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920841
导言一 关于图腾崇拜 / 002
导言二 十字图纹与中国古代的日神崇拜 / 007
章 太阳神与远古华夏民族 / 037
第二章 一神三身的黄帝 / 045
第三章 女娲与大禹故事的真相 / 053
第四章 漫说龙凤 / 070
第五章 古昆仑———天堂与地狱之山 / 084
第六章 神树扶桑与宇宙观念 / 104
第七章 生殖神崇拜与阴阳哲学的起源 / 117
第八章 “思士思女” 与两性禁忌 / 132
第九章 学宫、 辟雍、 冠礼以及死亡与再生 / 138
第十章 火神炎帝与涿鹿之战 / 144
第十一章 后羿射日与历法改革 / 151
第十二章 盘古之谜的阐释 / 158
第十三章 烛龙神话的真相 / 168
第十四章 浑沌神与中国人的宇宙创生观念 / 174
第十五章 玄武神的演变故事 / 181
第十六章 虎神与玉兔 / 185第十七章 神秘数字———八卦与九宫 / 190
第十八章 五方帝与五佐神 / 202
结语 论远古神话的文化意义与研究方法 / 210
附记 我研究上古文明的目的是 “寻根” / 223
第二卷 天命玄鸟———凤凰的动物学真相与起源 / 229
导言 龙凤绝非先民无中生有之虚构 / 230
第十九章 一位能带来祥瑞的舞蹈之神 / 235
第二十章 商王曾捕获到五只凤 / 238
第二十一章 凤凰的鸟类特征 / 241
第二十二章 凤凰的生物原型是大鸵鸟 / 245
第二十三章 鸵鸟的形态与生态 / 248
第二十四章 鸵鸟的起源 / 252
第二十五章 鸵鸟的分类特征 / 255
第二十六章 鸵鸟的生态与环境 / 258
第二十七章 鸵鸟的爱情与舞蹈 / 260
第二十八章 鸵鸟与 “鲲鹏” / 263
第二十九章 鸵鸟是 “火精” “火鸟” / 265
第三十章 鸵鸟特征与凤鸟特征一致 / 267
第三十一章 远古岩画中的鸵鸟 / 269
第三十二章 鸵鸟在中国古陆的绝灭 / 273
第三十三章 凤鸟为什么是一种祥瑞 / 275
第三十四章 古史书中西域入贡鸵鸟的记载 / 277
第三十五章 作为大风之神 (风伯) 的鸵鸟 / 281
第三十六章 为什么孔雀不是凤凰 / 287
第三十七章 凤凰与锦鸡 / 292
第三十八章 凤凰与鸳鸯 / 298
第三十九章 丹鹤之舞 / 300
第四十章 作为氏族图腾的凤鸟 / 305
附录一 早期文明中的鸟神与文物 / 322
附录二 古类书中关于凤凰与鸵鸟的资料 / 325
第三卷 潜龙在渊———蛟龙的动物学真相与起源 / 335
导言 龙传说之谜 / 336
第四十一章 龙字古音考 / 340
第四十二章 龙字字形的分析 / 346
第四十三章 神龙的真相 / 351
第四十四章 蛟鳄与蛟龙 / 358
第四十五章 关于螭龙与鼍龙 / 366
第四十六章 鸟与龙的不解之缘 / 373
第四十七章 与鳄鱼有关的一组古文字 / 378
第四十八章 雷公与神灵 / 384
第四十九章 鬼、 夔与音乐钟鼓之神 / 395
第五十章 狐神与鳄鱼 / 404
第五十一章 鳄鱼在古代中国的分布 / 416
第五十二章 龙生百种 / 420
结语 / 430
附录一 食鳄遗俗与文物 / 433
附录二 扬子鳄的古今分布变迁 / 436
《中国神话故事》目录 原序/001
章 导言/001
一 神话不是空想出来的 神话的起源和与劳动的关系 反抗神的神的出现/001
二 中国神话只存零星片断的原因 神话的历史化 诗人和哲学家对于神话的保存与修改/004
三 保存神话资料多的一部古书: 《山海经》《山海经》的图画和文字《山海经》有散漫和疏略的缺点 还有必要对这部书的文字方面作深入细致的研究/007
四 神话的演变和发展 神话和迷信 神话和传说 神话和仙话 为什么要研究神话/010
第二章 世界是怎样开始的(上)/015
一 屈原《天问》里提出的问题 混沌给闞忽凿了七窍 阴阳二神经营天地 巨灵“造山川、出江河” 治理洪水受责罚的懒汉夫妇 鬼母吞吃她的儿子 钟山的烛龙神/015
二 龙狗盘瓠的故事 从盘瓠到盘古 盘古开天辟地 盘古的神力和变化 盘古和烛龙神 盘古的葬所/018
