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66574
篇 有机化学总论
章 绪论 2
节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2
第二节 共价键 3
一、 Lewis共价键理论 3
二、 现代共价键理论 4
三、 碳的杂化轨道 4
四、 共价键的属性 6
第三节 分子的极性和分子间的作用力 6
一、 分子的极性 6
二、 分子间的作用力 7
第四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有机反应的类型 8
一、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8
二、 有机反应的类型 8
第五节 有机酸碱概念 9
一、 Bronsted-Lowry酸碱理论 9
二、 Lewis酸碱 9
第六节 分子轨道和共振理论要点 10
一、 分子轨道 10
二、 共振理论 10
习题 11
第二章 立体化学 12
节 手性、手性分子和对映体 12
一、 手性 12
二、 手性分子和对映体 13
三、 分子中常见对称因素 14
四、 判断对映体的方法 14
第二节 物质的旋光性 15
一、 偏振光与旋光性物质 15
二、 旋光度与比旋光度 15
第三节 费歇尔投影式 16
第四节 构型标记法 17
一、 D/L命名法 17
二、 R/S构型标记法 18
第五节 外消旋体 20
第六节 非对映异构体和内消旋化合物 20
一、 非对映异构体 20
二、 内消旋化合物 21
第七节 无手性碳原子的对映体 21
第八节 外消旋体的拆分 22
第九节 手性分子的来源和生物作用 23
一、 手性分子的来源 23
二、 手性分子的生物作用 23
习题 24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5
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方法 25
一、 分离纯化 25
二、 元素分析 25
三、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25
四、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表征 25
第二节 吸收光谱的一般原理 26
第三节 紫外光谱 27
一、 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27
二、 紫外谱图解析 29
第四节 红外光谱 29
一、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29
二、 基团的特征吸收频率 31
三、 有机化合物的红外谱图举例 32
四、 红外谱图解析 35
第五节 核磁共振谱 35
一、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35
二、 化学位移 36
三、 质子的数目与峰面积 38
四、 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 39
五、 1H-NMR谱图解析 40
第六节 质谱 41
一、 质谱的基本原理 41
二、 质谱解析 42
三、 质谱在生物大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43
第七节 多谱联用 44
习题 45
第二篇 有机化学各论
第四章 烷烃和环烷烃 48
节 烷烃 48
一、 结构 48
二、 构造异构和命名 49
三、 构象异构 51
四、 物理性质 54
五、 化学性质 55
第二节 环烷烃 57
一、 命名 57
二、 结构与稳定性 58
三、 性质 58
四、 构象 59
习题 62
第五章 烯烃和炔烃 63
节 烯烃 63
一、 结构 63
二、 烯烃的异构现象和命名 63
三、 物理性质 66
四、 化学性质 66
五、 共轭烯烃 72
第二节 炔烃 74
一、 结构 74
二、 异构现象和命名 75
三、 物理性质 75
四、 化学性质 75
习题 77
第六章 芳香烃 79
节 苯及其同系物 79
一、 苯的结构 79
二、 苯同系物的命名 80
三、 苯及其同系物的物理性质 80
四、 苯的化学性质 81
五、 苯衍生物的化学反应 83
第二节 稠环芳香烃 85
一、 萘 85
二、 蒽和菲 86
三、 致癌芳香烃 87
第三节 芳香性:Hückel规则 87
一、 Hückel规则 87
二、 非苯型芳香烃 87
三、 具有芳香性的离子 88
习题 89
第七章 卤代烃 91
一、 分类和命名 91
二、 物理性质 92
三、 化学性质 92
习题 99
第八章 醇 硫醇 酚 101
节 醇 101
一、 结构、分类和命名 101
二、 物理性质 102
三、 化学性质 103
四、 甲醇、乙醇的功能与毒性 105
第二节 硫醇 106
一、 结构与命名 106
二、 物理性质 106
