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23690
★“日本学习之神”——和田秀树全xin作品,告诉你如何不花多余的力气,精准而高效地学习;
★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效率不高?知识点看过就忘?……这些问题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都遇到过,和田秀树总结了高效能人士的7个学习习惯,让我们及时走出学习误区,学会真正地高效学习。
★输出学习:我们无论是阅读,还是通过网络学习,归根到底不过是输入式学习。许多热衷于学习的上班族沉浸在输入式学习的误区。但是学习*重要的不是向自己输入知识,而是将学到的知识用自己的方法输出。
★碎片化学习时代,人人的思维和能力
×意志力薄弱的人不适合学习 ◎只要方法正确,每个人都是学霸
×一味地输入式学习 ◎只有输出学习才能实现知识跃迁
×拒绝学习自己讨厌的知识 ◎没有什么知识是无用的
×读书一定要从头读到尾 ◎部分熟读法,了解一下
×大神说的都是对的 ◎可以向大神学习,但是不要盲目崇拜
★高效能人士的7个学习习惯,帮你打破陈旧的学习观念,实现高效学习
习惯一:高效能人士一直在强化自学能力
习惯二:高效能人士学习前会做充足的准备
习惯三:高效能人士看问题经常用独特的视角
习惯四:高效能人士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
习惯五:高效能人士很擅长时间管理
习惯六:高效能人士会有选择地阅读
习惯七:高效能人士通过输出学习强化知识
重磅推荐:
嘿,有一个关于学习的陷阱你可能没有注意到。
那就是——我们其实无论是阅读,还是通过网络学习,归根到底不过是输入式学习。
读几本政治和经济的入门书,掌握一点知识就变得满足,如果你这么想的话,这些知识就有些浪费。
因此,重要的不是向自己输入知识,而是将学到的知识用自己的方法输出,这才是高效学习。高效学习关键在于能形成属于自己的观点,能找到独特切入点来输出知识。日本畅销书作家和田秀树向我们介绍了7个学习习惯,这些高效能人士的学习习惯能让我们走出学习的误区,走进真正的“智慧”,实现高效学习。
目录
第1章 习惯一:高效能人士一直在强化自学能力
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
高效学习离不开努力
职场成功人士还在学习
自由拓展学习的深度
打破时间和金钱的制约
保持年轻
第2章 习惯二:高效能人士学习前会做充足的准备
找准自己的兴趣,锁定学习的内容
金钱和时间对高效学习的影响
坚持是高效学习的素养
高效能人士能准确找到学习方向
准确找到适合你的导师
准备一台电脑只为学习
第3章 习惯三:高效能人士看问题经常用独特的视角
学习的三个阶段
高效能人士有打破常规框架的勇气
不要被大众媒体误导
对权威敢于说不
用知识和信息保护自己
高效学习关键在于发现问题
第4章 习惯四:高效能人士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
拒绝填鸭式学习
学习不要停留在表面
我们需要了解点经济学
你不可不知的心理学
兴趣是你的导师
不可不学的简单英语
第5章 习惯五:高效能人士很擅长时间管理
不能减少睡眠时间
高效能学习——效率重于一切
找到自己的黄金时间
好好学习,好好吃饭
有效利用上下班的时间
做一个有计划性的学生
第6章 习惯六:高效能人士会有选择地阅读
读书就有优势的时代
快速找到适合你自己的书
有选择性地读书
高效能人士的阅读习惯——部分熟读法
高效能人士的阅读习惯——比较阅读
读书要以输出知识为前提
第7章 习惯七:高效能人士通过输出学习强化知识
学习的关键在于输出知识
从自己的视角说话
思路不要局限于“正确”
从简单入手
高效能人士喜欢通过写作输出知识
去实践,才能有所突破
后记 有想法就去行动
你可能还不知道自学能获得什么
“我希望学习能对事业有所帮助,但并不是指现在去考试或者考证,也不是去读MBA,和读研或者去上各种培训学校重新学习,我只是想通过学习提高自己而已。”
如果你现在有一些学习的想法,如果你想学习的欲望也很强烈的话,那么,我想和你谈一谈学习与学习方法。
对于成年人来说,真正的智慧是什么呢?