三 诸神创造人类 汉画里的伏羲和女娲 雷公的被囚和遇救 一颗牙齿的伟大作用 伏羲女蜗在葫芦里躲避洪水 哥哥和妹妹的结婚 人类的由来/022
四 华胥氏之国 雷泽边上的巨人足迹 天梯的种种 都广之野的建木 木神而兼生命之神的句芒 伏羲的创造和发明 “钻木取火”的古老传说 伏羲的后代/028
五 女娲抟黄土造人 女娲建立婚姻制度 高?神庙的欢乐盛会 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的战争 “女娲补天”/032
六 大蟹和陵鱼 归墟里的五神山 海神而兼风神的禺强 龙伯国大人的开玩笑 仙山的传闻 “黄金时代”的上古 笙簧、芦笙和“跳月” 栗广之野的十个神人 女娲的退休/036
第三章 世界是怎样开始的(下)/054
一 太阳神炎帝教人民播种五谷 炎帝在医药上的贡献 炎帝的子孙后代 追随赤松子升仙去了的炎帝的小女儿 巫山的朝云和暮雨 “精卫填海”/054
二 少昊诞生的神话 有趣的鸟的王国 被抛弃在大海里的琴瑟 少昊和蓐收的神职 国王丑受到了应得的惩罚 少昊的子孙后代 “大傩逐疫,穷奇食蛊”/058
三 颛顼和禺强 颛顼叫重黎隔断了天和地的通路 讲究礼法的颛顼 颛顼的子孙后代和他的鬼儿子们 彭祖长寿的秘密 颛顼叫猪婆龙演奏音乐 颛顼死后的奇怪变化/062
四 神和人发生了距离 给人带来灾祸的奇禽怪兽 奇怪而于人无害的生物 药用的动物和植物 熊穴、九钟和駿 山林水泽的鬼神 善良的天帝帝台 古神泰逢/067
第四章 黄帝和蚩尤的战争/080
一 黄帝和“皇帝” 昆仑山上的帝都 半天云里的花园 视肉 火老鼠和火浣布 妖媚的武罗神 象罔找到了黄帝失落的玄珠 玄珠给震蒙氏女儿偷去了 玄珠变做了三珠树/080
二 五方的上帝 鼓和钦谋杀葆江 受到惩罚的贰负的臣子危 神荼和郁垒 “夜游神” 知道天地鬼神事情的白泽兽 黄帝的子孙 黄帝在西泰山会合天下鬼神 晋平公听清角/086
三 关于蚩尤的种种传说 蚩尤赶走炎帝,鼓动苗民反对黄帝 蚩尤和黄帝双方军队的阵容 黄帝冲出大雾的包围 魑魅魍魉怕听龙吟声 天女魃和应龙的战功 被人们赶逐的旱魃 奇异的军鼓/091
四 幽都的守卫者 “夸父逐日” 夸父死后的遗迹 玄女传授黄帝的兵法 黄帝杀蚩尤 枫林、盐池和蚩尤坟 角癥戏 蚩尤和饕餮 上帝儿子们的隐忧/097
五 庆祝胜利的《!鼓曲》 蚕神献丝 蚕马的故事 黄帝和嫘祖在蚕织事业上的贡献 牛郎织女的故事 孝子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101
六 “愚公移山” 断头的刑天 传说中黄帝的创造发明 黄帝的游踪 荆山脚下铸造的宝鼎 黄帝乘龙升天 王子乔试验崔文子 “鸡鸣天上、犬吠云中”的趣剧/107
第五章 帝俊、帝喾和舜/124
一 从甲骨文看帝俊的形貌 帝俊的妻子:太阳女神和月亮女神 帝俊和五彩鸟交朋友 五彩鸟、凤凰和玄鸟 帝俊的竹林 帝俊的子孙后代 巧翺没有地方使用他的巧/124
二 帝喾叫凤鸟天翟表演舞蹈 “日寻干戈”的弟兄俩 梦吞太阳的帝喾妃子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寒冰上的弃儿 后稷教人民栽种五谷 后稷的葬地/128
三 喝野菜汤、吃糙米饭的尧 荚和?蒲 神羊替法官皋陶断案 一脚夔的音乐创作 驱妖除怪的重明鸟 仙人翭? 击壤老汉的议论 许由和巢父/132
四 瞽叟的怪梦 舜和象 孤儿的悲苦 舜做了天子的女婿 恶徒们的阴谋 大鸟从火烟里飞出 从井底遁逃的龙 忠厚的哥哥和难为情的弟弟/135
五 又一次阴谋失败了 舜接受尧的考试 好心化除了恶念 舜弹五弦琴,唱南风歌 舜的死 遗恨在湘江 关于委蛇的故事 鼻亭神 宵明和烛光 舜的子孙后代/141
第六章 羿和嫦娥的故事/155
一 十个太阳给尧带来的苦恼 日初生的景象 羲和妈妈伴送爱儿做一天的工作 孩子们的恶作剧 女巫的神通和本领 奇特的求雨仪式 凶恶的太阳晒死了女巫 帝俊派遣天神羿到下方为民除害/155
二 羿射十日 羿杀 羿和凿齿战斗 羿诛九婴 “大风”惨死在羿的手上 羿斩杀巨蟒 羿捉住一只大野猪 上帝不喜欢吃羿奉献的野猪肉 羿和他的妻子嫦娥不睦 羿的漫游/159
三 羿和宓妃的遇见 诗人笔下描写的宓妃 宓妃为什么忧伤 风流潇洒的水神河伯 “河伯娶妇” 河伯给澹台子羽羞辱了一顿 两个家庭内部的纷扰 河伯的暗探们 羿射中河伯的左眼/165