三、 化学性质 107
第三节 酚 108
一、 结构、分类和命名 108
二、 物理性质 109
三、 化学性质 110
习题 112
第九章 醚 114
节 醚 114
一、 结构和命名 114
二、 物理性质 115
三、 化学性质 115
第二节 环醚 116
一、 环氧化合物 117
二、 冠醚 118
习题 119
第十章 醛和酮 121
一、 分类和命名 121
二、 结构和物理性质 122
三、 化学性质 123
习题 131
第十一章 羧酸和取代羧酸 133
节 羧酸 133
一、 结构、分类和命名 133
二、 物理性质 134
三、 化学性质 135
第二节 取代羧酸 139
一、 羟基酸 140
二、 酮酸 142
习题 144
第十二章 羧酸衍生物 146
节 命名 146
一、 酰卤 146
二、 酸酐 146
三、 酯 147
四、 酰胺 147
第二节 理化性质 148
一、 物理性质 148
二、 化学性质 148
第三节 碳酸衍生物 154
一、 尿素 154
二、 胍 155
三、 丙二酰脲 155
习题 156
第十三章 胺和生物碱 157
节 胺 157
一、 分类和命名 157
二、 结构 158
三、 物理性质 159
四、 化学性质 160
第二节 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 164
一、 芳香族重氮盐的制备及结构 165
二、 芳香重氮盐的性质 165
第三节 生物碱 167
一、 生物碱的概念及临床应用 167
二、 生物碱的通性 168
三、 吗啡、可待因和海洛因的结构、功能与毒性 169
习题 169
第十四章 杂环化合物和维生素 171
节 芳香杂环化合物 171
一、 分类和命名 171
二、 芳香六元杂环 172
三、 芳香五元杂环 175
四、 稠杂环化合物 177
第二节 维生素 178
一、 维生素的概念和分类 178
二、 脂溶性维生素 179
三、 水溶性维生素 180
习题 183
第三篇 重要的生物有机化合物
第十五章 脂类 186
节 油脂 186
一、 组成和结构通式 186
二、 物理性质 188
三、 化学性质 188
第二节 磷脂 189
一、 甘油磷脂 189
二、 神经磷脂 190
三、 磷脂与细胞膜 191
第三节 甾族化合物 192
一、 结构 192
二、 甾醇类 193
三、 胆甾酸 195
四、 甾体激素 196
第四节 萜类化合物 197
一、 结构和分类 197
二、 重要的萜类化合物 198
习题 200
第十六章 糖类 202
节 单糖 202
一、 构型和开链结构 202
二、 变旋光现象和环状结构 204
三、 物理性质 206
四、 化学性质 206
第二节 双糖和多糖 209
一、 双糖 210
二、 多糖 211
习题 214
第十七章 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 216
节 氨基酸 216
一、 结构、分类和命名 216
二、 性质 219
第二节 肽 221
一、 结构和命名 221
二、 肽键平面 222
三、 结构测定 223
四、 生物活性肽 225
第三节 蛋白质 227
一、 分子结构 227
二、 性质 229
习题 230
第十八章 核酸与辅酶 231
节 核酸 231
一、 分类 231
二、 核苷和核苷酸 231
三、 结构和理化性质 233
四、 核酸的复制与转录 236
第二节 辅酶 236
一、 NAD 和NADP 236
二、 FAD 237
三、 辅酶A 238
习题 239
参考文献 240
附 录
附录一 重要元素的电负性 242
附录二 重要的鉴别反应 243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244
本书测试卷
篇 有机化学总论
章 绪论 2
节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2
第二节 共价键 3
一、 Lewis共价键理论 3
二、 现代共价键理论 4
三、 碳的杂化轨道 4
四、 共价键的属性 6
第三节 分子的极性和分子间的作用力 6
一、 分子的极性 6
二、 分子间的作用力 7
第四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有机反应的类型 8
一、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8
二、 有机反应的类型 8
第五节 有机酸碱概念 9
一、 Bronsted-Lowry酸碱理论 9
二、 Lewis酸碱 9
第六节 分子轨道和共振理论要点 10
一、 分子轨道 10
二、 共振理论 10
习题 11
第二章 立体化学 12
节 手性、手性分子和对映体 12
一、 手性 12
二、 手性分子和对映体 13
三、 分子中常见对称因素 14
四、 判断对映体的方法 14
第二节 物质的旋光性 15
一、 偏振光与旋光性物质 15
二、 旋光度与比旋光度 15
第三节 费歇尔投影式 16
第四节 构型标记法 17
