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537195丛书名: 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20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21天冲刺申论写作》
双色印刷轻松阅读,中公伴学助你科学备考!
本书力求在21天内教您练就一手申论好文章。前16天帮助您熟练掌握申论文章的写作技巧–写作原则、立意、结构、论证,再用5天精心塑造文章的个性化风格,让您轻松掌握学习进程,备考不再难。
购书享有移动自习室:
图书专享视频课+全真模拟试卷+专项资料及练习+精选申论范文
双色印刷轻松阅读,中公伴学助你科学备考!
本书力求在21天内教您练就一手申论好文章。前16天帮助您熟练掌握申论文章的写作技巧–写作原则、立意、结构、论证,再用5天精心塑造文章的个性化风格,让您轻松掌握学习进程,备考不再难。
购书享有移动自习室:
图书专享视频课+全真模拟试卷+专项资料及练习+精选申论范文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20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21天冲刺申论写作》共六部分内容。
*至四部分属于文章写作基本知识讲解。帮助考生经过这几部分的学习训练,写出一篇完整合格的申论文章,完成从“菜鸟”到“入门”的转变。
第五部分则深入介绍了个性化文章写作的方法,帮助考生摆脱千人一面的“模式化”写作,打造出不落窠臼的申论好文章。第六部分属于素材储备部分。这两部分是对考生文章写作的进一步提升,也是个人写作能力的“深造”,助考生实现从“入门”到“高手”的飞跃。
*至四部分属于文章写作基本知识讲解。帮助考生经过这几部分的学习训练,写出一篇完整合格的申论文章,完成从“菜鸟”到“入门”的转变。
第五部分则深入介绍了个性化文章写作的方法,帮助考生摆脱千人一面的“模式化”写作,打造出不落窠臼的申论好文章。第六部分属于素材储备部分。这两部分是对考生文章写作的进一步提升,也是个人写作能力的“深造”,助考生实现从“入门”到“高手”的飞跃。
目 录
第1天议论文(2)
第2天从材料中来(10)
第3天到实际中去(23)
第4天挖材料,找主题(34)
第5天依主题,立论点(47)
第6天总论点,分着说(60)
第7天分论点,深着谈(68)
第8天结构完整(78)
第9天结构严谨(91)
第10天条理清晰(96)
第11天详略得当(105)
第12天用事实说话(116)
第13天正反辨析(124)
第14天旁征博引(134)
第15天喻巧而理至(142)
第16天反其道而行之(147)
第17天反模板、反套路(154)
第18天反幼稚、反肤浅(163)
第19天反生硬、反刻板(172)
第20天学习文章好榜样(180)
第21天文章备考策略(199)
第1~19天“每日练习”参考答案(232)
第2天从材料中来(10)
第3天到实际中去(23)
第4天挖材料,找主题(34)
第5天依主题,立论点(47)
第6天总论点,分着说(60)
第7天分论点,深着谈(68)
第8天结构完整(78)
第9天结构严谨(91)
第10天条理清晰(96)
第11天详略得当(105)
第12天用事实说话(116)
第13天正反辨析(124)
第14天旁征博引(134)
第15天喻巧而理至(142)
第16天反其道而行之(147)
第17天反模板、反套路(154)
第18天反幼稚、反肤浅(163)
第19天反生硬、反刻板(172)
第20天学习文章好榜样(180)
第21天文章备考策略(199)
第1~19天“每日练习”参考答案(232)
免费在线读
第一部分申论文章写作原则
假如,另一个地平线消失
——让人造文明与自然文明共存互补
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曾虚构了一个地方:走到地平线消失之处,主人公发现了一片田园风光,实现了他远离城市喧嚣的梦想。乡村正是以它山水相连、与自然亲密相依的独特魅力,构成了另一个地平线,使人类有一道与城市不同的风景;假如另一个地平线消失,乡村与城市变得面目雷同,那么人类还能安然退居林泉吗?显然,只有保持乡村文明的差异性,让人类能在城乡之间自由行走,才是理想的生活状态。
乡村,作为精神资源的文化形态与生活模式,构成一扇人类接触阳光的天窗。梭罗在面对着瓦尔登湖感受阳光时,“黎明的感觉”使他每天都能以新的眼光去发现已经司空见惯的生活,获得新生。乡村,以它内生于自然之中,又附丽于自然之上的劳作方式与生活模式,构成一种作为精神资源的文化形态,成为人类亲近自然、接触阳光的一扇天窗。乡村的旷野和水土,提供了一个开敞的心理空间,让人能够体验到特别纯净的幸福;乡村多样而丰厚的民俗、技艺等民间文化遗存,哺育了鲁迅、沈从文等文学巨匠,也同样滋养了一代代“精神明亮的人”。“按时看日出”的乡间生活,使我们重新发现在城市的现代文明中由于过分重视物质资源而失去的东西,感悟生命的意义,尽享生命的欢乐。
乡村,作为人类社会的另一个地平线,正在消失。21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化速度加快,但也出现了某种错位:很多地方的城镇化变异为农村的城市化,农村越来越像城市,城乡之间面目越来越雷同,乡村那些赖以自立的、与城市相区别的特质正在消失。城乡发展的同质化,不仅可能导致宝贵的乡土旅游资源丧失,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建设;更重要的是作为精神资源的乡村文化流失,让人们失去了对心目中地平线那端的念想,失去了乡愁。
