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2001532丛书名: 美国传记
丛书推荐:
美国传记系列关注那些行为和思想深刻影响了美国历史的人物,并把他们的生活与其所处时代的主题和事件联系起来。这些杰出的人物塑造了美利坚这个独一无二的国家。
这些人物列传简洁生动,是了解美国历史与现状的理想读本。
本书推荐:
本书细腻地描述了埃莉诺多情而敏感的一生;她与丈夫罗斯福总统不仅是夫妻,更是政治伴侣。作者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她为了穷人和黑人,乃至世界人民的权益而奋斗的辉煌生涯。
埃莉诺·罗斯福是20世纪为杰出的女性之一,她的一生充满了复杂与矛盾。
良好的贵族出身造就了埃莉诺的优雅和美丽,然而,年幼时便失去父母的悲痛却如影随形,纠葛一生。甜蜜的爱情让埃莉诺再次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可是,婆婆的约束、丈夫的不理解以及敏感的性格,让她的追爱之路磕磕绊绊。积极投身于公共事业为埃莉诺带来了新的动力,但是,丈夫的突然生病使家庭和政治的重担转移到了她的身上,她的人生计划再次搁浅。
当一切尘埃落定,埃莉诺·罗斯福成为“*”时,她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在爱情、友情和亲情的徘徊中,她终于成长为独立的新女性——为穷人、黑人乃至世界人民而战。
编者前言1
第三版前言1
鸣谢1
序幕南太平洋,19431
章维多利亚时代的家庭19
第二章遗产52
第三章成长77
插图第100页后
第四章埃莉诺和富兰克林101
第五章政治家的妻子141
第六章悲伤166
第七章公职189
第八章夫人232
第九章民主征程278
第十章依靠自己311
资料来源348
-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东华盛顿大学历史教授、系主任,《西北太平洋论坛》(Pacific Northwest Forum)杂志编辑,已经出版6部专著。
编者前言
埃莉诺和富兰克林——未来的美国总统,正在意大利北部度蜜月。这对年轻的夫妇坐着马车来到意大利北部的多洛米蒂山中的名胜科尔蒂纳小镇。传记作家扬斯为此描绘了一幅浪漫的田园风光图。“埃莉诺和富兰克林看到野花盛放,铺满了草地;看见田野里,农妇们正光着脚丫在她们的男人身边劳动,头上包裹着干净的头巾。”他叙述了这对夫妻如何在一家古色古香的旅店里下榻,喝茶、散步、眺望远方“在夕阳中闪耀”的山峰。但是,埃莉诺的性格使这次旅行蒙上了阴影。富兰克林充满自信,善于交际,而埃莉诺则敏感害羞,缺乏安全感。富兰克林在旅馆里玩牌时,和一个叫姬蒂·甘迪的年轻女商人兼远足爱好者发展出亲密友情,当时她明显变得焦虑不安。第二天,富兰克林和女商人相约一起爬山,而娇弱的埃莉诺则留在旅馆里独自发愁。埃莉诺需要“被安抚,才能感到踏实和安心”。扬斯这样写道:“那天她更像一朵舞会上无人问津的壁花,而非一个度蜜月的新娘。”
这个故事充分展现了扬斯的写作才华。他笔下埃莉诺的世界充满了各种生活的细节,体现了她缺乏安全感的敏感个性,预示了她在婚姻中的心理弱点。这个片段同时也为埃莉诺能够转变为一个热心于改革的社会实践家和一个自信果断的政治家埋下了伏笔。
在哈佛学习的时候,扬斯就热衷于撰写历史小说。他尤其喜欢约瑟夫·康拉德和薇拉·卡瑟。然而,他并没有立刻成为一个小说家,而是成了一名历史学家,并从伯克利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但是,他力求让他的写实类作品具有历史小说一样的情节和可读性。他的另一本书《美国现实》由三十篇讲述美国重要瞬间的文章组成,每一篇都以小见大地传递了重要的内容。
本书代表了他写作的。扬斯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来丰富本书的细节。比如,他从没去过科尔蒂纳,于是他研究了20世纪初的贝德克尔旅行指南中关于科尔蒂纳的章节。
他的努力终结成了累累硕果。这本人物传记读起来就像一部精彩的小说一样,让人欲罢不能。
马克·C.卡恩斯
第三版前言
大部分的传记作家都会着重凸显笔下人物发挥重要影响力的人生阶段,而对看起来不那么重要的孩提时代一带而过。但是,这个关于埃莉诺·罗斯福的故事却并不一样。我为她童年时代花费的笔墨与她成为美国夫人后的笔墨相当;而她青春期的篇幅与她成为寡妇的篇幅也几乎相同。在介绍她的故事的时候,我们采用了这样的方式:
在前半段,较为正式的“罗斯福”让位于听起来更加亲切的“埃莉诺”。虽然埃莉诺·罗斯福出身于贵族家庭,并且在她人生的后半段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大人物,但是她被人所熟知的名字还是“埃莉诺”。当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她的亲戚称呼她埃莉诺或者其他昵称,半个世纪以后,当她成为美国的夫人后,民众们想起她的时候,先浮现在脑海中的名字也一定是“埃莉诺”。她的生命中的各个阶段,都与这个名字息息相关。
