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5998599
引言 “学院派”现代舞的建构与反思/01
Ⅰ 1985 年前,“学院派”现代舞之现状/07
问题与思考… ……………………………………………………………… 18
Ⅱ 艺术生产者/ 编导教师兼舞蹈编导王玫/19
1 舞蹈创作的阶段《潮汐》时期…………………………………… 27
2 舞蹈创作的第二阶段《我们看见了河岸》时期……………………… 41
3 舞蹈创作的第三阶段《传统舞蹈的现代性编创》时期………………… 49
问题与思考… ……………………………………………………………… 69
Ⅲ 艺术风格/ 王玫作品的风格与动作模式特征/71
4 从传统到现代艺术的生存语境………………………………………… 74
5 创作风格及背后的文化趋向…………………………………………… 86
6 作品的依赖空间与价值形态…………………………………………… 94
7 作品的风格特征之归属………………………………………………… 106
问题与思考… ……………………………………………………………… 120
Ⅳ 艺术审美/ 王玫现代舞创作之审美特征/121
8 “象牙塔”审美模式的现代舞艺术与现代舞人才的缺失… ………… 125
9 社会反馈/ 大社会与小群体的影响…………………………………… 143
10 现代舞艺术的本真追求与“学院派”现代舞艺术审美… ………… 156
问题与思考… ……………………………………………………………… 170
Ⅴ 艺术市场/ 王玫现代舞作品生存与“学院派”现实态窘境/171
11 艺术消费/ 舞蹈作品生产与艺术消费的失衡… …………………… 175
12 艺术市场化生存下的“学院派”现代舞的范式宿求… …………… 184
13 名师品牌与艺术社会化的市场效应… ……………………………… 198
问题与思考… ……………………………………………………………… 206
Ⅵ 中美现代舞教育教学之比较/207
14 现代舞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比较… …………………………………… 209
15 现代舞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的特点比较… …………………………… 212
16 现代舞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比较的思考… …………………………… 215
17 现代舞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比较… ………………………………… 218
问题与思考… ……………………………………………………………… 230
Ⅶ 结语:“学院派”现代舞学科人才的培养/231
18 自由与理性… ………………………………………………………… 232
19 论创造性现代舞人才的培养… ……………………………………… 246
20 动作的生命… ………………………………………………………… 254
问题与思考… ……………………………………………………………… 261
参考文献/262
后 记/264
“学院派”现代舞的建构与反思
王玫作为学院派现代舞的标志性人物,今天以王玫作品为个案分析的意义在于,上承其寻根与反思意识,下启舞林众人需树立个人的舞蹈文化观。如要撬动与反思舞蹈的教学现状,则需要培养具备独立的人格和性格的舞蹈人,同时也必须提供具备宽厚的文化和艺术素养的环境。一个丢掉自我的人又生长在一个文化枯寂的土地里,如何能够长出既有根基又与众不同的果实,这也是目前“学院派”现代舞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危机。王玫作为“学院派”现代舞的标志性人物,今天以王玫作品为个案分析的意义在于,上承其寻根与反思意识,下启舞林众人需树立个人的舞蹈文化观。如要撬动与反思舞蹈的教学现状,则需要培养具备独立的人格和性格的舞蹈人,同时也必须提供具备宽厚的文化和艺术素养的环境。一个丢掉自我的人又生长在一个文化枯寂的土地里,如何能够长出既有根基又与众不同的果实,这也是目前“学院派”现代舞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危机。舞蹈介入我的生活、工作、学习已多年。虽然这些年对舞蹈也常有思考,但并不强烈。2014 年秋天,有缘走进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学习,整个人似乎如青蛙从井里上了岸,以致种种跨界思潮冲击着我,逼迫我回头重新审视原本自以为已十分熟悉的舞蹈和舞蹈教学工作,意料不到地产生了类似苏轼在《题
西林壁》中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迷惑。有些时候看不到舞蹈真面目,就是因为身在其中的缘故。现在能够从舞蹈本身走出来,伸展到整个艺术的普遍性平台上重新考察,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鲜感。但是,如果要马上走回舞蹈去而又能游刃有余,对我却绝非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已经习惯或适应了舞蹈界的生存模式,思想也会被圈在特定的认知范围里,这也是中国目前舞蹈界不少同仁正在思索的问题。北京大学与北京舞蹈学院虽然同属中国高校,思维方式相隔甚远,两个完全不同的“族群”。常常进入这个又想着那个,谈不上煎熬,但却思酌了好久。走进北大主攻艺术理论专业,这个专业到底能够让我做些什么,我又能做些什么,怎样能把这两个学科嫁接一起,产生火花。对我,远不仅仅是本学科或跨学科的挑战,而是一种彻底思考并导致自我发生裂变的过程。因此,我不得不带着自己的困惑和化解的愿望,开始了相关阅读、选题以及斟酌。