四 浪子回家 死神的阴影 西王母的传说 弱水、炎火的昆仑山 羿向西王母求得不死药 有黄替嫦娥算命 “嫦娥奔月” 美貌仙子变做了丑陋蛤蟆 月宫里凄凉的岁月/171
五 走向溃灭之途的羿 逢蒙向羿学射箭 密林边上的暗箭 羿死在阴谋的圈套里 尺郭、终葵和钟馗 万鬼首领的宗布神/176
第七章 鲧和禹治理洪水/189
一 历史上洪水记载 哀怜人民痛苦的鲧 猫头鹰和乌龟的献计 鲧偷取上帝的息壤去平治洪水 鲧被火神祝融杀戮 虬龙禹的诞生 关于鲧的变化的种种传说 鲧到西方去求医 诗人的叹伤/189
二 禹受上帝的任命 禹会群神,逐共工 河伯献给禹治水的地图 伏羲赠送玉简给禹 鲤鱼跳龙门 三门峡禹王治水的遗迹 禹降伏无支祈 错开峡和斩龙台 伯益和他的鸟子鸟孙/194
三 九尾白狐的献瑞 禹和涂山氏的女儿结婚 轩辕山下的熊和嵩高山下的石头 禹游历九州万国 北极的仙乡 禹杀九头怪物相柳 大章和竖亥丈量大地的面积/199
四 天帝赐给禹元皀和神马 禹铸九鼎教人民辨认奸邪 秦始皇在泗水打捞宝鼎 禹治水的辛劳 禹的死 息壤的散落处 禹余粮/203
五 蚕丛和鱼凫 溯流而上的怪尸 鳖灵治理洪水 望帝化鸟的传说 金牛、力士和美女 李冰诛杀蛟龙 关于二郎神 人民祭祀李冰父子的盛况/206
第八章 远国异人/222
一 大人和大人国的传说 从小人国到人参果 触氏和蛮氏的战争 长寿的大人和小人 君子国 轩辕国 白民国的乘黄和奇股国的花斑马 三面一臂国、互人国 死了又活的无启国 长生不死的仙药的寻求/222
二 结胸国和比翼鸟 交胫国 枭阳国的赣巨人 聪明的猩猩上了当 歧舌国 豕喙国和凿齿国 三首国 长臂国 知书识礼为黑齿国 玄股国和雨师妾 毛民国 ?踵国 拘缨国和寻木 博父国 聂耳国 北海的诸神和奇丽的景物 无肠国 深目国 柔利国 鬼国和附近的鬼怪 长脚国 一臂国 三身国和荥山上的黄鸟黑蛇/228
三 羽民国和卵民国 护头国 厌火国 裸国 三苗国 ?国 射毒虫当食品的蜮民国 贯胸国人的胸口上为什么有一个洞 司幽国的有趣的男女 出产九尾狐的青丘国 劳民国 姑射国的仙人 盘瓠和犬戎国 肃慎国和奇怪的雄常树 沃民国的欢乐景象 女子国 巫咸国 丈夫国 寿麻国和附近的两个女巫 和凤凰同住的孟鸟国/235
第九章 夏以后的传说(上)/247
一 大乐之野夏启写作的新歌剧 孟涂和血衣 国王孔甲收养了一个平民的儿子 “破斧之歌” 龙和夏王朝的关系 刘累给孔甲吃死龙 孔甲受不了师门的抬杠 孔甲的死/247
二 夏桀的荒淫生活 风沙埋葬了长夜宫 吃人的蛟妾 王城里市民的歌声两个太阳同时出现在黄河岸上 空桑里的婴儿 有莘国嫁送姑娘 伊尹在汤王面前卖弄烹调本领/251
三 殷民族的兴起 王亥和王恒赶了牛羊到有易做生意 王亥进餐的图画 弟兄俩搅进了爱情的纷争中 血染的床上王亥“尸分为七” 王恒向有易王索还被没收的牛羊 河伯帮助上甲微灭了有易 有易被河伯变做摇民 草原的儿子们请河伯吃美酒和羊肉/255
四 “网开三面”的汤王 汤王被囚禁在夏台 失宠的穏喜结交伊尹 汤王砍掉夏耕的脑袋 火神祝融放火烧毁夏桀的都城 暴君的穷途末日 汤王在桑林祷雨/261
第十章 夏以后的传说(下)/272
一 桀纣故事的类同 纣的仪表、力气和辩才 酒池和肉林 残酷的刑罚:炮格 暴君的种种暴行 被囚禁在里的周文王 父亲喝了儿子的肉汤 有莘国的美女解救了危难/272
二 近视眼的周文王 文王梦中的大贤 太史编替文王卜课 文王在渭水边上遇见姜太公 姜太公的坎坷身世 关于太公遇文王的种种传说 山神的女儿向文王诉苦/276
三 姜太公赞助周武王兴兵伐纣 伯夷叔齐和军队闹了点小别扭 四海的海神和河伯雨师都来帮忙 八百诸侯月夜渡黄河 鹰群飞在牧野的战场上 暴君的毕命 关于妲己 首阳山两个贤人的结局/279
四 周昭王到南方迎接白色野鸡 胶船的悲剧 化人引起了周穆王游行天下的兴趣 造父调教的八匹骏马 周穆王在崦嵫山见到了西王母 偃师的灵巧手艺 徐偃王诞生的神话 周穆王平定了徐偃王的“叛乱” 昆吾割玉刀和夜光常满杯/283
五 无辜者的被杀 周宣王不听左儒的忠谋 杜伯的鬼魂射死了周宣王 尹氏的大饭锅 周幽王宠爱褒姒 太子宜臼吓退老虎 两条怪龙的神话 卖山桑弓和萁草袋的乡下夫妇 孤女褒姒的奇特命运 烽火台上的大笑 悲剧的牧场和神话传说时代的结束/289
缅怀父亲袁珂/304
