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0240964
嗜好古书,他可以把《大学》《中庸》倒背如流,自幼习武,长拳南拳打得潇洒俊逸。他是如此的独特,呃,或者说是“奇葩”,所有的人都说他来自星星。
照相机般的惊人的记忆力,雕塑一样精致的五官,还有清灵俊秀的君子气质,老天一次性都给了他。他却说,云淡风轻的背后,都是浓墨重彩的付出。
是的,他也曾头破血流,他也曾挫败彷徨。青春就是,我们虽在不同的地方,走着不同的道路,却有着相同的孤独与迷茫,快乐与悲伤,有着一样的关于梦想、未来和成长的烦恼。
邓楚涵说,别小看自己
请努力,让自己更出色,奋不顾身才叫青春
邓楚涵说,要咬紧牙关坚持
要么听别人的掌声,要么为自己鼓掌,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咬紧牙关的坚持,忍过了,你就是强者
邓楚涵说,时间让你变得更好
拼命争取过,才有资格说“随它吧”,你无法用同样的自己换一个不同的未来
邓楚涵说,迈出这一步
在“你自己”和 “你想成为的自己”之间,只隔着“你怎么做”
邓楚涵说,愿我们能在一本书里相遇
路还长,天总会亮,把我的温暖分给你,我们一起走。
他在智力上碾杀一切。《天才知道》荣耀登顶,美国土木竞赛冠军,*大学全才学子,国奖上奖收入囊中……他说,成功在于,当别人放弃时,你多忍了一分钟。
他帅得熠熠生辉。不管出现在哪里,他永远是目光的焦点,其聪俊灵秀之气,在万万人之上,用俗话说就是,明明靠脸就可以,偏偏还要去拼才华。
他是新青年,却带着老派头。他是“90后”,却更像是一位从古书中走出来的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但又不失昂扬锐气。他的身上带着一股与生俱来的“雅气”,但在该出击时却也毫不退缩。没拼过的青春不值一过,是他的宣言。在书里,他与大家分享自己人生中一次又一次的“NG”,以及之后的痛定思痛和放手一搏。
考砸了没关系,成功逆袭就行了;失恋了没关系,努力绽放就行了;跌倒了没关系,再来一次就行了。
在青春里,你有那么好的年纪,为什么不笑得更好看些?
推荐序二
自序 完成生命的三分之一
1. 选专业
怀着艺术的梦,干起搬砖的活
选专业,让兴趣来决策
面对选择
2. 大学给我的下马威
我有一个“学霸梦”
学霸梦碎
恍然大悟
高中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大学学习是一次百米冲刺
以变应变
3. 广州建房
义无反顾奔广州
一个被发展“遗忘”的村落
搬砖砌墙齐上阵
行善勿怠
“土木人”的责任
4. 微电影
我有一个电影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万事开头难
土木剧组欢乐多
电影梦终成正果
拒绝做一个又土又木的土木男
致我们美好而艰辛的青春
5.创新项目
走进科研的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结缘中科院
越辛苦,越坚定
漫漫科研路
坚持是一种勇气
6.美国赛
美国赛,梦成真
结缘土力学
百日练兵,方案终成
出征前的准备
赴美参赛,斩获冠军
感恩彼此的全力以赴
7.卓越工程师
自信申报、惨败收场
挚友相劝,恍然大悟
良师开导,迷途知返
理想永远在前面
奖未变,心已远
越谦卑淡泊,越快乐明智
8.选择天大
留同济,顺理成章
我害怕结局已定的日子
同济情,难分难舍
尘埃落定,结缘天大
面试归来,多般滋味
人生不设限
9.毕业大戏致青春
扎根毕业季
赛场澎湃兄弟情
爱心义卖,情系雅安
永远在一起
同心砥砺,济世兴邦
路沧桑,兄弟难忘
10.告别同济
四载同窗伤别离
师生情,永难忘
四年之交,终须一别
再见,我成长的地方
11.初到天大
新的TJ,新的自己
屋漏偏逢连夜雨
同样的遭遇,不同的自己
在天大成长
乐观坚强地直面风雨
12.天才知道
初看天才,心向往之
天大专场,不亦乐乎
半决赛,忠义难两全
尘埃落定,再看天才
后记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从未想过,要写一本关于自己的书。
直到有一天,有人对我说:“人这一辈子,要做三件事才能称得上完整——生一个孩子,种一棵树,还有写一本书。”
这句话触动了我。于是,我改变了想法,决定先做后一件事。
