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纸质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517483
编辑推荐
★ 凤凰、北京、上海、青岛、苏州、昆明、济南、咸宁……似乎并无关联的数座城市,却勾勒了一位大家——沈从文漂泊的一生
★ 一位饱经沧桑的“乡下人”,一生跑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凭借手中一支锦绣之笔,写下数百万字的旷世经典
★ 1949年开启人生分水岭,由前半生的文学创作,转行后半生的文物研究,沈从文先生一生的传奇,留下的风景是永远的,谨以此书纪念远去的沈从文先生
★ 花开12朵,各表一枝:12位作家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不同时代、不同地点,讲述各个心目中的沈从文;100个人心中有100个沈从文,可惜世上再无沈从文……
★ 一位饱经沧桑的“乡下人”,一生跑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凭借手中一支锦绣之笔,写下数百万字的旷世经典
★ 1949年开启人生分水岭,由前半生的文学创作,转行后半生的文物研究,沈从文先生一生的传奇,留下的风景是永远的,谨以此书纪念远去的沈从文先生
★ 花开12朵,各表一枝:12位作家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不同时代、不同地点,讲述各个心目中的沈从文;100个人心中有100个沈从文,可惜世上再无沈从文……
内容简介
《沈从文的文学地图》以沈从文的人生履历为线索,以其人生各个阶段的文学活动和文学作品为焦点,聚焦其人生和创作,解读深从文的人生和作品。中国文学界纪念沈从文的各个版本的书比较多,基本都是围绕其的文学作品及情感方面,本书另辟蹊径,以沈丛文的人生履历为线索,以凤凰、北京、上海、青岛、昆明、济南、咸宁等沈从文人生驿站为节点,形成一个沈丛文的文学地图,全面解读、剖析、品味沈丛文的人生及其各个时期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文学研究及藏书价值。
目 录
副刊编辑沈从文 | 绿 茶
九如巷的那个早晨 | 周彦敏
在海边的沈从文 | 周彦敏
沈从文在西南联大 | 张新颖
死亡的诱惑,求生的挣扎 | 张新颖
从作家到文物学者 | 商昌宝
从“封笔”到“补白” | 肖伊绯
水云深处情书美 | 刘宜庆
万点星子齐明时,十分柔和美丽 | 周立民
希望找回灵感的重游 | 张 彤
“把我的眼睛拔了!” | 李 扬
乍暖还寒时候 | 李 扬
“一匹无从驯服的斑马” | 薛 原
欲尽此情书尺素 | 王 任
向阳湖畔暮色浓 | 姚峥华
晚 年 | 张新颖
《白玉兰花引》题外 | 周彦敏
前 言
一九四九年之后,沈从文长期从事文物研究工作,不再从事文学创作,对外宣称“封笔”。当然,这样的“封笔”之誓,只是针对其文学创作的;作为靠写作谋生的知识分子,“文学”之后是“文物”,沈从文的笔开始写文物了……在《从作家到文物学者》一文里,商昌宝还原了一九四八年十二月沈从文面临是留在北平还是离开南飞的情景:沈从文的旧友、时任代理*部长的陈雪屏抵达被包围的北平,规劝沈从文携家小南下,但被婉言谢绝。沈从文没有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中共地下党员乐黛云和“左翼”学生李瑛、王一平等人争先上门挽留;“左翼”作家楼适夷托黄永玉写信,劝他留在北京;他的老朋友朱光潜、杨振声等在此前的商议中都已表示不走;考虑到孩子们未来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总之,沈从文留下来了。至于原因,或许并不那么重要。留在北京的沈从文开始了面对新的时代和人生:开始人生下半场的沈从文,虽然不再从事文学写作,但他却留下了大量的书信,如同周立民所说:沈从文虽自称“乡下人”,但一生却跑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并凭借着手中的一支锦绣之笔,写下了许多观感。沈从文的观感常常是以书信的方式来记录的,像著名的《湘行散记》,其初稿就是沈从文回乡的一路上写给妻子张兆和的书简。那些并不准备发表的书信,同样是生动活泼的好文章。到底是小说家,沈从文每到一地,都能以自己敏锐的眼睛观察当地的人和事,既能够抓住地域特征,又网住时代风云,有意无意中给一个地方画出一幅幅极好的速写。尤其是在一九四九年以后,他被迫离开了文艺界,从事历史文物研究,不像一个职业作家什么都见诸报刊,写信成了他的另外一种写作和表达方式,没有发表的约束,下笔自然不太顾忌,他笔下所记反倒比那些公开发表的大唱赞歌的文字更自然更真实……如何看待沈从文的人生,尤其是一九四九年之后的转行?尽管我们面对的是同一个沈从文,阅读的也是沈从文留下来的文集和全集,但每人的角度不同,体验不同,所谈所感也就有了相同中的不同,类似中的差异。正如每个人有每个人心目中的《红楼梦》,同样,即便是同道文人,如何解读沈从文,尤其是如何解读沈从文的文学写作与人生转折和一生的传奇,在不同者的眼里,也便有了不同的人生风景。同样是解读人与时代,每个人关注的焦点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影像。这也正是这本《沈从文的文学地图》的编选缘由。二〇一八年是沈从文先生去世三十周年,沈从文先生留下的风景是永远的,谨以此书纪念远去的沈从文先生。
媒体评论
评论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