“ 推倒一世之智勇, 开拓万古之心胸。”
一
面对 21 世纪期待复兴的中国, 我们有必要抚今思昔, 追溯传统。华夏民族的先史中曾经有一个超越于考古的神话时代, 这个时代就是华族所肇始和华夏文明滥觞的英雄时代。
我们华族的祖神女娲, 是蹈火补天的伟大母亲——— 一位女性的英雄!华族的诸父祖日神伏羲 (羲和)、 农神神农 (历山氏)、 牧神黄帝、 雷神炎帝以及火神祝融、 水神共工; 或创世纪, 或创文明, 或拓大荒, 或开民智, 或奋己为天下先, 或舍身为万世法!
帝鲧与大禹父死子继, 拯黎民于水火。 蚩尤、 刑天九死不悔, 虽失败而壮志不屈, 天地为之崩裂!
后羿射天夸父逐日, 体现了对神灵的藐视; 而精卫填海、 杜宇化鹃,则象征了对宿命的不驯……
中华民族的先古洪荒时代, 是群星璀璨的时代, 慷慨悲歌的时代, 奋进刚毅的时代; 是献身者的时代, 殉道者的时代, 创生英雄和俊杰辈出的时代!
传说华族是龙与凤的传人, 而龙凤精神正是健与美的精神! 故 “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二
然而近世以来, 疑古、 骂古之风盛行, 时髦流行之文化却是认贼作父、 数典忘祖。 不肖之辈早已不知我们原是英雄种族的后裔, 我们的血脉中奔流着英雄种族的血系, 忘记了我们的先祖原具有一个谱系久远的英雄世系。
“中华” 得名源自于日华, 所谓 “重华”, 所谓 “神华”; 华者, 日月之光华也! “ 汉” 之得名源自于 “ 天汉”; 天汉者, 天上之银河也 (按:《诗经·小雅·大东》: “维天有汉。” 《毛传》: “汉, 天河也。” 郑玄云:“天河谓之天汉。” 《晋书·天文志》 曰: “天汉起东方。” 《尔雅》 曰: “水之在天为汉。” 刘邦以 “汉” 为帝国之名, 本义正是上应天汉也)!
故中华者———日华也 (太阳也), 天汉者———天河也 (银河也), 日月光华乃是华族先祖赖以得名的天文图腾。
面对未来, 世途多艰, 多难兴邦! 我们今日正需要慎终追远, 回溯华夏的先祖曾怎样艰难地 “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 ———呼唤而重觅一种英雄的精神!
“打开窗子吧, 让我们重新呼吸英雄的气息!” (罗曼·罗兰)
三
华夏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所产生过的一切文明中秀、 智慧、 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一种渊源于远古的文明。
5000 年来流传有自的世序、 历法、 文献记载, 以及近百年来地下出土文物、 文献, 与这些书面记载的惊人之印证和吻合, 使人可以确信, 夏商周文明绝不是建立在所谓原始巫教 (张光直) 或野蛮奴隶制 (郭沫若) 基础上, 而是建立在当时举世为先进的天文历法知识、 理性宗教哲学和发达优越的农业及工艺城邦文明基础之上的。
《易经》 《老子》 是中国天人学与哲学之源, 《尚书》 《左传》 《国语》《战国策》 是中国政治学之源, 《孙子》 《孙膑兵法》 是中国兵学之源,《论语》 《孟子》 《礼记》 是中国伦理学之源, 三部 《礼》 经是中国制度设计之源, 《素问》 是中国医学之源, 《诗经》 《楚辞》 则一向被认为是中国文学之源。然而, 这些经典古书数千年间,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实际从未真正透彻明晰地被人读通。 而读不懂、 读不通这些书, 就根本没有资格讲论中国文化。
多年来, 我不揣愚陋, 一直有夙志于全面地重新解读这一系列古代经典。 近年来, 我又重新整理过去的研究札记, 这些书实为中年时代 (1985年—1995 年) 之著作, 而间有新知。 因此对拙著重新做了全面深入的校订, 并撰成此套丛书。 此套丛书汇聚了我近三十几年间对经学、 朴学之研究成果, 其中不同于前人之新见异解殊多。 这次重新出版, 亦是对予以往国学研究的一种自我总结, 但学无止境, 生有涯而知无涯。 回忆自 1980 年予在近代史所及考古所的斗室之间开始对经部作探索性研究, 于今忽忽竟25 年矣。 当年弱苗, 如今壮林。 木犹如此, 人何以堪! 感慨系之耳!
