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5453935
对每一位父母来说,孩子是我们生命中的天使。期盼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所有父母的心愿。然而,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总会有各种问题出现,我们常常为此感到担忧,也经常怀疑自己的养育方法是否得当。
孩子为什么动作慢,磨蹭拖拉?为什么胆小?为什么爱发脾气,动不动就哭?孩子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有怎样一番内心世界?作为父母,我们渴望走近孩子,也有着太多困惑……
本书中,作者将借助沙盘游戏,帮助父母们解开养育孩子过程中的种种疑惑和困扰,让我们能够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真实的一面。在此基础上,作者还给出了切实可行的专业建议,向父母们传授与孩子融洽相处的小方法,以及如何解决教子过程中的各种烦恼,从而使每一位父母都能成为称职的家长。
《在沙盘游戏中读懂孩子》一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沙盘游戏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揭开了沙盘游戏的神秘面纱,并在此基础上分享了大量丰富的家庭案例。这些案例均为作者多年工作中的真实案例,作者针对这些案例中的不同情况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和讲解,并同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传授给父母们如何与孩子融洽相处的方法,以及如何摆脱教子过程中的点滴烦恼。本书是浓缩了家庭教育思考与实践的倾力之作,每一个心理学效应都蕴藏着一种教子方案,是一本提示父母与孩子亲密相处之道的智慧宝典!
前言:揭开沙盘游戏的神秘面纱
推荐序1
推荐序2
自序
Part1 沙盘游戏的基础理论
第一章 沙盘游戏的概念和起源
什么是沙盘游戏
沙盘游戏的历史渊源
第二章 沙盘游戏的象征与分析
沙盘游戏的象征意义
原型在沙盘中的表现
第三章 沙盘适用范围及治疗师角色
沙盘游戏的适应范围
沙盘游戏治疗师在治疗关系中的角色
第四章 沙盘游戏工作室的构建
沙盘游戏室的设置
沙盘游戏的材料配备
第五章 沙盘游戏与家庭教育
沙盘游戏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沙盘游戏适应的症状
沙盘游戏对孩子的治疗作用
不同年龄孩子制作沙盘作品的特征
Part2 沙盘游戏的案例分析
第六章 沙盘案例之幼儿园及小学篇
孩子动作慢、磨蹭拖拉怎么办
孩子好动、不听话怎么办
孩子不爱读书、不会写作文怎么办
孩子胆小、不自信怎么办
孩子随大流、没主见怎么办
孩子胆小、缺乏安全感怎么办
孩子口齿不清、有阅读障碍怎么办
孩子上课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孩子总和别人打架怎么办
孩子不会交朋友怎么办
孩子有多动症、上课坐不住怎么办
孩子爱发脾气、动不动就哭怎么办
孩子特别笨、依赖性强怎么办
孩子有抽动症怎么办
第七章 沙盘案例之初中篇
孩子学习不主动、网络成瘾怎么办
孩子有攻击性行为怎么办
孩子考前焦虑怎么办
第八章 沙盘案例之高中篇
孩子不想参加高考,怎么办
孩子是同性恋怎么办
Part3 团体合作沙盘游戏
第九章 团体沙盘的概念和规范
团体沙盘的概念
团体沙盘的引导语
团体沙盘游戏的规则
第十章 团体沙盘游戏案例
第十一章 团体沙盘学员体验分享
Part4 沙盘带给我们的思考
第十二章 改变先从父母开始
第十三章 家长自我学习的具体内容
家长自我学习的目的及宗旨
家长自我学习的形式和要求
第十三章 家长的感悟及经验分享
家长的21天自我修行感悟
家长能量场域三阶段训练及分享
后记与致谢
参考文献
前言:揭开沙盘游戏的神秘面纱
成长是伴随人一生的课题,孩子就是一棵不断长大的树,他们天天都会产生新的变化。在这些诸多的变化中,有的是我们家长一眼能看得到的,比如,高矮、胖瘦;有的则是他们在心灵层面上的蜕变,这些心灵层面的变化就像小树在成长中需要修剪枝叶一样。怎样才能让我们及时了解到这些变化,保证小树苗将来能长成参天大树,并且还是我们所期盼的样子呢?
