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1135298
本书是行走山野超过25年的自由摄影师,记录的山中居民经历的各种离奇故事,一上市就引发了热议,掀起了日本山野怪谈的话题。
◎被誉为现代版的《远野物语》。
一百多年前,日本民俗学之父柳田国男自费出版的《远野物语》,引发了读者对山野怪谈的浓厚兴趣。现今,田中康弘的《山怪》同样得到业内和读者的一致好评,被誉为现代版的《远野物语》。
◎著名设计师王志弘先生设计封面。
封面设计,呈现了浓郁的日本文学风。置身幽深森林,你探索你不知道的,殊不知,暗处也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你,让人毛骨悚然。
日式经典小开本,硬壳精装,书封用纸采用蒙特利卡棉花白纸张,画面线条作烫亮黑箔工艺处理,内文用纸为奥地利书纸,翻看触摸柔软舒适,高端品质,匠心呈现,细节处见光彩。
《山怪》书封设计理念简述by王志弘:
手绘的线条呈现出某种怪物的“外型”,而这怪物的外型,则源自于“山怪”二字。
画面中的“它”处于一种已知跟未知间的平衡,将中文“山怪”二字怪物化,是此次我设计的重点。我也希望借此,跟其他同类小说的封面设计,一举区分开来,并且让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无论你是觉得好看、或觉得有趣、有点怪异,都是很好的反应,且*能在书店平台上,或是网络书店页面上,将此书凸显出来。
捉弄狐狸的男子怎会于深夜莫名失踪?见到丈夫带着微笑死于刚采摘的针茸堆中,妻子开口说的*句话却是想将针茸带走;昏暗山路里,提着灯笼接奶奶回家的竟是……
日本的大山里似乎存在着一些不可思议的东西。
是生物还是非生物?是固体还是气体?看得见还是看不见?
实在让人闹不清楚,可这些东西分明就是存在的。
从古到今,从东到西,这东西都会以不同的形式现身,让男女老少不得安宁。
所有人都承认它的存在,但又没人知道它是什么。
假如你非要问它的名字,那得到的答案也只能是“山怪”。
作者田中康弘在穿梭于日本山野从事拍摄工作期间,听到很多山中居民亲身经历的神秘事件,他将此忠实记录下来,成为我们看到的一个一个离奇故事。
Ⅰ 阿仁猎户之山
狐火遍野之地 001
怎么给扒光了 003
快乐的夜市 006
喜欢带腥味儿的东西 011
狐狸的复仇 014
看得见的人和看不见的人 016
狸猫弄出点儿声音就满足了 018
消失的蓝色池塘 021
狐火、胜新太郎 023
好友的担心 027
一条怎么也到不了的路 031
蛇与大山的奇妙关系 035
被弄脏了 039
猎人的濒死体验 041
呼喊的人 044
银白色的怪物 047
Ⅱ 通往异界之门
狐狸与孩子的神秘失踪 057
不死的白鹿 060
来人是谁 065
还有一个人 070
路在前方 073
响彻山谷的呼喊 081
我在这儿 085
一碗神秘的冒尖米饭 091
群山里蠢蠢欲动的东西 098
鹤岗市朝日地区 104
出羽三山 110
鹰匠的遭遇 114
奈良县山区· 吉野町 123
跳跃的野槌蛇 127
没有脚的人 131
巨大无比的狐火 136
困在山里出不来 140
修行僧的忠告 147
Ⅲ 与灵魂的邂逅
不归之人 155
死者的微笑 160
来迎接的人 165
导航仪的规划 170
椎叶村 174
帐篷周围 177
梦幻的白色群山 181
为什么左右颠倒了 184
可怕的访客 187
天川村事件 192
回来的人 196
被定住的老头老太太 203
寺院与灵魂 207
会飞的女人 211
回来的大蛇 218
呼喊的人,走近的人 222
狐狸附体 230
半夜的石臼 234
化身狐火的男人 241
后记 244
这些轶事,它们不同于一般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并没有完整的起承转合,也不带有任何形式的宗教意味和道德劝诫。譬如,“前段时间我在山里听到了打鼓的声音,八成是狐狸在捣鬼。”内容简单至极,可能连小故事都算不上,而这些轶事现在正面临着消失的危机。