回头看我所处的环境——北京舞蹈学院,被称为世界一流的舞蹈高等学府,全国秀的专业学生汇集到此、世界一流的练功房、大批专业教师,国家大量资金投入,但这只是外延,还须从内涵上反身观察一下中国舞蹈现存的状态,思考一下学科发展的核心问题。以我所从事教学的现代舞专业为例——一路走来20 年,已然形成了专属“学院派的风格与特征”,并以王玫教授为代表的作品影响并服务于大众与社会。与此同时,学院内外对王玫创作风格、教学风格的模仿也已经形成一种潮流和现象。课堂上学生模仿,社会上大量现代舞作品创作风格雷同,一度王玫所带班级学生被称为“小王玫”……这种现象的发生,也为我们在一线进行教学实践的教员,提出了需要迫在眉睫地解决的问题:舞蹈创作如何建构属于个体的身体言说?当以王玫为代表的学院派现代舞风格形成时,或者说当现代舞已经形成某种固定风格时,作为晚辈及一线的教学将如何走路?相应地,过去和现在、传统与创新等之间的关系又该如何处理?考虑到作为学科开创人之一的王玫,已经为现代舞开拓了一条教学与创作的思路,那么,现在通过梳理其教学特征,有可能会将上述问题加以集中,由此找到些许出路。其研究的思路也由此而发。本书尝试以王玫的作品为中心,试图通过对王玫式的创作及教学观念等相关论述的分析,对“学院派”现代舞在建构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探讨。
引言部分:主要谈研究的缘由,主要从反思的角度提出“学院派”现代舞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介绍各章节的论述内容。部分:主要是谈写作的渊源并提出问题:今天的学院派现代舞如何继承 前人的探索。
第二部分:从分析王玫的自我剖析入手,探析王玫的个人性格、学识阅历及对其创作观念、风格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第三部分:聚焦于王玫近期创作的作品《传统舞蹈的现代性编创》,从“传统”与“现代性”两个相关联的层面展开分析,以此来重点展开论述王玫作品的现代性质素。
第四部分:扩展讨论,通过进一步探讨王玫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我们这一代提出一个问题:王玫式的独立意识和个性化的创作专属王玫,如后辈学习创作之人模仿其理念和手法,是否会涉入“步人后尘”之嫌?如何能够既传承其对文化之根和艺术之源的寻觅态度,同时又能强调每个创作者的独立主导的意识,这是目前现代舞学在人才培养上需要深入探讨的话题。
第五部分:主要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探讨王玫现代舞创作的审美特征。并提出“象牙塔”审美模式与现代舞学科人才的缺失。并根据社会反馈的现象,从大社会与小群体的要素上进行分析影响的原因。讨论了现代舞艺术的本真追求与“学院派”现代舞艺术审美的异同。
第六部分:继续从艺术市场的角度探讨作为“学院派”代表的王玫,其
舞作的生存现实。并从艺术消费和艺术市场的角度,讨论了舞蹈作品生产与艺术消费,“学院派”现代舞的范式宿求,名师品牌与艺术社会化的市场效
应等问题。
第七部分:学院派现代舞既是教育为本的大学教育,北京舞蹈学院多年来也与美国建立广泛的交流,对中美现代舞教育,尤其是教育管理上进行一些简况的比较。目旨是对于我们现代舞教育管理上有哪些思考和启示。
第八部分:从现代舞学科人才的培养上继续探讨“学院派”现代舞。并根据自身在美国访学时的一首采访导师凯若•沃克教授的实录,将美国纽约
州立大学帕切斯学院现代舞人才培养模式的自由与理性的教学管理理念,与读者们分享。并论及了创造性现代舞人才的培养和动作的生命等话题。
随着艺术世界的国际化趋势,各种新型创作理念及艺术理论不断涌现。艺术家创作的过程,也即是生命感知的过程,所谓风格是自我探索的积累,是生命过程的凝聚。“艺术家明确能做的事情是:在作品中尽可能完美地体现自己。”a 王玫也正是用她的作品给了自己生活一个体现的空间。艺术作品总会留有遗憾,艺术创作的过程,也是艺术家不断成长的过程。就比如采风,体验,写生等,创作灵感或源泉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并非只是在教室里。
我很喜欢现代舞教育家杨美琦老师的一段话:“现代舞一旦开始,就必须营造一个不同于以往的生存环境,一个允许自由创作的艺术空间,而由此引起的冲撞、争论、忍让、融合,就是必然的了。事要人去做的,从不解到投入,从实践到认识,渐渐地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一批有主见、有自尊、有理想的舞蹈新人类,便在这时代交替的浪潮中崛起,他们为共同的信念凝聚在一起,既崇尚个人的价值,有尊重群体的力量,既有艺术的良知,又具
有社会的责任。”无疑,王玫就是在这时代交替的浪潮中崛起的舞蹈新人类的一员。诚然,王玫对学院派现代舞的贡献无需争议,但同时也为后面从事现代舞的教员
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果只是延续前辈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和教学,在量上可能有所变化,但在质上则很难有所发展和创造。王玫式舞蹈创作理念、创作手法是属于王玫的,也已经形成了王玫的个人艺术风格。而我们如果也用同样的理念和手法,就不但会违背现代舞发展的规律,也会受到历史的耻
笑。现代舞人要走的自己的路,只有忠实于时代,忠实于自己的人,才有勇气和胆识脚踏实地的展开新的追求,学习创作的过程离不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这是学习创作的基本前提。如此说来,如何建立属于自己的具有独特精神的现代舞艺术观念,确立属于“自己的话语”,这对从事舞蹈艺术的人们显得尤为重要,教育也依然
如此。这,或许才是王玫的现代舞探索给予我们的真正启示吧?
