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1133462
《荆楚岁时记》记叙南朝梁时荆楚地区自正月至腊月的节令风俗以及与之相关的典故、逸闻,内容生动有趣,且其中许多风俗至今仍留存于世,贴近生活,令人倍感亲切。书的篇幅不大,利于阅读。
《荆楚岁时记》在市场上已断货多年,该辑校本作为目前可见颇为完备的整理本,有力地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
《荆楚岁时记》,梁宗懔撰,隋杜公瞻注。
该书宗懔正文以岁时为序,记录中国古代荆楚地区时俗风物故事,共38条,记载了自元旦至除夕的24节令和时俗;杜公瞻注文则侧重考据,引用经典俗传计68部80余条,说明某一风俗的源流承绪,偶尔也记载北方的节令时俗。《荆楚岁时记》的记述虽然简略,但涵盖甚广,饶富趣味,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民俗史料,影响深远,对于今日治社会史与民俗学者均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荆楚岁时记》辑校本以明刻《广汉魏丛书》本为底本,参考明陈继儒《广秘笈》本等十种刊本以及三十四种引录书籍加以辑校,将底本的三38条正文增补至七77条,又将宗懔存诗及历代有关著录、序跋、题识等一并收入。辑校者又根据史料及作者研究考证成果撰成《宗懔传略》《版本考》两篇文章,且将重要风俗、事物、人物、地名等词条制成索引附于书后,便于读者阅读和检索。参考资料丰富,内容丰赡。
整理说明
荆楚岁时记
附录
宗懔传略
宗懔诗存
《荆楚岁时记》引用书目
历代著录及序跋题识
《荆楚岁时记》版本考
参考书目
索引
……
《荆楚岁时记》正文以时为序,记述古荆楚地区时俗风物;注文则引用经典俗传,辨证某一时俗的源流承绪。作为古典名篇,它历来多为人所引称,流传广泛;且千余年来,《岁华纪丽》、《岁时广记》、《岁华纪丽谱》……相继而作,从风格到体例,都可见《荆楚》遗风,影响深远。尤其是它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民俗资料,对于今天研究古代社会文化,考究民俗传承源流,更具有重要价值。
遗憾的是,这样重要的一部著作却因时代久远,播迁散佚,原本早已亡失。“今本乃明人自类书中辑出,而检阅未周,罅漏百出。”此外散见于其他典籍中的还有不少,也是真伪难辨。余嘉锡先生曾为此感叹:“安得好事者旁考群书,重加校辑,尽复古本之真面目乎?”
现在奉献给读者的这个本子,以明刻《广汉魏丛书》本为底本。底本之外,以下列各本合校:
一、明陈继儒编《亦政堂镌陈眉公家藏广秘笈》本,用明万历刻本,简称《广秘笈》本;
二、明陈继儒辑《广秘笈》本,用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文明书局石印《宝颜堂秘笈》本,简称《宝颜堂》本;
三、元末明初陶宗仪辑、明张宗祥重校《说郛》百卷本。此为节录本,仅收八则。用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明抄本,简称《郛》甲本;
四、元末明初陶宗仪辑、明陶珽重校《说郛》百二十卷本,用清顺治三年周南李际期宛委山堂刻本,简称《郛》乙本;
五、《四库全书》本,用清乾隆四十九年文津阁抄本,简称文津本;
六、清王谟辑《增订汉魏丛书》本,用清乾隆五十六年重刻本,简称《汉魏》本;
七、民国中华书局辑《四部备要》本,用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上海中华书局印本,简称《备要》本;
八、明佚名辑《五朝小说大观》本,用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简称《大观》本;
九、民国卢靖辑《湖北先正遗书》本,用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沔阳卢氏慎始基斋据《汉魏丛书》影刻本,简称《遗书》本;
十、清陈运溶辑《麓山精舍丛书》本,此为辑录本,收七十五条,用清光绪二十六年湘西陈氏刻本,简称《麓山》本。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