一、 D/L命名法 17
二、 R/S构型标记法 18
第五节 外消旋体 20
第六节 非对映异构体和内消旋化合物 20
一、 非对映异构体 20
二、 内消旋化合物 21
第七节 无手性碳原子的对映体 21
第八节 外消旋体的拆分 22
第九节 手性分子的来源和生物作用 23
一、 手性分子的来源 23
二、 手性分子的生物作用 23
习题 24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5
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方法 25
一、 分离纯化 25
二、 元素分析 25
三、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25
四、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表征 25
第二节 吸收光谱的一般原理 26
第三节 紫外光谱 27
一、 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27
二、 紫外谱图解析 29
第四节 红外光谱 29
一、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29
二、 基团的特征吸收频率 31
三、 有机化合物的红外谱图举例 32
四、 红外谱图解析 35
第五节 核磁共振谱 35
一、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35
二、 化学位移 36
三、 质子的数目与峰面积 38
四、 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 39
五、 1H-NMR谱图解析 40
第六节 质谱 41
一、 质谱的基本原理 41
二、 质谱解析 42
三、 质谱在生物大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43
第七节 多谱联用 44
习题 45
第二篇 有机化学各论
第四章 烷烃和环烷烃 48
节 烷烃 48
一、 结构 48
二、 构造异构和命名 49
三、 构象异构 51
四、 物理性质 54
五、 化学性质 55
第二节 环烷烃 57
一、 命名 57
二、 结构与稳定性 58
三、 性质 58
四、 构象 59
习题 62
第五章 烯烃和炔烃 63
节 烯烃 63
一、 结构 63
二、 烯烃的异构现象和命名 63
三、 物理性质 66
四、 化学性质 66
五、 共轭烯烃 72
第二节 炔烃 74
一、 结构 74
二、 异构现象和命名 75
三、 物理性质 75
四、 化学性质 75
习题 77
第六章 芳香烃 79
节 苯及其同系物 79
一、 苯的结构 79
二、 苯同系物的命名 80
三、 苯及其同系物的物理性质 80
四、 苯的化学性质 81
五、 苯衍生物的化学反应 83
第二节 稠环芳香烃 85
一、 萘 85
二、 蒽和菲 86
三、 致癌芳香烃 87
第三节 芳香性:Hückel规则 87
一、 Hückel规则 87
二、 非苯型芳香烃 87
三、 具有芳香性的离子 88
习题 89
第七章 卤代烃 91
一、 分类和命名 91
二、 物理性质 92
三、 化学性质 92
习题 99
第八章 醇 硫醇 酚 101
节 醇 101
一、 结构、分类和命名 101
二、 物理性质 102
三、 化学性质 103
四、 甲醇、乙醇的功能与毒性 105
第二节 硫醇 106
一、 结构与命名 106
二、 物理性质 106
三、 化学性质 107
第三节 酚 108
一、 结构、分类和命名 108
二、 物理性质 109
三、 化学性质 110
习题 112
第九章 醚 114
节 醚 114
一、 结构和命名 114
二、 物理性质 115
三、 化学性质 115
第二节 环醚 116
一、 环氧化合物 117
二、 冠醚 118
习题 119
第十章 醛和酮 121
一、 分类和命名 121
二、 结构和物理性质 122
三、 化学性质 123
习题 131
第十一章 羧酸和取代羧酸 133
节 羧酸 133
一、 结构、分类和命名 133
二、 物理性质 134
三、 化学性质 135
第二节 取代羧酸 139
一、 羟基酸 140
二、 酮酸 142
习题 144
第十二章 羧酸衍生物 146
节 命名 146
一、 酰卤 146
二、 酸酐 146
三、 酯 147
四、 酰胺 147
第二节 理化性质 148
一、 物理性质 148
二、 化学性质 148
第三节 碳酸衍生物 154
一、 尿素 154
二、 胍 155
三、 丙二酰脲 155
习题 156
第十三章 胺和生物碱 157
节 胺 157
一、 分类和命名 157
二、 结构 158
三、 物理性质 159
四、 化学性质 160
第二节 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 164
一、 芳香族重氮盐的制备及结构 165
