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软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68635
系统思考驱动可持续创新,助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个人如何撬动组织释放创新潜能,组织如何跨界协作引爆创新
带来发展再生型经济、创建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整体认知和实践方法
“学习型组织之父”彼得·圣吉经典著作。
第五项修炼系列典藏版选用丝光棉布艺装帧、丝网印刷,手感舒适,细细品味经典。
面对生态系统的衰退、社会发展的失衡和企业创新的窘境,《必要的革命》为商业策略、社会管理提供了系统思考的方法,为个人与组织协同提供了行动工具,为组织改变思考方式、实现创新变革提供了策略和实践方法。是系统思考的商业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指导手册。
在《必要的革命》中,彼得•圣吉把“第五项修炼”即系统思考应用到比组织更大和更为复杂的系统中——全球性社会。全球性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变革,而变革要基于系统思考的方式。从整体出发,全球经济是建立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的,个人、企业看到相互依存的关系,才能去寻找长期和全局性的解决方案。
从《必要的革命》一书创作至今,全球诸多大型公司和组织为创建繁荣和可持续的社会,开始重新定位自身与自然的关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变革,书中列举了丰富的真实案例,其中包括可口可乐公司的全球水资源补充策略,至今仍在持续实践中。从十七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也一直在强调“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性。
如今,整个世界已被全球商业网络覆盖,面对生态系统的衰退、社会发展的失衡和企业创新的窘境,《必要的革命》为深度学习者提供了系统思考的方法,为个人与组织协同提供了行动工具,为组织改变思考方式、实现创新变革提供了策略和实践方法。在实现可持续创新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力量,这也是一场必要的革命。
2017 年第五项修炼系列中文版序 // IX
2009 年中文版序 // XIII
部分 终结点,新起点
|第1 章| 未来正在等待我们的选择 // 003
开创可持续的未来 // 009
变革的起点 // 013
|第2 章| 我们因何陷入如此困境 // 014
成功的代价 // 014
看整体,观大局 // 024
紧急行动时刻:80–20 挑战 // 028
|第3 章| 工业时代泡沫后的生活 // 035
“真实的”现实世界 // 038
选择背后的选择 // 041
进入的方法也是出去的方法 // 043
|第4 章| 新思考,新选择 // 044
观察系统 // 047
跨界协作 // 050
创造:超越反应式解决问题 // 052
第二部分 未来就是现在
|第5 章| 不可怀疑一个人和一小撮同谋者的作为 // 059
从巴西到瑞典 // 061
有车没“油”怎么办? // 063
吸引“大玩家”参与 // 065
让大家“触手可及” // 066
|第6 章| “调整”一个行业 // 071
把整个系统放到一个房间里 // 073
集中“专业经验”:LEED评级系统 // 075
超越公司的界限 // 077
|第7 章| 非传统联盟:可口可乐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可持续水资源
合作 // 081
殊途同归:应对我们基本的需要 // 083
风 险 // 098
“我们要么团结一致,要么被绞死” // 099
第三部分 起步
|第8 章| 风险与机遇: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思维 // 107
新的商业环境 // 108
必要的革命:深层学习与可持续创新
调整战略重点——谷歌的探索 // 109
相互依赖的世界中,变革的商业风险 // 110
金融业急需“掉头” // 112
从风险的另一面发现机会 // 115
竞争优势、创新与增长 // 116
从合规顺从到创新挑战 // 121
|第9 章| 定位:既为了未来,也为了现在 // 126
创造可持续发展价值 // 128
杜邦的转变 // 132
投资未来 // 141
通用电气投资增长的新思维 // 144
|第10 章| 让大家参与进来 // 148
次争论 // 149
成为倡导者:你的领导作用 // 155
改善对话质量的步骤 // 158
组建初的团队 // 162
呈现你的热望 // 164
继续推进 // 166
|第11 章| 建立你自己的变革依据 // 167
工具箱 使用可持续发展价值矩阵建立变革的案例 // 171
把你的努力与团队管理联系起来 // 173
变革的新视野 // 174
第四部分 观察系统
|第12 章| “公地”的悲剧和机会 // 180
可以“授人以鱼”,但要当心“授人以渔业” // 182
系统思考的冰山 // 185
共享的经济和生态 // 191
|第13 章| 地球号飞船 // 192
“如果……那我们该做什么” // 193
对重新思考疆界的建议 // 196
1 000 英亩小岛的原则 // 200
工具箱 创建1 000 英亩小岛的原则 // 202
看到增长的极限 // 204
工具箱 用“增长极限”模式观察组织的深层影响力 // 209
|第14 章| 看到我们的选择 // 212
