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59853
前史:租界内的蹒跚起步
第一节 上海开埠与租界设立
第二节 租界与上海公用事业的雏形
第三节 租界内各项公用事业的起步
第四节 洋商对公用事业的垄断和华界的抗争
第五节 民国和抗战时期上海的公用事业
第一章 回归人民手中
第一节 肃清帝国主义残余是新中国外资政策的核心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前后严峻的国际环境
第三节 上海解放初对外资公用事业的监督与利用
第四节 朝鲜战争与对外资公用事业的军管与征用、征收
第二章 自来水:从公共给水站到入户清泉
第一节 上海自来水的起源与初期发展
第二节 解放初上海自来水的统一经营
第三节 “文革”前后自来水事业的艰难发展
第四节 百废待兴后的起航
第五节 面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公用给水事业
第三章 燃气:从上等人家厨用到百姓家庭热源
第一节 解放前的上海煤气事业
第二节 解放初期上海煤气的新起步
第三节 上海煤气事业的20年曲折发展
第四节 改革开放带来的上海煤气事业的大发展
第五节 清洁能源进入千家万户
第四章 电力:从电灯照明到能源大网
第一节 上海电力事业的起步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电力企业的接收和改造
第三节 改革开放与上海电力事业的新局面
第四节 迈向绿色电力新时代
第五章 电信:从电话电报到移动智能通信
第一节 上海电信业的起步
第二节 人民电信事业的建立
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上海电信事业的飞跃
第四节 体制改革和电信网络大转型
第六章 公交:从有轨电车到地铁网络
第一节 上海公共交通的起步
第二节 上海解放初期人民公交的建立
第三节 “文革”前后公交事业的艰难发展
第四节 “文革”后公交事业的再出发
第五节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建设
第七章 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与上海公用事业发展蓝图
第一节 “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目标对上海公用事业新要求
第二节 建成完善的地铁与公交配套体系
第三节 以新技术革命引领上海公用事业的新发展
第四节 “上海2035”与上海公用事业新蓝图
附章 解放初在沪外资企业的接收始末
第一节 上海解放初期外资企业和外侨
第二节 上海解放初期对外资企业的限制利用
第三节 朝鲜战争与对英美等企业的军管与征用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与外资企业对价转政策
本书之所以选择公用事业的角度来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巨大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获得感,是基于公用事业是连接普通市民与政府最直接的纽带,是中国共产党人进城“赶考”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执政者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人民群众对公用事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是衡量国家、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基础的关键指标。
众所周知,中国的公用事业发端于西方列强在旧时的上海租界,其本意是为在华的洋人及其附庸提供服务。从历史来看,上海租界的公用事业确实是比较先进和齐全,无论是煤气、电力、电车还是电话电报以及自来水,基本上与欧洲的伦敦、巴黎同时起步,比东京等其他亚洲大城市要早得多,甚至可以说从上海起步的公用事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其他省市和其他领域的现代化发展。但是,其殖民色彩始终无法抹去。1949年的上海解放从根本上书写了新的历史篇章,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的努力站了起来。解放后的上海,从根本上清除了西方列强的特权,涤荡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留下的一切污迹。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公用事业不断发展变化,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公用事业不再只是为少数人所享用,而是普惠于全体市民。在今日的上海,每家每户都能用上洁净的燃气,打开龙头就有清泉,差不多人人手中都有连通四方的手机和电话,电力的应用早就不限于照明,它连接和驱动着各种家用电器,出门坐地铁已是日常之事。借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真可谓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天道已变,民众受惠。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上海的公用事业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艰难发展、“文革”十年的干扰,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以后绽放出勃勃生机,发展日新月异。70年来,上海的公用事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上海正在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道路上迈进。所谓全球城市,是指能在社会、经济、文化或政治层面直接影响全球事务的城市,这对作为城市基础设施重要内容和市民生活重要依托的公用事业来说,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考验,当然也是一个新的机遇。完全有理由相信,到建党100周年时上海一定能够交出更加令人满意的答卷,上海市民从中得到的获得感将更加充实,城市生活将变得更加方便,更加祥和。
本书由前史、七章正文和一个附章组成。前史主要介绍了煤气、电力、电车、电话和自来水等公用事业是如何在旧时租界诞生的。第一章对上海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上海人民把原来主要为少数人服务的煤、水、电、电车、电话等企业接收过来,并改造成全民普惠的真正意义上的公用事业。第二章到第六章则分别介绍自来水、燃气、电力、电信、公交五大公用事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变化,重点置于上海解放以后的进步和发展。第七章是对上海公用事业今后发展蓝图的描绘,展望上海作为世界级超大城市所应该具有的公用事业发展前景。附章的内容,则是回顾了在解放初期上海是如何妥善对待和处理当时在沪的外商企业的。解放之初,上海大约有68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分属美国、英国、法国以及瑞典、俄罗斯等国资本。除了煤气、电力、电车、电信、自来水等公用事业企业以外,还有大量的银行、贸易,以及造船、烟草等企业。简要地向读者介绍如何接收和改造这些外商企业,有助于读者了解公用事业接收改造历史的全貌,也有助于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各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
本书各章的分工如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杨小燕撰写“前史:租界内的蹒跚起步”,复旦大学樊勇明撰写“第一章回归人民手中”,复旦大学牛长璐撰写“第二章自来水:从公共给水站到入户清泉”和“第三章燃气:从上等人家厨用到百姓家庭热源”,上海电力大学陈宝云撰写“第四章电力:从电灯照明到能源大网”,复旦大学臧志军撰写“第五章电信:从电话电报到移动智能通信”和“第六章公交:从有轨电车到地铁网络”,复旦大学陈晓原撰写“第七章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与上海公用事业发展蓝图”,西南交通大学徐黎撰写“附章:解放初在沪外资企业接收始末”。本书由臧志军、陈晓原和樊勇明负责统稿和改定。牛长璐参加了全书的修改和编辑工作。
本书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6年度社科规划委托课题“接收与改造:上海公用事业的天翻地覆”的成果。此课题是由原来的“关于建国初期(1949—1959年)外交政策与在沪外资工商企业清理接收的研究”(批准文号2016WZX009)经批准调整而来。
王卫新同志是本课题的提议者,参加了本课题的设计和筹划,初期的调研,以及课题的调整等工作。
本书在调研和撰写过程中得到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部分老同志,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电力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以及上海市档案馆、上海公交公司、国家电网上海公司、上海电信、上海水务局、上海燃气公司等单位和相关同志的鼎力合作和支持,在此一并鸣谢。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办公室、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指导和帮助,上海人民出版社对本书的出版提供了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樊勇明
2019年2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