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3507378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咖喱、沙丽、歌舞、平民窟、开挂、强暴……关于印度,我们的谈资很多,真正的了解却很少。这本书记述了作者在印度*大学——印度理工学院执教过程中的工作、生活、旅行。701天的生活经历,24座城的深度解读,带你认识一个真实的印度。
内容简介
一位四川高校的青年教师,被外派到位于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印度理工学院担任汉语教师,成为该大学的*位中国教师。在印度的两年间,他面对面采访了富人老板、学界精英、贫民窟居民等三十余人,透过他们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印度声音。此外,他游历了艾哈迈达巴德、甘地讷格尔、阿嫩德等24座印度城市,探索印度的文化、宗教、教育、科技等问题。作者曾在天涯上连载在印度的工作经历,引发二十万网友热议。
目 录
上篇 人生若只如初见
一 孟买一夜
二 风雨守望者
三 千分之一的荣耀
四 街道随想
五 围墙、动物、朋友
六 发达,还是落后?
七 艾哈迈达巴德
八 万家灯火
九 人心
十 巴别塔通向何方
中篇 梦里不知身是客
十一 莲花与泥淖
十二 凡尘一醉
十三 罪恶之手
十四 印式婚礼
十五 美的二重奏
十六 乌代布尔的狂欢
十七 与你同行
十八 阿嫩德舞夜
十九 大自然的馈赠
二十 一个人也要出发
二十一 朋友的秘密
二十二 逃离果阿
二十三 怒吼
二十四 真理与爱
二十五 一墙之隔
二十六 粉红记忆
下篇 从此不复梦承恩
二十七 你们的使命
二十八 八月围城
二十九 冷山
三十 米兰的梦想
三十一 喜马拉雅的浪子
三十二 圣雄
三十三 那座城,那片海
三十四 印度的女儿
三十五 莉祖的梦想
三十六 戈雅一家子
尾声二则
双城,无双
后的朝圣
后记
前 言
数年前,我和广大的青年朋友一样,观看过那部名字很雷人的印度经典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当阿米尔•汗主演的兰彻凭借着自己的才识挽救了院长的女儿和孙子,当老泪纵横的老院长幡然悔悟,死命抱着从死神手中抢回的婴儿说“孩子,未来你喜欢什么就去干吧”时,我也曾为这样的结局鼓掌喝彩、喜极而泣。影片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一所虚构的大学——“皇家理工学院”,原型则是印度的学术圣殿——印度理工学院。那时候,它和我没有丝毫关系,数年后,我成了这所大学史上位中文老师。
人生之所以有趣,就在于总是有一些意外不期而至。一封不经意的信件,将我推到了印度,一梦两年。
我本是四川一所普通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2014年4月无意间通过系部工作QQ群进入了国家汉办发布的招聘对外汉语教师的网站,出于今天尚不能合理解释的某种心理,在没有通知任何亲友的情况下,信手申请了一个巴基斯坦60人的中小学项目,随后将它抛诸脑后。
4月中旬,我便接到通知,已通过了四川省教育厅的初选,学校已经给汉办写了关于我的推荐信,没有特别的理由不能退出,我才想起来确实有过申请出国工作这么一回事。5月初,我接到了北京的电话通知我参加考核。于是,我按时前往武汉大学,内容包含笔试、英语口试、试讲、心理测试等,一一过关。
那时的我,以为将几无悬念地派往巴基斯坦,然而命运的安排实在匪夷所思,我认识了一位女士,无意间改变了我的走向。
笔试时坐在我后方的尤老师,说她除了巴基斯坦哪里也不去,事实上也根本不想出国教中文,只因为老公长期在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做生意,想去和老公团聚,才走了这一渠道。由于目标一致,我们便有了共同语言,保持了信息上的沟通。
接着,6月的一天,我再次接到北京的电话,通知我考核已通过,但由于某些原因,巴基斯坦“60人项目”已经取消,考虑到我考核成绩良好,又是大学教师,决定调剂我到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我答应了下来。
这座“死亡之城”据说每年因暴乱和恐怖袭击死亡人数有两千人以上,而且就在宣布调剂那段时间,2014年6月8日晚,卡拉奇真纳国际机场又发生恐怖袭击,超过五十人死亡。所以当我把这个消息告知家人时,他们都担心起来。但很快,他们就知道这个担心是多余的。