看到共同的极限 // 216
选择公共资源受托人的角色 // 217
创造积极变革的“滚雪球效应” // 219
大局观:“循环经济” // 230
关于如何发现循环经济机会的建议 // 233
创造管理公共资源的公共资源 // 235
第五部分 跨界协作
|第15 章| 协作的紧迫性 // 245
生产者责任延伸 // 248
|第16 章| 聚拢:把系统放进房间里 // 252
确定战略微系统 // 253
工具箱 战略微系统成长的指导原则 // 256
围绕可能性积蓄动力和锐势 // 258
有目的地构建网络 // 261
工具箱 利益相关者对话访谈 // 263
对整体的责任 // 266
|第17 章| 从他人眼中看现实 // 268
建设人际关系 // 269
对话沟通塑造未来 // 270
悬挂假设 // 272
宣扬与探询的平衡 // 275
开放心胸和头脑:学习之旅 // 278
工具箱 平衡宣扬和探询的程序 // 282
|第18 章| 培养共同的承诺投入 // 285
培养参与意识,发展承诺投入 // 286
把你的关注和组织的关注联系起来 // 286
为志向和热望的成长创造空间 // 289
工具箱 团队四角钻石模型:辨别你的工作团队的现有模式 // 295
团队“卡壳”时怎么办? // 299
第六部分 从解决问题到创造未来
|第19 章| 从生命系统获得灵感的创新 // 305
废弃物零填埋 // 306
生命系统的商业模式 // 310
|第20 章| 释放出每天的神奇 // 313
正面愿景和负面愿景 // 314
创造性张力与情感张力 // 315
看到创新的机会,而不是“少做坏事” // 318
协调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 // 320
太阳底下无新事 // 322
|第21 章| 不一定要有全部答案 // 323
通过原型项目试点开展真正的学习 // 324
请求帮助 // 327
对试点项目的建议 // 329
|第22 章| 从摘取“低垂果实”到新的战略 // 332
大象与(正在长大的)跳蚤 // 333
对积蓄“横轴上”创新动力的建议 // 337
工具箱 在你的组织内部发现潜在能量和投入承诺 // 340
工具箱 在组织外部寻找先导和原型项目试点、市场和相关性 // 343
制定更全面综合的策略 // 345
|第23 章| 愿景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愿景能做什么 //
348
零似乎是合适的数字 // 348
肩负使命的企业 // 351
小行动帮助大系统 // 353
依靠共同目标网络发展业务 // 354
你今天使用愿景的情况如何? // 356
新观念,旧源头 // 357
|第24 章| 为了未来,重新设计 // 359
自上而下开始 // 362
不知道怎么做?没关系! // 363
催化剂的作用 // 364
为自由而设计的结构 // 364
工具箱 建立平衡的愿景组合 // 368
第七部分 未来
|第25 章| 公司的未来 // 374
必要的革命:深层学习与可持续创新
|第26 章| 企业多样性的未来 // 382
|第27 章| 领导力的未来 // 391
|第28 章| 我们未来的关系 // 401
|第29 章| 我们的未来 // 406
附 录 // 411
注 释 // 417
《第五项修炼》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内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管理浪潮。
管理学专家、企业家、媒体人、终身学习倡导者力荐:
流行的管理体系很摧残人,教育界、工商界和政府机构的管理层的任务,应该是使系统*化……彼得•圣吉的著作《第五项修炼》是帮助开始这项工作的好书,他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
——爱德华•戴明 (Edwards Deming)博士 全面质量管理运动的先驱
在诸多阅读过的管理学书籍中,我对彼得•圣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情有独钟。真正的学习型组织并非一劳永逸,而是永远在路上。
——宋志平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
只有领导者先“系统思考”,像坐“直升机”那样,飞到更高的层面去看整体、看全局、看未来,才能建立共同的愿景,有效提升组织协同,更好地激发人才的潜能和团队的活力,打造学习型组织。20多年过去了,《第五项修炼》系列对当下企业如何面对不确定的时代,如何获取可持续能力,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重温经典,相信读者会有新的启发、新的收获。
—— 李惠森 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主席兼首席“无形”官、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思利及人的力量》《自动波领导模式》《“爽工程”:共创更快乐的世界》作者
彼得·圣吉提出的系统思考模式旨在为人类打开一个新局面,活出生命的意义。学习型组织的很多观点对于我们如何能够回到整体、回到根本、回到真心有很大的启发。希望这本书能够对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都有所帮助。
——秦朔 著名媒体人、畅销书作家
企业家应该如何学习并打造学习型组织?当代*杰出的管理大师之一彼得•圣吉正好解决了这个难题:”从长远来看,你的组织*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就是具有比对手更好更快的学习能力。”如果你和你的组织想保持竞争优势,这本书不可不读!
