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0213760丛书名: 礼仪金说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同类好书推荐:
礼仪专家金正昆 礼仪系列图书全面升级版!
作为礼仪泰斗、中国2008年奥运会礼仪顾问、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礼仪大使、CCTV—10《百家讲坛》礼仪专栏撰稿人,金正昆教授在央视、央广电台等全国几十家知名媒体礼仪节目中担任主讲嘉宾,多部礼仪著作成为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金教授根据三十多年礼仪教学与实践经验所打造的“礼仪金说”系列读本在图书市场一直受到读者喜爱,成为众多企业员工培训指定读本。
内容简介
为了使走出国门的人员获得必要的国际礼仪知识,金正昆教授特此编写了本书,系统地总结了现代国际交往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礼仪规范。既注重现代国际礼仪的基本原则,又兼顾大众出国交往活动的具体性、事务性特点。本书主要分为以下两大部分:其一,介绍出国手续的办理,以及与出国有关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礼仪知识。其二,分国别地介绍了世界主要几个国家的不同礼仪与习俗。希望本书能够成为读者走出国门的指南,并且能够在实践中真正做到“以礼待人”。
目 录
第1 篇 国际礼仪概述
第2 篇 办理出国手续的你
第3 篇 接受出入境检查的你
第4 篇 乘国际班机的你
第5 篇 乘远洋客轮的你
第6 篇 乘国际列车的你
第7 篇 住宿大饭店的你
第8 篇 海外购物的你
第9 篇 出国留学的你
第10 篇 出国旅游的你
第11 篇 尊重女性的你
第12 篇 遵时守约的你
第13 篇 热情有度的你
第14 篇 维护隐私的你
第15 篇 谦虚得当的你
第16 篇 入乡随俗的你
第17 篇 在日本的你
第18 篇 在韩国的你
第19 篇 在蒙古的你
第20 篇 在越南的你
第21 篇 在泰国的你
第22 篇 在菲律宾的你
第23 篇 在印度尼西亚的你
第24 篇 在新加坡的你
第25 篇 在印度的你
第26 篇 在以色列的你
第27 篇 在南非的你
第28 篇 在美国的你
第29 篇 在加拿大的你
第30 篇 在巴西的你
第31 篇 在英国的你
第32 篇 在法国的你
第33 篇 在德国的你
第34 篇 在意大利的你
第35 篇 在荷兰的你
第36 篇 在瑞典的你
第37 篇 在瑞士的你
第38 篇 在奥地利的你
第39 篇 在西班牙的你
第40 篇 在俄罗斯的你
第41 篇 在澳大利亚的你
第42 篇 在新西兰的你
后 记
第2 篇 办理出国手续的你
第3 篇 接受出入境检查的你
第4 篇 乘国际班机的你
第5 篇 乘远洋客轮的你
第6 篇 乘国际列车的你
第7 篇 住宿大饭店的你
第8 篇 海外购物的你
第9 篇 出国留学的你
第10 篇 出国旅游的你
第11 篇 尊重女性的你
第12 篇 遵时守约的你
第13 篇 热情有度的你
第14 篇 维护隐私的你
第15 篇 谦虚得当的你
第16 篇 入乡随俗的你
第17 篇 在日本的你
第18 篇 在韩国的你
第19 篇 在蒙古的你
第20 篇 在越南的你
第21 篇 在泰国的你
第22 篇 在菲律宾的你
第23 篇 在印度尼西亚的你
第24 篇 在新加坡的你
第25 篇 在印度的你
第26 篇 在以色列的你
第27 篇 在南非的你
第28 篇 在美国的你
第29 篇 在加拿大的你
第30 篇 在巴西的你
第31 篇 在英国的你
第32 篇 在法国的你
第33 篇 在德国的你
第34 篇 在意大利的你
第35 篇 在荷兰的你
第36 篇 在瑞典的你
第37 篇 在瑞士的你
第38 篇 在奥地利的你
