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342073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网络平台众创是“互联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涌现出的一种新型创新范式,它重塑了创新思维,引领了创新方向。平台企业是网络平台众创的组织者,本书绘制了平台生态系统生命周期曲线,构建了平台企业的运营策略。内容提供商是网络平台众创的重要实施者,本书依据服务主导逻辑对中国移动应用商场进行案例研究,勾勒出平台机制、内容提供商知识获取与内容提供商新服务开发绩效的逻辑脉络,结合相关文献的观点,搭建实证模型,并加以验证。此外,本书还基于任务技术匹配理论,从人机交互的角度对内容提供商参与网络平台众创进行拓展性研究。本书适合高校教师、研究生、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创新管理领域的学者阅读和参考。
目 录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互联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
1.1.1 政策背景 1
1.1.2 现实背景 2
1.2 网络平台众创 5
1.2.1 政策背景 5
1.2.2 现实背景 5
1.3 本书研究的问题 19
1.4 本书研究的内容 20
第2章 基础理论概述 23
2.1 封闭式创新 24
2.2 用户创新 26
2.3 供应商创新 28
2.4 合作创新 30
2.5 开放式创新 30
2.6 网络平台众包 32
2.7 网络平台众创 33
2.8 小结 33
第3章 网络环境下平台企业的运营策略研究 36
3.1 问题的提出 36
3.2 平台企业与平台生态系统 38
3.3 平台生态系统的生命周期 39
3.3.1 平台生态系统生命周期曲线相关维度的界定 39
3.3.2 平台生态系统生命周期曲线相关研究成果的批判性回顾 42
3.3.3 春宇平台生态系统案例的启发 43
3.3.4 平台生态系统生命周期曲线的构建及解析 45
3.4 平台企业的运营策略——基于平台生态系统 生命周期的视角 48
3.4.1 初创期 49
3.4.2 真空期 50
3.4.3 爆发期 54
3.4.4 成熟期 56
3.4.5 不确定期 59
3.4.6 二次爆发期和新一轮生命周期 61
3.5 研究结论 62
3.5.1 研究结果 62
3.5.2 理论贡献 64
3.5.3 研究展望 66
第4章 以内容提供商为观测单元的案例研究 68
4.1 服务主导逻辑 68
4.1.1 服务主导逻辑的发展历程 68
4.1.2 服务主导逻辑的理论脉络 69
4.2 服务主导逻辑对于网络平台众创的初步解释 70
4.3 研究方法 72
4.3.1 案例选择 72
4.3.2 数据来源 73
4.3.3 数据分析 74
4.4 研究发现 74
4.4.1 总体研究发现 74
4.4.2 内容提供商视角下的研究发现 78
第5章 以内容提供商为观测单元的实证研究设计 82
5.1 研究问题 82
5.2 相关概念探析 83
5.2.1 平台机制 83
5.2.2 知识获取 86
5.2.3 NSD绩效 87
5.2.4 调节变量——内容提供商技术准备度、内容提供商
任务复杂性 88
5.3 实证模型 90
5.4 问卷设计 90
5.5 数据收集 92
5.6 样本概况 93
第6章 平台机制与内容提供商知识获取的实证研究 95
6.1 实证模型 95
6.2 理论与假设 96
6.3 数据分析 100
6.3.1 数据质量评估 100
6.3.2 探索性因子分析 100
6.3.3 信度、效度检验 105
6.3.4 假设检验 107
6.4 研究结论 110
第7章 内容提供商知识获取与NSD绩效的实证研究 112
7.1 实证模型 112
7.2 理论与假设 113
7.2.1 内容提供商知识获取对其NSD绩效的作用机理 113
7.2.2 内容提供商任务复杂性的调节作用 115
7.3 数据分析 117
7.3.1 数据质量评估 117
7.3.2 EFA 118
7.3.3 信度、效度检验 120
7.3.4 假设检验 121
7.3.5 对假设检验结果的解释 124
7.4 研究结论 127
第8章 内容提供商知识获取所发挥中介效应的实证研究 129
8.1 实证模型 129
8.2 理论与假设 130
8.2.1 内容提供商获取能力提供商的知识所发挥的中介作用 130
8.2.2 内容提供商获取新服务体验者的知识所发挥的中介作用 131
8.2.3 内容提供商获取平台企业的知识所发挥的中介作用 132
8.3 数据分析 133
8.3.1 数据质量评估 133
8.3.2 EFA 133
8.3.3 信度、效度检验 133
8.3.4 假设检验 135
8.3.5 事后分析 138
8.4 研究结论 143
第9章 以内容提供商为观测单元的拓展性研究 145
9.1 问题的提出 145
9.2 相关概念与理论探析 146
9.2.1 人机交互及其组成因素 146
9.2.2 网络平台服务质量 150
9.2.3 NSD绩效 151
9.3 模型的构建 151
9.4 研究命题的提出 153
9.4.1 人机交互组成因素对网络平台服务质量作用机理的研究命题 153
9.4.2 网络平台服务质量对NSD绩效作用机理的研究命题 159
9.4.3 人机交互对NSD绩效作用机理的研究命题 159
9.5 研究结论 161
第10章 对策建议 164
10.1 平台企业 164
10.2 内容提供商 165
10.3 能力提供商和新服务体验者 168
10.4 政府管理部门 168
参考文献 170
附录:正式问卷 189
第1章 绪论 1
1.1 互联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
1.1.1 政策背景 1
1.1.2 现实背景 2
1.2 网络平台众创 5
1.2.1 政策背景 5
1.2.2 现实背景 5
1.3 本书研究的问题 19
1.4 本书研究的内容 20
第2章 基础理论概述 23