沙盘游戏,就是一个很好的能让孩子展露内心世界的媒介。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夫认为,沙盘能在孩子与其外部世界之间建立联系,而且还能表达孩子内心的原型世界。当孩子们和喜欢的沙具在一起时,他们瞬间就变成了天使和小精灵。在一米见方的小小世界里,他们与沙盘融为一体,尽情地任由心灵在这世界里驰骋,向我们敞开他们的精神世界,愿意让我们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修枝剪叶”。可以说,沙盘游戏,就是通往孩子心灵花园的路径。
沙盘游戏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1.让孩子充分享受在安全且受保护的环境下被陪伴玩游戏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中解读孩子的潜意识,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2.借助游戏的各种情境,给孩子的潜意识植入积极的心理暗示及引导性的信息;若孩子胆小、急躁、恐惧、好动、不自信等,可以帮助修复或矫正。
3.在游戏的过程中,针对孩子内心深处的某些隐秘问题,不露痕迹地进行治疗,并起到积极的治疗效果。帮助孩子宣泄并释放负面情绪及被压抑的情结,减缓孩子所承受的各种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
4.让孩子在玩游戏的同时,自由表达自我,通过专业沙盘咨询师的指导,激发孩子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5.每个孩子都具备自我治愈能力,让孩子感受自己帮助自己成长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6.通过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孩子可以了解和明晰自己与同伴的关系,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沙盘游戏对家长的帮助是什么?
1.帮助家长克服孩子因为年龄偏小、表达能力有限而带来的各种沟通困扰。
2.帮助家长探究孩子在学习方面的主观意愿及内驱力的真实状况。
3.帮助家长准确了解孩子在学校与同伴的友谊和人际关系情况。
4.帮助家长精准把握孩子当下的情绪及情感状态。
5.帮助家长辨识并判断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6.帮助家长发现自身在教育孩子中的问题,成就家长达成享受孩子、共同成长的愿景。
推荐序1:家庭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新贡献
关鸿羽
我向广大家长和教师推荐刘丽萍老师的这本新书,我认为这本书是对家庭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新贡献,它具有三性:
1.科学性。刘丽萍老师从孩子们一个个鲜活的沙盘游戏中,完成从抚摸沙子到触摸心灵的过程。她用自己多年家庭教育与心理临床的经验,以沙盘游戏这种孩子喜欢的方式,配合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催眠技术、教练技术、曼陀罗绘画等多种艺术表达性治疗的方法,即用心理治疗技术指导家庭教育和家庭治疗,解决了无数家庭和家长的教育困惑,医治了许多家庭和孩子的心灵创伤,挽救了无数孩子和家庭。这些方法都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2.创新性。刘丽萍老师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研究家庭教育,本书呈现的方式非常巧妙,它的巧妙主要体现在看似写沙盘游戏的故事,实则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用沙盘游戏研究家庭教育、实施家庭教育,这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对家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都是一个贡献。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3.操作性。书中用了20个在生活中常见的、鲜活的案例,呈现了家庭教育中一些普遍的问题。例如:不听话、马虎、磨蹭、厌学、网癮、缺乏自信、学习不主动、攻击性行为等。本书逐一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方法,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挖痛,也许是心理治疗特别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常用手法。痛与病如何被发现?发现了如何去医治?对于家庭隐藏的一些不明显的教育偏差,如何去矫正?通过沙盘故事,刘老师都给了很好的解答。
书的第四部分是沙盘游戏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其中,父母自我修行的21天打卡活动,目的是教给家长在教育困惑中找方法、解决问题。“问题孩子”的背后,是“问题家长”或“问题家庭”。要想改变孩子,必须先改变家长自己;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刘老师无愧是一位实战型的教育专家、心理专家。这十几年间,她的家庭教育讲座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举办公益讲座上千场,受众近百万,帮助有特殊需求的几千个家庭走出了教育的困惑。她还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把全国各地的家长集中到网络平台上,进行统一的授课。每天留作业,每周学习有亮点,学后有分享和反馈,为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可以说,刘老师是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写出了这本书,这是她十多年教育经验的结晶。
希望此书能給迷茫的家庭点燃一盏明灯,给困惑的家长指明方向。希望家长在看了此书之后能够更关注孩子內在的感受,让孩子在快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推荐序2:在沙盘游戏中遇到未知的自己
王为念
接到刘丽萍老师的邀请,为她的新书写序,又勾起了我自己写书时的感动。我有很多对生活的积累和对情感的思考,由于繁忙的节目录制,很难有时间静下心来去写大段的文字。刘老师每年受邀在全国各地举办上千场的家长讲座,每周都看到她忙碌飞行的身影。就是在这样繁忙的工作中,她还能挤出碎片的时间,把多年来的心理和教育经验,以及家长经常遇到的教育困惑,用举案例、给建议、引申思考、自我修行等形式做了详尽的分享,这种专业精神,令人钦佩!