第39 篇 在西班牙的你
第40 篇 在俄罗斯的你
第41 篇 在澳大利亚的你
第42 篇 在新西兰的你
后 记
免费在线读
所谓国际礼仪,是指中国人在对外交往中所必须遵守的、用以维护自我形象,同时用来对外国友人表示尊重友好的一系列的惯例和形式。它是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礼仪的基础上,以世界上通行的国际礼仪为核心的。
国际礼仪的基本原则与国人的习惯做法不尽相同,对此国人应当有所认识。自以为是,妄自尊大,不拘小节,我行我素,都有悖于国际礼仪的主旨,既有失自尊,也有辱国格,因而是极其错误的。
举例而言,中国人讲究“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只要是有一面之缘,就没有什么不可以问的问题。“你多大年纪呢”、“有没有结婚”、“一个月能够挣多少钱”等等,都是中国人平常司空见惯的聊天话题。而在欧美各国,人们讲究尊重个人的隐私权,讲究个人至上。诸如年龄、婚否、收入等问题均属于个人不愿“广而告之”的秘密,即所谓个人隐私。在那里,一个人要是开口就问他人以上那些问题,是会被视为“没有教养”而令人侧目的。
再比如,中国人与熟人见面,惯于问候对方“你吃饭了没有?”或是“你准备干什么去?”而国际礼仪却告诉我们:此类问候语在国外也使用不得。你要是问西方人“你吃饭了没有?”对方多半会误认为你准备请他吃饭,肯定会以实相告。然而中国人问这话却绝对没有这个意思,要是被外国友人答以“没有吃,我们一起去吧”,真可能会下不了台。在另外一些国家,问这样的问题同样会令人不快。在那里,这样问候会被误以为被问候者是否具有能吃饱饭的经济能力,它与“你能吃得饱吗”意思是一样的。知道了这方面的知识,在国外以“你好”或是“早安”、“晚安”问候他人,不仅可以避免误会,减少麻烦,而且合乎国际惯例,使人显得彬彬有礼,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凡是曾经出过远门的人都晓得“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不同的国家里,风俗习惯也就更加各不相同了。正是这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习俗,才使得今日世界显得气象万千、生机勃勃。从某种意义上说,异国他乡所吸引我们的,不正是那里与众不同、独具魅力的风俗习惯和人文景观吗?出国就是去“采风”,即了解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和地区与我们所不同的习俗,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见识。
初出国门,要想名副其实地当一个有教养的人,首先就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这也是确保自己在国外畅行无阻、避免麻烦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尼泊尔、斯里兰卡、保加利亚、希腊等一些国家里,人们用摇头表示“同意”,用点头表示“反对”,这就是所谓的“点头不算,摇头算”。这种做法,与我们的习惯正好相反。要是在保加利亚的饭店里面订房间,前台服务员若是用“摇头”来回答你关于“能不能订一个标准间”的询问,他的意思自然是“能”。你要是不了解当地的习俗,吃了亏怪谁呢?
我们一向惯于双手并用来为他人上茶,以表达对对方的敬意。用双手与人相握,也是热情、友好、关怀、敬佩的表示。但是要是到了东南亚、南亚和中东地区的一些国家里,可千万不能照此办理。在这些国家,人们的双手分工不同,而且必须倍守“本份”:右手通常用作干高雅之事,如上饭菜,与人接触;左手则只能干“不洁之事”,如沐浴、上洗手间。如果将两只手的“职责”张冠李戴了,在当地人来看,无疑是失礼之至!