乡村,可与城市协调发展,构成和谐的文明生态。乡村之所以有魅力,在于它有与城市不同的生存环境,与大自然紧紧相依;在于它有与城市不同的生活形态,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迎神赛社。乡村文明不能离开城市发展,城市的产业兴盛和消费旺盛能反哺农村;城市文明同样不能离开乡村建设,城市居民需要一个休憩的去处,向地平线外寻找乡愁。当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在保持乡村特色的基础上,改造人居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让乡村更加美丽宜居,更值得向往和流连。像山岔村依托特色资源开发乡村旅游,让游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即很好的做法。未来的城镇化发展应坚持双轨并行,城乡协调发展,保持并发展乡村的优势和特色,让农村和城市同样美丽。
每当一种文明遇到危机时,只要寻找到正确的出路,就能像武陵人进入桃源,像陆游感受到柳暗花明,像旅行者在地平线尽头别开生面。愿明天的乡村文明依然能带给我们黎明的感觉,鸟语花香,生机无限。
申论文章写作,要求考生依托给定资料提供的事实和观点展开分析和评论。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尝态度、看法或主张的文体。因此,议论文是最适合申论文章论述题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申论文章既具有一般议论文的特点,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性论文(政论文),又是考场应试作文。正因为如此,申论文章也被称为“戴着镣铐的舞蹈”。
一、申论文章的一般性
申论文章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征,必须具备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
(一)论点
论点是文章所要议论或阐释的观点,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主张,要求正确、鲜明、有针对性。论点分为总论点和分论点。其中,总论点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所在,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总论点;分论点是对总论点的支撑和证明,多个分论点可以在一篇文章中同时存在。
(二)论据
论据是立论的根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论据必须真实、典型、恰当。论据根据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等。道理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以及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三)论证
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基本要求是有效、充分、适当。议论文的论点要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则是要解决“如何证明”的问题。申论文章写作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对比法、引证法、喻证法和反证法。论证方法不必新颖出奇,能有效证明观点就可以完成任务;不要倚多为胜,足够反映问题、说明观点即可;不求惊人,把论证所需的各项要素安排妥帖,在稳妥的基础上再求创新和突破。
二、申论文章的特殊性
申论文章,除了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征外,在内容性质上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从政府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文。申论文章具有两个独有特征:一是源于材料、高于材料,二是政府角度。
(一)源于材料、高于材料
源于材料、高于材料,这是申论文章写作的主要原则。申论文章,要求针对给定资料进行申发论述,其实质就是划定了写作范围的应试作文。
1.源于材料
申论文章的论点必须符合材料的主旨,忠于材料原意,不能有偏差,更不能另起炉灶,表达与材料信息相反的观点。
2.高于材料
申论文章的论点、论据不能完全照抄材料,对材料要灵活运用,找准材料的弦外之音。
(二)政府角度
政府角度,是申论文章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则。申论考试是录用政府工作人员、模拟政府具体工作的考试,因此写申论文章时观点必须符合主流,把落脚点放在解决问题上。
1.观点符合主流
观点符合政府意志,并同中央政策精神保持一致。“主流价值观”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基础,观点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也是对公务员的基本要求。一般情况下,可以引用“时代最强音”,即党和政府近几年发布的主要文件中的重点语句,以及当前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内容中的经典语句,来论证文章论点。