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科生,文字功底好的时候就是高考时。这五年,工地淋的雨、野外吹的风早把我那点儿写作功夫化了个干净。写这本书时,我经常因为词穷而不得已停下来。为了顺利地完成这三分之一,我一有想法就马上打开电脑,教室、宿舍、试验室、咖啡厅,甚至从天津到北京、上海的动车都成了我的“书房”。
我在书里写了从高考结束到研究生一年级,这五年里一些值得回忆的事情,有学习、科研、活动、比赛,还有感情。总之,是我离家五年来的成长历程。在这些青春回忆里,我有开心、难过,有成功、失败,也有欢笑、泪水。之所以把这段时间的经历写出来和大家分享,是因为我念了将近二十年的书,后发现还是大学美,而我在这五年时间里也成长得快。我希望通过这本书和大家探讨大学、探讨青春、探讨人生。
对我来说,写这本书更像检查一张已经完成的试卷,只不过完成这张试卷花了我五年的时间,而且是人生中美好的五年。在检查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题对了,有些题错了,可哪怕我知道错了,也没有机会再修改了。我没有因为这张试卷上的错题而难过,青春本来就是青涩的、懵懂的,全是老练、全是成熟,那还叫什么青春?我希望大家看完这张试卷,能有一点儿小小的收获,不管是对的题,还是错的题。
写完这本书后,我的感受就是时间走得太快,五年似乎弹指一瞬间,不过幸好我很珍惜,因为我明白时间是惹不起的东西,你敢挥霍它,它就敢荒废你。
对于下一个五年,我很期待。
邓楚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有一个习惯,一件事情如果做了,就竭尽全力把它做好。在决定拍微电影之后,我将它列为短期内的重大任务,静下心来,逐字逐句地研究剧本,推演整个故事,揣摩人物心理活动。
我们这个微电影团队不是专业剧组,拍摄设备、服装、道具都没有。但出于满腔热情,我们依旧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筹备。
拍摄设备是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整个土木工程学院,只有几位同学有单反相机,对拍摄微电影来说,单反相机不好用,后期剪辑也不方便。我们希望用DV来拍。我们找了很多同学,终于从电影学院借来了一台DV,导演欣喜若狂。用过DV的人——导演,又理所当然地挑起了拍摄的重担。
演员的服装、化妆问题也让我们头疼。大家都不会化妆,也没有太多适合上镜的服装。我们很清楚,几位演员既没有素颜上镜风华绝代的形象,也没有粗布麻衣震惊四座的气场,必须在服装、化妆上下工夫。
土木工程学院很大,土木工程系一届就500多人,雄厚的后备力量成了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解决服装问题,我们剧组向全系同学发起号召:你不能来演电影已经是个遗憾,你的衣服不能出现在电影里是更大的遗憾!一时间,五颜六色的衣服向剧组涌来,还伴随着很多想露上一面的群众演员。服装的问题解决了,化妆的重任落在了剧中两位女生——女一号、女二号身上,她们也开始钻研起化妆的技术。
随着服装、道具的征集,整个土木工程学院都知道我们剧组要拍微电影。也许是从来没有接触过荧幕的缘故,整个学院的同学都极大地支持我们,纷纷报名参演路人甲、路人乙的龙套角色,这让我们备受鼓舞。
万事开头难
3 月底,同济的樱花节来了,樱花大道落英缤纷,观光游客络绎不绝。
在一个惠风和畅的中午,我们剧组在纷飞的樱花下正式开机。剧组全体人员在樱花大道合影,之后开始个镜头的拍摄。
个镜头:男主角高胜寒向女主角婉儿表白失败,独自忧伤地坐在河边,心情极度低落。导演把拍摄地点定在图书馆后面的小河边,为了从正面拍到我在河边万念俱灰的镜头,导演向我交代完后,就到对岸寻找合适的拍摄地点,剧组成员好奇导演如何拍摄,都跟着去了对岸,
这边只剩我一个人。
虽然是人生中次拍戏,但“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并不觉得有多难。我坐在河边的凳子上,想着自己是一个表白失败的忧伤青年,心情失落到谷底,很快我就感觉入戏了。还没完全想清楚这个角色的状态,导演在河对面大喊“OK,过”。瞬间,我蒙在现场,难道自己真的是天赋异禀,表演才能强到这种地步?刚刚感觉入戏导演就喊“过”!
