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1111682
齐如山先生不仅是知名的戏曲理论家,他还是一位历史学家,他的不少著作属于社会史范畴,而且都是活泼新鲜、极其生动具体的**手资料。他自述:“我做了十来年买卖,与各界的人都接触得很多,真可以说是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农工商贾,各种技艺人员都认识了不少”,而“欲研究经史,不能离开社会”,他摒弃了皓首穷经老一套的做学问之道,而是另辟蹊径,走向社会。他对于社会中的文化、风俗、习惯、人情以至婚丧、庆吊、酬应、来往、买卖、工艺、技术、娱乐、游艺、饮食等等,都极感兴趣,并悉心加以调查研究。
盛锡珊先生,1925年2月生于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设计师,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原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一级舞美设计师,香港著名导演李翰祥御用舞美设计指导。擅长中国画、水粉水彩绘画。古稀之年后,他用数十年来积累的大量北京风俗及人文景观的画稿和资料,绘制了多幅有关北京风俗景观的系列作品,以及长达百米的老北京市井风情图,堪称老北京风情的“清明上河图”。并获得朱家溍、王世襄的称赞。
齐如山先生在提到写本书的缘由时说,随着时代的变迁,北京的手艺工艺失传的很多。于是想凭一己之力,记录下旧日生活场景。为了使读者对这些工艺有切实的了解,编辑特地找来老北京风情画家盛锡珊先生的手绘图,为本书增色不少。阅读此书,一副副老北京风情画卷历历在眼前。
用苇子劈开,编成小圆灯笼,外糊以纸,这也是北京的一大行。因为从前街上无灯,而又各处都是屎尿,异常之脏,夜间行走非有灯不可。所以在饭馆中吃完饭,饭馆中必人赠一灯;逛窑子出门时,亦人赠一灯,皆不要钱。就是在杂货店中买一枚,连蜡也不过两个大个钱足矣。因为价值太便宜,所以夜间行路必买一枚,销路自然极大。又因价贱,而外行人不能做,盖不懂其中窍要,做出来费工而价高,不能售出也。
雨伞铺
纸雨伞都是由南边运来,布雨伞都是北京所做。官场或行远路都是用布伞,所以销路很宽。从前这种铺子都在打磨厂一带,兼做雨衣、雨鞋等物。数十年来因各种洋伞来的太多,所以这行也受了影响了。
眼镜铺
这也是一种特别的行道。镜光磨工很见手艺,稍一不平不匀,于眼目便有很大的伤损。在无机器的时代,总算很难,自洋眼镜风行后,此行已渐归消灭了。
羽扇铺
由东三省、蒙古等处运来各种雕翎制做羽扇。从前不必说,在 清朝此物也风行了一百余年,所以行道也很大。自光绪中叶已经不时兴,这行也就渐归消灭了。按此分为糙细两种,以上乃是细的一种;其较糙者乃乡间老太太所用,又作扇子,又作旱伞,但此多归大掸子铺制做,已见后。
蒲扇作
北京用芭蕉扇的多,用蒲扇的较少,且好的蒲扇都是由外边运来,北京所做者不过极粗之品,且为数无多。业此者多在京西、京南一带,因彼处产蒲子也。
木梳作
用枣木或杨木制造梳头之木梳。此物由南方来的很多,北京做的亦不少,因为人人必需之品也。现因外国用化学方法或树胶等制造的很好,运来的很多,又因剪发之故,这行大受影响了。
篦子作
刮头发的篦子,从前因为男女人人留有长发,不刮则定要发痒,所以用处极大。近来人人剪发,自然就不需要了,所以这行受了极大的影响。按我国工艺数十年来大多数都受了舶来品的影响,惟此物不然。
牙刷作
此物广东做的很出名,北京做的也不错。近亦稍受洋货的影响,生意已不及从前了。
舌刮子作
牙刷子一物各处都用,舌刮子则北京用的多。从前几乎是每人都要用,所以销路特大。近来也有外国来的了,好在为数尚不多,该行人果能努力,尚可抵制。但北京每日清晨刮舌甚为剧烈,恐怕于卫生有损耳。
耳挖耳扫作
这两种物件体质虽小,因系人人之品,所以销项很大。从前作坊多在天桥以北一带,近来因禁止人挖耳,所以销路也稍差了。然做者尚不少,一因国人有这种习惯,虽禁亦难免自掏;二因受不到洋货的影响也。
筷子作
这种作坊多在天坛北一带,广渠门内也不少,专做竹木各种糙、细筷子。既为人人所必需,且又容易遗失,所以销项极大。近来虽亦有外国货来销售,但尚未受到很大影响。因为这种作坊的出品多偏于糙货,样式不美而便宜,所以许多人家都还乐用。至于金银、象牙、虬角、牛骨等质的筷子,因是讲美观的奢侈品,反倒受了洋货的影响了,盖洋货比以上这些种好看而价廉也。