2.1 封闭式创新 24
2.2 用户创新 26
2.3 供应商创新 28
2.4 合作创新 30
2.5 开放式创新 30
2.6 网络平台众包 32
2.7 网络平台众创 33
2.8 小结 33
第3章 网络环境下平台企业的运营策略研究 36
3.1 问题的提出 36
3.2 平台企业与平台生态系统 38
3.3 平台生态系统的生命周期 39
3.3.1 平台生态系统生命周期曲线相关维度的界定 39
3.3.2 平台生态系统生命周期曲线相关研究成果的批判性回顾 42
3.3.3 春宇平台生态系统案例的启发 43
3.3.4 平台生态系统生命周期曲线的构建及解析 45
3.4 平台企业的运营策略——基于平台生态系统 生命周期的视角 48
3.4.1 初创期 49
3.4.2 真空期 50
3.4.3 爆发期 54
3.4.4 成熟期 56
3.4.5 不确定期 59
3.4.6 二次爆发期和新一轮生命周期 61
3.5 研究结论 62
3.5.1 研究结果 62
3.5.2 理论贡献 64
3.5.3 研究展望 66
第4章 以内容提供商为观测单元的案例研究 68
4.1 服务主导逻辑 68
4.1.1 服务主导逻辑的发展历程 68
4.1.2 服务主导逻辑的理论脉络 69
4.2 服务主导逻辑对于网络平台众创的初步解释 70
4.3 研究方法 72
4.3.1 案例选择 72
4.3.2 数据来源 73
4.3.3 数据分析 74
4.4 研究发现 74
4.4.1 总体研究发现 74
4.4.2 内容提供商视角下的研究发现 78
第5章 以内容提供商为观测单元的实证研究设计 82
5.1 研究问题 82
5.2 相关概念探析 83
5.2.1 平台机制 83
5.2.2 知识获取 86
5.2.3 NSD绩效 87
5.2.4 调节变量——内容提供商技术准备度、内容提供商
任务复杂性 88
5.3 实证模型 90
5.4 问卷设计 90
5.5 数据收集 92
5.6 样本概况 93
第6章 平台机制与内容提供商知识获取的实证研究 95
6.1 实证模型 95
6.2 理论与假设 96
6.3 数据分析 100
6.3.1 数据质量评估 100
6.3.2 探索性因子分析 100
6.3.3 信度、效度检验 105
6.3.4 假设检验 107
6.4 研究结论 110
第7章 内容提供商知识获取与NSD绩效的实证研究 112
7.1 实证模型 112
7.2 理论与假设 113
7.2.1 内容提供商知识获取对其NSD绩效的作用机理 113
7.2.2 内容提供商任务复杂性的调节作用 115
7.3 数据分析 117
7.3.1 数据质量评估 117
7.3.2 EFA 118
7.3.3 信度、效度检验 120
7.3.4 假设检验 121
7.3.5 对假设检验结果的解释 124
7.4 研究结论 127
第8章 内容提供商知识获取所发挥中介效应的实证研究 129
8.1 实证模型 129
8.2 理论与假设 130
8.2.1 内容提供商获取能力提供商的知识所发挥的中介作用 130
8.2.2 内容提供商获取新服务体验者的知识所发挥的中介作用 131
8.2.3 内容提供商获取平台企业的知识所发挥的中介作用 132
8.3 数据分析 133
8.3.1 数据质量评估 133
8.3.2 EFA 133
8.3.3 信度、效度检验 133
8.3.4 假设检验 135
8.3.5 事后分析 138
8.4 研究结论 143
第9章 以内容提供商为观测单元的拓展性研究 145
9.1 问题的提出 145
9.2 相关概念与理论探析 146
9.2.1 人机交互及其组成因素 146
9.2.2 网络平台服务质量 150
9.2.3 NSD绩效 151
9.3 模型的构建 151
9.4 研究命题的提出 153
9.4.1 人机交互组成因素对网络平台服务质量作用机理的研究命题 153
9.4.2 网络平台服务质量对NSD绩效作用机理的研究命题 159
9.4.3 人机交互对NSD绩效作用机理的研究命题 159
9.5 研究结论 161
第10章 对策建议 164
10.1 平台企业 164
10.2 内容提供商 165
10.3 能力提供商和新服务体验者 168
10.4 政府管理部门 168
参考文献 170
附录:正式问卷 189
前 言
前言
我国社会步入新常态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当今华夏大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兴未艾,正加快从城市向农村、从东部向中西部、从精英向“草根”的蔓延,其范围和领域之广、参与主体之多、发展速度之快,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正在转化为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创新正在成为引领发展的动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创新发展理念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化作大众之举,成为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
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为了推动两者深度融合、协同增效,国务院于2015年9月23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该文件将网络平台众创作为推动“互联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手段,并鼓励大型互联网企业、行业领军企业通过网络平台,加强创新资源共享,促进创新成果转化。2016年3月5日,总理在《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 ”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打造众创平台,构建多方协同的创新机制。《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实质上为我国致力于开展网络平台众创的企业提供了引领,具体地讲,是在引领这些企业认真思考“如何打造平台机制进而推进平台参与者资源共享及其创新成果转化”这一重要问题,由此推动网络平台众创健康、有序地开展。