我和王芳共同参与了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浙江卫视、天津卫视、黑龙江卫视、内蒙古卫视、湖北卫视、山东卫视、河北卫视等多家电视台近10000场的情感节目录制。每次做节目都是近距离的与家庭中的人物,以及他们的生命故事在对话。多少次,在现场,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潸然泪下,经过几个小时,或几期节目的录制,最终让这些家庭的关系得以圆满改善,这是电视的一种呈现方式。
刘老师在她的书中,列举了20个鲜活的案例,这些案例就是现实中家庭关系和教育问题的真实写照,是大多数成长中家庭都会遇到的。她巧妙地借用了一个心理工具——沙盘游戏疗法,让孩子先玩沙子,在游戏中呈现自己或家庭的问题。然后像剥洋葱一样,通过孩子的问题去寻根,找到他们背后的真正原因,并加以指导和训练。最终达到改善孩子成长环境,让孩子在关系中拥有爱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以及承担起学习的责任和勇气,达成家庭的和睦及良性循环。
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工作一直以来是国家的大事,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在重大的工作报告中提到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教育部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指示。目前,有很多人拥有了心理咨询师的资质,学习了很多的心理技术,然而像刘老师这样,一直坚持在教育和心理临床工作一线,虽然身上有着众多高大上的殊荣、接受过很多政府和教育局的讲座邀请,但仍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深入各个小学,做着具体的心理顾问和指导工作的专家并不多见。因为刘老师说,孩子的问题根子在家庭,孩子这棵树的成长根基在生命初期和小学阶段,从小不抓,有问题不去及时纠正,就像最近热播的纪录片《镜子》,孩子到了十六七岁这个自我意识强烈觉醒的青春期,往往就容易出现逆反、对抗、厌学、辍学、网瘾、自残、抑郁等情况,此时家长用眼泪和哀求也换不回来昔日的温暖和美好。所以,家长教育是根的教育,家长的自我成长是孩子成功的保障。
刘丽萍老师是位教育心理实战型专家,做了很多深入细致的基础工作。她在心理实践中走得很远,根扎得很深。她用手中的笔、用她的心,记录了家庭教育的点点滴滴,拯救了无数濒临破裂的家庭。希望刘老师的经验和临床的心理技术,可以让更多的家庭受益。
我很喜欢沙盘游戏,沙盘游戏是通往孩子心灵的路径,透过沙盘游戏可以读懂孩子。所以,我大力推荐《在沙盘游戏中读懂孩子》这本书。
自 序
第一次接触沙盘源于一次偶然。2008年,公司高薪聘请了一位从日本回国的博士生,给孩子们用沙盘游戏的方式做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我当时的咨询对象大多是小学生,当把这些孩子带到沙盘游戏室时,孩子们见到那么多沙子和玩具非常开心,每次咨询都会玩得不亦乐乎,到了下课时间还久久不愿意出来。
有一天,代课的沙盘老师有事不在,来上课的孩子却坚持要做沙盘游戏,孩子的坚持引发了我的好奇心。就这样,经领导同意,孩子们牵着我的手带我走进了那间神秘的小屋。
沙子的魅力不在于它一次一次揭示了心灵的密码,而在于它永远能够带给人们新鲜、好奇与冲动。让人不忍放下手中细小柔软的精灵,在一米见方的模型中,在安全的、不被打扰的环境中去创造、构建、修改属于自己的梦幻世界。
有个来做沙盘的孩子叫小海,小海上二年级,是一个非常阳光的小男孩。据小海的妈妈反映,小海学习能力比较差,每天晚上写作业都要写到很晚,平时脾气也不太好,有一些强迫行为。小海妈妈咨询的诉求是,解决孩子拖拉、马虎、没有时间观念的坏习惯。
来到沙盘游戏室的小海开始了他的沙盘创作。首先,他从沙箱的正中间入手,将沙盘一分为二(他说挖开了一条河)。然后从河的右侧开始,分几次摆放了几棵树,右上方的位置摆了一只老虎,右下角是一堆大小不一的各种动物,这些动物都跟在老虎的后面,头都向着老虎的方向,其中有一只狗的头,向着沙盘右下角的外面。
在沙盘的左侧,小海重点做了几项工作:左上方分别摆放了一辆粉色的公共汽车、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她们似乎在车下对话,车头的方向被他反反复复地调换了很多次;左下方摆放了一辆橘色的挖土机,还有一个灯塔一样的物件,小海在灯塔下面垫了许多白色的小板子,并在紧挨着灯塔的右侧摆放了一组瓷质的小亭子和廊桥。