《中国古代神话》原序
袁珂
沈雁冰(茅盾)先生早年在《中国神话研究》一文里这么说过:“中国神话不但一向没有集成专书,并且散见于古书的,亦复非常零碎,所以我们若想整理出一部中国神话来,是极难的。”二三十年以来,也颇有学者在中国神话的研究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从荒地上开辟了一些约略可行的路径,但是却一直没有人来做整理中国古代神话成为专书的这项工作,而这又实在是很重要而必须做的一件工作。
在我童年和青年时代,一直就很喜欢童话、神话、传说这类人民的口头文艺创作;以后涉猎到了古书里的一些神话资料,一方面惊讶其丰美,同时又不能不惋惜其零碎,因此终于不顾自己学识能力的浅薄,竟把它们缀集起来,写成一部比较有系统的完整的东西,就是1950年年底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古代神话》。这本小书,尽管还有一些缺点和错误,但因为读者的需要,还是每年都在再版,到1955年底,已经印了六版。在书籍出版的几年中,我常想抽时间把它再订正和改写一遍,但由于种种缘故,这愿望很久没有实现。直到去年,我才下定决心要实现改写的愿望,经过读者的敦促、出版机关的赞助、领导上的同意和本人为时将近一年的努力,这一愿望终于实现了。
改写本的篇幅,扩大到几乎是原作的四倍左右。很多章节,都是原作完全没有的;即使有,也往往面目迥异。可以说这不是在改写,而是在另起炉灶地重作。除了旧的材料尽可能地运用进去以外,又加入了两三倍于旧材料的新材料。全书所注明引用的神话传说的片段,不下千条。连同虽引用了而未加以注明的,实在在千条以上。要把这些碎片搜集起来,排比,考订,汰其重复,去其矛盾,扫除其历史家、哲学家、神仙家所加予的烟瘴,还它的本来面目,把它安排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上,用艺术的炉火与匠心,将它熔铸成结晶的整体,这工作确实是相当繁杂的。我尝试着这么做了,自然还是做得不够好,不过比较起先前的那本简陋的小书来,总算是又跨进了一步。经过彻底改写的这本神话,视野是大大地扩张了:不但运用进去了许多新的神话资料,并且连好些仙话和传说的资料也都运用进去了。这在以前是不敢这么大胆运用的,后来从大诗人屈原的那篇神话、传说、仙话等无所不包的汪洋浩瀚的诗篇《天问》中,才悟出神话、传说和仙话实在不应该那么判然地划分,它们在古代人民的口头传说里,实际上恐怕也是彼此包容、划分不了的。因此我才从谨小慎微的窘境中放开手来,采择了一些历史传说和仙话的资料进去。这么一来神话的时代延长了,神话的领域扩大了,而且触类旁通,左右逢源,连一些看来是哲学里的寓言的东西都复原成了神话资料而被运用进神话去:像《庄子》里的鲲鹏之变,黄帝遗失玄珠,藐姑射仙人……
放开视野寻找传说和仙话的资料来充实神话内容的过程,当然也不是兼收并蓄、不加甄选、随手摘拾的。实际上也还是经过相当的选拣的。例如传说,就尽可能避免近于历史的一类;仙话,也只选取了几个古仙人如赤松子、甯封子、彭祖、师门、啸父、王子乔等的行迹,并没有把《列仙传》或《神仙传》里的仙人们都搬列进去。偶然叙写到一些修仙慕道的小故事时,亦可加以调侃,或斥其虚妄,足见我们在运用这些资料时其态度也和运用神话的资料有所不同。
古代的风俗习惯:如求雨的暴巫聚尪、逐疫的游行呼噪、高禖神庙前的唱歌跳舞等都很有趣而且和神话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也不惮词费将它们叙写进去;至如有关神话的祖国的壮丽山河、名胜古迹,在谈到的时候,也有意地加以刻画和点染——这也是使视野扩大的因由。
从改写的本书里可以看到:我们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议论,而增加了许多文学笔墨的叙述和描写。这在先前也是没有充分做到的。现在则突破了无谓的拘谨,能够较充分地发挥想象和推想了。这种想象和推想的发挥,尤其在夏以后的一些章节如王亥和王恒的故事、姜太公遇文王等可以见到,使文章在这些地方显得比较活泼而有生气。但是这些想象和推想,仍然是从一定的根据出发,而不是架空的玄想。
