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5094393
那是去青岛回来的路上,我们的车子正行驶到青岛跨海大桥上,恰逢夕阳拉下夜幕,直至最后一缕霞光消失在海平面上。自己突然间沉醉进了眼前绝美的景色之中,大海的蓝与天空的蓝连成一片,大海荡漾着水波,天际飘荡着流云。最后那蓝色越来越浓,浓成化不开的情愫,然后那些颜色各异的灯光渐次亮起,一盏、两盏、三盏、百盏、千盏,如五彩缤纷的花儿突然一起怒放,在大海深处就如梦幻一般倒映出了另一个远离尘世的喧嚣世界。而我就穿行在时光的深处。驻路梨花,洗尽铅尘,水墨画卷里微雨寒烟、水波浩渺,看昔日车马滚滚,往事卷着风沙而来。脑海中禁不住就想起《白水诗》里的句子:“浩浩白水,鯈鯈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国家未立,从我焉如?”我们不难理解这首诗的含义:宽广的水域,烟波浩渺,悠悠然的鱼儿们成群结队地嬉戏。如果国家需要我,国君来召我辅佐国政,那我就像被钓离水面的鱼儿,不再回到水中。而如今国家还没真正稳定强盛,我又怎么能只顾自己的安乐,而不顾国家的安危呢?这何尝不是家国天下的君子情怀呢?千秋家国梦,悠悠君子心,他们有着不屈不挠、不媚不阿的高尚品格,他们温文儒雅、宽容大度,他们内心信仰的是正义,维护的是国家与人民的利益。他们不会因为怀才不遇而心生报怨,他们不会因为苦难而失去气节。 而他们却又有男儿最本真的初心,明末诗人汤传楹在自己的《闲馀笔话》里曾这样写过:“风月娟然,天下第一有情物。而于韵士美人,尤为亲近。意中尝设一佳景于此,愿与天下有情者居之。”读这样的诗行,怎能不让人心动!这句子是写给懂你、知你,可以与你共患难之人的句子。山水、田园、诗画、风月娟然、琴瑟和鸣,这景色将是何等的美丽,而风月娟然的意境,又将是何等的潇洒。这风应是吹在弯曲小径上的小风,小径两旁木棉成行,紫藤蔓延。风里有花香,心亦娴静安然。而这些君子们有如竹子一般空悠而又深邃的思想;如梅花一般风骨俊傲,不趋附荣利的气节;如空谷幽兰一般高洁、典雅、坚贞不渝的品德;如菊花一般隽美多姿、素雅坚贞的情操。我更深信在君子们石头一般坚硬的骨头里,都盛开着一朵娇艳的玫瑰,他们把忠贞给予国家,把友情给予志同道合的朋友,把一腔柔情给予自己深爱的父母和妻儿。唐朝明相张九龄如若不遇到他的伯乐张说,便难再入仕途;一代诗仙李白,与一代诗圣杜甫的世纪相约,留下后人传颂的千古佳话;苏轼与自己的结发妻子王弗之间可以说是情深义重,恩爱有加,当王弗与这个尘世做了离别后,苏轼为她写出了至今无人超越的祭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他们是君子,有着君子的气节与风度,有着自己坚定的信仰与目标,他们把人生的美好、愿望、理想、抱负融进自己的诗词之中,而他们的诗词在历史的长河里就是一道点亮夜色的灯盏,一道规则之上的光芒。人生路上虽然沧桑艰难,却是沉淀之后的温暖。这或许就是我们心中呼唤的君子情怀,以诗为剑,金戈铁马里让人间正道成为一座永恒的雕像。
苏武
柴望
十九年间不辱君,论功何独后诸臣。若教倒数凌烟像,也是当时第一人。
笔尖下,才刚刚写到“苏武”两个字,《贝加尔湖畔》优美而又舒缓的音乐便在耳畔响起,而眼前却呈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景象:蔚蓝而又透明的天空与贝加尔湖湛蓝的湖水交相辉映,湖天一色,风在湖水里掀着波浪,而这些波浪把一个身穿粗布衣、面色忧郁、胡须飘飘的牧羊老人的倒影蹂躏得七零八落,如他此时悲苦的心一般。他仰头望向远方,而远方的远方是他用灵魂守护的故乡。南宋诗人柴望曾用这样的诗句来赞扬他:“十九年间不辱君,论功何独后诸臣。若教倒数凌烟像,也是当时第一人。”