关于这点,让我想起了一件十年前发生的事。当时我在某个电视节目中担任评论员。那个节目的模式是回顾本周内发生的新闻和娱乐圈话题。我在嘉宾中算是一个从学术视角进行发言的角色。
有一天,在放完一条有关犯罪事件的新闻后,事件的具体内容我已经忘记了,主持人让我针对犯人的心理发表一下评论。
“和田先生,您认为犯人是怀着怎样的想法犯下这起事件的呢?”
听到这话的瞬间,我真正的想法是,我不知道……我既没有见过犯人,也没有见过犯罪现场。很明显,不管怎样的答案都是主观臆测。
但是我明白,“我不知道”这个答案出现在电视节目中是不合适的。
电视节目需要的是容易理解的、确定的评论。可能电视节目的制作方认为,只要知道了犯人的动机,观众就能坦然接受。我以精神科医生的角色来到这个节目,所以理所当然地应该站在精神科医生立场,说出有可能是答案的见解。
所以我就从个人角度进行了假设,坐成一排的嘉宾们煞有其事地听完了我的假设,我觉得我已经合格地完成了电视节目评论员的工作。这时,其中一位参加节目的嘉宾饭岛爱小姐(已故)冷不丁地提出疑问。
“为什么你能如此断言呢?”
由于太出人意料,我有那么一瞬间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她说的没错,说真的,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说。
“不,当然没法断言。因为电视节目需要精神科医生的意见,我才给出了评论,这不过是假设而已。”其实我本来是想这样机敏地回应的。但当时,在那个场合说出“我只是从精神科医生的角度推测可能是这样的……”已经竭尽全力了。在那种节目中,艺人的基本角色就是在专业人士提出评论时,毫不怀疑地点头就行了,但饭岛小姐却不同。
“为什么你能如此断言呢?”她直接提出了这个疑问。那时,我一点也不觉得她在从旁干涉。反而佩服地想“饭岛爱真是个聪明的人啊”。我认为只有真正聪明的人才会觉得,无论对方是专业人士还是怎样,想到疑问就可以直接提出哪怕对方是专业的,他们说的话也不一定正确。
不能一味输入式学习
自学时,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和自己喜欢的方式,没有的,也没有正确的。无论是东京大学的老师还是草根博主,只要有值得听的内容,只要有值得学习的东西就可以。
但是,这里有一个陷阱。
无论是阅读,还是通过网络学习,归根到底不过是输入式学习。我认为许多热衷于学习的上班族只是沉浸在输入式学习之中而已。
读几本政治和经济的入门书,掌握一点知识就满足了,你如果这么想的话,这些知识就有些浪费。
重要的不是向自己输入知识,而是将学到的知识用自己的方法输出。
就好像你如果只是告诉别人一般常识水平的知识,只会被看作见多识广的人,并不会得到认可。学习的关键在于,能形成多少属于自己的观点。能找到独特切入点来输出知识的人,才能吸引他人的目光,在工作中才能不断创新。所以,未来真正需要的是可以提供独特视角的人。
这是一个自学迸发能量的时代
对我来说,人生中持续久的习惯就是刷牙和学习,学习的价值就是有这么高。我没有在大学医院工作的经历,所以我在37岁辞去全职医生的工作后,与医疗相关的知识几乎都是我自学的,对此我充满自信。至少比起那些在大学医院的医学部里安稳度日的医生,我可能更加精通医学。除了我的本职工作外,我在教育、经济、抗老化等领域出版了600本以上的图书,这是我自学的成果,而且是输出的成果。此外,我还实现了少年时代想成为电影导演的梦想,在四十几岁时拍摄了《高考翻身记》这部作品,这也是我孜孜不倦地自学电影拍摄的成果。
哪怕是上班族,边工作边自学,输出知识,也能实现昔日的梦想。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来可能会是个平均寿命一百岁的时代,到时候,人一旦到了七十多岁还要工作,那么持续学习的人毫无疑问会更有优势。