有些同志希望我用纯文艺的体裁来写作一部神话,不要用目前这种夹叙夹议体;我感谢他们为青年也为文艺着想的好意,将来也许我会尝试为之,大胆地写出那么一部来,可是目前,由于中国神话散碎的特点,又是做初步的整理工作,要不用这种体裁,好些东西就都缀集不起来。用了这种体裁,倒觉得既不失为谨严,又比较方便灵活,所以还是用了。
本书章节后面的注释和引文,花去我的时间和精力并不比正文更少,为的是说明所整理的神话有哪些资料的依据,安排是否恰当,理解是否正确(有的注释和引文还担当着补充正文之不足的任务),同时也为了引起青年们研究古代神话的兴趣,并不是为注释而注释,为引文而引文。所以虽然附以注释和引文,也尽量求其简短。例如内中就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引文,都是摘引。原都在删节处加有虚点“……”的,后来觉得虚点太多,既碍视线,且占地位,于抄录时才一概删掉,只除了文章过于不连贯的几处还保存着以外。我想这当无碍于去查对原书和对所引资料本身作初步的理解的。
郭沫若先生,是我衷心敬佩的一位文艺和学术界的大师,从他对屈原诗尤其是《天问》一诗的研究和翻译,我得到了不少的教益。本书里有些地方对神话资料的理解,就是采取郭先生的成说。但也有的地方,是我的意见和郭先生的意见有出入的,也就不揣冒昧,径自写出了我的意见,以就教于郭先生,略存“百家争鸣”之意,想因此或可得到更多的教诲的。
后,本书的完成,得到四川大学领导上和图书馆的两三位同志的帮助不少,尤其是图书馆出纳处的两三位同志,热心可感,惠我实多,谨此致谢。
1956年10月于成都
近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实行业务上的分工,将我国文史哲方面的书籍通通归于中华书局出,原准备今年由商务印书馆重印的拙著《中国古代神话》,现在就改由中华书局印行了。这本书,虽然由于读者的需要,印行了几次,自惟缺点和错误还是不少,因而在重印前,又作了一遍修订。为了照顾到原来的纸型,没有太大的改动,只能说是小范围的修订。但综计大小处所,亦不下百余,从几个字的小修订到几百字的大修订都有,也可算是尽了相当的努力。其间编辑同志所提供的意见、读者的正确批评,也都尽量采入于所作的修订中。又原书的错字和错误的标点符号,在这次修订时,又校出改正了不少,亦差足自慰。然而还有未惬于心的,那就是限于自己的学识、思想水平和艺术表现水平,不能做到想望中的完美。只有期之于今后继续钻研努力,更进一步地提高了。
——1959年国庆节前夕于北京
—— 钱锺书(学者、作家)
读精彩的考证文章,远不止于智力游戏,还有一种发现真理的强烈快感。何新有现代文化人类学的知识和观念背景,这样就可以改变角度,突破传统,迈越前人,不再停留在乾嘉以来或《古史辨》以来的那老一套上。——李泽厚(哲学家)
先民神话今日世界正有各种新阐释,亟需汇零星为系统,予以透彻的澄清。您的工作率有新意!——金克木(文学家、翻译家)
何君收集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书本上的资料,又有地下新发现的资料,可谓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戴家祥(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在古代文献中有大量关于鳄鱼能预知云雨, “ 常在雨前作雷鸣吼叫,声达数十里” 的记载。 例如李时珍 《本草纲目》:鼍穴极深……其声如鼓, 夜鸣应更, 谓之鼍鼓, 亦曰鼍更。 俚人听之以占雨。
嘉靖 《九江府志》:鼍, 一名土龙。 鳞甲黑色, 性嗜睡, 目睛常闭, 能吐雾致雨。 善颓岸, 横飞, 声如鼓。 故取其皮以冒鼓。 诗曰: “鼍鼓逄逄, 欲雨则鸣。” 故里俗以鼍谶雨。