立足上述社会背景,我国各界人士对于网络平台众创产生了极高的关注度,相关的探讨多见于政府文件、报纸、杂志、新闻等,在十分有限的几项学术研究中,学者们对于网络平台众创的内涵、边界的理解尚未达成一致。以“制度安排→资源共享→价值共创”为逻辑脉络的服务主导逻辑,为我们界定网络平台众创提供了良好的理论视角。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将现有文献对于网络平台众创的解释归纳、完善为:各行动者在平台企业搭建的网络平台中,依托平台机制,形成松散的耦合,从而共享资源,共创价值,在达成各自目标的基础上,推动整个平台生态圈同生共赢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组织过程。目前,腾讯开放平台、百度开放平台、中国移动开放平台是我国开展网络平台众创的重要场所。在我国,关于网络平台众创的研究刚刚起步,我国学者对《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映射出的“如何打造平台机制进而推进平台参与者资源共享及其创新成果转化”这一重要问题关注不足。
国外学者对于众创的研究始于民主化创新的兴起,已经存在一些与网络平台众创相关的研究,但是从这些研究的具体内容来看,它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在探讨开源软件的研发技术、界面设计、流程管理等问题,这些研究隶属于软件开发领域或管理信息系统领域。扎根于创新管理领域,探讨平台机制对平台参与者资源共享与创新成果转化作用机理的研究并不多见。
综上所述,“如何打造平台机制进而推进平台参与者资源共享及其创新成果转化”这一重要问题在学术界中未得到解决,网络平台众创的“黑箱”尚未打开。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书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平台企业是网络平台众创的重要组织者,本书探讨了平台生态系统的生命周期,并绘制了生命周期曲线,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网络环境下平台企业的运营策略;第二,内容提供商是网络平台众创的重要实施者,其新服务开发绩效直接关乎网络平台众创的实施效果乃至成败,本书针对中国移动应用商场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勾勒出“平台机制→内容提供商知识获取→内容提供商新服务开发绩效”这一逻辑脉络,随后,通过一系列实证研究,对这一逻辑脉络进行深化和验证;第三,本书还基于管理信息系统领域中的任务技术匹配理论,从人机交互的视角对网络平台众创进行了探讨,由此拓宽研究视野。
笔者认为本书的研究可以做出如下几点贡献:,本书立足“互联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背景展开,丰富了创新管理领域的研究情境;第二,本书系统阐明了网络环境下平台企业的运营策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相关研究极其匮乏的缺憾;第三,本书以内容提供商为观测单元,以服务主导逻辑为核心理论依据,开展了一系列实证研究,揭示了平台机制对内容提供商新服务开发绩效的作用机理及其边界条件,立足内容提供商的视角搭建了网络平台众创的理论框架。
笔者首先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1562008、71732008、65201501、7156200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2017M620253)、浙江省博士后科研项目(批准号:183659)、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17ZD003)对本书提供的资助,本书是桂林理工大学现代企业管理研究院系列研究成果之一。自笔者进入服务创新研究领域以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赵先德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简兆权教授一直给予笔者以帮助和教诲,在此表示感谢。笔者所指导的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黄卿云参与了本书的统稿工作,在此一并谢过。
网络平台众创属于新生事物,与之相关的研究刚刚起步,本书仅是抛砖引玉,期望本书的出版能够激发更多学者对于网络平台众创加以关注和思考。
我国社会步入新常态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当今华夏大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兴未艾,正加快从城市向农村、从东部向中西部、从精英向“草根”的蔓延,其范围和领域之广、参与主体之多、发展速度之快,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正在转化为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创新正在成为引领发展的动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创新发展理念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化作大众之举,成为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