2.落脚点是解决问题
要把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作为文章的归宿。政府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问题,不存在发现和分析问题却不解决问题的情况。纵观近几年的国考主题:2019年国考省级主题“城乡互补发展”、2019年国考市级主题“为国为民的人生追求”、2018年国考省级主题“想象力经济”、2018年国考市级主题“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和城市公共空间规划”、2017年国考省、市级主题“水智慧与城市发展”、2016年国考省级主题“国民素质与大国意识”、2016年国考市级主题“好政策”、2015年国考省级主题“科技创新”、2015年国考市级主题“科技与人文”、2014年国考省级主题“倡导慢生活,积极应对社会心理问题”、2014年国考市级主题“提倡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引导社会平稳转型”,无论何种主题,能够真正解决问题才是文章的最终要求。
三、申论文章的评分标准
文章论述题与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贯彻执行题不同,在阅卷过程中不是按点给分,而是按照档次评分。以40分为例,一类文为28~38分,二类文为18~28分,三类文为8~18分,四类文为8分以下。从历年申论考试阅卷标准来看,申论文章的评分要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七个方面:
(续表)
给定资料4中画线句子提到,“如果没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城市景观等积淀,单纯依靠网络操作,进行简单的抄袭和跟风,是很难‘红’起来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观点鲜明、正确,分析深入、合理;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总字数800~1000字。
【给定资料】
1.2018年5月29日,郑州市旅游局官方微博发布2018新版郑州旅游宣传片。宣传片一经网络传播,引发网友热烈讨论。眼尖的网友发现其中存在硬伤:把开封的“清明上河园”当成了郑州航空港区的“园博园”。宣传片制作方回应,确系工作人员误用视频素材所致,目前正在对该片进行全面审查和修改。
只有爱一个城市,才能拍好这个城市。但是,大多数城市宣传片,走的依然是老套路。花很多钱,交给名头很响的外地广告公司,只要画面够美就行了,也不管实际宣传效果如何,有没有符合本地气质的细节展示与独特创意。
在这些宣传片里,整齐划一面带微笑的大合影,气势磅礴的新建筑或旧古迹航拍,汗水或泪水划过脸庞的慢镜头,奔向太阳升起地方的孩子,公园里打太极拳的老人,高架桥上的车流和马路上的人流,像魔咒一样萦绕在观众周围。这种洗脑式的宣传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有可能沦为伤害城市形象的形象工程。
城市形象宣传片毫无特色的同时,绝大多数的旅游宣传片也仍然以传统的“大山大景”形式展现。虽通过景色引爆关注点,但用户的交互性并不强,人群定位并不明显。此外,风景类宣传片内容单一,各地宣传片过于相似,且消费者对于国内各地的山水风光已有所了解,形成了审美疲劳。
重庆的穿楼轻轨、郑州的占卜奶茶、西安的摔碗酒、厦门的土耳其冰激凌、济南的宽厚里连音社……一段时间以来,诸如此类的城市网红频频刷屏,成为当下互联网带动城市消费的新景观。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城市的行政部门也开始积极介入,主动参与策划,甚至大规模注册短视频网站,令市场自发的“城市网红”现象大有走向“网红城市”的趋势。
丽江曾一度以“走婚”“艳遇”为宣传噱头,然而“艳遇之都”之名让丽江饱受争议。尽管可以说对“艳遇”的理解包括在丽江遇到景物、民俗、文化时的惊艳情感,但这种传播是在吞噬真正的“文化品牌”,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给旅游经济埋下致命的隐患。
假如,另一个地平线消失
——让人造文明与自然文明共存互补
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曾虚构了一个地方:走到地平线消失之处,主人公发现了一片田园风光,实现了他远离城市喧嚣的梦想。乡村正是以它山水相连、与自然亲密相依的独特魅力,构成了另一个地平线,使人类有一道与城市不同的风景;假如另一个地平线消失,乡村与城市变得面目雷同,那么人类还能安然退居林泉吗?显然,只有保持乡村文明的差异性,让人类能在城乡之间自由行走,才是理想的生活状态。
乡村,作为精神资源的文化形态与生活模式,构成一扇人类接触阳光的天窗。梭罗在面对着瓦尔登湖感受阳光时,“黎明的感觉”使他每天都能以新的眼光去发现已经司空见惯的生活,获得新生。乡村,以它内生于自然之中,又附丽于自然之上的劳作方式与生活模式,构成一种作为精神资源的文化形态,成为人类亲近自然、接触阳光的一扇天窗。乡村的旷野和水土,提供了一个开敞的心理空间,让人能够体验到特别纯净的幸福;乡村多样而丰厚的民俗、技艺等民间文化遗存,哺育了鲁迅、沈从文等文学巨匠,也同样滋养了一代代“精神明亮的人”。“按时看日出”的乡间生活,使我们重新发现在城市的现代文明中由于过分重视物质资源而失去的东西,感悟生命的意义,尽享生命的欢乐。
