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9908459
编辑推荐
★ 学习*总书记在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充分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
★ 中国传媒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逄增玉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徐伟新作序,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党委书记马箭飞推荐
★ 国内*部从传统文化、文字角度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著作
★ 中国传媒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逄增玉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徐伟新作序,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党委书记马箭飞推荐
★ 国内*部从传统文化、文字角度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著作
内容简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读本?微言大义》,就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2个方面,从文字学的角度论述其内涵以及24字的现实意义。12个篇章分为解字、解词、成语、名言、历史故事五部分。解字包括说文解字、形体演变、名家解字、文化解读等内容,按年代顺序列出汉字古文形体;解词部分围绕核心价值观核心词展开,对词义进行解释,标明出处,列出原文;选取与核心词义有关的成语,进行注释、译文。本书从上古甲骨文、金文以及字形的历史演变出发,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以及中国人格养成的重要影响,权威性强,通俗易懂,是市场上不可多得的结合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读本。
目 录
前言 逄增玉
序言 徐伟新
凡例
富强篇 微言大义/ 2
解字/ 7
解词/ 15
成语/ 25
名言/ 37
历史故事/ 51
民主篇 微言大义/ 62
解字/ 68
解词/ 78
成语/ 94
名言/ 107
历史故事/ 130
文明篇 微言大义/ 144
解字/ 150
解词/ 158
成语/ 175
名言/ 183
历史故事/ 209
和谐篇 微言大义/ 222
解字/ 228
解词/ 237
成语/ 251
名言/ 259
历史故事/ 270
自由篇 微言大义/ 278
解字/ 284
解词/ 294
成语/ 306
名言/ 311
历史故事/ 316
平等篇 微言大义/ 322
解字/ 327
解词/ 336
成语/ 349
名言/ 354
历史故事/ 361
公正篇 微言大义/ 368
解字/ 375
解词/ 385
成语/ 402
名言/ 412
历史故事/ 429
法治篇 微言大义/ 436
解字/ 442
解词/ 448
成语/ 471
名言/ 482
历史故事/ 510
爱国篇 微言大义/ 524
解字/ 530
解词/ 537
成语/ 550
名言/ 558
历史故事/ 581
敬业篇 微言大义/ 600
解字/ 605
解词/ 612
成语/ 618
名言/ 624
历史故事/ 634
诚信篇 微言大义/ 644
解字/ 650
解词/ 656
成语/ 662
名言/ 670
历史故事/ 686
友善篇 微言大义/ 694
解字/ 698
解词/ 704
成语/ 711
名言/ 720
历史故事/ 732
序言 徐伟新
凡例
富强篇 微言大义/ 2
解字/ 7
解词/ 15
成语/ 25
名言/ 37
历史故事/ 51
民主篇 微言大义/ 62
解字/ 68
解词/ 78
成语/ 94
名言/ 107
历史故事/ 130
文明篇 微言大义/ 144
解字/ 150
解词/ 158
成语/ 175
名言/ 183
历史故事/ 209
和谐篇 微言大义/ 222
解字/ 228
解词/ 237
成语/ 251
名言/ 259
历史故事/ 270
自由篇 微言大义/ 278
解字/ 284
解词/ 294
成语/ 306
名言/ 311
历史故事/ 316
平等篇 微言大义/ 322
解字/ 327
解词/ 336
成语/ 349
名言/ 354
历史故事/ 361
公正篇 微言大义/ 368
解字/ 375
解词/ 385
成语/ 402
名言/ 412
历史故事/ 429
法治篇 微言大义/ 436
解字/ 442
解词/ 448
成语/ 471
名言/ 482
历史故事/ 510
爱国篇 微言大义/ 524
解字/ 530
解词/ 537
成语/ 550
名言/ 558
历史故事/ 581
敬业篇 微言大义/ 600
解字/ 605
解词/ 612
成语/ 618
名言/ 624
历史故事/ 634
诚信篇 微言大义/ 644
解字/ 650
解词/ 656
成语/ 662
名言/ 670
历史故事/ 686
友善篇 微言大义/ 694
解字/ 698
解词/ 704
成语/ 711
名言/ 720
历史故事/ 732
前 言
序言
徐伟新
国家的崛起,民族的复兴,不仅需要硬实力,更需要软实力。硬实力不外是经济力量、科技力量、军事力量等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既包括国家的创造力、思想感召力、文化观念亲和力,也包括人文环境、制度建设、执政能力和民族精神以及优秀文化传统对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除了锻造货真价实的硬实力,还须培植历久弥新的软实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初步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不仅是一般意义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而是当代中国应普遍遵循的普遍原则,是在中华民族长期精神创造和文化积淀基础上的创新产物。它影响和支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势必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和灵魂底里,宛如阳光、空气和水,成为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建成什么样的国家、生成什么样的社会、养成什么样的公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24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加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