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为了推动两者深度融合、协同增效,国务院于2015年9月23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该文件将网络平台众创作为推动“互联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手段,并鼓励大型互联网企业、行业领军企业通过网络平台,加强创新资源共享,促进创新成果转化。2016年3月5日,总理在《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 ”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打造众创平台,构建多方协同的创新机制。《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实质上为我国致力于开展网络平台众创的企业提供了引领,具体地讲,是在引领这些企业认真思考“如何打造平台机制进而推进平台参与者资源共享及其创新成果转化”这一重要问题,由此推动网络平台众创健康、有序地开展。
立足上述社会背景,我国各界人士对于网络平台众创产生了极高的关注度,相关的探讨多见于政府文件、报纸、杂志、新闻等,在十分有限的几项学术研究中,学者们对于网络平台众创的内涵、边界的理解尚未达成一致。以“制度安排→资源共享→价值共创”为逻辑脉络的服务主导逻辑,为我们界定网络平台众创提供了良好的理论视角。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将现有文献对于网络平台众创的解释归纳、完善为:各行动者在平台企业搭建的网络平台中,依托平台机制,形成松散的耦合,从而共享资源,共创价值,在达成各自目标的基础上,推动整个平台生态圈同生共赢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组织过程。目前,腾讯开放平台、百度开放平台、中国移动开放平台是我国开展网络平台众创的重要场所。在我国,关于网络平台众创的研究刚刚起步,我国学者对《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映射出的“如何打造平台机制进而推进平台参与者资源共享及其创新成果转化”这一重要问题关注不足。
国外学者对于众创的研究始于民主化创新的兴起,已经存在一些与网络平台众创相关的研究,但是从这些研究的具体内容来看,它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在探讨开源软件的研发技术、界面设计、流程管理等问题,这些研究隶属于软件开发领域或管理信息系统领域。扎根于创新管理领域,探讨平台机制对平台参与者资源共享与创新成果转化作用机理的研究并不多见。
综上所述,“如何打造平台机制进而推进平台参与者资源共享及其创新成果转化”这一重要问题在学术界中未得到解决,网络平台众创的“黑箱”尚未打开。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书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平台企业是网络平台众创的重要组织者,本书探讨了平台生态系统的生命周期,并绘制了生命周期曲线,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网络环境下平台企业的运营策略;第二,内容提供商是网络平台众创的重要实施者,其新服务开发绩效直接关乎网络平台众创的实施效果乃至成败,本书针对中国移动应用商场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勾勒出“平台机制→内容提供商知识获取→内容提供商新服务开发绩效”这一逻辑脉络,随后,通过一系列实证研究,对这一逻辑脉络进行深化和验证;第三,本书还基于管理信息系统领域中的任务技术匹配理论,从人机交互的视角对网络平台众创进行了探讨,由此拓宽研究视野。
笔者认为本书的研究可以做出如下几点贡献:,本书立足“互联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背景展开,丰富了创新管理领域的研究情境;第二,本书系统阐明了网络环境下平台企业的运营策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相关研究极其匮乏的缺憾;第三,本书以内容提供商为观测单元,以服务主导逻辑为核心理论依据,开展了一系列实证研究,揭示了平台机制对内容提供商新服务开发绩效的作用机理及其边界条件,立足内容提供商的视角搭建了网络平台众创的理论框架。
笔者首先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1562008、71732008、65201501、7156200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2017M620253)、浙江省博士后科研项目(批准号:183659)、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17ZD003)对本书提供的资助,本书是桂林理工大学现代企业管理研究院系列研究成果之一。自笔者进入服务创新研究领域以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赵先德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简兆权教授一直给予笔者以帮助和教诲,在此表示感谢。笔者所指导的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黄卿云参与了本书的统稿工作,在此一并谢过。
网络平台众创属于新生事物,与之相关的研究刚刚起步,本书仅是抛砖引玉,期望本书的出版能够激发更多学者对于网络平台众创加以关注和思考。
李 雷
2018年3月于桂林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