乡村,作为人类社会的另一个地平线,正在消失。21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化速度加快,但也出现了某种错位:很多地方的城镇化变异为农村的城市化,农村越来越像城市,城乡之间面目越来越雷同,乡村那些赖以自立的、与城市相区别的特质正在消失。城乡发展的同质化,不仅可能导致宝贵的乡土旅游资源丧失,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建设;更重要的是作为精神资源的乡村文化流失,让人们失去了对心目中地平线那端的念想,失去了乡愁。
乡村,可与城市协调发展,构成和谐的文明生态。乡村之所以有魅力,在于它有与城市不同的生存环境,与大自然紧紧相依;在于它有与城市不同的生活形态,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迎神赛社。乡村文明不能离开城市发展,城市的产业兴盛和消费旺盛能反哺农村;城市文明同样不能离开乡村建设,城市居民需要一个休憩的去处,向地平线外寻找乡愁。当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在保持乡村特色的基础上,改造人居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让乡村更加美丽宜居,更值得向往和流连。像山岔村依托特色资源开发乡村旅游,让游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即很好的做法。未来的城镇化发展应坚持双轨并行,城乡协调发展,保持并发展乡村的优势和特色,让农村和城市同样美丽。
每当一种文明遇到危机时,只要寻找到正确的出路,就能像武陵人进入桃源,像陆游感受到柳暗花明,像旅行者在地平线尽头别开生面。愿明天的乡村文明依然能带给我们黎明的感觉,鸟语花香,生机无限。
申论文章写作,要求考生依托给定资料提供的事实和观点展开分析和评论。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尝态度、看法或主张的文体。因此,议论文是最适合申论文章论述题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申论文章既具有一般议论文的特点,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性论文(政论文),又是考场应试作文。正因为如此,申论文章也被称为“戴着镣铐的舞蹈”。
一、申论文章的一般性
申论文章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征,必须具备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
(一)论点
论点是文章所要议论或阐释的观点,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主张,要求正确、鲜明、有针对性。论点分为总论点和分论点。其中,总论点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所在,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总论点;分论点是对总论点的支撑和证明,多个分论点可以在一篇文章中同时存在。
(二)论据
论据是立论的根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论据必须真实、典型、恰当。论据根据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等。道理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以及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三)论证
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基本要求是有效、充分、适当。议论文的论点要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则是要解决“如何证明”的问题。申论文章写作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对比法、引证法、喻证法和反证法。论证方法不必新颖出奇,能有效证明观点就可以完成任务;不要倚多为胜,足够反映问题、说明观点即可;不求惊人,把论证所需的各项要素安排妥帖,在稳妥的基础上再求创新和突破。
二、申论文章的特殊性
申论文章,除了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征外,在内容性质上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从政府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文。申论文章具有两个独有特征:一是源于材料、高于材料,二是政府角度。
(一)源于材料、高于材料
源于材料、高于材料,这是申论文章写作的主要原则。申论文章,要求针对给定资料进行申发论述,其实质就是划定了写作范围的应试作文。