——郑毓煌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营创学院院长
面对当下时代的变革和转型,想要建立个人和组织不断适应变化的能力,彼得•圣吉提出的系统思考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学习型组织的微妙之处:个人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新方法,由此认清我们的行动如何导致了所面对的问题。这个时代需要第五项修炼,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建设、推广学习型组织,不断发现自己如何创造现实,以及自己如何改变现实。
——雷文涛 有书创始人
培养人的认知习惯是需要时间的,但如果知道一些训练的方法,就能事半功倍,加速提升认知能力,《第五项修炼》系列便为我们提供了方法和工具。
——成甲 《好好学习》作者、“得到”APP说书人、北京京都风景生态旅游规划设计院常务副院长
《第五项修炼》被誉为是21世纪的管理圣经,它的成功和卓越之处不仅在于理论,而在于它的可操作性和对实践的有效指导。它可以帮助个人和企业提高自我认知能力、提升系统思考、掌握未来的能力。
——总裁读书会
2017年第五项修炼系列中文版序
自《第五项修炼》中文版出版至今10 年间,中国内部发生了很大变化,它在世界上的地位亦然。中国不再以追赶西方作为驱动力——在许多方面,中国已经与西方国家并驾齐驱了。尽管中国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社会,但目前已有约4 亿人属于“中产”,物质生活水平以如此惊人的速度提升,这在人类历史上未有。
不过,中国的崛起也带来了自身文化的困惑。拥有如此深厚、绵长,历经5000 多年文化滋养的国家为数甚少。然而,消费主义的理念已经逐步影响了这个社会。鉴于西方的生活方式在中国迅速发展,设想再经过一两代人,中国的传统文化或将仅仅是一个局限于书籍、电视剧等大众媒体的浪漫主题。这很像当今的美国人还可以观看一些有关“老西部”的电影,但他们自己心里清楚,那已经是一个永远逝去的时代。
此类深层文化动荡也可以生成新的机缘。以“中国文化是这个世界上至高无上的文化,并将永远如此”这种简单假设为基础的文化自满言论已经日渐失去影响,取而代之的是超越迷信,超越过去由殖民占领和后来的消费主义塑造而成的种种扭曲观念,进而更深入、真诚地关注中国文化的种种根本。
我自己对于这种觉醒有切身体会。我有幸成为南怀瑾大师的学生长达十年,近年来,我遇到的许多中国人希望探讨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与学习型组织的关系。尽管《第五项修炼》系列和相关书籍显然在西方有其历史成因,但令我感到惊奇的是,这些书籍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已经成为某种门径,开启了他们对于管理和领导力的人本认知,开启了他们对于不同组织针对培育超越效率和利润的福祉做出承诺时,存在何种可能的人本认知。
随着中国以主导者的身份逐步登上全球舞台,对于中国文化自身的认知进行这样的深度探寻尤为重要。中国如何以一个政治主导者的角色呈现自己呢?所有现代工业国家的种种政策都存在同样的局限:以牺牲社会与文化方面的各种进步为代价,执迷于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沉迷于那些在政治上将我们相互隔离的“民族—国家”的人为边界——即便对那些与我们分享共同利益的人们来说也是如此。
多年来,中国一直在采取行动,加速能源结构调整,尽管外界对此几乎一无所知。自2009 年启动的历史性碳减排承诺起,中国就已将自身投入到一条转型的道路:终止并逆转温室气体排放的灾难性增长。不过,这些承诺之前在西方几乎无人知晓。我对此有所了解,是因为在我做过的一些公开演讲中,我会就此向那些在这个领域中博学多闻的听众们提问,但几乎没有人知道中国在2009 年已经做出的这些承诺。
