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不再过度善良,告别“老好人”
★告诉你不迎合、不妥协,也能拥有人生主动权的奥秘
★现象级图书《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作者周维丽力作
★当你是你自己,世界才会记住你
★懂得工作和生活中的法则,成为制定规则的人,掌控主动权
★成为有原则的人,守住你的底线,你才能真正赢得世界
《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也《别让死要面子害了你》,挖掘面子背后的深层心理活动,粉碎自我绑架的人生枷锁,卸下心灵的重负,才能学会恰当的处世哲学。 学会拒绝和要求,学会赞美和沟通,不再懦弱和自卑,做“强势”的自己!!! 生活中大部分的麻烦来源于说 “Yes”太快说 “No ”太慢! 每天被不好意思伤害一点,一年积累下来就是大危害,一辈子积累下来就是彻底让你失败!
很多人从小总是接受这样的教育:脾气越好的人越受欢迎,越能克制自己情绪的人越容易成就大事,自然而然长大以后就会形成这种错误的观念。
事实上,脾气越好,越能克制自己的人,越是难以有所成就,这是因为:他们处处迁就他人,哪怕是关键的事情,哪怕一再损害自己的利益,他们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让步;他们难以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敢坚持自己的原则,无法让自己的才能发挥出来。更关键的是,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中,一个人没“脾气”的老好人,总是会成为被利用、被伤害的对象,如此一来,好脾气的人不仅陷入被动的人生状态,*终更是难以有所作为。
本书能够让你认识到过于好脾气、过度压抑自己情绪的危害;帮助你建立属于自己的底线;让你不再迎合,做真正的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人生的主动权。
一直来,我们推崇敦厚、谦让的品格,从小,父母一边潜移默化一边耳提面命地教育我们要谦让,要相信吃亏是福,从而导致了大部分人不好意思,所以遇事不争,委曲求全。
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社会越来越遵循丛林法则,适者生存,弱肉强食之下,不好意思已经是懦弱、无能、自卑的代名词。
我们时刻受到不好意思的伤害——
不好意思争取合理利益,从而处处受损;不好意思拒绝无理要求,从而麻烦不断;不好意思赞美,从而失去升迁机会……
《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一书,让你彻底意识到不好意思的危害,完全去掉不好意思的心理疾病。
学会拒绝别人和要求,学会赞美和沟通,不再懦弱和自卑,做生活中的主人!!!
第二章 退让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章 真正做自己,不要总是迎合别人
第四章 真正的强者要严格待人待己
第五章 保持勇猛,你的人生才能突出重围
第六章 职场是激烈的竞争之地
第七章 不做老好人,才会赢得博弈
第八章 别让你的善良成为他人的工具
第九章 不要被好脾气害了,更不要被坏脾气控制
后 记 // 238
第一章 “不好意思”是成功的绊脚石——失败的心理定律
你有一个信念,就是你能够很好地完成自己承担的工作,你就会觉得你在工作中很有信心,你常常这样想并在实践中想方设法去做好工作,信心就会更强、这就是你的行动加深了你的心态。反之,时常的过多的消极心理暗示,久而久之,消极因素就会如毒蛇般盘踞在心头。
1.贴标签效应:懦弱自卑
2.蝴蝶效应:影响生活
3.登门槛效应:利益受损
4.酒·污水效应:难成大事
第二章 了解掌握“不好意思”的成因——对症下药的前提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有因才有果。换句话说,当你看到任何现象的时候,你不用觉得不可理解或者奇怪,因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必有其原因。你今天的现状结果是你过去种下的因导致的结果。
1.自卑心理——经常丧失许多自我发展的机会
2.羞怯心理——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孤僻心理——享受自我而不愿参与群体活动
4.多疑心理——人为地制造交往的阻力和障碍
第三章 一个人最为重要的是他的内心——别“不好意思”
自信的力量,在于即使自处逆境,亦能帮助你扬起前进的风帆。自信的伟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自信,是一种无坚不摧的伟大力量;自信,是蕴藏在心中的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自信,是成功的起点,是人生的坚强支柱。
1.把握自卑的分寸 有种自卑叫自信
2.彻底地踩碎自卑 拥有自信的姿态
3.自信需自我超越 人生低谷可坚守
4.点滴中培养自信 不灭的信念之火
第四章 行事果断——做一个拒绝“不好意思”的人
人生路上,有得有失,要取要舍。要取得成功,你必须学会拒绝,拒绝安逸,拒绝诱惑,拒绝眼前的利益……当然一定要对“不好意思”说不。懂得拒绝“不好意思”的人,生活才会赐予他更多,才会使他成为生活的强者。聪明的你,此时此刻,你是否已经微笑着领悟了拒绝的真谛?