此时的尤老师还未得到北京的任何通知,焦急万分,也不时打电话发短信问我进展如何。我毫无心计地告诉了她,我已被调剂派往卡拉奇大学,并建议她主动找汉办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把她也调剂过去。
于是乎,6月底,我又接到了汉办的电话,我落选了。原因是尤老师请求他们一定要把她派往卡拉奇和老公团聚,于是汉办把我和尤老师的简历都发往了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在只招一人的情况下,卡拉奇大学认为尤老师以前有过在卡拉奇生活的经历,所以终选择了她。
还好,好人有好报,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的时候,也就给你打开了一扇窗。
汉办老师说不用着急,叫我先和其他外派老师一起赴厦门大学参加岗前培训,拿到资格再说,在培训的过程中他们会继续帮我调配,今年能走好,就算走不了,明年也会优先考虑我。这不算一颗定心丸,我带着患得患失的心态赴厦门大学培训。
那里聚集着两百多名前往亚非的老师,绝大多数都已经落实了外派国家,培训好便出发,只有少数老师的头衔是——待定。我就是其中一名待定者,每当看到某些老师以目的国为单位三五成群,享受当下,展望未来,好不热闹,就颇会产生点找不到组织的二等公民感觉。
而当时的我并不知道,前些日子,世界上有一所知名学府,向汉办发去了急需一名汉语教师的通知。这所大学之前并没出现在那个师资报名网站,此时节却要得很急,7月发出通知,希望老师8月就要到岗。
这所大学就是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IIT)。
巧合的是,这一年,印度不知出于什么考虑,不再给孔子学院的教师发放签证,但针对IIT这个级别的大学直接需要汉语老师的情况,仍旧发放。于是,汉办时间把原来申请孟买大学孔子学院的一名女老师调剂到了印度理工学院,并且在我们培训之前,就已经把该孙姓老师的资料发给了IIT.
结果却是,在培训的一天下午,我再次接到北京打来的电话:你已经被印度理工学院录取,请培训结束后即刻办好签证,尽快启程。
我清楚地记得,接到电话的那一霎那,云开雾散的喜悦。我问了问缘由,汉办说,先前调剂给他们的老师没有中级职称,IIT希望即使是教语言的老师也至少有个讲师职称,所以退回了孙老师的资料,请汉办重新推荐。
此时我就在那里,刚好拥有讲师职称,身份是待定,IIT又要得很急,于是,在天时地利人和全部满足的情况下,唯有我和IIT无缝连接,如同命中注定一般,我的前途从巴基斯坦转向了他们的死对头。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每当回味这段鬼使神差的经历,我都觉得无比耐人寻味。如果当初我没有点开QQ群里那一段链接,如果我没有一念之间申请巴基斯坦项目,如果我没有在武汉大学结交尤老师或者不告诉她进展,如果没有印度拒发孔院签证使孙老师提前占住那个名额再被挪出来……
于是我决定写这本书,并非仅仅为了记录这段工作经历——因为教中文哪里都大同小异。朋友说过:“你去印度其实是一种命中注定。那里的奇闻轶事多发,但当我们真要谈论它时,会发现其实我们对它的了解还是太少。你有幸站在这个国家一定的高度上驻足观望,方能挣脱旅游的蒙昧,沉浸其间,去领悟去发现,这才是真正的旅行。”
从此我便有了一点使命感,两年间,无论健康还是病痛,酷热还是寒冷,顺利还是困扰,无论是悲伤、气馁或是愤怒,我都会回味这一段因缘际会,然后刷新自己的情绪,顷刻之间,我就会像用旧了的智能手机,在系统即将崩溃之际恢复出厂设置,焕然一新地迈向前方。
如今两年已至,书稿如期完成。我实现了对朋友们的承诺,我不生产故事,我只是真实故事的搬运工。
人生之所以有趣,就在于总是有一些意外不期而至。一封不经意的信件,将我推到了印度,一梦两年。
我本是四川一所普通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2014年4月无意间通过系部工作QQ群进入了国家汉办发布的招聘对外汉语教师的网站,出于今天尚不能合理解释的某种心理,在没有通知任何亲友的情况下,信手申请了一个巴基斯坦60人的中小学项目,随后将它抛诸脑后。
4月中旬,我便接到通知,已通过了四川省教育厅的初选,学校已经给汉办写了关于我的推荐信,没有特别的理由不能退出,我才想起来确实有过申请出国工作这么一回事。5月初,我接到了北京的电话通知我参加考核。于是,我按时前往武汉大学,内容包含笔试、英语口试、试讲、心理测试等,一一过关。
那时的我,以为将几无悬念地派往巴基斯坦,然而命运的安排实在匪夷所思,我认识了一位女士,无意间改变了我的走向。