罗愿 《尔雅翼》:《诗》 云: “鼍鼓逄逄。” 李斯亦云: “树灵鼍之鼓。” 是周秦皆以〔鼍〕 冒 〔蒙〕 鼓也。《夏小正集解》:与鼍同鱼名……似鼍差小, 横飞, 善睡。 向日吐水, 日入则没, 夜鸣如鼓, 其声应更。 江淮之间谓之鼍更。 又闻鼓则鸣, 与相应也。 其皮坚厚, 可以冒鼓。所谓鼍鼓有两种含义: (一) 以鼍皮所制的鼓; (二) 鼍鼓夜吼, 其鸣遵守时间仿佛更鼓。 宋陆佃 《埤雅?释鱼》 说:鼍象龙形, 一名 。 夜鸣应更, 吴越谓之 更。 盖如初更辄一鸣而止, 二即再鸣也。同书引晋安 《海物记》 又云:鼍宵鸣如桴鼓, 今江淮之间谓鼍鸣为鼍鼓, 亦或谓之鼍更。 更则其声逄逄然如鼓, 而又善夜鸣, 其数应更故也。这种善于鸣吼并且吼声如雷的特征, 使鳄成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雷神。 在中国神话中, 雷神一向被认为具有猪龙的形象正来自鳄的尊容:雷州春夏多雷, 无日无之。 雷公秋冬则伏地中。 人取而食之, 其状类彘。 (《唐国史补》 卷下)
古人所说这种肉可食用、 面目像猪、 秋冬则潜入地下休眠的 “雷公”,可以肯定就是鳄鱼。 由此我们又可以理解, 中国古代许多条大河何以多叫“滤沱” (《说文》: “虎吼也。”), 而沱则是鼍的音假。 中国北方的沼泽在古地名中又有许多处名叫 “雷泽”。 而在古传说中 “雷泽有雷神”, 其形相是 “龙身而人头”, “以其尾鼓其腹, 其音英英 (读梆梆)”:雷泽有雷神, 龙身人头, 鼓其腹则雷也。 (《史记·五帝本纪》 正义引 《山海经》)雷泽有神, 龙身人头, 鼓其腹而熙。 (《淮南子·地形训》)
这种龙身人首居于雷泽的雷神显然是鳄鱼形相的神化。 鳄属爬行类,同蛇、 蜥蜴、 龟等一样无声带。 鳄之所以能发出巨大的吼声, 其发声机制有两种: 一是张口呼叫时, 肺内贮存空气突然冲开腭帆膜和舌根的横起皱褶而发出吼声; 这种声音多在发怒发威时发出, 特别是护幼母鳄遇入侵之敌常张口怒吼。 另一种是闭口时所发出的声音, 此时肺内的贮气, 被突然压出通过鼻道冲开鼻瓣而发出声音, 鼻瓣起着声带的作用, 根据冲出气流的大小、 急缓可发出不同的声音。 实际观察鳄鱼吼叫的人知道, 当扬子鳄吸进大量空气充斥肺脏时, 连肚子都胀得鼓囊囊的。 如果它要鸣叫, 即让胸腹肌龙是中国神话中的雷雨之神, 这个神话的根据也与鳄鱼的动物特性有关。动物学家朱承琯说: 鳄鱼的生活习性是每年秋季 (10 月下旬) 休眠,次年 4 月初出洞活动。 鳄鱼对于大气气压的变化十分敏感, 每当天气阴雨之前由于气压变化而发生吼叫。 如果地区内有多条鳄鱼栖止的话, 就会形成一呼百应、 此起彼落之势, 使 “初临此环境者以为系雷声”。
在古代文献中有大量关于鳄鱼能预知云雨, “ 常在雨前作雷鸣吼叫,声达数十里” 的记载。 例如李时珍 《本草纲目》:鼍穴极深……其声如鼓, 夜鸣应更, 谓之鼍鼓, 亦曰鼍更。 俚人听之以占雨。
嘉靖 《九江府志》:鼍, 一名土龙。 鳞甲黑色, 性嗜睡, 目睛常闭, 能吐雾致雨。 善颓岸, 横飞, 声如鼓。 故取其皮以冒鼓。 诗曰: “鼍鼓逄逄, 欲雨则鸣。” 故里俗以鼍谶雨。
罗愿 《尔雅翼》:《诗》 云: “鼍鼓逄逄。” 李斯亦云: “树灵鼍之鼓。” 是周秦皆以〔鼍〕 冒 〔蒙〕 鼓也。《夏小正集解》:与鼍同鱼名……似鼍差小, 横飞, 善睡。 向日吐水, 日入则没, 夜鸣如鼓, 其声应更。 江淮之间谓之鼍更。 又闻鼓则鸣, 与相应也。 其皮坚厚, 可以冒鼓。所谓鼍鼓有两种含义: (一) 以鼍皮所制的鼓; (二) 鼍鼓夜吼, 其鸣遵守时间仿佛更鼓。 宋陆佃 《埤雅?释鱼》 说:鼍象龙形, 一名 。 夜鸣应更, 吴越谓之 更。 盖如初更辄一鸣而止, 二即再鸣也。同书引晋安 《海物记》 又云:鼍宵鸣如桴鼓, 今江淮之间谓鼍鸣为鼍鼓, 亦或谓之鼍更。 更则其声逄逄然如鼓, 而又善夜鸣, 其数应更故也。
这种善于鸣吼并且吼声如雷的特征, 使鳄成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雷神。 在中国神话中, 雷神一向被认为具有猪龙的形象正来自鳄的尊容:雷州春夏多雷, 无日无之。 雷公秋冬则伏地中。 人取而食之, 其状类彘。 (《唐国史补》 卷下)
