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329349
![](https://static.easterneast.com/file/easternspree/img/5df784e55f9849309decee98_644291.jpg)
第1章 绪论001
1.1 课题缘起 / 002
1.1.1 学术研究背景 / 002
1.1.2 学术研究意义 / 004
1.2 课题内容提出 / 007
1.2.1 技术创新在高层建筑发展中的地位 / 007
1.2.2 技术创新视阈下的高层建筑发展态势 / 009
1.3 研究动态 / 012
1.3.1 文献综述 / 012
1.3.2 相关理论 / 018
1.4 研究方法与本书构成 / 020
1.4.1 研究方法 / 020
1.4.2 本书构成 / 021
第2章 高层建筑与技术创新025
2.1 关于技术创新 / 026
2.1.1 建筑技术 / 026
2.1.2 技术创新 / 028
2.2 我国建筑业的技术创新 / 029
2.2.1 障碍因素分析 / 029
2.2.2 “蛙跳”模式构想 / 032
2.3 高层建筑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 035
2.3.1 互为依托 / 036
2.3.2 互相推动 / 037
2.3.3 协同共生 / 039
2.4 当代高层建筑的技术创新理念 / 043
2.4.1 坚持高新技术的科学创新 / 043
2.4.2 倡导生态技术的优化创新 / 045
2.4.3 提高信息技术的综合创新 / 047
2.4.4 关注仿生技术的探索创新 / 050
2.5 本章小结 / 052
第3章 高层建筑功能设计中的技术创新055
3.1 功能范畴创新目标 / 056
3.1.1 功能的高效性 / 056
3.1.2 功能的平衡性 / 058
3.2 功能高效性的技术创新对策 / 060
3.2.1 结构选型的动态适应 / 060
3.2.2 布局设置的张弛有序 / 064
3.2.3 空间塑造的多样均衡 / 066
3.2.4 交通组织的便捷流畅 / 068
3.2.5 整体功效的整合提升 / 071
3.3 功能平衡性的技术创新对策 / 074
3.3.1 功能体系的优化 / 075
3.3.2 功能领域的扩展 / 077
3.3.3 功能模式的综合 / 080
3.4 本章小结 / 083
第4章 高层建筑环境设计中的技术创新085
4.1 环境范畴创新目标 / 086
4.1.1 外部环境的城市化与生态化 / 087
4.1.2 内部环境的人性化与生态化 / 090
4.2 外部环境的城市化与生态化的技术创新对策 / 092
4.2.1 宏观层次——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 092
4.2.2 中观层次——改善区域城市环境 / 095
4.2.3 微观层次——营造外部场地环境 / 098
4.3 内部环境的人性化与生态化的技术创新对策 / 102
4.3.1 高空化的共享空间 / 103
4.3.2 立体化的竖向景观 / 105
4.3.3 垂直化的自然通风 / 109
4.3.4 智能化的表皮设计 / 113
4.4 本章小结 / 118
第5章 高层建筑形式设计中的技术创新119
5.1 形式范畴创新目标 / 120
5.1.1 外在美:展示个性形态 / 121
5.1.2 内在美:表达深刻内涵 / 123
5.2 外在美的技术创新对策 / 125
5.2.1 简洁之美——基本几何形体的组合变化 / 125
5.2.2 张力之美——整体支撑结构的理性扭转 / 128
5.2.3 表皮之美——不同材料质感的生动演绎 / 130
5.2.4 环形之美——垂直组织结构的整体颠覆 / 132
5.2.5 曲线之美——传统“方盒子”高层的超现实突破 / 134
5.3 内在美的技术创新对策 / 136
5.3.1 文化内涵——形神合一的文化演绎 / 136
5.3.2 生态内涵——由表及里的生态追求 / 138
5.3.3 地域内涵——多元共生的地域阐释 / 140
5.3.4 政治内涵——整体统一的政治隐喻 / 143
5.3.5 城市内涵——动态发展的景观重塑 / 144
5.4 本章小结 / 148
本书小结151
参考文献154
现代高层建筑是20世纪以来城市发展重要的建筑形式之一,进入21世纪,随着建筑技术日趋成熟,高层建筑将更加有效地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深度和广度上对建筑领域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已从局部转向全面,并逐渐成为建筑创作与创新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书由“2015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2015020618)”资助,同时由大连民族大学建筑学院资助,旨在从技术创新的理论视角对高层建筑创作展开系统的研究,探索技术创新视阈下的高层建筑创作的发展脉络、设计规律及技术对策,力图构建一个具有清晰逻辑框架和较强现实针对性的理论体系及研究平台,为后续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书共5章,从考察当今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情况入手,分析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国际环境以及自身的未来发展取向,客观地将技术创新视阈下的高层建筑的发展态势进行系统的总结与科学定位,提出了技术创新视阈下的高层建筑创作研究这一理论命题。进而,通过对我国建筑业技术创新障碍因素的分析来构建中国建筑业技术创新的理论模式;通过对高层建筑与技术创新互为依托、互相推动、协同共生关系的总体把握来探寻当代高层建筑的技术创新理念,提出高层建筑设计要坚持高新技术的科学创新、倡导生态技术的优化创新、提高信息技术的综合创新、关注仿生技术的探索创新,至此从认识论层面完成了对于技术创新视阈下的高层建筑创作研究的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抓住功能、环境、形式三个主要视角,从方法论层面为技术创新视阈下的高层建筑创作研究构建宏观的理论研究框架。
功能始终是建筑的核心问题,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化地满足高效性与平衡性才是技术创新视角下所追求的目标,为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不断发现和利用新技术创新成果。针对功能的高效性,从结构选型、布局设置、空间塑造、交通组织、整体功效五个层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创新对策,针对功能的平衡性,则从功能体系的优化、功能领域的扩展、功能模式的综合三个层面展开深入剖析,进而明确高层建筑只有实现功能的高效与平衡,才能确保在未来的发展中存在更多的可选择性,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从深层的视角来看,高层建筑环境设计中技术创新的目标就是使高层建筑化的满足人类对于自然性与舒适性的需求。对于高层建筑的外部环境,实现其城市化与生态化的主要技术创新对策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展开的;对于高层建筑的内部环境,针对高层建筑空间竖向发展的特点,具体对策从共享空间、竖向景观、自然通风、表皮设计四个层面来实现。
高层建筑形式设计的技术创新就是要研究现代建筑技术带来的高层建筑形态学的更新,其目标就是追求形式外在美和形式内涵美,在追求个性形态的同时,赋予建筑深刻内涵。通过基本几何形体的组合、整体支撑结构的扭转、不同材料质感的演绎、传统“方盒子”的突破以及垂直组织结构的颠覆等技术对策的运用,使得高层建筑呈现出富于个性化的外在美。在追求外在美的同时,更要强调能够激发人类情感共鸣的内涵美,在技术对策上,从文化演绎、生态追求、地域阐释、政治隐喻、景观重塑等五个层面入手,来实现高层建筑和谐的内涵美。
本书采用理论思辨、对比考察和实例解析等研究方法对技术创新视阈下的高层建筑创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拓展了建筑学与形态学、生态学、技术创新学等交叉学科的研究领域,不仅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更构建了崭新的研究框架和平台,因而具有相应的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对于未来相关课题的深入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由于水平及时间所限,书中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侯兆铭
2018年6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