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3328283
内容简介
《孟子》一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元典,集中展 现了孟子博大精深的理论和学说,蕴涵着许多具有永 恒价值的极其宝贵的思想遗产。
孟子和他的思想具有不朽的意义和永恒的价值。
请读者随着《孟子传》作者孟祥才的笔触,仔细品味 中国的历史如何孕育了孟子,而孟子和他的思想又是 如何影响了当时和以后的中国和世界。
《孟子传》在尽量引据原文的同时,也将《孟子 》原文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和他的思想具有不朽的意义和永恒的价值。
请读者随着《孟子传》作者孟祥才的笔触,仔细品味 中国的历史如何孕育了孟子,而孟子和他的思想又是 如何影响了当时和以后的中国和世界。
《孟子传》在尽量引据原文的同时,也将《孟子 》原文译成现代汉语。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公族苗裔 第二章 孟母三迁 第三章 战国风云 第四章 私淑弟子 第五章 诲人不倦 第六章 首次入齐 第七章 稷下交游 第八章 回鲁葬母 第九章 宋国之行 第十章 返回故乡 第十一章 失意鲁国 第十二章 滕国论政 第十三章 驳斥许行 第十四章 距墨辟杨 第十五章 惠王问政 第十六章 雄辩大梁 第十七章 再次入齐 第十八章 初见宣王 第十九章 侃侃而谈 第二十章 浩然之气 第二十一章 伐燕之议 第二十二章 去齐归邹 第二十三章 弟子如林 第二十四章 文章千古 第二十五章 落叶归根 第二十六章 天道性命 第二十七章 人性本善 第二十八章 仁政理想 第二十九章 君子人格 第三十章 道存古今 孟子年表 后记
免费在线读
由于孟子入齐时比较年轻,在思想学术界没有多 大影响,与早 他进入稷下学宫的淳于髡、慎到、接予、环渊、田骈 、邹爽等人还不 能相比。所以,一时难以受到当权者的重视,也没有 就“列大夫”的 位子。在齐威王当国的20多年间,没有这位君王与孟 子直接接触 的记录,可见,终威王之世,孟子可能都没有直接进 入“资政”者的 行列。不过,既然来到稷下学宫,接触到各家学派的 学者,孟子与 他们的思想交流和学问切磋还是时刻进行的。正是在 这一系列的 活动中,孟子展示了自己的思想和学说,影响日渐扩 大,到威王后 期,尤其是宣王当国时期,他就成为被人们“刮目而 视”的举足轻重 的人物了。
淳于髡是稷下学宫的领袖人物,在威、宣、闵三 代半个多世纪 的岁月里,他是稷下学宫的掌门人。正是在他的领导 运作下,稷下 学宫盛况空前,达到了辉煌的顶点。他之所以能够起 到如此重大 的作用,一是因为他是稷下学宫中又议又治的人物, 具有杰出的外 交才干,多次完成重要的外交使命。他直言敢谏,多 次为齐国推荐 优秀人才,因而获得齐王的绝对信任。由此使他成为 稷下学宫与 齐王联系最密切的人物。在齐王眼里,他是学者;在 稷下学者眼 里,他又是官员,是齐王的代表。这种一身兼二任的 身份,就使他 成为稷下学者与齐王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二是因为淳 于髡“博文 强记,学无所主”,就使他处于超然地位,具有那些 学派立场鲜明 的人物所没有的亲和力、吸引力,从而被各学派看成 自己的知音, 也就很容易地成为各学派都能接受的领袖人物。如果 说稷下学宫 是一个巨大的磁场,淳于髡就是这个磁场的中心。正 是他的组织 和协调,使稷下学宫作为战国时期的思想学术中心, 较长时间处于 最佳运行状态,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了各学派代表 人物的积极 性和创造性,推出了一大批具有永恒魅力和不朽价值 的思想学术 成果,将中华民族的思维水平大大提升了一步。一代 又一代稷下 学者的不断努力,培育出了兼容、独立和自由的学术 精神。而这种 学术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因为思想和学术 的创新只有 在这种精神的照耀下才能获得成功。
然而,可能由于思想和性格差异太大的缘故,淳 于髡与孟子的关系并不很协调。《孟子·离娄上》记 载了他们的一段对话: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 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 子欲手援天下乎?” 从淳于髡与孟子的这段对话可以看出,孟子是一直宣 扬儒家坚持 的那套自西周传 下来的礼制,认为 “男女授受不亲” 是不容置疑的。
而淳于髡可能对 此礼制持怀疑态 度,所以由此发 问,引出孟子关于 制度的刚性与执 行中灵活变通相结合的理论。淳于髡大概早就对孟子 戮力宣扬的 那些治世救民的迂阔之论有不同看法,于是借机语带 讽刺地追问 他:现在天下的人都掉在水里了,你不去救援,是何 道理?孟子对 他挑衅性的追问作了极其高明的回答:现在天下的人 都掉在水里 了,必须用“道”即我推出的那套“仁政”理论去救 援,可是包括齐王 在内的当今统治者没有一个接受我的理论。难道你让 我变通,用 手去救援天下那些陷于水深火热的人吗?在孟子的回 答中,我们 看到他对自己的“道”不得行于世的悲愤和无奈,也 能看到他在齐 国不受重用的境况。《孟子》一书记载的他与淳于髡 的对话,除了 这一次,再就是他离开齐国时的一次并不愉快的问答 ,可见他与稷 下学宫的这位掌门人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冷漠的。孟子 在威王时期 之所以始终处于不得志的状态,这恐怕是重要原因之 一。
《孟子·公孙丑下》还记载了他与齐大夫蚳蛙的 故事。这个故 事说的是,齐大夫蚳蛙先是做灵丘县长,后来辞职转 任治狱官,这 是一个能够向国王进言的位子。他干了几个月,却没 有向国王进 言。孟子于是问起他向国王进言的事。面对孟子的询 问,蚳蛙觉 得自己有点儿失职,就赶紧向国王进言,提出建议, 但国王没有采 纳,蚳蛙就辞职而去了。对于这件事,齐国有人议论 说,孟子为蚳 蛙考虑得可算周到的了,可是他怎么替自己考虑呢? 意思是,以你 自己在稷下学宫的地位,你该如何尽上自己的职责呢 ?孟子的弟 子公都子将这样的议论转告他,孟子听了,就说了如 下一段话:“我 听说过,有固定职务的,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可以 不干;有进言责 任的,如果言不听,计不从,也可以不干。我既没有 固定的职务,又 没有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行动,难道不是宽泛得有无 限回旋的余地 吗?”孟子这里讲的,是权利和责任的关系,其基本 观点是,在其位 必谋其政,不在其位则不必谋其政,职位和职责应该 是统一的。孟 子讲这些话的时候,显然既没有负有行政责任的官位 ,也没有可以 进言的官位,只是拿一定俸禄的稷下先生,处在“无 官一身轻”的闲 散之位。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