二、 芳香重氮盐的性质 165
第三节 生物碱 167
一、 生物碱的概念及临床应用 167
二、 生物碱的通性 168
三、 吗啡、可待因和海洛因的结构、功能与毒性 169
习题 169
第十四章 杂环化合物和维生素 171
节 芳香杂环化合物 171
一、 分类和命名 171
二、 芳香六元杂环 172
三、 芳香五元杂环 175
四、 稠杂环化合物 177
第二节 维生素 178
一、 维生素的概念和分类 178
二、 脂溶性维生素 179
三、 水溶性维生素 180
习题 183
第三篇 重要的生物有机化合物
第十五章 脂类 186
节 油脂 186
一、 组成和结构通式 186
二、 物理性质 188
三、 化学性质 188
第二节 磷脂 189
一、 甘油磷脂 189
二、 神经磷脂 190
三、 磷脂与细胞膜 191
第三节 甾族化合物 192
一、 结构 192
二、 甾醇类 193
三、 胆甾酸 195
四、 甾体激素 196
第四节 萜类化合物 197
一、 结构和分类 197
二、 重要的萜类化合物 198
习题 200
第十六章 糖类 202
节 单糖 202
一、 构型和开链结构 202
二、 变旋光现象和环状结构 204
三、 物理性质 206
四、 化学性质 206
第二节 双糖和多糖 209
一、 双糖 210
二、 多糖 211
习题 214
第十七章 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 216
节 氨基酸 216
一、 结构、分类和命名 216
二、 性质 219
第二节 肽 221
一、 结构和命名 221
二、 肽键平面 222
三、 结构测定 223
四、 生物活性肽 225
第三节 蛋白质 227
一、 分子结构 227
二、 性质 229
习题 230
第十八章 核酸与辅酶 231
节 核酸 231
一、 分类 231
二、 核苷和核苷酸 231
三、 结构和理化性质 233
四、 核酸的复制与转录 236
第二节 辅酶 236
一、 NAD 和NADP 236
二、 FAD 237
三、 辅酶A 238
习题 239
参考文献 240
附 录
附录一 重要元素的电负性 242
附录二 重要的鉴别反应 243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244
本书测试卷
篇 有机化学总论
章 绪论 2
节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2
第二节 共价键 3
一、 Lewis共价键理论 3
二、 现代共价键理论 4
三、 碳的杂化轨道 4
四、 共价键的属性 6
第三节 分子的极性和分子间的作用力 6
一、 分子的极性 6
二、 分子间的作用力 7
第四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有机反应的类型 8
一、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8
二、 有机反应的类型 8
第五节 有机酸碱概念 9
一、 Bronsted-Lowry酸碱理论 9
二、 Lewis酸碱 9
第六节 分子轨道和共振理论要点 10
一、 分子轨道 10
二、 共振理论 10
习题 11
第二章 立体化学 12
节 手性、手性分子和对映体 12
一、 手性 12
二、 手性分子和对映体 13
三、 分子中常见对称因素 14
四、 判断对映体的方法 14
第二节 物质的旋光性 15
一、 偏振光与旋光性物质 15
二、 旋光度与比旋光度 15
第三节 费歇尔投影式 16
第四节 构型标记法 17
一、 D/L命名法 17
二、 R/S构型标记法 18
第五节 外消旋体 20
第六节 非对映异构体和内消旋化合物 20
一、 非对映异构体 20
二、 内消旋化合物 21
第七节 无手性碳原子的对映体 21
第八节 外消旋体的拆分 22
第九节 手性分子的来源和生物作用 23
一、 手性分子的来源 23
二、 手性分子的生物作用 23
习题 24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5
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方法 25
一、 分离纯化 25
二、 元素分析 25
三、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25
四、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表征 25
第二节 吸收光谱的一般原理 26
第三节 紫外光谱 27
一、 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27
二、 紫外谱图解析 29
第四节 红外光谱 29
一、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29
二、 基团的特征吸收频率 31