“学院派”现代舞的建构与反思
王玫作为学院派现代舞的标志性人物,今天以王玫作品为个案分析的意义在于,上承其寻根与反思意识,下启舞林众人需树立个人的舞蹈文化观。如要撬动与反思舞蹈的教学现状,则需要培养具备独立的人格和性格的舞蹈人,同时也必须提供具备宽厚的文化和艺术素养的环境。一个丢掉自我的人又生长在一个文化枯寂的土地里,如何能够长出既有根基又与众不同的果实,这也是目前“学院派”现代舞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危机。王玫作为“学院派”现代舞的标志性人物,今天以王玫作品为个案分析的意义在于,上承其寻根与反思意识,下启舞林众人需树立个人的舞蹈文化观。如要撬动与反思舞蹈的教学现状,则需要培养具备独立的人格和性格的舞蹈人,同时也必须提供具备宽厚的文化和艺术素养的环境。一个丢掉自我的人又生长在一个文化枯寂的土地里,如何能够长出既有根基又与众不同的果实,这也是目前“学院派”现代舞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危机。舞蹈介入我的生活、工作、学习已多年。虽然这些年对舞蹈也常有思考,但并不强烈。2014 年秋天,有缘走进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学习,整个人似乎如青蛙从井里上了岸,以致种种跨界思潮冲击着我,逼迫我回头重新审视原本自以为已十分熟悉的舞蹈和舞蹈教学工作,意料不到地产生了类似苏轼在《题
西林壁》中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迷惑。有些时候看不到舞蹈真面目,就是因为身在其中的缘故。现在能够从舞蹈本身走出来,伸展到整个艺术的普遍性平台上重新考察,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鲜感。但是,如果要马上走回舞蹈去而又能游刃有余,对我却绝非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已经习惯或适应了舞蹈界的生存模式,思想也会被圈在特定的认知范围里,这也是中国目前舞蹈界不少同仁正在思索的问题。北京大学与北京舞蹈学院虽然同属中国高校,思维方式相隔甚远,两个完全不同的“族群”。常常进入这个又想着那个,谈不上煎熬,但却思酌了好久。走进北大主攻艺术理论专业,这个专业到底能够让我做些什么,我又能做些什么,怎样能把这两个学科嫁接一起,产生火花。对我,远不仅仅是本学科或跨学科的挑战,而是一种彻底思考并导致自我发生裂变的过程。因此,我不得不带着自己的困惑和化解的愿望,开始了相关阅读、选题以及斟酌。回头看我所处的环境——北京舞蹈学院,被称为世界一流的舞蹈高等学府,全国秀的专业学生汇集到此、世界一流的练功房、大批专业教师,国家大量资金投入,但这只是外延,还须从内涵上反身观察一下中国舞蹈现存的状态,思考一下学科发展的核心问题。以我所从事教学的现代舞专业为例——一路走来20 年,已然形成了专属“学院派的风格与特征”,并以王玫教授为代表的作品影响并服务于大众与社会。与此同时,学院内外对王玫创作风格、教学风格的模仿也已经形成一种潮流和现象。课堂上学生模仿,社会上大量现代舞作品创作风格雷同,一度王玫所带班级学生被称为“小王玫”……这种现象的发生,也为我们在一线进行教学实践的教员,提出了需要迫在眉睫地解决的问题:舞蹈创作如何建构属于个体的身体言说?当以王玫为代表的学院派现代舞风格形成时,或者说当现代舞已经形成某种固定风格时,作为晚辈及一线的教学将如何走路?相应地,过去和现在、传统与创新等之间的关系又该如何处理?考虑到作为学科开创人之一的王玫,已经为现代舞开拓了一条教学与创作的思路,那么,现在通过梳理其教学特征,有可能会将上述问题加以集中,由此找到些许出路。其研究的思路也由此而发。本书尝试以王玫的作品为中心,试图通过对王玫式的创作及教学观念等相关论述的分析,对“学院派”现代舞在建构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探讨。
引言部分:主要谈研究的缘由,主要从反思的角度提出“学院派”现代舞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介绍各章节的论述内容。部分:主要是谈写作的渊源并提出问题:今天的学院派现代舞如何继承 前人的探索。