古人所说这种肉可食用、 面目像猪、 秋冬则潜入地下休眠的 “雷公”,可以肯定就是鳄鱼。 由此我们又可以理解, 中国古代许多条大河何以多叫“滤沱” (《说文》: “虎吼也。”), 而沱则是鼍的音假。 中国北方的沼泽在古地名中又有许多处名叫 “雷泽”。 而在古传说中 “雷泽有雷神”, 其形相是 “龙身而人头”, “以其尾鼓其腹, 其音英英 (读梆梆)”:雷泽有雷神, 龙身人头, 鼓其腹则雷也。 (《史记·五帝本纪》 正义引 《山海经》)雷泽有神, 龙身人头, 鼓其腹而熙。 (《淮南子·地形训》)
这种龙身人首居于雷泽的雷神显然是鳄鱼形相的神化。 鳄属爬行类,同蛇、 蜥蜴、 龟等一样无声带。 鳄之所以能发出巨大的吼声, 其发声机制有两种: 一是张口呼叫时, 肺内贮存空气突然冲开腭帆膜和舌根的横起皱褶而发出吼声; 这种声音多在发怒发威时发出, 特别是护幼母鳄遇入侵之敌常张口怒吼。 另一种是闭口时所发出的声音, 此时肺内的贮气, 被突然压出通过鼻道冲开鼻瓣而发出声音, 鼻瓣起着声带的作用, 根据冲出气流的大小、 急缓可发出不同的声音。 实际观察鳄鱼吼叫的人知道, 当扬子鳄吸进大量空气充斥肺脏时, 连肚子都胀得鼓囊囊的。 如果它要鸣叫, 即让胸腹肌肉突然收缩, 猛地压缩肺脏, 使肺脏也发生相应的收缩运动, 驱逼着肺脏里的气体迅速向外排出, 此时其尾部由于身体的急剧收缩而向上振动, 因而仿佛 “鼓腹而歌”。
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 《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 中所记的这一种传说: “ 乃偃寝, 以其尾鼓其腹, 其音英英。” 这实际正是对鼍龙 (在传说中为 “乐正”, 即音乐之神) 鸣叫的绝妙写照。
据动物学家测算, 当扬子鳄吼叫时吸进的气量是平时的 6 至 10 倍, 肺压增大至 25 倍以上。 气体冲出鼻腔的速度可达到每小时 200 公里, 由此而形成强大的声波振击空气自然仿佛雷鸣一般。 此时如果适逢阴雨, 这些迅速排放的气流就又可以像云气一般升腾直上, 从而形成唐诗中 “湖日似阴鼍鼓响, 海云才起蜃楼多” 的场面。
《夏小正》 中有这样一个记载:正月, 启蛰……雉震稴……鼓其翼, 正月必雷。夏小正正月相当于公历之 3 月或 4 月, 其所记物候是以商周时代的中原地区为标准。 公历 3 月或 4 月, 北方并未进入雨季, 那么我们就很难理解何以这时会 “必雷”。 又古代传说 “雷动而万物苏”, 我们今天却也很难理解: 在这种无雷之月, 使万物复苏的 “启蛰” 与 “雷” 又有何联系?
原来, 《夏小正》 所谓启蛰是说一切冬眠蛰伏的爬虫都苏醒了。 而在《夏小正》 的时代中原尚有鳄鱼, 所以初春时节大地多雷也就不难理解了。所谓 “振翼”, 即鳄鱼鼓腹而鸣的姿态 (鳄鬣古语亦称翼)。由此我们又能理解中国民俗中于春节 (正月初一) 鸣放爆竹的由来,其实是对 “正月必雷” 的一种人工模拟, 而其功能则是以此象征雷神唤醒万物和镇伏邪魅。 《礼记》 中说:先雷三日, 奋木铎以令兆民曰: “雷将发声, 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 必有凶灾。《尚书洪范五行传》 说:
雷于天地为长子, 以其首长万物为出入也。 雷二月出地, 百八十, 雷出则万物出。 八月入地, 百八十日, 雷入则万物入。 入则除害, 出则兴利, 人君之象也。这里所说的出地和入地各半年的雷, 其实都是指雷神, 即鳄鱼。 由于鳄的鸣吼之声像击鼓, 古人又往往把雷看做天鼓:雷, 天地之鼓也。 (《河图帝纪通》)。雷, 天之鼓也。 (《抱朴子》)。而鳄鱼则亦被尊作鼓神。 《易?说卦》: “震 (即蜃) 为雷, 为龙……”《淮南子》 记:雷泽有神, 龙身人头, 鼓其腹而熙 (熙通作戏。 此说并见于 《山海经?海内东经》)。
这一龙首人身鼓腹而戏的雷神显然是鳄鱼, 而可以直接证明这一点的则是 《敦煌破魔变文》 (斯 3491):用 雷为战鼓, 披闪雷作朱旗。《太平广记》 卷四六四:鳄鱼别号忽雷 (亦记作骨雷)。所谓忽雷, 就是呼雷。 更进一步, 在甲骨文中 “雷” 与 “噩” 本来是同形字。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