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041833
序 例
一、本书仿照西方人的传记文体,记载、叙述了李鸿章一生的事迹,且加以论断,使读者了解这个人。二、中国的旧文体,凡记载一个人的生平事迹,有的用传记,有的用年谱,有的用行状,这些用以记述生平事迹的,不予评论,若有,也是加在文章末尾。夹叙夹议的这种方式,是太史公司马迁首创的,《史记》中《伯夷列传》《屈原列传》《货殖列传》等篇都是这样的范例。后世人对历史见识不足,不敢跟他学。我虽才疏学浅,但也愿学用司马迁的写法。三、四十年来,中国的大事件,几乎没有一件与李鸿章没关系。因此为李鸿章写传,不能不用写近代史的方式方法来写。我对于时局有些见解,不敢隐讳,目的不在评论前人,而是给后人做借鉴。遗憾的是时间太短,身边没有一本可参考的书,所以我的书中记述不能避免存在错误,希望来日有机会订正。四、江南之战,描述湘军的事迹较多,看上去冗繁 ;但淮军与湘军,关系很繁杂 ;不这样写不能体现当时的形势,请读者原谅。五、《中东铁路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都转载了全文。由于李鸿章很多事迹的原因、结果,和这些公文关系很大,所以尽管令文章拖沓,依然将其收录进来。六、李鸿章在中国受到的批判非常多,我与他在政治上是公敌,私人交情一般,定不会存心为他辩护。因此,书中脱责辩护的言语,和公认的看法颇有不同,这只是因为写史要凭借公平之心。不这样,只能灾梨祸枣而毫无所得!英国著名首相格林威尔曾经呵斥画家 :画出我真实的样子,不要让我的本相失真。我写的这本书,相信不会被格林威尔所呵斥。如果李鸿章本人知道本书,一定会含笑九泉,说,“你了解我”。
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 既望著者自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