1.源于材料
申论文章的论点必须符合材料的主旨,忠于材料原意,不能有偏差,更不能另起炉灶,表达与材料信息相反的观点。
2.高于材料
申论文章的论点、论据不能完全照抄材料,对材料要灵活运用,找准材料的弦外之音。
(二)政府角度
政府角度,是申论文章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则。申论考试是录用政府工作人员、模拟政府具体工作的考试,因此写申论文章时观点必须符合主流,把落脚点放在解决问题上。
1.观点符合主流
观点符合政府意志,并同中央政策精神保持一致。“主流价值观”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基础,观点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也是对公务员的基本要求。一般情况下,可以引用“时代最强音”,即党和政府近几年发布的主要文件中的重点语句,以及当前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内容中的经典语句,来论证文章论点。
2.落脚点是解决问题
要把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作为文章的归宿。政府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问题,不存在发现和分析问题却不解决问题的情况。纵观近几年的国考主题:2019年国考省级主题“城乡互补发展”、2019年国考市级主题“为国为民的人生追求”、2018年国考省级主题“想象力经济”、2018年国考市级主题“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和城市公共空间规划”、2017年国考省、市级主题“水智慧与城市发展”、2016年国考省级主题“国民素质与大国意识”、2016年国考市级主题“好政策”、2015年国考省级主题“科技创新”、2015年国考市级主题“科技与人文”、2014年国考省级主题“倡导慢生活,积极应对社会心理问题”、2014年国考市级主题“提倡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引导社会平稳转型”,无论何种主题,能够真正解决问题才是文章的最终要求。
三、申论文章的评分标准
文章论述题与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贯彻执行题不同,在阅卷过程中不是按点给分,而是按照档次评分。以40分为例,一类文为28~38分,二类文为18~28分,三类文为8~18分,四类文为8分以下。从历年申论考试阅卷标准来看,申论文章的评分要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七个方面:
(续表)
给定资料4中画线句子提到,“如果没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城市景观等积淀,单纯依靠网络操作,进行简单的抄袭和跟风,是很难‘红’起来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观点鲜明、正确,分析深入、合理;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总字数800~1000字。
【给定资料】
1.2018年5月29日,郑州市旅游局官方微博发布2018新版郑州旅游宣传片。宣传片一经网络传播,引发网友热烈讨论。眼尖的网友发现其中存在硬伤:把开封的“清明上河园”当成了郑州航空港区的“园博园”。宣传片制作方回应,确系工作人员误用视频素材所致,目前正在对该片进行全面审查和修改。
只有爱一个城市,才能拍好这个城市。但是,大多数城市宣传片,走的依然是老套路。花很多钱,交给名头很响的外地广告公司,只要画面够美就行了,也不管实际宣传效果如何,有没有符合本地气质的细节展示与独特创意。
在这些宣传片里,整齐划一面带微笑的大合影,气势磅礴的新建筑或旧古迹航拍,汗水或泪水划过脸庞的慢镜头,奔向太阳升起地方的孩子,公园里打太极拳的老人,高架桥上的车流和马路上的人流,像魔咒一样萦绕在观众周围。这种洗脑式的宣传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有可能沦为伤害城市形象的形象工程。
城市形象宣传片毫无特色的同时,绝大多数的旅游宣传片也仍然以传统的“大山大景”形式展现。虽通过景色引爆关注点,但用户的交互性并不强,人群定位并不明显。此外,风景类宣传片内容单一,各地宣传片过于相似,且消费者对于国内各地的山水风光已有所了解,形成了审美疲劳。
重庆的穿楼轻轨、郑州的占卜奶茶、西安的摔碗酒、厦门的土耳其冰激凌、济南的宽厚里连音社……一段时间以来,诸如此类的城市网红频频刷屏,成为当下互联网带动城市消费的新景观。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城市的行政部门也开始积极介入,主动参与策划,甚至大规模注册短视频网站,令市场自发的“城市网红”现象大有走向“网红城市”的趋势。
丽江曾一度以“走婚”“艳遇”为宣传噱头,然而“艳遇之都”之名让丽江饱受争议。尽管可以说对“艳遇”的理解包括在丽江遇到景物、民俗、文化时的惊艳情感,但这种传播是在吞噬真正的“文化品牌”,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给旅游经济埋下致命的隐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