当我们的内心有了坚定的信仰时,即便在生活中遇到艰难险阻,也会义无反顾地去面对。南宋大诗人柴望所写的这首《苏武》,描写的就是汉朝忠臣苏武的生平事迹和对苏武无限的赞赏之情,从诗行词句中,我们不难看出这首《苏武》的大致含义:漫漫十九年的岁月,苏武持节,未曾屈服,没给自己的国家丢脸。如果谈论古往今来的诸侯大臣独你有着如此正义凛然。去凌烟阁数一数汉朝忠臣们的画像,你也应当是排在那个朝代的第一人。在这里要解释一下柴望笔下的“凌烟阁”是一个什么样的楼阁?它是唐朝为表彰功臣而筑成的,楼阁上绘有各朝各代功臣的画像。柴望的这首诗用词准确,对仗工整,短短二十八个字,却把一个气势宏伟的盛大故事融入了其中。这十九年里,在苏武身上究竟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后人为何又对他如此爱戴与敬仰?苏武为何还成了后人心目中的英雄?
留别妻
苏武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留别妻》是苏武在出使匈奴时写给结发妻子的一首离别诗,后因历史原因,误传成苏武与李陵通信时写的作品。其实我们凭诗所体现的离别画面来看,不难猜出这是夫妻之间离别时难舍难分才有的灵感激发。也有人根据诗中“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这句话猜测,诗歌虽然是出自汉朝,征夫应该是远征打仗之人所写,而苏武是出使不是去打仗,所以又有人怀疑这首诗歌不是苏武的作品。这样的猜测是无法站住脚的。我们先从诗歌的文风来分析,苏武的性格刚烈中带着柔韧,他虽然一生历经坎坷,却皆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坚韧的信仰让他处危不乱。他的性格都融入到了他的诗里。从苏武的诗歌里,你永远读不出轰轰烈烈的感觉,但能感觉到一种执着的信念,这是他气节与气度的体现。还有,诗歌本是虚实相结合的写法,征夫一般指远征上前线或者远征被派使的人,这里苏武以“征夫”自比,也并不为过,所以只单凭“征夫”两个字就妄下定论,自然是不可信的。苏武的这首《留别妻》在金戈铁马的历史长河里流传到今天着实不易。他诗里体现出浓浓的情谊,诗中字里行间的别离柔肠真正写进了天下人的心里,触动了人们的灵魂。由于时间跨度太大,才引起后人猜测原创作者身份的问题。人们又为何会喜爱这首诗?我们先来浅析一下这首诗的含义:自从我们结发为夫妻,一直恩爱有加,生活过得美满、幸福,然而残酷的现实却要让我们彼此分离。现在我要远征到战场,再次相见怕没有日期。握住你的手,长长的一个叹息,嘱咐的话还没有说出,泪就流进了嘴角。我们一定要珍惜这美好的青春时光,不要忘记我们生活在一起的时光。如若今生我能活着回来,定要与你白头偕老,如若我战死沙场,也要一直怀念你在心里。结发夫妻:古代人少女结婚初夜,会把自己的长发与自己结婚的男子缠绕在一起,然后便会把一头长发挽成一个大大的发髻,所以久而久之人们便把初婚的男女称之为“结发夫妇”。嬿婉:是和顺的意思,这个词出自《诗经·邶风·新台》:“嬿婉求之。”尤其是这首诗的最后一句:“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成为被后人千古吟咏的诗句,成为男女别离时卿卿我我的誓言。那么苏武为什么要给妻子写这首诗呢?当然是有原因的,因为苏武作为“中郎将持节”的身份,被派出使匈奴。苏武心里明白,汉朝与匈奴之间连年来不断争战,两国相互派使者打探对方,而两国派来的使者能再回到自己国家的机会却不会太多,在他之前几个被派去的使者都被扣留在了匈奴。所以苏武知道,自己此去也许同其他几个使者一样,怕是凶多吉少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