(一)死要面子活受罪——都是“不好意思”惹的祸
1.为什么中国人大多好面子?
2.该低头时就低头:走出面子的误区
3.求人办事遭冷遇,千万不可拂袖去
4.丢掉虚荣的面子,解救他人的脸面
(二)口是心非最难受——都是“不好意思”闯的祸
1.拒绝当做家常饭 生活才会有滋味
2.拒绝他人莫伤情 此门学问须精通
3.拒绝他人之境界 幽默艺术来应用
4.该说“不”时就说“不” 但让对方别说“不”
(三)金口难开不合适——都是“不好意思”犯的错
1.口才哪能天生会 艺术原则须牢记
2.轻松打开话匣子 一见如故不陌生
3.自我表露近关系 不会可以用笑容
4.家庭幽默促亲情 交谈相处有禁忌
(四)忠言逆耳不利行——都是“不好意思”出了错
1.以批评为镜可以明得失:兼听则明
2.把批评自己的人当敌人:为渊驱鱼
3.批评是把双刃剑,把握分寸与方法
4.若是猛打一巴掌,切记定要揉三下
第五章 圆熟变通——做个“好意思”的人
做人不要恃才傲物,你要感谢他人、与人分享、为人谦卑,在生活中学着做个“好意思”的人。容人之过,大度睿智地低调做人,放下自我的清高,多走动走动,去欣赏别人的优秀,赞扬他人闪光点,在生活中试着做个“好意思”的人。
(一)溜须拍马得学会
1.恭维:提要求给压力
2.奉承:心甘情愿来上当
3.善于吹捧 搔到痒处
4.专心倾听 眉目传情
(二)卑辞厚礼事好办
1.放下清高 庸俗一点
2.送礼有门道 “礼”到理也到
3.七个讲究在 以礼来服人
4.平时多烧香 不忘拜冷庙
(三)赞不离口好“促销”
1.赞美的话在当下 轻启玉口有艺术
2.适当赞美获好感 背后赞美更有效
3.喜听好话是天性 多谈对方得意事
4.毋对自己太吝啬 别忘随时鼓鼓掌
(四)知恩图报是良言
1.“谢谢”两字很平常 会说之人得人心
2.心中常常怀感恩 生活天天乐悠悠
3.感恩之花须培育 手中玫瑰常拥有
4.感激别人的宽容 感谢生活的馈赠
第六章 脸“厚”心“黑”——人活世上够“意思”
为人处世非有“厚”的功夫不可。如果为人内向腼腆,不能忍受各种在处世交往中的屈辱,过于顾及自己的虚荣心,就不能够与朋友和敌人相处,更不可能抓住机会显示自己,即使本身有出众的才智,也会淹没在芸芸众生里面。我们主张“黑”,不是简单的诡计多端、狡诈阴险,它更多包容了睿智、谋略与高瞻远瞩的深刻内涵。谁要想充分实现自我的价值与质量,谁就要拥有较别人更多的智慧与韬略,这是现代人要成功所必需的。
1.脸薄心软怕得罪 事情注定要办坏
2.学做鳄鱼流点泪 死皮赖脸不要累
3.心慈手软办坏事 软硬兼施是王道
4.古谚“无毒不丈夫” 制敌于万劫不复
人不能太善良,如果事事太大度和宽容,别人不会感激你,反而会变本加厉。人就应有点脾气,过分善良会让自己丢失自己的价值和尊严。有句话: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凡事适可而止,善良过了头,就缺少心眼;谦让过了头,就成了软弱。
——李敖
“不该发脾气的时候发脾气”和“该发脾气的时候不发脾气”,都是情商不高的表现。 乱发脾气固然不好,但是当一个人该有点脾气的时候,他却一再忍让,一再妥协,没有自己的底线,这种做法实在是不明智的,是不可取的。该有点脾气的时候就要有点脾气,才能真的有所作为。
——赵小东
吃亏是福,但有些亏不能吃
人们常常说“吃亏是福”,这几乎是哲人公认的处世准则,当自己与外界发生摩擦或者利益纠纷时,他们更愿意维持一种和谐与平衡,所以吃亏成了一种比较温和有效的处世手段。清朝画家郑板桥说:“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别人一点,直是算尽自家耳。可哀可叹,吾弟识之。”他还提出了一个“难得糊涂”的观点,认为做人不妨糊涂一点,偶尔吃点亏也无妨,凡事没有必要和别人斤斤计较。
吃亏文化成了成功人士的哲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了许多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准则。但是吃亏文化的流行并不意味着人们喜欢吃亏,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将吃亏当成人际交往的主要手段,更不意味着处处都要主动吃亏。
吃亏是一种策略,它往往拥有一个基本的尺度,简单来说,就是吃亏的人应该明确什么亏可以吃,什么亏不能吃,而不要专注着当一个事事都吃亏的老好人。那么,一般来说,什么样的亏不能吃呢?