还在飘飘然,导演已经拿着DV和其他人绕过来了。我迫不及待地向导演邀功:“导演,刚才我入戏可快了。咱剧组个镜头就没有NG,电影拍完后,你是不是要发一个男主角给我啊?”导演瞪我一眼:“慌什么慌!刚才是拍远景,就一个你坐在那里发呆的镜头,别说你脸,你人都看不清。你的近景还没拍呢,啥男主角!赶快准备,近景!”
收拾起碎了一地的热情,我准备继续刻画一个伤心欲绝的青年, 但不知为什么,在摄像机离自己很近的时候,我开始控制不住自己的表情,几次笑场。导演严肃地对我说:“邓楚涵,能不能专业点! 继续!”
由于是近景,所有同学都围在我身边。迎着大家的目光,我伤心不起来。我怕再笑场,极力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整个脸绷得僵硬。导演有些不耐烦:“男主角,你能不能专业点,能不能抓个紧啊,大家都等着吃饭呢!”
我继续酝酿这个角色,但越来越紧张,控制不住情绪和表情,接二连三地出状况,不是动嘴角就是眨眼睛。时间过去很久,我依旧频繁地NG,导演被我惹得发飙:“DV都快没电了,一个10秒钟的镜头,你折腾了整整一下午,这戏你拍不拍了!”那是导演次真正发火,我很明白他当时的感受,剧组不止我和他两个人,很多同学都在这里帮忙。
导演气冲冲地叫大家到旁边去看之前的片段,扔下我一个人。我很抱歉,因为自己不给力,这么多同学干等着,的确是我拖了后腿。当时我想过放弃,觉得自己可能不适合表演,但还是放不下,放不下心里的梦想,放不下和这部微电影的缘分。终我选择冷静下来,继续尝试成为高胜寒。
我不知道专业演员有什么表演技巧,当导演拿着DV再次走过来的时候,我只能尽量想象自己是高胜寒,鼓起勇气向心爱的女生表白,可遭到了对方拒绝,心如死灰般坐在河边。我想高胜寒应该有悲伤的表情,应该有绝望的眼神,应该有万念俱灰的压抑,尽力去刻画。当导演喊“OK,过”时,我依旧沉浸在高胜寒刚被拒绝的伤感里,一时间没回过神。直到大家一起为我鼓掌, 我才反应过来:个镜头终于过了!