值观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道不可坐论,道不可清谈”,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文明是迄今为止世界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纵览五千年流淌不息的历史长河,回溯悠远激荡的沧桑岁月,令五十六个兄弟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无疑是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和文化脐带。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为指导,上续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下接蓬勃发展时代,内涵马克思主义真谛,顺天时,合地利,得人心,如同涓涓细流,润入当代中国人的魂魄,正在化成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圭臬,愈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激励着十三亿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不息。
正是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适应时代和读者的需求,北京时代华文书局隆重推出《微言大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读本》,它的独创性或者说最显著的特色,就在于从承载着中华文明生成史的汉字、词组、成语、典故切入,蒐集、钩沉、检索、诠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十二个词组
以及相关字、词、成语典故的历史埋藏和文化内涵,并约请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充分借鉴和吸收诸多优秀理论成果,对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比较深入的理论解读。众所周知,汉字被称为历史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传之不朽的文明成果,是一种涵盖人类文化学、哲学、美学意义的伟大符号。潜藏于这些符号之中的中华民族杰出智慧和丰富的历史年轮,在当今世界也无与伦比独树一帜。令人惊叹的是,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竟能在古老的汉字和典籍中寻到某些出处,由此恰好验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是契合世道人心和历史发展规律的治国、治世、治家真谛。如果说古老的《诗经》三百首是它所诞生时代的风俗画,那么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行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当代中国人的座右铭。
宋代文学家苏轼说过:“智可以欺王公,不可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之心。”任何一种理论架构和思想体系,只有融入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被世人心悦诚服地接受,化成鲜活生动的社会实践,才能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落地生根,成为人类不断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生机勃勃的中国化催生了新中国的诞生,还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道路,都验证了这个历史规律。同样,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伟大工程,就要广泛运用各种教育、宣传手段,深入浅出地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也包括从传统文化渊薮中汲取优秀文化因子,用文化的力量唤醒人们的心理认同。文化如水,润物无声。由此,不能不为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和为这本著作的问世付出辛勤劳动的作者、编辑、策划者们表示由衷敬意。
是为序。
徐伟新
国家的崛起,民族的复兴,不仅需要硬实力,更需要软实力。硬实力不外是经济力量、科技力量、军事力量等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既包括国家的创造力、思想感召力、文化观念亲和力,也包括人文环境、制度建设、执政能力和民族精神以及优秀文化传统对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除了锻造货真价实的硬实力,还须培植历久弥新的软实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初步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不仅是一般意义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而是当代中国应普遍遵循的普遍原则,是在中华民族长期精神创造和文化积淀基础上的创新产物。它影响和支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势必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和灵魂底里,宛如阳光、空气和水,成为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建成什么样的国家、生成什么样的社会、养成什么样的公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24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加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