礼仪显示教养,习俗体现自尊。
在我们走出国门之前,系统地学习掌握一些有关国际礼仪和海外风俗习惯的常识,不仅今后在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面前能够更好地显示出我们的良好教养,展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最佳风采,而且在与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友好交往的过程中,能够恰如其分地向他们表示我们的理解和尊重。
我国古代兵圣孙子在谈及战争时,曾经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实我们在对外交往中同样也需要“知己知彼”,唯有如此,我们才会真正地做到成竹在胸,举止得体。
简单地说,学习国际礼仪,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中外有别。中国与外国的国情不同,各自的礼仪自然大相径庭,因此切不可自以为是,要以不变应万变。
其次,外外有别。目前世界上有近二百个国家,国与国不一样,其具体的礼仪显然不能一概而论。
最后,相互尊重。在对外交往中,要尊重别的国家,首先就必须尊重对方的礼仪与习俗。但是,这种尊重必须是相互的。
为了使走出国门的出国人员获得必要的国际礼仪知识,特此编写了本书。它主要分为以下两大部分:其一,主要介绍出国手续的办理,以及与出国有关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礼仪知识。其二,分国别地介绍几个国家的不同礼仪与习俗。倘若本书能够成为你走出国门的指南,并且能够在实践中真正做到对你有所裨益,我们将会深感荣幸。
不论因公出访还是因私出国,你都会碰上一系列自己十分陌生的事情。如果凭着自己的勇气,“跟着感觉走”,想当然地去做,而不依照规定和惯例去办,只会举步维艰,南辕北辙,白费时间和气力,甚至一事无成。
出国之前,应当进行什么样的准备,应该办哪些必要的手续,或许令人颇感困惑,不知如何着手。
毋庸讳言,出国前做好必要的准备,办齐自己所需要的一切手续。例如,办好护照、签证、出境登记卡、体检证明、“黄皮书”,以及订好国际航班、远洋客轮或国际列车的客票。这的确是一桩比较麻烦而又容不得丝毫疏忽大意的事情。唯有对有关规定和惯例充分了解,才能做到成竹在胸,才会避免周折。
准备出国,首先应当申请领取用以证明本人国籍与身份的护照。
所谓护照,乃是由某一个主权国家所颁发给本国公民出入境或是在国外居留、旅行的身份证件。
出国人员不论是在出入国境,还是在国外旅行,都必须随身携带本人护照,以便在有关方面检验时及时出示,证明自己的身份。
从某种意义上讲,护照好似一张通行证,出国时是任何人都不可离之须臾的。
目前,世界各国发放给本国公民的护照种类各不相同,有些国家还以身份证、旅行证、通行证等其他一些类型的证件来替代它。
我国当前所颁发的护照,共有外交护照、公务护照、普通护照等几种。
在这其中,普通护照又分为因公普通护照和因私普通护照两种。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其使用者的身份有所不同。
按照惯例,外交护照,主要发给具有外交官身份的驻外人员以及担任一定职务的政府工作人员。
公务护照,主要发给因公常驻国外的工作人员和因公临时出国的人员。
因公普通护照,主要发给因公务出国工作或访问的人员。
因私普通护照,则主要发给我国侨民、为办理个人私事出国的人员。
我国公费留学人员以前持因公普通护照出国,现已依照国际惯例改持因私普通护照。
由此可见,出国人员大致可以分为公务出国或因私出国等两大基本类型。
所谓公务出国,是指国家机关、党群组织或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出国访问、考察、调研、洽谈业务。即由国家负责出资,出国的目的是为了工作。对于因公务而出国者来说,办理护照、签证等一系列出国手续,均由自己所在单位或上级单位的国际部门负责,不需要自己出面去外交部和使领馆亲自交涉。
所谓因私出国,即以个人出资的方式,出国去办自己的事情。具体来说,自费留学、探亲访友、受聘就业、出国定居等等,均属于因私出国,因此必须持因私普通护照。
无论哪一种护照,其主要内容都包括:姓名、出生年月、出生地、性别、发照日期、有效期限以及持照者本人照片。
我国目前规定:申请人未满16周岁的签发五年期护照,16周岁以上(含16周岁)的签发10年期护照。
下面,主要来介绍一下因私普通护照的办理程序。
目前,因私普通护照由公安部门负责签发,所以你需要它的时候应当向自己所在地的公安部门首先提出申请。
提出申请时,应同时向公安部门提交一些材料。它们包括:填写完整、真实、清晰的《中国公民因私出国申请审批表》1份;申请人本人的居民身份证(未满16周岁的申请人可不提交本人的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并提交复印件;符合办理护照要求的申请人近期正面免冠彩色照片三张(其中一张贴在申请表上)。
国家公务员申请护照(含护照变更)时,往往应按组织、人事管理权限和行政隶属关系提交其具体所在单位的意见,其他人员则无需提供其所属工作单位或派出所意见。