故事这种东西本来就要人去讲,才能长久地传下去。可我发觉,现在讲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都在减少,因此我想认认真真地去搜集一些素材。
很久以前,大山笼罩在一片寂静之中。这里没有路灯,也几乎看不到一辆车子。每到夜晚,都是黑黢黢的,很是吓人。
漆黑的夜晚以及森林深处的动物王国,都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在东北部的多雪地区。生活在这些地方的人,一年中有将近四分之一的时间都被大雪困住,无法外出。茅草葺的宽大屋檐下面,地炉里的火一整年都不曾熄灭,人们围着炉火相互依偎着过活。那些子孙满堂、超过十口人的大家庭,会围着炉火,吃饭,讲故事……
人们在三米多厚的积雪下生活,倒也过得自得其乐。过去,没有除雪这项工作,多就是把自家大门口和窗户上的雪扫一扫,以便于进出和采光。像孩子上学走的这样要紧的道路,大家会合力把积雪踩实。现如今,人人都开车去上班、购物以及就医,所以只要一下雪,早上四点左右就要爬起来除家附近的雪。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税金和时间为各处的道路除雪。而清理雪堆,依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金钱。过去这些一概都没有,人们只需要静静地等待春天到来就好。
“很久以前,一到冬天,阿公阿婆都围坐在炉子边上,整日里搓绳子,或做一些迎接春天的准备,他们闲聊的话题总是离不开村里哪儿哪儿出了什么怪事,山里又出了什么怪事。而对于坐在一旁的孩子们来说,这些故事伴随着他们成长,不知不觉中成了他们生命的一部分。”这些是我在福岛县的南会津听说的。
地炉曾经是严冬昏暗房间里的取暖设备,一家人围坐在炉火边重复说着同样的故事,好像永远都听不腻似的。在那个没有电视的年代,这几乎就是人们仅有的娱乐方式了。而这些故事里一定少不了人们在山里林林总总的离奇经历,其中一些类似于民间故事,有完整的故事结构;有一些就像上文中提到的奇特见闻,简单到没头没尾。各种形式混在一起,就像个大杂烩。说不定那些口耳相传的轶事,经过人们丰富和加工,终也会成为当地有趣的民间故事。
昏暗封闭的空间里常常会孕育出很多精彩的故事,就如同酒在橡木桶里经过漫长的发酵才能散发出浓郁而纯正的香气。
可如今,昔日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山里的村子都亮起了路灯,一到晚上家家户户灯火通明。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的不断加剧,没有孩子的家庭不再罕见;有孩子的家庭,孩子都忙于玩游戏和上各种学习班,哪里还有心思听家里的老人讲故事?
“现在都不会给孙子们讲那些山里的故事了,连我们自己都天天守在电视前……就算讲,他们也不爱听。”在各地搜集素材时,当地的老人都不约而同地抱怨。他们听来的大山故事、地方故事,如今再也找不到倾听的对象了。
古时候的人背靠大山,他们不仅从大山里获得水、食物和燃料等各种各样的生活必需品,还能感受到各种神明的存在,并从中找到生活的方向。可以说,他们的生活与大山息息相关,而山里的“故事”也占有一席之地。
这些“故事”本来就源于一些很小的趣闻,它们是人们劳作空闲和长夜里好的朋友,而如今却在一点点消失。虽然各地的教育机构花大力气将当地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编辑成册,并邀请讲述人留下影像记录,但那些都是经过加工的成品,有太多的修饰痕迹。而我搜集的都是那些民间故事中未经雕琢的原石。时过境迁,这些小趣闻都已经被人们遗忘在角落里了。
这样下去可能真的再也找不回来了,而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将这些宝贵的原石收集并传下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