第二部分:从分析王玫的自我剖析入手,探析王玫的个人性格、学识阅历及对其创作观念、风格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第三部分:聚焦于王玫近期创作的作品《传统舞蹈的现代性编创》,从“传统”与“现代性”两个相关联的层面展开分析,以此来重点展开论述王玫作品的现代性质素。
第四部分:扩展讨论,通过进一步探讨王玫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我们这一代提出一个问题:王玫式的独立意识和个性化的创作专属王玫,如后辈学习创作之人模仿其理念和手法,是否会涉入“步人后尘”之嫌?如何能够既传承其对文化之根和艺术之源的寻觅态度,同时又能强调每个创作者的独立主导的意识,这是目前现代舞学在人才培养上需要深入探讨的话题。
第五部分:主要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探讨王玫现代舞创作的审美特征。并提出“象牙塔”审美模式与现代舞学科人才的缺失。并根据社会反馈的现象,从大社会与小群体的要素上进行分析影响的原因。讨论了现代舞艺术的本真追求与“学院派”现代舞艺术审美的异同。
第六部分:继续从艺术市场的角度探讨作为“学院派”代表的王玫,其
舞作的生存现实。并从艺术消费和艺术市场的角度,讨论了舞蹈作品生产与艺术消费,“学院派”现代舞的范式宿求,名师品牌与艺术社会化的市场效
应等问题。
第七部分:学院派现代舞既是教育为本的大学教育,北京舞蹈学院多年来也与美国建立广泛的交流,对中美现代舞教育,尤其是教育管理上进行一些简况的比较。目旨是对于我们现代舞教育管理上有哪些思考和启示。
第八部分:从现代舞学科人才的培养上继续探讨“学院派”现代舞。并根据自身在美国访学时的一首采访导师凯若•沃克教授的实录,将美国纽约
州立大学帕切斯学院现代舞人才培养模式的自由与理性的教学管理理念,与读者们分享。并论及了创造性现代舞人才的培养和动作的生命等话题。
随着艺术世界的国际化趋势,各种新型创作理念及艺术理论不断涌现。艺术家创作的过程,也即是生命感知的过程,所谓风格是自我探索的积累,是生命过程的凝聚。“艺术家明确能做的事情是:在作品中尽可能完美地体现自己。”a 王玫也正是用她的作品给了自己生活一个体现的空间。艺术作品总会留有遗憾,艺术创作的过程,也是艺术家不断成长的过程。就比如采风,体验,写生等,创作灵感或源泉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并非只是在教室里。
我很喜欢现代舞教育家杨美琦老师的一段话:“现代舞一旦开始,就必须营造一个不同于以往的生存环境,一个允许自由创作的艺术空间,而由此引起的冲撞、争论、忍让、融合,就是必然的了。事要人去做的,从不解到投入,从实践到认识,渐渐地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一批有主见、有自尊、有理想的舞蹈新人类,便在这时代交替的浪潮中崛起,他们为共同的信念凝聚在一起,既崇尚个人的价值,有尊重群体的力量,既有艺术的良知,又具
有社会的责任。”无疑,王玫就是在这时代交替的浪潮中崛起的舞蹈新人类的一员。诚然,王玫对学院派现代舞的贡献无需争议,但同时也为后面从事现代舞的教员
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果只是延续前辈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和教学,在量上可能有所变化,但在质上则很难有所发展和创造。王玫式舞蹈创作理念、创作手法是属于王玫的,也已经形成了王玫的个人艺术风格。而我们如果也用同样的理念和手法,就不但会违背现代舞发展的规律,也会受到历史的耻
笑。现代舞人要走的自己的路,只有忠实于时代,忠实于自己的人,才有勇气和胆识脚踏实地的展开新的追求,学习创作的过程离不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这是学习创作的基本前提。如此说来,如何建立属于自己的具有独特精神的现代舞艺术观念,确立属于“自己的话语”,这对从事舞蹈艺术的人们显得尤为重要,教育也依然
如此。这,或许才是王玫的现代舞探索给予我们的真正启示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