按照规定:公安部门将在申请人提出申请之日起的30天以内,做出是否同意发照的答复。得到获准的答复之后,申请人应依照通知所指定的时间与地点,持本人相关证件前往发照机关领取护照。
申请人领到本人护照后,需立即检查一下护照上的有关内容是否正确无误,然后在护照上的签名一栏上签署本人姓名。
对自己的护照应妥为保管,切勿任意涂改。
拿到了护照与出境登记卡,就意味着中国方面业已同意你出国,并将为你提供一切方便。这表明你的出国手续已经办好了1/2。
要想办好另外的一半,即得到你准备前往的国家同意你入境的许可,尚且需要办理签证。
所谓签证,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的官方机构对于本国或外国公民出入境、过境或居住的许可证明。
它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签证有效期限、有效次数、停留期限、出入境口岸、偕行人员,等等。
依照国际惯例,通常应当是持何种护照,发给何种签证。
但目前也有一些国家规定,可以发给高于或低于护照种类的签证。
根据其具体等级的不同,签证通常有外交、公务、普通之分。
入出国境的签证,有入境、入出境、出入境、过境几种。此外,还有居留签证。有些国家,往往还发放礼遇签证、旅游签证和非移民签证。
签证通常可以直接附在护照之上,也可以附在其他身份证件上面。
如欲前往未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时,你往往会得到“另纸签证”,它必须与护照同时使用。
申请签证时,应前往自己拟去往的国家所设在北京的驻华大使馆或距自己居住地较近的领事馆,由本人亲自办理。
如果因为语言不通、年高体弱、工作暂时难以脱身,或居住地距使领馆所在地甚远等原因,自己难于亲自出面办理,可委托国际旅行总社、其分支机构或其他有关机构代为办理。
前去办理签证时,通常应同时提供如下几类材料:一是申请人有效的中国护照;二是申请人本人照片若干张;三是依照签证种类所应当出具的证明文件;四是用外文所填写的签证申请表。
国际礼仪的基本原则与国人的习惯做法不尽相同,对此国人应当有所认识。自以为是,妄自尊大,不拘小节,我行我素,都有悖于国际礼仪的主旨,既有失自尊,也有辱国格,因而是极其错误的。
举例而言,中国人讲究“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只要是有一面之缘,就没有什么不可以问的问题。“你多大年纪呢”、“有没有结婚”、“一个月能够挣多少钱”等等,都是中国人平常司空见惯的聊天话题。而在欧美各国,人们讲究尊重个人的隐私权,讲究个人至上。诸如年龄、婚否、收入等问题均属于个人不愿“广而告之”的秘密,即所谓个人隐私。在那里,一个人要是开口就问他人以上那些问题,是会被视为“没有教养”而令人侧目的。
再比如,中国人与熟人见面,惯于问候对方“你吃饭了没有?”或是“你准备干什么去?”而国际礼仪却告诉我们:此类问候语在国外也使用不得。你要是问西方人“你吃饭了没有?”对方多半会误认为你准备请他吃饭,肯定会以实相告。然而中国人问这话却绝对没有这个意思,要是被外国友人答以“没有吃,我们一起去吧”,真可能会下不了台。在另外一些国家,问这样的问题同样会令人不快。在那里,这样问候会被误以为被问候者是否具有能吃饱饭的经济能力,它与“你能吃得饱吗”意思是一样的。知道了这方面的知识,在国外以“你好”或是“早安”、“晚安”问候他人,不仅可以避免误会,减少麻烦,而且合乎国际惯例,使人显得彬彬有礼,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凡是曾经出过远门的人都晓得“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不同的国家里,风俗习惯也就更加各不相同了。正是这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习俗,才使得今日世界显得气象万千、生机勃勃。从某种意义上说,异国他乡所吸引我们的,不正是那里与众不同、独具魅力的风俗习惯和人文景观吗?出国就是去“采风”,即了解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和地区与我们所不同的习俗,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见识。
初出国门,要想名副其实地当一个有教养的人,首先就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这也是确保自己在国外畅行无阻、避免麻烦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尼泊尔、斯里兰卡、保加利亚、希腊等一些国家里,人们用摇头表示“同意”,用点头表示“反对”,这就是所谓的“点头不算,摇头算”。这种做法,与我们的习惯正好相反。要是在保加利亚的饭店里面订房间,前台服务员若是用“摇头”来回答你关于“能不能订一个标准间”的询问,他的意思自然是“能”。你要是不了解当地的习俗,吃了亏怪谁呢?