——涉及核心利益的亏不能吃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取向,虽然在某些时候,人们愿意迎合他人的想法,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可以选择漠视自己的利益。在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上做出让步,是赢得和谐关系的一种方法,但是在涉及核心利益时,应当放弃吃亏的想法,因为这些核心利益可能事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可能会对大局产生重大影响,一旦做出让步,就可能会让自己陷入绝境。
在过去,有一些老好人常常会无底线无原则地迎合别人的想法,或者无底线地保持退让的姿态,当对方想要获得A时,就大方地将A送出去;当对方想要获得B时,就大方地将B让出去,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以让给别人的,似乎没有什么亏是自己吃不起的,这种态度往往会让他们在核心问题上失去主动权,丧失竞争优势,一旦核心利益受损,便会彻底陷入被动局面。
——明显只针对自己的亏不要吃
任何一个群体或者团队中都有其最基本的游戏规则,这些规则往往会造成分配上的不均衡,就像一个企业中,管理者的工资和奖金会比员工的高一些,这是内部分配的一个基本原则,很少有人会对这种分配提出质疑。但是如果在分配中,管理者获得了大部分的利益,其他同事也拿到了比较可观的分红,但是自己的分红却最少。考虑到自己在工作中做出的贡献并不比其他人低,却只获得最少的利益,这样的分配很明显是针对自己一个人的。
一旦某个群体或者团队中开始出现针对个人的事件,内部分配体系就会崩塌,并且很可能表明这个人已经成了团队内部的背锅者,或者成了人人可以欺负的出气筒。此时如果还保持着吃亏让步的态度,就可能会彻底沦为可有可无的边缘人物,自身的利益也会不断受损。
——被人利用的亏不要吃
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免不了会出现一些行为和思想上的接触,免不了产生联系,这时候有人可能会获得更多的利益,而有的人可能会吃亏,这种吃亏有时候是出于社交和生存的需要,但有时候是被动的,吃亏的人受到了他人的利用,或者成了他人手上的一枚棋子,那么这个时候的退让和吃亏就显得毫无必要,也毫不值得了。
职员A和职员B是一对好朋友,两个人一同去竞争一个主管职位,并成了最终的两位候选人。在公司对两人进行最后的考核之前,职员A言辞恳切地说:“我不希望因为工作的关系,使得咱们两个人的关系受到影响,所以我准备退出,我会亲自写信给老总,说明自己不适合担任这个职务,因此没有必要前去竞争。”职员B听了,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当天晚上就写了一封信给老总,说明自己因为身体原因不适合参与竞争。就这样,这份工作最终落到了职员A手里,可是在某一次,职员B无意中从另外一个朋友口中得知职员A当初对于主管的职位志在必得,为了消除最后一个竞争对手,才想出了一出苦情戏,误导职员B主动放弃。听到这个消息后,职员B愤恨不已,但事已至此,已经追悔莫及。
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人们觉得自己是好心做出让步,而成全别人,却不知道自己可能正中别人的圈套,跳入他人事先挖好的陷阱中,而面对类似的情形,一定要坚持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利益,果断地提出抗议。
一般而言,以上几种情况下的吃亏都要尽量避免,不能表现得太过宽容大度,不能任由他人排斥和打击自己,在必要的时候应当大胆站出来说“不”,并主动维护自己的相关利益。
强大的人是需要一点脾气的
很多书籍或者故事中都会将“好脾气”当作成功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来对待,在这些作品中,个人的忍耐、包容、退让、示弱、吃亏会被当作一种美德和策略,而脾气越好的人似乎也越容易获得成功,这种说法是成功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在现实中,一个人的脾气如果太好,反而会遭遇到各种尴尬,反而会处处受制于人,可以说脾气太好的人难以获得太多成功的机会。
如果对那些知名的成功人士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多数人都不会表现出过好的脾气,不会表现出过分妥协与迎合的特质,他们之所以获得成功并非因为事事妥协和让步,并非因为没有任何脾气,而恰恰在于他们懂得把握一个好脾气的尺度。
牛顿是一个非常严格的天才,他常常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而对于工作的专注也让他显得有些固执。据说,牛顿非常喜欢当众发表演说,可是一旦人们对他的演讲不感兴趣,并且离开,他会对着空房子一直说下去。但正是这份固执,使得他在物理学领域、数学领域都有了很大的突破。
