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3974135
通过器物、音乐、星座等多个方面用实例还原古代人生活中的科技,带您领略古人智慧;冰箱、留声机、巧克力这些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又是如何走进千家万户?打破传统思维禁锢,跟随古人脚步探求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技!
?明朝的宋应星著有《天工开物》一书,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央电视台科教栏目引用《天工开物》这个名字,制作了一档科普类电视节目,而本套丛书便是将这套电视节目转化为图文书进行出版。《古代生活简史》是《天工开物》系列科普丛书的其中一本。书中对古代人民中所展现出来的科学技术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分析,从新的角度认识、理解了古代的科技发展。其中,更是邀请了诸多相关行业的权威专家学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古代人在生活中展现出的惊人技艺和智慧和典故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讲解,图文结合,有理有据。
笛箫相悦
中国古代自周朝起就按照制作材料将乐器分为八类,分别为:金、石、丝、竹、木、革、土、匏,这八类乐器总称为八音。八音中竹即为笛箫。
据说人类最早使用的乐器就是笛箫这类的吹管乐器,制作这类乐器相对简单,就是把长短不一的竹管改造一下,一根或者几根编在一起。虽然制作工艺简单,却能吹奏出许多奇妙、动听的乐音。可以说,吹管类乐器在世界范围内是很早就出现的一种乐器。
如今会吹奏排箫的人不多,能制作排箫的人就更少了,而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制作笛箫的技师赵景国就是为数不多的能制作排箫的人之一。一根根的竹管经他修整、调理后,就成了流传至今几千年的吹管乐器——排箫。
一根竹管可以吹出一个音调,几根竹管拼在一起就能吹出曲调,排箫的演变过程真的如此简单吗?精心地锉制吹口又是为了什么呢?
很多专家认为,象形文字中的“龠”字就是根据类似排箫的吹奏乐器创造的,它代表用几根苇竹制成的音管。吹口,是把音管连在一起的带子。这种乐器可能就是最早的排箫,只不过那个时候它称作箫。
竹子大多生长在南方,所以制作笛箫的名师也大多在南方。在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笛箫制作车间,音律学家陈正生老师就是一位有名的制作笛箫的大师。
现在世界上已知的排箫大约有200种,分布于全世界各个民族和地区,对于一种乐器来说,这是绝无仅有的。对于中国的排箫,音律学专家陈正生老师说,中国的排箫实际上是受到律管的影响,律管据说是黄帝的乐官伶伦制作的,它就是一根很普通的、有一定长度和内径的竹管,由于竹管长度固定后,在气候不变的情况下,它的发音很稳定。这种发音稳定的律管就为乐器的调音找到了依据。
我们也可以把排箫理解为由数根律管组成的乐器。世界上许多相隔遥远的地区,各自的排箫形式却相差不远,这可能是因为排箫的形式相对简单。但专家们研究发现,形式简单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更主要的还是排箫的音色优美、独特。
排箫与箫的音色是有区别的。箫的音色比较优雅、细腻,而排箫的声音则相对宽广,比箫更加透彻和明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