这个故事诉说的女子的公众形象和她的个性息息相关。或者更准确地说,这名女子致力于活出更加充实而真实的生活。她也时常会遇到来自公众生活的威胁、阻力和内心产生的迷失。埃莉诺时不时对自己的公众形象产生迷惘,她不确定应该让自己的形象符合越来越自大的婆婆的要求还是公众的期待。但是在一些场合,当她的公众形象和自己的内心相吻合的时候——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南太平洋慰问受伤的士兵——她的风采就会非常令人瞩目。她的人生中有许多这样的时刻。
我写本书的另外一个考虑就是强调故事的即时性。也许作为历史学家常常需要呈现一些宏大的场面,给出一些看法建议,比如“大萧条”的宏观影响,但是我们只有真真切切地走入了别人的世界,感受他的呼吸韵律和生命节奏时,才能体会到彼此之间血脉相通的联系。我通过资料搜寻和拜访埃莉诺曾经待过的地方,尝试着梳理出埃莉诺的生活现实。这些资料进行着无言的诉说。我想通过描绘埃莉诺和洛雷娜·希科克前往加拿大的加斯佩半岛的旅行来表达她们之间友情的本质。埃莉诺自己对这次旅行的记录提供了充足的信息。
但是,历史研究常常需要更高的要求。我希望能够充分地描写埃莉诺的父母安娜·霍尔和埃利奥特·罗斯福的婚礼场景。当时的一份报纸的社会版面描述了这次婚礼和后来的酒会。这就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开始。然后,关于纽约的林林总总的书籍让我勾画出了马车从举行婚礼的教堂到举行酒会的房子之间的路线。但是,我希望能够找到更多关于婚礼场地各各他教堂本身的信息。幸运的是,教堂依然矗立在那里。我从一份旧报纸上了解到,罗斯福大婚当日是晴天。我在同一季节和婚礼的相同时刻来到了教堂,我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当仪式结束的时候,这对新人一定看到了透过教堂后边的玻璃洒下来的灿烂阳光。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像这样的细节如此重要?因为对我而言,答案简单得不言而喻。这些细节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可读性,并且提醒我们这一切都曾经真真切切地发生过。
当我无法亲自抵达故事现场的时候,就需要依靠其他的材料来充实和丰满我的故事。在埃莉诺与她的远房表亲富兰克林·罗斯福结婚后,他们来到了意大利多洛米蒂山中的科尔蒂纳小镇度蜜月。虽然我没有亲自前往科尔蒂纳,但是我通过阅读20世纪早期的精彩的旅行指南了解了那里的情况,做了一次精神上的旅行。我想要着重描述这个特别的地方,不仅因为这次旅行时的一段浪漫的插曲,也因为这段插曲透露了许多关于埃莉诺和富兰克林的性格特征,并且显示了他俩之间微妙的关系。埃莉诺给她的婆婆萨拉·罗斯福的信件帮助我更好地了解了这次蜜月旅行。而导游书籍,则让我的心中浮现出了一个生动的科迪纳。
我尝试通过这样的方式展现出这个20世纪美国夫人的许多人生场景。由于本书篇幅不长,因此我需要谨慎选取埃莉诺·罗斯福的人生故事。幸运的是,其他的作家已经写了许许多多关于埃莉诺的书籍,我在参考书目中也罗列了。如果有读者想要更多地了解埃莉诺在联合国扮演的角色、她与洛雷娜·希科克之间的友谊,或者其他许许多多的主题,他们都会找到充足详细的资料。
我讲述埃莉诺·罗斯福早年的故事既是来自内心的召唤,也是对她的整个人生轨迹的一个注解。我期望读者在了解她的成年生活之前先对她的童年有个印象。当读者们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难民营探望孤儿的埃莉诺的时候,应当想到,在半个世纪前她本人也是一个孤儿。当埃莉诺·罗斯福在联合国连哄带骗地成功说服共产主义者、穆斯林和基督徒们搁置争议,达成“世界人权宣言”的时候,应当知道这个女子在孩童时期父母双亡之后生活的奶奶家也是一个具有多元化社会背景的家庭。埃莉诺·罗斯福的童年是她成人生活的序幕,是她置业轨道的助推器。埃莉诺的童年和她的成年人生同样重要。因此,我讲述埃莉诺故事的方式,是尝试做一个完整的介绍,让人们对她的整个人生有一个全面的印象。
J.威廉·T.扬斯
鄙视的传统的女性角色。
………………………………
她没有诅咒黑暗,却点亮了烛光,她的光辉温暖了整个世界
——阿德莱·史蒂文森
我们置身于洪流之中,谁也不知道哪里是我们的落脚之处。在我看来,不管发生什么事,重要的是我们的态度。我们要心甘情愿地接受并与他人并肩面对可能发生的一切,怀着欢欣鼓舞的精神,勇敢地迎接未来。
——埃莉诺·罗斯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