我们一向惯于双手并用来为他人上茶,以表达对对方的敬意。用双手与人相握,也是热情、友好、关怀、敬佩的表示。但是要是到了东南亚、南亚和中东地区的一些国家里,可千万不能照此办理。在这些国家,人们的双手分工不同,而且必须倍守“本份”:右手通常用作干高雅之事,如上饭菜,与人接触;左手则只能干“不洁之事”,如沐浴、上洗手间。如果将两只手的“职责”张冠李戴了,在当地人来看,无疑是失礼之至!
礼仪显示教养,习俗体现自尊。
在我们走出国门之前,系统地学习掌握一些有关国际礼仪和海外风俗习惯的常识,不仅今后在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面前能够更好地显示出我们的良好教养,展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最佳风采,而且在与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友好交往的过程中,能够恰如其分地向他们表示我们的理解和尊重。
我国古代兵圣孙子在谈及战争时,曾经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实我们在对外交往中同样也需要“知己知彼”,唯有如此,我们才会真正地做到成竹在胸,举止得体。
简单地说,学习国际礼仪,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中外有别。中国与外国的国情不同,各自的礼仪自然大相径庭,因此切不可自以为是,要以不变应万变。
其次,外外有别。目前世界上有近二百个国家,国与国不一样,其具体的礼仪显然不能一概而论。
最后,相互尊重。在对外交往中,要尊重别的国家,首先就必须尊重对方的礼仪与习俗。但是,这种尊重必须是相互的。
为了使走出国门的出国人员获得必要的国际礼仪知识,特此编写了本书。它主要分为以下两大部分:其一,主要介绍出国手续的办理,以及与出国有关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礼仪知识。其二,分国别地介绍几个国家的不同礼仪与习俗。倘若本书能够成为你走出国门的指南,并且能够在实践中真正做到对你有所裨益,我们将会深感荣幸。
不论因公出访还是因私出国,你都会碰上一系列自己十分陌生的事情。如果凭着自己的勇气,“跟着感觉走”,想当然地去做,而不依照规定和惯例去办,只会举步维艰,南辕北辙,白费时间和气力,甚至一事无成。
出国之前,应当进行什么样的准备,应该办哪些必要的手续,或许令人颇感困惑,不知如何着手。
毋庸讳言,出国前做好必要的准备,办齐自己所需要的一切手续。例如,办好护照、签证、出境登记卡、体检证明、“黄皮书”,以及订好国际航班、远洋客轮或国际列车的客票。这的确是一桩比较麻烦而又容不得丝毫疏忽大意的事情。唯有对有关规定和惯例充分了解,才能做到成竹在胸,才会避免周折。
准备出国,首先应当申请领取用以证明本人国籍与身份的护照。
所谓护照,乃是由某一个主权国家所颁发给本国公民出入境或是在国外居留、旅行的身份证件。
出国人员不论是在出入国境,还是在国外旅行,都必须随身携带本人护照,以便在有关方面检验时及时出示,证明自己的身份。
从某种意义上讲,护照好似一张通行证,出国时是任何人都不可离之须臾的。
目前,世界各国发放给本国公民的护照种类各不相同,有些国家还以身份证、旅行证、通行证等其他一些类型的证件来替代它。
我国当前所颁发的护照,共有外交护照、公务护照、普通护照等几种。
在这其中,普通护照又分为因公普通护照和因私普通护照两种。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其使用者的身份有所不同。
按照惯例,外交护照,主要发给具有外交官身份的驻外人员以及担任一定职务的政府工作人员。
公务护照,主要发给因公常驻国外的工作人员和因公临时出国的人员。
因公普通护照,主要发给因公务出国工作或访问的人员。
因私普通护照,则主要发给我国侨民、为办理个人私事出国的人员。
