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8048620
编辑推荐
狭叶坡垒 Hopea chinensis Hand.-Mazz【别 名】万年木、华面坡垒【科 属】龙脑香科坡垒属【形 态 特 征】常绿乔木。具白色芳香树脂,树皮灰黑色,平滑。枝条红褐色,具白色皮孔,被灰色星状毛或短绒毛。叶互生,全缘,革质,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7~13厘米,宽2~4厘米,侧脉7~12对;叶柄具环状裂纹,无毛或被疏毛。圆锥花序腋生、纤细,少花。花瓣5枚,淡红色,扭曲,椭圆形,被黄色长绒毛。果实卵形,黑褐色,具尖头。花期: 6~7月;果期: 10~12月。【分布与习性】分布于广西(十万大山、龙州大青山)。生于山谷、坡地、丘陵地区,海拔600米左右。本种在广西防城港市共有二级古树2株,三级古树66株;树高4~23米,胸径7.6~95.5厘米,树龄大360年。【用 途】易危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被《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册)》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收录。树脂可作制造喷漆原料等;木材坚硬耐腐,可供造船、桥梁、家具等。
内容简介
广西防城港是一座滨海城市、边关城市、港口城市,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西南端,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南临北部湾,西南与越南接壤,是北部湾畔唯1的全海景生态海湾城市。《防城港古树名木及珍稀植物》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共收录古树名木及珍稀植物64科119属173种,书中的每一种植物均有规范的中文名称、拉丁学名、科属、形态特征、分布与习性、用途等信息,其中的古树有级别统计,珍稀植物有珍稀度的级别类型,并附有彩色图片。是一本认识、了解、宣传、科普、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古树名木及珍稀植物的好教材,也是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的科普读物。可供林业、园林、园艺、教育、环保、自然保护区等单位有关工作人员,大专院校有关师生、植物研究工作者、文化及环保爱好者等参考应用。
目 录
目录
一、古树篇
二、名木篇
三、珍稀植物篇
附录
……
前 言
前言古树一般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而那些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则可称为名木。古树名木作为一种特殊的植物资源,是经过长期严酷磨练、生存竞争而保存下来的“老寿星”;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是大地自然历史中的活文物; 是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象征,堪称“绿色古董”,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生态、历史文化和遗传学价值,是不可再生和复制的宝贵资源。珍稀植物也叫珍稀濒危植物,从狭义上讲,它是指所有由于物种自身的原因、 受到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有灭绝危险的野生植物;从广义上讲,珍稀濒危植物泛指珍贵、濒危或稀有的野生植物,包括《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CITES,1973年3月3日签订于华盛顿)附录所列物种、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及《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收录的植物。珍稀植物是一群离灭绝为接近的植物,而地球上一个物种的灭绝消失,就等于一些独特资源的绝对消失,并导致其他10~30种生物的生存危机。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珍稀植物已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内容之一。广西防城港是一座滨海城市、边关城市、港口城市,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西南端,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南临北部湾,西南与越南接壤,是北部湾畔唯1的全海景生态海湾城市,被誉为“西南门户、边陲明珠”,是中国氧都、中国金花茶之乡、中国白鹭之乡、中国长寿之乡、广西第二大侨乡。防城港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森林繁茂,种类繁多,包括为数众多的古树名木及珍稀植物。 为宣传、科普、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防城港的古树名木及珍稀植物资源,编者将防城港市的古树名木及主要珍稀植物编辑成书。全书共收录古树名木及珍稀植物64科119属173种。其中树龄在100年及以上的古树32科50属74种,名木1科1属1种(http://221.7.254.107:8086/),珍稀植物54科90属116种;蕨类植物6科7属9种,裸子植物8科11属14种,被子植物50科101属150种。书中的每一种植物均有规范的中文名称、拉丁学名、科属、形态特征、分布与习性、用途等信息,其中的古树有级别统计,珍稀植物有珍稀度的级别类型,并附有彩色图片。全书分为古树、名木和珍稀植物三篇。各篇中植物的科的排列按系统分类法排序,即根据古树名木及珍稀植物的进化顺序和亲缘关系排列。其中蕨类植物按秦仁昌系统(1991年)排列,裸子植物按郑万钧系统(1979年)排列,被子植物按哈钦松系统(1926—1934年)排列。属和种的排列则按其字母顺序排列。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是一本认识、了解、宣传、科普、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古树名木及珍稀植物的好教材,也是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的科普读物。可供林业、园林、园艺、教育、环保、自然保护区等单位有关工作人员,大专院校有关师生、植物研究工作者、文化及环保爱好者等参考应用。由于水平有限,疏漏甚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和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