三、 有机化合物的红外谱图举例 32
四、 红外谱图解析 35
第五节 核磁共振谱 35
一、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35
二、 化学位移 36
三、 质子的数目与峰面积 38
四、 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 39
五、 1H-NMR谱图解析 40
第六节 质谱 41
一、 质谱的基本原理 41
二、 质谱解析 42
三、 质谱在生物大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43
第七节 多谱联用 44
习题 45
第二篇 有机化学各论
第四章 烷烃和环烷烃 48
节 烷烃 48
一、 结构 48
二、 构造异构和命名 49
三、 构象异构 51
四、 物理性质 54
五、 化学性质 55
第二节 环烷烃 57
一、 命名 57
二、 结构与稳定性 58
三、 性质 58
四、 构象 59
习题 62
第五章 烯烃和炔烃 63
节 烯烃 63
一、 结构 63
二、 烯烃的异构现象和命名 63
三、 物理性质 66
四、 化学性质 66
五、 共轭烯烃 72
第二节 炔烃 74
一、 结构 74
二、 异构现象和命名 75
三、 物理性质 75
四、 化学性质 75
习题 77
第六章 芳香烃 79
节 苯及其同系物 79
一、 苯的结构 79
二、 苯同系物的命名 80
三、 苯及其同系物的物理性质 80
四、 苯的化学性质 81
五、 苯衍生物的化学反应 83
第二节 稠环芳香烃 85
一、 萘 85
二、 蒽和菲 86
三、 致癌芳香烃 87
第三节 芳香性:Hückel规则 87
一、 Hückel规则 87
二、 非苯型芳香烃 87
三、 具有芳香性的离子 88
习题 89
第七章 卤代烃 91
一、 分类和命名 91
二、 物理性质 92
三、 化学性质 92
习题 99
第八章 醇 硫醇 酚 101
节 醇 101
一、 结构、分类和命名 101
二、 物理性质 102
三、 化学性质 103
四、 甲醇、乙醇的功能与毒性 105
第二节 硫醇 106
一、 结构与命名 106
二、 物理性质 106
三、 化学性质 107
第三节 酚 108
一、 结构、分类和命名 108
二、 物理性质 109
三、 化学性质 110
习题 112
第九章 醚 114
节 醚 114
一、 结构和命名 114
二、 物理性质 115
三、 化学性质 115
第二节 环醚 116
一、 环氧化合物 117
二、 冠醚 118
习题 119
第十章 醛和酮 121
一、 分类和命名 121
二、 结构和物理性质 122
三、 化学性质 123
习题 131
第十一章 羧酸和取代羧酸 133
节 羧酸 133
一、 结构、分类和命名 133
二、 物理性质 134
三、 化学性质 135
第二节 取代羧酸 139
一、 羟基酸 140
二、 酮酸 142
习题 144
第十二章 羧酸衍生物 146
节 命名 146
一、 酰卤 146
二、 酸酐 146
三、 酯 147
四、 酰胺 147
第二节 理化性质 148
一、 物理性质 148
二、 化学性质 148
第三节 碳酸衍生物 154
一、 尿素 154
二、 胍 155
三、 丙二酰脲 155
习题 156
第十三章 胺和生物碱 157
节 胺 157
一、 分类和命名 157
二、 结构 158
三、 物理性质 159
四、 化学性质 160
第二节 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 164
一、 芳香族重氮盐的制备及结构 165
二、 芳香重氮盐的性质 165
第三节 生物碱 167
一、 生物碱的概念及临床应用 167
二、 生物碱的通性 168
三、 吗啡、可待因和海洛因的结构、功能与毒性 169
习题 169
第十四章 杂环化合物和维生素 171
节 芳香杂环化合物 171
一、 分类和命名 171
二、 芳香六元杂环 172
三、 芳香五元杂环 175
四、 稠杂环化合物 177
第二节 维生素 178
一、 维生素的概念和分类 178
二、 脂溶性维生素 179
三、 水溶性维生素 180
习题 183
第三篇 重要的生物有机化合物
第十五章 脂类 186
节 油脂 186
一、 组成和结构通式 186
二、 物理性质 188
三、 化学性质 188
第二节 磷脂 189
一、 甘油磷脂 189
二、 神经磷脂 190
三、 磷脂与细胞膜 191
第三节 甾族化合物 192
一、 结构 192
二、 甾醇类 193
三、 胆甾酸 195
四、 甾体激素 196
第四节 萜类化合物 197
一、 结构和分类 197
二、 重要的萜类化合物 198
习题 200
第十六章 糖类 202
节 单糖 202
一、 构型和开链结构 202
二、 变旋光现象和环状结构 204
三、 物理性质 206
四、 化学性质 206
第二节 双糖和多糖 209
一、 双糖 210
二、 多糖 211
习题 214