陆先生是一个脾气不太好的建筑师,这个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建筑师人缘一直很不好,还非常热衷于和同事打口水仗,只要是和工作有关的事情,他都会表现出非常严谨的态度,会表现得非常勤奋。2009年,上海一家博物馆准备斥巨资建造一个具有欧式风格的巨大穹顶,为此博物馆以巨资悬赏建造方案,陆先生主动请缨,接下了这个难度很高的工作,当然,为了确保工作顺利完成,博物馆还邀请了其他建筑师一同参与设计。
自信满满的他在进行实地测量和分析后,坚称有办法造出最美丽的大穹顶,但是却拒绝透露一些关键工艺。他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有自己的设计理念,虽然他也懂得与人进行交流,但那些人的想法完全没有吸引到他。不仅如此,他非常反感那些不懂装懂的人在自己面前指手画脚,而在一些设计理念上,他和其他建筑师的沟通一直都很不顺,工程进度一直停滞不前。为了避免受到干扰,陆先生对其他建筑师以及不是内行的管理者下达了逐客令,要求他们要么保持沉默,要么干脆退出。陆先生认为博物馆既然将任务交给了自己,那么自己应该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和决策权。这条逐客令一公布出来,他很快就被众人孤立起来,但这使他有了更多的私人空间进行创作和设计,也使得他出色的才华不会受到世俗人的干扰。
很多成功人士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脾气和鲜明的个人态度,他们特立独行,从不迁就他人,也不将就任何事情。那么为什么许多强大的人不容易成为“老好人”呢?
那些有脾气、有态度的人一般不太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这种人直爽、精力旺盛、容易动真感情。他们体内控制型的能量比较高,即便不以发脾气的形式表现出来,本身也属于严格、认真的类型,情绪外露比较明显,不喜欢隐藏,有事情会当面讲清楚。
一些心理学家还提出了另外的看法,他们认为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表现出“不会完全迎合他人”的想法,关键在于特权:特权使人变得更有主见,有时候甚至使人变得更加粗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家保罗·皮夫领导自己的研究团队进行了实验,来检测较高的社会地位是否意味着高贵的行为,结果答案让人吃惊:同较低阶层的个体相比,较高阶层的个体表现更缺乏宽容心。高层人士不习惯于他人与自己的观点不一致,不习惯于见到其他人违背自己的意愿,哪怕仅仅只是迟到和小失误,都可能让这些人火冒三丈。
心理学家认为成功人士具备更强大的能力,他们拥有更多的资源,拥有更大的权力,有时候会将自己独立于他人甚至整个系统之外,并且会将自己的想法看得非常重,这些成就大事业的人更加注重自己的感受,更加自信,他们不愿意迁就他人,并且不喜欢围绕着他人去生活和工作,对他们来说,只要自己活着,就应该有所作为,而有所作为的前提是“一切都要依靠自己去奋斗”。
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特质,他们自出生起就带着“永不妥协”“不轻易退让”“大胆做自己”这一类特质。那些最强大的人,他们几乎从一开始就表现得与众不同,就不在意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不那么好相处”的一面,对于他们来说,如何展示自己的影响力,如何避免被他人彻底干扰,才是最重要的事,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有时候会适当做出让步,但不会轻易委曲求全。
此外,强大的人在生活中会表现得更为认真一些、严谨一些,这些人以目标为导向,注重权威,对事的关注度比较高,非常看重规则和制度的约束作用,不允许有人违背原则;强大的人更具责任心和上进心,他们对生活的领悟能力和领悟的层次都要比一般人高,追求也要更高,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愿意随随便便就降低自己的姿态。强者更像是一头狮子,他们也会以狮子的标准来要求身边的人。
他们有时候就像麻烦制造者一样,常常会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增加各种压力,常常会选择给自己和他人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但这些要求是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助力:要想变得更加强大,那么就要懂得去承受更多的激励,去承受更多的压力。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