在沙盘中间的小河里,摆放了几只小鸭子,小海用手把鸭子反复摆放整齐,并在河的上、下位置分别摆了两座桥,把左右两个部分连接了起来。
小海用40分钟完成了他的沙盘游戏,并给沙盘作品起了名字:“我的家”。
沙盘做好后,小海带我游览了他的沙世界。他告诉我:这条河连着我家和奶奶家,右边的大老虎是我的妈妈,后边是我、爸爸和我的好朋友们;左边的大汽车是一辆长途车,我的奶奶在犹豫是回沈阳的老家,还是留在我们北京的家,小姑在劝她留下;挖土机在工作,那个塔是我们买的新房子,我觉得它盖的不结实,所以就在房子下面加了一些板儿,用来加固。
我问他:“沙盘里有你吗”?小海说:“有啊,右下角的小白兔就是我”。接着他又赶忙介绍:“前面那只大老虎是我的妈妈,右下角向外看的狗是我的爸爸,我在替妈妈看着爸爸,谁叫爸爸老不回家。”
沙盘故事讲完了,一幅家庭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事后经过小海的同意,我在跟小海的妈妈沟通时,把沙盘故事复述给她听。小海妈妈的眼泪告诉我,孩子讲的故事是真实家庭关系的呈现。
小海的妈妈谈到,现实中,她与婆婆的关系非常紧张,半个月前她刚把婆婆轰回老家,她的丈夫每天都很忙,“有的时候人在家,心早已经飞走了”“整天说忙,经常半夜不回家”“在我怀孕时,他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所以我们的夫妻关系非常紧张”。在这个家,小海是维系她与丈夫、婆家的唯一纽带(那些鸭子是她的儿子)。由于她嫌弃丈夫,长期把“脏”字挂在嘴上,每次丈夫上完厕所她要冲20遍,还嫌“不干净”。小海妈妈的这一做法导致小海每天上卫生间时,擦屁股要用20分钟、要使用半卷卫生纸,并且从来不在家以外的地方上卫生间。“孩子反复堆积小鸭子的行为,可能是他强迫自己,并追求完美的一种投射”,小海的妈妈说。
这次沙盘游戏的体验,让小海的妈妈敞开了许多。后来她自己又申请单独做了一次沙盘游戏的体验,其中,压抑、郁闷、苦恼和自我封闭的意象都跃然沙盘之上,让她真实地看到了当下自己的现状,还有潜意识中投射出来的未知的自己。不久后,小海的爸爸、妈妈带着小海一家三口又做了一次家庭合作沙盘。至此,小海拖拉、马虎、强迫行为的原因和爸爸妈妈的问题基本都找到了。
针对这个家庭的情况,我们重新制定了咨询方案。以沙盘游戏为基础,采用叙事治疗、行为矫正、家庭治疗为主要的心理治疗技术,促进每个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主动发现自己在经营婚姻、家庭过程中和在教养孩子的方法上所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进行改善,使家庭良性运转。
三个月后,小海的妈妈告诉我:小海的动作明显快了,学习也进步了,丈夫回家的次数慢慢多了,而且回家的时间也提前了……
有教育专家曾表示:“孩子生病,家长吃药”,大多孩子的问题,是家庭教育问题的真实呈现。我们很多家长总是习惯于将目光紧盯着孩子的行为,而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其实,家长一天不改变,孩子的“病”就不会好。
对于沙盘游戏,它的治疗效果就是这样不可思议,我们不知道孩子会摆出什么样的场景,也不知道孩子的潜意识里到底有多少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的秘密。沙子的千变万化可以激发孩子心的触动,探究隐藏在孩子心底的秘密。沙子是流动的,又是固定的;是物质的,却又赋予着生命。再没有什么玩具可以如它一般吸引孩子,靠近那一个个纯净的心灵。
沙盘游戏的神奇令我惊叹,我一下子就爱上了沙游这种工作方式。
在接下来近十年的时间里,我不停探索沙盘游戏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操作方法及技巧,并于2010年首次提出“沙盘游戏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的新概念。在个人沙盘、学生团体沙盘、家庭合作沙盘等方面积累了几千个案例,丰富了心理咨询和家庭治疗的形式。咨询的形式也从过去由求助者说改为让他们在安全、受保护的环境里去体验、去自愈,咨询中避免了来访者的阻抗和防御。