第十七章 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 216
节 氨基酸 216
一、 结构、分类和命名 216
二、 性质 219
第二节 肽 221
一、 结构和命名 221
二、 肽键平面 222
三、 结构测定 223
四、 生物活性肽 225
第三节 蛋白质 227
一、 分子结构 227
二、 性质 229
习题 230
第十八章 核酸与辅酶 231
节 核酸 231
一、 分类 231
二、 核苷和核苷酸 231
三、 结构和理化性质 233
四、 核酸的复制与转录 236
第二节 辅酶 236
一、 NAD 和NADP 236
二、 FAD 237
三、 辅酶A 238
习题 239
参考文献 240
附 录
附录一 重要元素的电负性 242
附录二 重要的鉴别反应 243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244
本书测试卷
根据2017年7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主编人会议精神,《有机化学》第9版的修订原则确定为:通过对我国医学教育“干细胞”教材的传承和创新工作来全面贯彻落实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方案,通过全面修订提升第九轮规划教材质量,进一步适应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求,进一步推动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更好地服务教学、指导教学、规范教学,为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和推动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服务。
《有机化学》第9版的编写要点为:坚持“三基、五性、三坚持”的原则;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严格控制在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教学要求的范围内,使其更适合“5 3”培养体系的实施;根据医学专业的要求,充实更新与本课程相关的化学和生命科学领域重要进展;按更适合一年级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方式的目标选择和调整教材内容的表述方式;提升教材内容、文字表达的水平,提高可读性。本轮教材修订要点如下:
1. 《有机化学》第9版在《有机化学》第8版的基础上修订,第9版继续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全书按“有机化学总论”,“有机化学各论”和“重要的生物有机化合物”三篇组织相关章节的内容,其中“有机化学总论”系统表述重要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各学校可根据本校教学需要,将其部分内容的教学穿插至“有机化学各论”有关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有机化学》第9版在教材的总体格局上与第8版基本相同。为了更便于实施教学,第9版教材的第二章(立体化学)调整了部分节的排列顺序。
2.与《有机化学》第9版内容相匹配的《有机化学学习指导和习题集》第2版同步编写。
3. 《有机化学》第9版的一项重大创新是该教材将以纸质教材为基本载体,通过教材中二维码连接线上数字内容的融合教材形式出版。第9版各章正文中习题和章末习题统一编号,将通过融合教材的数字内容提供参考答案。
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命名原则》
(2017)作为《有机化学命名原则》
(1980)的增补修订本已出版,并可在中国化学会网站在线阅读(http://www.chemsoc.org.cn/book/yjhhwmm/)。虽然新版《有机化学命名原则》修订了部分化合物中文系统命名的原则,考虑到该新命名原则尚待推广,本书暂未调整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相关内容的教学可参阅《有机化学命名原则》
(2017)。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各位编委所在院校,特别是大连医科大学检验学院、贵阳医科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本书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同行专家和广大师生及其他读者批评指正。
主编 陆 阳
2018年5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