笔试时坐在我后方的尤老师,说她除了巴基斯坦哪里也不去,事实上也根本不想出国教中文,只因为老公长期在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做生意,想去和老公团聚,才走了这一渠道。由于目标一致,我们便有了共同语言,保持了信息上的沟通。
接着,6月的一天,我再次接到北京的电话,通知我考核已通过,但由于某些原因,巴基斯坦“60人项目”已经取消,考虑到我考核成绩良好,又是大学教师,决定调剂我到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我答应了下来。
这座“死亡之城”据说每年因暴乱和恐怖袭击死亡人数有两千人以上,而且就在宣布调剂那段时间,2014年6月8日晚,卡拉奇真纳国际机场又发生恐怖袭击,超过五十人死亡。所以当我把这个消息告知家人时,他们都担心起来。但很快,他们就知道这个担心是多余的。
此时的尤老师还未得到北京的任何通知,焦急万分,也不时打电话发短信问我进展如何。我毫无心计地告诉了她,我已被调剂派往卡拉奇大学,并建议她主动找汉办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把她也调剂过去。
于是乎,6月底,我又接到了汉办的电话,我落选了。原因是尤老师请求他们一定要把她派往卡拉奇和老公团聚,于是汉办把我和尤老师的简历都发往了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在只招一人的情况下,卡拉奇大学认为尤老师以前有过在卡拉奇生活的经历,所以终选择了她。
还好,好人有好报,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的时候,也就给你打开了一扇窗。
汉办老师说不用着急,叫我先和其他外派老师一起赴厦门大学参加岗前培训,拿到资格再说,在培训的过程中他们会继续帮我调配,今年能走好,就算走不了,明年也会优先考虑我。这不算一颗定心丸,我带着患得患失的心态赴厦门大学培训。
那里聚集着两百多名前往亚非的老师,绝大多数都已经落实了外派国家,培训好便出发,只有少数老师的头衔是——待定。我就是其中一名待定者,每当看到某些老师以目的国为单位三五成群,享受当下,展望未来,好不热闹,就颇会产生点找不到组织的二等公民感觉。
而当时的我并不知道,前些日子,世界上有一所知名学府,向汉办发去了急需一名汉语教师的通知。这所大学之前并没出现在那个师资报名网站,此时节却要得很急,7月发出通知,希望老师8月就要到岗。
这所大学就是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IIT)。
巧合的是,这一年,印度不知出于什么考虑,不再给孔子学院的教师发放签证,但针对IIT这个级别的大学直接需要汉语老师的情况,仍旧发放。于是,汉办时间把原来申请孟买大学孔子学院的一名女老师调剂到了印度理工学院,并且在我们培训之前,就已经把该孙姓老师的资料发给了IIT.
结果却是,在培训的一天下午,我再次接到北京打来的电话:你已经被印度理工学院录取,请培训结束后即刻办好签证,尽快启程。
我清楚地记得,接到电话的那一霎那,云开雾散的喜悦。我问了问缘由,汉办说,先前调剂给他们的老师没有中级职称,IIT希望即使是教语言的老师也至少有个讲师职称,所以退回了孙老师的资料,请汉办重新推荐。
此时我就在那里,刚好拥有讲师职称,身份是待定,IIT又要得很急,于是,在天时地利人和全部满足的情况下,唯有我和IIT无缝连接,如同命中注定一般,我的前途从巴基斯坦转向了他们的死对头。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每当回味这段鬼使神差的经历,我都觉得无比耐人寻味。如果当初我没有点开QQ群里那一段链接,如果我没有一念之间申请巴基斯坦项目,如果我没有在武汉大学结交尤老师或者不告诉她进展,如果没有印度拒发孔院签证使孙老师提前占住那个名额再被挪出来……
于是我决定写这本书,并非仅仅为了记录这段工作经历——因为教中文哪里都大同小异。朋友说过:“你去印度其实是一种命中注定。那里的奇闻轶事多发,但当我们真要谈论它时,会发现其实我们对它的了解还是太少。你有幸站在这个国家一定的高度上驻足观望,方能挣脱旅游的蒙昧,沉浸其间,去领悟去发现,这才是真正的旅行。”
从此我便有了一点使命感,两年间,无论健康还是病痛,酷热还是寒冷,顺利还是困扰,无论是悲伤、气馁或是愤怒,我都会回味这一段因缘际会,然后刷新自己的情绪,顷刻之间,我就会像用旧了的智能手机,在系统即将崩溃之际恢复出厂设置,焕然一新地迈向前方。
如今两年已至,书稿如期完成。我实现了对朋友们的承诺,我不生产故事,我只是真实故事的搬运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