经常听家长说:孩子越大越不听话!当孩子长到一定年龄,有了自己主张的时候,他们会将自己内心的东西掩藏起来。这其实也是一种防御和自我保护。沙盘游戏使用了一种非语言的、与自己内心对话的形式,将孩子潜意识里的真实想法,不经意地呈现了出来。
写这本书的动念是在2012年的冬天,因为每天的心理咨询和小孩子的行为矫正案例非常多,家长每次来咨询时都会诉说孩子的种种让他们头疼的问题。比如,拖拉马虎、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胆小不自信、多动症、抽动症、不爱学习、没有上进心、人际交往困难、厌学、网络成瘾,等等。家长看到的是孩子的表象和行为,并不清楚和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找不到背后真正的原因,所以他们很无奈,有挫败感。
沙盘游戏听起来像是一种游戏,事实上,准确来说,它是心理治疗的一种辅助工具。孩子在咨询师提供的安全、受保护的环境下,身心会放松下来,放松后,孩子内心世界就会真实地、自然地流淌出来。所以,沙盘游戏疗法不仅在心理咨询和行为矫正中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时间和咨询效果上也为我们心理工作者找到了一条捷径。
孩子的心事,沙子知道!
Part1 沙盘游戏的基础理论
第一章 沙盘游戏的概念和起源
一、什么是沙盘游戏
沙盘游戏(Sandplay Therapy)是由瑞士分析心理学家多拉·卡尔夫创始的,至今已经有 50 多年的历史。沙盘游戏的 “非语言性” 像一面窗,孩子在不被打扰的情况下,使用沙箱、沙、水和大量的沙具(各类小玩具模型),在沙盘这一空间中创造出各种场景和图案,直观地展现孩子的内心世界。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在早期的成长过程中主要的活动形式和探索世界的桥梁,沙盘游戏治疗师在此过程中会全神贯注的陪伴孩子,给孩子安全感,并从专业的视角观察孩子,快速而又精准地解读孩子的内心世界,并帮助孩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沙盘游戏的历史渊源
沙是儿童最爱玩的材料之一,几乎每个人儿时都曾有过玩沙的经历。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儿童都不例外。
沙的流动性和可塑性使人们可以任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它来建造自己心中的城市、公园、世外桃源以及梦幻世界。
沙具也是玩具,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东西。我们都不会忘记自己小时候天天抱在怀里的洋娃娃,或者是小汽车、飞机、冲锋枪的模型。它们伴随着我们度过美好的童年时光,寄托着我们童年时期的向往。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小矮人”就伴随着他度过了敏感、孤独的童年时代,是他当时心灵的寄托和依靠。按照荣格的观点,在这种象征性游戏中,儿童是对一种相同的、朦胧的冲动做出反应,而这种冲动从远古时期就推动着人类去寻求与祖先们的灵魂世界沟通。
地板游戏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1866-1946),是英国一位著名的小说家,他不是心理治疗师,却因其1911年出版的《地板游戏》一书而成为沙盘游戏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在此书中,他记述了自己与两个儿子一起分享的自发游戏的过程。这些游戏都是在地板上划定的区域内进行的,各式各样的玩具被放在一旁的盒子里,孩子自由地选择盒子里的玩具,并在划定的区域内摆放。作为父亲,威尔斯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想象性游戏中 ,在这个过程中,他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是温暖而又亲切的。这个过程其实已经具有后来沙盘游戏的基本雏形。威尔斯虽然没有意识到游戏在儿童心理治疗中的作用,对游戏的心理意义也不感兴趣,但他观察到孩子从这种“地板游戏”中获得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愉悦”,并且一直坚定地认为,游戏能促进人的创造性思维。
世界技术
玛格丽特·洛温菲尔德(1890-1973)出生于英国,她是世界技术的创始人。