随着历史性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于2015 年在巴黎签订,情况开始变化了。此时,那些与联合国这项议程有密切关系的人们意识到,地缘政治之风已经变换了方向。
他们认识到,无论其他国家做了什么,如果不是中国已经做出了承诺并持续前行,巴黎协定的签订根本不会发生。实际上,当时多数在巴黎参会的人都认为,奥巴马总统做出的承诺不大可能获得国会批准,而特朗普总统在2017 年便戏剧性地宣布退出这项协定。虽然还远不够理想,但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国家做出的变革承诺对于许多国家来说就是足够的保证:我们在减缓并逐渐逆转全球气候方面正在进入一个全球合作的新时代。
围绕气候变化的全球领导力量转变既具象征意义,又有实际影响。实际上,各个国家都被要求优先考虑长期的未来,而非各种短期的经济措施,各个国家也被要求以评价经济健康同等重要的程度来评价自然环境的健康,同时要认识到这两者是密切相关的。它们还被要求以全球社群的形态合作努力,因为任何单一国家的行动——包括中国的行动在内,都是远远不够的。它们被要求真诚地对待科学,即便这样做会挑战以往那些被奉为神圣的、“一切照常”的信念,比如,只关注GDP增长,而忽视社会和环境健康的指标。
这些都是领导力文化的改变,并非仅是其策略或手段的改变。而且我相信,恰恰就是在这个领域,而非其他领域,中国的觉醒可以产生更大的影响。几百年来,西方模式奉行的道德与伦理的理想,与“一切照常”的实际做法近乎背道而驰。然而,我相信,中国传统智慧的觉醒与对一种新型全球领导力的需求相结合,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的良性循环。
南怀瑾大师过去几十年的努力,着重于帮助中国人领悟儒学传统的精神基础,以及如何将其与其他学问融会贯通。他以为,在过去500年里,这种领悟大都遗失了,但在今天却迫切需要。比如,他在《原本大学微言》中的诠释中指出,《大学》是一部以“领导力形成发展的七证反思空间”(知、止、静、定、安、虑、得)为根基的领导力培育手册。领导力并非来自企图心或是源自地位的威权,而是来自于一个人一生专注培育自己的深入倾听能力:既倾听当下,又倾听若隐若现的未来,以及将自己的注意力从无论是财富、权力,还是奉承等自我关注或他人的不良影响中释放出来。领导人需要培育孟子所说的“不动心”,继而形成明晰的愿景。他们要有诚信,才能因此而建构服务于更为远大目标的真诚协作。他们要成为罗伯特•格林里夫所说的“仆人领导”,为一个更大的整体的福祉服务。超越“一切如常”的领导力需要智慧,并非只需要情感。我相信,
如前述例子所示,我们所需要的智慧须来自于重振全球各地的智慧传统,来自于展示这些智慧与我们今天所处困局的相关和相适。虽然这一行动超出了中国自身的范围,但如果不是中国带动这个进程,我看不出谁还会有这个力量。
南怀瑾大师在他生前的一批著述中指出,自黄帝起,教化——教以成化,就是中国文化的根基。能够在今天全球化商业中有效竞争并成长的企业,要拥抱一种对于学习的真实承诺——通过培育人去培育一家企业。工作场所的人本价值观不应只是口号,还须植根于培育个人、培育包容性团队文化的不息进程之中。相比之下,基于家长控制的碎片式工作文化的衰败,在政府和社会领域及商业中比比皆是,因为这些组织没有能力持续学习,没有能力适应今天变幻无常的世界。组织中各个层级对于学习的这种深层次、全身心的承诺,一直以来就是各种学习型组织的标志特征,恰如持续评估我们共同为更大整体做出贡献的状态是系统思考的核心。
因此,在中国这个转折的时刻,《第五项修炼》系列再版,我希望通过汲取往昔的智慧,为应对今天种种罕见难题尽微薄之力。张载(1020—1077)在经典著作《西铭》中的文字就描述了一个全球领导力世界:“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彼得•圣吉
2017 年7 月28 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