值观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道不可坐论,道不可清谈”,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文明是迄今为止世界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纵览五千年流淌不息的历史长河,回溯悠远激荡的沧桑岁月,令五十六个兄弟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无疑是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和文化脐带。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为指导,上续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下接蓬勃发展时代,内涵马克思主义真谛,顺天时,合地利,得人心,如同涓涓细流,润入当代中国人的魂魄,正在化成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圭臬,愈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激励着十三亿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不息。
正是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适应时代和读者的需求,北京时代华文书局隆重推出《微言大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读本》,它的独创性或者说最显著的特色,就在于从承载着中华文明生成史的汉字、词组、成语、典故切入,蒐集、钩沉、检索、诠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十二个词组
以及相关字、词、成语典故的历史埋藏和文化内涵,并约请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充分借鉴和吸收诸多优秀理论成果,对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比较深入的理论解读。众所周知,汉字被称为历史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传之不朽的文明成果,是一种涵盖人类文化学、哲学、美学意义的伟大符号。潜藏于这些符号之中的中华民族杰出智慧和丰富的历史年轮,在当今世界也无与伦比独树一帜。令人惊叹的是,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竟能在古老的汉字和典籍中寻到某些出处,由此恰好验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是契合世道人心和历史发展规律的治国、治世、治家真谛。如果说古老的《诗经》三百首是它所诞生时代的风俗画,那么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行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当代中国人的座右铭。
宋代文学家苏轼说过:“智可以欺王公,不可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之心。”任何一种理论架构和思想体系,只有融入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被世人心悦诚服地接受,化成鲜活生动的社会实践,才能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落地生根,成为人类不断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生机勃勃的中国化催生了新中国的诞生,还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道路,都验证了这个历史规律。同样,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伟大工程,就要广泛运用各种教育、宣传手段,深入浅出地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也包括从传统文化渊薮中汲取优秀文化因子,用文化的力量唤醒人们的心理认同。文化如水,润物无声。由此,不能不为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和为这本著作的问世付出辛勤劳动的作者、编辑、策划者们表示由衷敬意。
是为序。
免费在线读
张英荐人和“六尺巷”的故事
张英,清康熙时的大学士,礼部尚书。《清史稿?张英传》载:他为人和善,对人有所举荐,不求被人知晓、回报。总督阿山打算加征钱粮耗银供皇帝南巡,江宁知府陈鹏年持议不可。阿山素怨鹏年,想借此加罪于他。康熙随从及侍卫人员也多对陈鹏年有谩诽之语。等张英入见,康熙问江南有哪些人是廉吏,张英首先推举陈鹏年。陈鹏年因此得以免罪,并受到康熙重用,成为名臣。
《桐城县志》记载了张英与“六尺巷”的故事:张英世居桐城。其家府与吴氏相邻。吴氏曾越界建房,两家发生争执。家人修书一封,向张英报告。张英在信后附上一首诗寄回:“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到书信后,退让三尺。吴氏受了感动,也退让三尺,于是在两家之间,就出现了一条“六尺巷”。想
张英学识渊博,为人友善,对其家人有很大影响。《清史稿》载:“自英后,以科第世其家,四世皆为讲官。”大名鼎鼎的张廷玉即为张英之次子。父子两代皆为“大学士”,官及相位,德高望重与其为人有很大关系。
——出自《清史稿?张英传》、《桐城县志》
张英,清康熙时的大学士,礼部尚书。《清史稿?张英传》载:他为人和善,对人有所举荐,不求被人知晓、回报。总督阿山打算加征钱粮耗银供皇帝南巡,江宁知府陈鹏年持议不可。阿山素怨鹏年,想借此加罪于他。康熙随从及侍卫人员也多对陈鹏年有谩诽之语。等张英入见,康熙问江南有哪些人是廉吏,张英首先推举陈鹏年。陈鹏年因此得以免罪,并受到康熙重用,成为名臣。
《桐城县志》记载了张英与“六尺巷”的故事:张英世居桐城。其家府与吴氏相邻。吴氏曾越界建房,两家发生争执。家人修书一封,向张英报告。张英在信后附上一首诗寄回:“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到书信后,退让三尺。吴氏受了感动,也退让三尺,于是在两家之间,就出现了一条“六尺巷”。想
张英学识渊博,为人友善,对其家人有很大影响。《清史稿》载:“自英后,以科第世其家,四世皆为讲官。”大名鼎鼎的张廷玉即为张英之次子。父子两代皆为“大学士”,官及相位,德高望重与其为人有很大关系。
——出自《清史稿?张英传》、《桐城县志》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