旱烟袋铺
烟袋杆钻眼乃是一种特别的手艺。平常的烟杆还容易做,大家主妇人所用之杆,动辄三四尺长,其细不及小指,此名为“线杆”,钻眼很难。讲究的还要“一钻活”,意思是由这一头一钻钻到那一头。因为由两头钻起虽较容易,但中间接头处难免稍有错碴,这种错碴容易聚住烟油子,所以讲究“一钻活”。烟锅脖之长短、弯之死活也有极大的分别。近因烟卷盛行,此器已没有人讲求了。
蝇拂铺
自东晋摇□清谈以来,蝇拂一物在社会中永远是很流行的。虽然只是驱苍蝇,但颇为人所重视,所以这种作坊生意永远不错,并且还带做马踢胸、长枪缨子等等的物品。近来因马尾太贵,销项也差了。
镜子铺
从前用铜镜,而今做铜镜的工人已经不见了。百余年来,玻璃镜始风行,这种铺子自然也就随着发达了,但是大多数都是玻璃店带做,工作本极简单,要紧的就是铺水银。近几十年来又有现成的镜子由外国运来,这行生意又差多了。
大烟枪作
制造烟枪也是特别的作坊,从前销项极大,所以作坊也很多,如今已少多了。
烟斗作
做烟枪的作坊往往带售烟斗,然亦有专门发行之处。大致北京做的较少,外来的较多,现在销路也不及从前了。
烟灯作
烟灯一物,广州、太古、胶州等处做的都很出名,运北京销售的很多,而北京本地做的也不少。按以上关于吸鸦片烟的三物,本没什么特别的技能,但初各行因为没有看见过,都不能制造。彼时制此者都是外来人,所以成了专行。后来如烟灯作、铜器作亦能做矣。好在这三件东西不久就要消灭了。
火镰作
用皮革做成方形小荷包,边上安一钢铁之刃,此即名曰“火镰荷包”,中装火茸、火石,用火时,即以火茸少许按于火石上,以火镰刃敲之,即出火星,将火茸引燃,再将取灯引燃,则火可随便用了。此物虽然不能说人人必需,但吸烟人则皆有之,而亦为居家必有之物,所以销项很大。从前打磨厂中这种铺子极多,近数十年来因有洋火,此物渐归淘汰了。在余幼年时,尚各处皆是,今则山僻处尚有,交通稍方便的地方不复知此为何物了。
刷子作
用猪鬃制造各种刷子,种类很多,用项也极大,所以这行工人也很多。从前多在前门外东珠市口南,地方即名曰“刷子市”,现在因受洋刷的影响,生意亦大不及从前了。
棕刷作
用木棕勒成裱糊匠所用之大小护刷,因社会需要,销路很大,也是一大行,多在天桥以北一带。卖猪鬃刷子之铺往往亦带售此,但做者则另有专行。近有许多洋货运来,此行亦大受影响了。
拴作
用猪鬃做成刷子,再用漆漆好,即名曰“拴”,乃油漆匠所用,颜料铺皆带卖此。做此之作坊则在天桥以北及打磨厂兰带。当初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发明,惜永远不知进步耳。
口袋行
此专指粮店、碾磨房装面之厚布口袋而言。麻包进土,此物不进土,所以装面必须用此,亦系一大行。这种作坊多在花市及天桥一带。按此物由外来,现成货亦不少,但多系来布片在北京现缝。
麻包工人
麻包乃南洋各国的出品,北京决不能做,但麻包铺也用手艺工人,对于挑选、缝补、整理诸事,也有相当的技术,非外行人所能比拟,所以也另算一行。
驼绒口袋行
这种口袋乃用骆驼绒绳所织,比平常布袋结实得多,装煤、灰 等硬物非此不可。这种绒绳多来自京西北一带,亦有织成口袋运来的,但北京织的也不少。
洋面口袋局
这种生意从前没有,三四十年来始有。设局代人做成口袋并印刷字号者,其小一点的局子,则兼收旧袋,将招牌、花样用药水洗净,再充新的售卖。近来生意也颇发达,比如一次定做十万、二十万条,它也敢应。
假皮箱作
假皮箱之做法,以薄木板为胎,内糊以布,外糊以棉纸,稍用油一擦,与真皮无异,其箱之边角处,缝皮之线绳、针脚也与真的没什么分别。按买卖论,这是作伪;以手艺论,则实在是一种好的技术、好的发明。可惜永是墨守旧法,不知研究进步耳。反回来一看,外国之纸造的假皮箱,销路有多宽。
线毯包子局
用粗棉线织成毯子,再缝成箱形之包,用以装衣服,走远路不怕磨,常旅行之人颇乐用之,所以销路颇宽。数十年来,铁路交通,不乘大车,又有洋皮箱盛行,此物的销路亦大不如前了。
瓷器厂
北京从前无烧瓷器之所,有之,皆在城外。三十余年来始有烧炉之组织,然亦只能在烧成之瓷器上添烧书画、行款而已。因此瓷器铺中多由南来白胎之器,于赠人时现定花样、字款,与人方便,以广招徕,法甚善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