1929年,洛温菲尔德在自己新的诊所里添置了两个盘子,一个放沙、 一个盛水。在这之前,孩子们主要还是在地板上摆放玩具和模型来进行游戏,直到有一天,洛温菲尔德诊所的孩子们自发的把玩具和模型放到了盛有沙和水的两个盘子中,于是,一种影响深远的心理治疗技术从此诞生了。顺着孩子们的称呼,洛温菲尔德把这种新的治疗技术称之为“游戏王国”,这也变成了后来的“世界技术”或“游戏王国技术”。
沙盘游戏
沙盘游戏治疗是目前国际上非常流行的心理治疗方法。在学校和幼儿园,它被广泛应用于儿童的心理教育和心理治疗;在大学和成年人的心理诊所,它也深受欢迎。通过唤起童心,人们找到了回归心灵的途径,进而使身心失调、社会适应不良、人格发展障碍等问题在沙盘中得以化解。
沙盘游戏治疗是一种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由多拉·卡尔夫发展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沙盘游戏是一种应用意象(积极想象)进行治疗的方法,是“一种对身心生命能量的集中提炼”,它的特点是:在医患关系和“沙盘的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中,把沙子、水、沙具运用于想象的创建。沙盘中所表现的系列沙盘意象,营造出沙盘游戏者心灵深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持续性对话,以及由此而激发的治疗过程和人格(灵性与自性化的)发展。
多拉·卡尔夫1904年12月21日出生于瑞士。1944年,卡尔夫通过孩子之间的交往,认识了荣格的女儿格莱特,并与之保持着终生的友谊。通过格莱特的介绍和安排,卡尔夫认识了荣格。1949年,作为两个孩子的单身母亲 ,卡尔夫开始了她在瑞士苏黎世的荣格研究院6年的学习,并由荣格的夫人爱玛·荣格为其进行心理分析。为了靠近研究院以方便学习,她买下了昭里孔的一栋古老的房子。该房子建设于1485年,庭院中有美丽的喷泉,“沙盘游戏”有了一个理想的出生地。
1954年,卡尔夫参加洛温菲尔德在苏黎世的讨论,深受启发,也由此引发了一个内在的梦想:寻找一种能够有效帮助儿童心理分析的方法与途径。于是,卡尔夫决定去伦敦跟随洛温菲尔德学习“游戏王国技术”。
一年后,卡尔夫从英国返回瑞士,她把洛温菲尔德的“游戏王国技术”与荣格分析心理学相结合,也致力于把东方的思想融汇于更为有效的儿童心理治疗实践中。为了区别于洛温菲尔德的“游戏王国技术”,卡尔夫用“沙盘游戏“来命名自己的理论与实践。
申荷永与沙盘游戏
华南师范大学的申荷永教授从欧美将沙盘游戏疗法介绍到中国,强调该疗法是以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并进行了深入探讨,将其与中国哲学的思想结合起来,为沙盘游戏在中国的落地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沙盘游戏引入中国的大致过程是:1995年8月,申荷永和高岚受邀前往瑞士苏黎世参加第十三届国际分析心理学大会,接受了有关沙盘游戏治疗的专业培训,并将沙盘游戏治疗技术带回中国;1996年开始,申荷永指导研究生从事有关心理分析与沙盘游戏技术的专业研究;2002年9月申荷永教授与国际分析心理学会暨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合作,举办了第二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70余位荣格心理分析师与会,并且专门安排了会前的“心理分析与沙盘游戏技术工作坊”专业培训。2008年开始,我师从于中国沙盘之父申荷永教授,学习沙盘游戏疗法。2011年冬天,我在广州接受申荷永老师的沙盘游戏个案督导。
张日昇与箱庭疗法
日本临床心理学家河合隼雄,在瑞士留学时,跟卡尔夫学习沙盘疗法,他于1965年回国后将这一技法介绍到日本,命名为箱庭疗法,这一疗法在日本非常盛行。1998年,北京师范大学张日昇教授把箱庭疗法介绍到中国,箱庭与中国传统园林盆景艺术非常相似,即在箱子里制作庭院,可以很好的表现卡尔夫的沙盘游戏的传统,故沿用河合隼雄的“箱庭疗法”这一名称。
箱庭疗法和沙盘游戏,属于同宗同源,两者的原理和思想是高度一致的,一个是从瑞士由申荷永教授引进中国,一个是从日本由张日昇教授引入中国。现在,两者都被普遍应用于在中国医院、幼儿园、中小学校,以及心理咨询机构等场所。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