土木剧组欢乐多
个镜头顺利完成之后,我们开始拍摄其他场景。因为只有一台DV,为了缩短拍摄周期,我们只好白天拍摄,晚上剪辑。那段日子可是忙坏了拍摄兼剪辑的导演同学。
整部微电影拍摄过程中,让我难忘的就是男主角高胜寒向女主角婉儿表白的戏,那场戏真是毁我“三观”。
表白戏的拍摄场地在同济大学的黑松林,那是同济的表白场所。
当天阳光明媚,很多人在黑松林里休息、聊天。我和女主角两个人很不好意思,毕竟不是专业演员,在大庭广众之下表白真是太那个什么了,而且我还有一段幻想表白成功的桥段,尺度相当大。
导演让我和女主角酝酿情绪,他自己在一旁调试DV。正当我们准备开拍时,一个穿着制服的保安走过来喊:“学校有规定,不准在这里拍摄!”既然学校有规章制度,面对凶巴巴的保安大叔,我们也只能连声道歉,准备等他离开后再继续拍摄。
保安走了,导演继续架起DV,我和女主角也开始进入表白的情景。剧本里的高胜寒在一个中午约了婉儿出来见面,准备向她表白,却羞涩地说不出口,于是拉着婉儿在黑松林闲逛。高胜寒幻想着用英语向婉儿表白成功,没想到鼓起勇气表白后却遭拒绝。
我和女主角还没准备妥当,导演就示意我们抓紧入戏。旁观的人越来越多,连黑松林下面的人都驻足观看,我们实在放不开。导演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既要捕捉镜头,还得提防保安大叔。
几经折腾,我和女主角总算是完成了表白和拒绝的镜头,但是那段幻想的场景实在太无厘头、太夸张。周围观众太多,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夸张地表现幻想,已经是很大的挑战,而且那段对白还是英文诗歌,我们真的无法驾驭。
来来回回,我俩不断地挑战自己的表演极限和脸皮厚度。在观众们的欢笑声中,我们一遍又一遍地朗诵自己的台词:
The stars in the sky, the moon sends out light, who can compare with you,
you are always in my mind.
要说当时的心情,我们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但是,出于一种“死就死吧”的责任感,以及导演的鼓动和“威逼”,我们彻底豁出去了。在我们第N次饱含深情地朗诵完各自的英文台词后,导演终于喊了一声“过”。我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离开了黑松林。
那场戏后,我们都放开了许多,也渐渐也体会到表演就要忘掉自己,只有脱离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才能淋漓尽致地刻画剧本里的角色。
在拍摄的一个月里,虽然很艰辛,但是欢笑声却不绝于耳。很多事都值得回忆:因为简单、粗糙的化妆,大家带着一张大白脸在校园里穿梭;因为不敢恭维的演技,无数次NG让导演哭笑不得;因为找不到穿越时空的机器,剧组就跑去综合楼的观光电梯取景。
这部微电影渗透了每一个人的汗水,也回荡着每一个人的笑声。艰辛和欢乐都来自我们对兴趣的热爱和执着,那是青春独有的魅力。
电影梦终成正果
完成后期制作,我们将作品刻成光盘,交到了电影学院。主办方邀请我们参加所有作品的首映礼。
首映当天,电影学院既没有红地毯,也没有聚光灯,但是我们依旧兴奋地来到剧场。我们的作品时间长,被安排到后一场,我们耐心地等待着。每播完一部作品,主创人员就悄然离场。到了后,剧场成了我们土木剧组的独家电影院,每个人都屏住呼吸,等待我们这一个半月的努力呈现在大屏幕上。
当黑色的大屏幕上逐渐出现“穿越时空的少女”七个大字时,大家一下兴奋起来,不约而同地鼓掌。编剧、监制、主演、导演的名字依次出现后,电影开始了。
看到自己出场,我一阵激动,毕竟这是次出现在这么大的屏幕上;看到高胜寒在黑松林向婉儿表白,我一阵窘迫,太狗血的剧情和太浮夸的演技,让我现在还想找个地方躲起来;看到配音和字幕都与画面有误差,我一阵懊恼,其实这部作品还可以打磨得更细致;看到电影播放后的演职员表,我无法抑制内心的感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大家起早贪黑,几乎没有睡过一天安稳觉:为了避免路人对拍摄的影响,鸡鸣五更去采景;为了提高后期配音的质量,在夜深人静时配音……这些都是让我感动的点点滴滴。
放映结束后,大家安静地走出剧场,没有说话。我们因为这部微电影结缘,经历了同甘共苦的一个半月。电影虽然已经定格,但这段追梦的日子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我们的青春因此而斑斓。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