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575603
流水线的快速崛起,加速推动了工业全球化的脚步,从20世纪上半期的欧美,转向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亚洲和拉美国家。流水线的兴衰见证了整个世界经济的百年变迁。
流水线带来的影响,已经深入世界的各个角落。它让NBA球星每场比赛都能穿上一双新球鞋;让一部iPhone虽然经历141道工序,但只需短短几天就能产出成品。在每个工业化国家繁荣的背后,我们都能看到流水线的身影。
20世纪30年代,福特公司的流水线上曾承载了超过12万名工人;今天,特斯拉工厂的4个核心制造环节只有150 台机器人,却鲜有工人的身影。
流水线经历一个世纪的巨变后将走向何方?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是否会到达进化史的*?流水线旁的工人是否会彻底消失?新商业秩序和世界经济形态将何去何从?《百年流水线》像一面历史棱镜,将启迪我们进一步思考……
进入20世纪30年代,流水线凭借其大规模生产力致使大批工人失去工作,因而被看作是残酷的剥削手段,备受指责。
二战期间,流水线成为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核心标志,美国人认为正是流水线让其在二战中取得了*终的胜利。
20世纪60年代,知识分子愈发抨击流水线的人性缺失,同时流水线也为当时的小说、诗歌、流行歌曲等文学艺术形式赋予了创作灵感。
二战结束后,日本开始对流水线进行革新,并逐渐实现全球化,至此流水线早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天,充斥着大规模流水线产品的世界已经存在了一个世纪,未来是否还有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我们的下一代是否还会有其他的生活方式?到底什么才是我们通过那条越来越快的流水线所追求的生活呢?
《百年流水线》将细述这一伟大的技术发明是如何创造工业历史、影响人类文明以及未来将走向何处。
前言
致谢
第1章 背景┊1
第2章 诞生┊11
第3章 赞誉┊36
第4章 共享┊61
第5章 指责┊91
第6章 战争与冷战┊119
第7章 不满┊145
第8章 挑战┊173
第9章 全球劳工┊203
第10章 百年流水线┊227
注释
参考文献
自从1970年夏天开始,我便开始了对流水线的思考。这一切都要从那次对密歇根州迪尔伯恩市格林菲尔德庄园的偶然造访说起。我当时正在和一名来自德国的交换留学生在自驾游的途中。我们从明尼阿波利斯到波士顿,期间途经蒙特利尔。也许是这名留学生主修机械工程专业的缘故,当我们到达底特律的时候,他提出要去亨利·福特建造的户外博物馆参观一番。其实,我当时非常想去看一场棒球比赛,但是最终还是如他所愿。我们随后一起来到了福特的格林菲尔德庄园,在那里度过了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而我也对当年秋季能够将福特纳入将要教授的本科课程和之后的论文大纲而感到十分兴奋。
我希望自己的论文可以突出20世纪20年代制造的机器设备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然而,我却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亨利·福特本人身上,从而偏离了对流水线的关注程度。然而,在随后出版的著作中,流水线又重新回到了我的视线中。我曾经在25年前就这个课题进行过概述,但是其他的研究工作让我不得不暂时将此事搁置。也许这对于我来说是件好事儿,因为从那时起,一些非常优秀的学者开始进入流水线这个研究领域,而且日本的生产方法和自动化技术正好可以对这项研究工作进行补充,进而提供更多新鲜的资料。
1913年诞生的流水线可以说没有任何吹嘘的成分,它很快就获得了大量的关注和赞美,但是关于流水线的争论和抗议之声也随之而来。本书第1章介绍了培育流水线的土壤;第2章讲述了其诞生过程;第3章描述了大众对流水线最初的喜悦和后来的困惑情感;第4章描绘了流水线在短短10年的时间里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过程;第5章讲述了人们对流水线这种生产方式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不满,以及其在20世纪30年代被看作失去人性的工作的遭遇;第6章叙述了流水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初期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力核心标志的内容;第7章主要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期间,知识分子对流水线这一失去人性的发明的抨击,以及越来越多的工人对它不满并且愿意从事其他形式的工作;在第8章中,日本对流水线进行了彻底的改造,而来自日本的汽车制造商则完全取代了底特律的地位;我们在第9章中可以看到,随着不断的革新,日本生产体系实现了全球化,但是这些企业在提高公司高管工资的同时并没有提高工人的工资待遇水平。实际上,在很多非西方经济体中,新型的流水线工作一直遵循着低工资的原则。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中,环境的限制阻碍了全球生产率的提高,而各个企业则正在寻求一种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资料并从中汲取了灵感。虽然这是一部关于美国百年历史的著作,但是在第4章、第6章和第9章中则以国际化和比较视野的角度分析了很多问题。总体来说,为了理解自1913年起就不断进行改进的流水线对美国社会的意义,我在本书中不仅关注企业的高管、工人和知识分子,而且全面展示了电影、摄影图片、音乐和小说等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
——罗伯特·凯西,亨利·福特博物馆交通运输部前高管
很难想象还有哪种制造技术能够像流水线那样对人类的经济和社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百年流水线》为我们展示了流水线这一新技术在其诞生、发展、停滞、彻底改良、开启大规模生产和消费时,以及在今天所要面对的环境问题等内容。大卫对流水线细致入微的描绘和深刻有力的论述向我们证明了他作为技术与文化工作领域*杰出的历史学家是绝非偶然的。
——梅里特·罗·史密斯,麻省理工学院科技史教授
《百年流水线》向我们讲述了21世纪美国经济在流水线的推动下迅速崛起,以及这种“目的单纯”的技术是如何将美国不同的文化交织在一起的事实……《百年流水线》在写作手法上既条理清楚,又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从而有助于我们理解那些今天还在困扰着美国,以及因为接受曾经让美国工人边缘化的流水线技术而面临的变幻莫测的全球经济问题。
——迈尔斯·奥威尔,天普大学教授,《中央大街上的生与死》作者
《百年流水线》几乎涵盖了包括技术、劳工、商业、国际经济学以及美国文化等整个美国社会领域的历史,很显然大卫为这些领域的史学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新的理由去重新审视这条百年流水线。
——艾米·苏比克,《美国历史评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