的,还有一件难事,就是不要太在意别人怎么想。这三关闯不过去,那就剩下消费商标了
——张永和
可能全社会对建筑的认识还不够。我们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的,其实大都不是专业的人在介绍,很多报道的素材都是游客般地拍了一些图片,这对大家的观念影响特别大。整个社会对建筑方面的认识、了解是严重不足的。当然,相对这种不足,中国“补课”的速度已经很快了。
——王澍
设计的根本是解决问题
殷智贤:您作为享誉世界的著名设计师, 而且是全系列的设计师:不仅仅做建筑设计,您的设计作品涉及各个领域,我很想请教您怎么看待设计的修养? 当我们说这个人有设计修养的时候,
意味着他至少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张永和:我一层一层解释吧。先说设计到底是干吗的。我发现消费者常常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或者是上了市场营销的当了,这也正常。本来设计是解决很实际的使用问题,
而现在普遍是把解决问题跟创意性的思维结合在一起,认为“你不但要给我解决问题而且要富有创意地解决”才算设计。我想说这也不错,但是设计的根本是解决问题。所以常常出现一件产品原来是设计成这样,
后来又被设计成另一个样子的现象,这个新的设计可能把原产品的其中一个问题解决得比原来好。比如你原来主要关注温饱问题, 其他都凑合, 现在你不想凑合了, 就会产生新的要求。
举个例子, 有中国筷子、 日本筷子、 韩国筷子。 这三种筷子其实对应三种不同的饮食习惯。 中国筷子偏粗大, 日本的筷子头是尖的,韩国的筷子横切面是扁平的,
因为各个国家的饮食习惯不一样。 粗的、 细的、 尖的, 竹的、 木的、 钢的筷子, 都是针对不同的饮食需要而设计的。
从设计的本质来讲, 设计需要去解决问题。 但这个逻辑在今天的消费语境里常常不被认同。 比如你买一双匡威球鞋, 恐怕不只是因为它舒服。 我现在有七八双匡威球鞋,
其实我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双, 而是被推销了, 不同颜色、 不同图案各来一双。 这种能不能算设计呢?我想也算, 但这种换换花样的设计和设计的本质其实是不一样的。
所以,了解设计解决问题的本质是一个热爱设计的人的基本修养。你对设计的本质有了解, 就会关心设计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今天有的设计不但不解决问题, 还制造问题。
例如宝马汽车, 你就想不明白它为什么这么设计, 因为它也没有一篇解说给你讲为什么如此设计, 有时令人怀疑可能是为了不同而不同。 那样的设计和设计的初衷是矛盾的。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其实是要有定力的,
不需要时就不设计, 该设计的时候才设计。 有一个人也这么认为, 而且他做到了, 他是深泽直人。 所以你看深泽设计的产品会觉得他没设计, 等到你用上时就会发现其实他是有设计的,
因为用得特别顺。 我有一次送给他一本书, 他让我给他签字, 当时他随身带的那支笔一看就是从旅馆里随便拿的,完全不是特殊的、 设计过的或设计师作品什么的。 所以我一下子就意识到其实设计对他来说不是一个风格的问题,
他没有设计强迫症。
殷智贤: 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要有引人注目的设计, 尤其是这个产品只需要满足基本使用需要时, 附加更多的设计就是过度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