我国公费留学人员以前持因公普通护照出国,现已依照国际惯例改持因私普通护照。
由此可见,出国人员大致可以分为公务出国或因私出国等两大基本类型。
所谓公务出国,是指国家机关、党群组织或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出国访问、考察、调研、洽谈业务。即由国家负责出资,出国的目的是为了工作。对于因公务而出国者来说,办理护照、签证等一系列出国手续,均由自己所在单位或上级单位的国际部门负责,不需要自己出面去外交部和使领馆亲自交涉。
所谓因私出国,即以个人出资的方式,出国去办自己的事情。具体来说,自费留学、探亲访友、受聘就业、出国定居等等,均属于因私出国,因此必须持因私普通护照。
无论哪一种护照,其主要内容都包括:姓名、出生年月、出生地、性别、发照日期、有效期限以及持照者本人照片。
我国目前规定:申请人未满16周岁的签发五年期护照,16周岁以上(含16周岁)的签发10年期护照。
下面,主要来介绍一下因私普通护照的办理程序。
目前,因私普通护照由公安部门负责签发,所以你需要它的时候应当向自己所在地的公安部门首先提出申请。
提出申请时,应同时向公安部门提交一些材料。它们包括:填写完整、真实、清晰的《中国公民因私出国申请审批表》1份;申请人本人的居民身份证(未满16周岁的申请人可不提交本人的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并提交复印件;符合办理护照要求的申请人近期正面免冠彩色照片三张(其中一张贴在申请表上)。
国家公务员申请护照(含护照变更)时,往往应按组织、人事管理权限和行政隶属关系提交其具体所在单位的意见,其他人员则无需提供其所属工作单位或派出所意见。
按照规定:公安部门将在申请人提出申请之日起的30天以内,做出是否同意发照的答复。得到获准的答复之后,申请人应依照通知所指定的时间与地点,持本人相关证件前往发照机关领取护照。
申请人领到本人护照后,需立即检查一下护照上的有关内容是否正确无误,然后在护照上的签名一栏上签署本人姓名。
对自己的护照应妥为保管,切勿任意涂改。
拿到了护照与出境登记卡,就意味着中国方面业已同意你出国,并将为你提供一切方便。这表明你的出国手续已经办好了1/2。
要想办好另外的一半,即得到你准备前往的国家同意你入境的许可,尚且需要办理签证。
所谓签证,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的官方机构对于本国或外国公民出入境、过境或居住的许可证明。
它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签证有效期限、有效次数、停留期限、出入境口岸、偕行人员,等等。
依照国际惯例,通常应当是持何种护照,发给何种签证。
但目前也有一些国家规定,可以发给高于或低于护照种类的签证。
根据其具体等级的不同,签证通常有外交、公务、普通之分。
入出国境的签证,有入境、入出境、出入境、过境几种。此外,还有居留签证。有些国家,往往还发放礼遇签证、旅游签证和非移民签证。
签证通常可以直接附在护照之上,也可以附在其他身份证件上面。
如欲前往未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时,你往往会得到“另纸签证”,它必须与护照同时使用。
申请签证时,应前往自己拟去往的国家所设在北京的驻华大使馆或距自己居住地较近的领事馆,由本人亲自办理。
如果因为语言不通、年高体弱、工作暂时难以脱身,或居住地距使领馆所在地甚远等原因,自己难于亲自出面办理,可委托国际旅行总社、其分支机构或其他有关机构代为办理。
前去办理签证时,通常应同时提供如下几类材料:一是申请人有效的中国护照;二是申请人本人照片若干张;三是依照签证种类所应当出具的证明文件;四是用外文所填写的签证申请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