说到底,这本书介绍的并不是那种直接和事业相关的资格证书考试的学习方法。但是,会自学的人即使在离职以后,也能通过创业等手段继续工作。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摆脱被动的输入式学习和统一的学校学习。通过自学钻研,可以从独特的视角提出自己的观点,为此我写了这本书。
要是这本书能为你的学习提供一点点帮助,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和田秀树
你可以放弃一些书
高效能人士的阅读习惯——比较阅读
围绕一个学科进行阅读时,基本的一点就是同一学科要买好几本书。
这就是所谓的“比较阅读”,一种正统的读书方法。
比如阅读经济的入门书时,不要只阅读一本,而要读好几本。
因为其中有些入门书可能会有缺陷,同时也有分散风险的意思。然而除此之外,比较阅读学到的知识更为立体。
虽然是经济的入门书,但不可能对经济的各个方面都有涉及。每个作者关注的重点和优先顺序都不一样。从销售战略上来看,每个出版社都会为了与类似内容和题材的书区别开来,故意选择与同类书籍不同的切入点进行编辑。
通过比较来阅读入门书,可以一边补充学习内容一边继续阅读,两者相辅相成帮助理解。对同一处内容进行解说时,有些表述的差异反而比较明显,由此能够明确地理解作者的立场。
哪怕是词典(事典)这种给人感觉客观记述的内容,也会由于编者的不同,解说略有差异。
比较阅读之后,就会加深理解。
在自学的过程中,不要读完解说的书就认为自己理解了。重要的是认真比对原文准确理解内容。
福泽谕吉的《劝学篇》中,开头句“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非常有名。人们通常认为这是在说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然而仔细阅读后文就会明白,福泽谕吉写的并不是单纯的平等论调。
但环顾今日的人间世界,就会看到有贤人又有愚人,有穷人又有富人,有贵人又有贱人,他们之间似乎有天壤之别。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理由很明显。《实语教》说:“人不学无智,无智者愚人。”所以贤愚之别是由于学与不学所造成的。[ 本段译文引自商务印书馆1984年10月修订二版的《劝学篇》。(译者注)
]
也就是说,福泽谕吉的主张是这样的。
“原则上人生来平等,但在现实中有穷人也有富人,有身份高的人也有身份低的人。产生这种天壤之别的,是学问的差距。认真研读学问的人自然就富裕,没有学问的人只能屈于贫穷。”
认真阅读原文就会发现,福泽谕吉根本不认为人是平等的,反而是个偏向美国流派的竞争主义者。
这样各位就能理解阅读原文的重要性了吧。
一切都是为了输出知识
读书要以输出知识为前提
正如我在开始所说,成人自学重要的不是输入知识,而是输出知识。在这个意义上,读书也不能仅仅输入知识,必须要以输出知识为前提。
要想输出自己阅读的内容,就必须让自己在某些地方写下来的内容在事后也可以找到。
这时,起到索引作用的工具就是便利贴。
把便利贴贴在自己留意的那页上,就可以直接发挥索引的作用。由于还可以在便利贴上写下信息,那么写下容易参照的关键词和小标题好不过了。
不耐烦使用便利贴的人,也可以把重要的一页折起来。
这种时候就要把重要的地方画线,在留白处记笔记。
我一般都用三色圆珠笔进行操作。
三种颜色中,黑色是写普通的资料用的,剩下的就用红色和蓝色。
两种颜色具体的使用方法是,次阅读时在意的地方画上红线,然后就只读画红线的部分,要碰到还是感觉很重要的地方就画蓝线。
一开始可能很难平衡红线和蓝线的数量。有时红线一个劲地增加,而画蓝线的地方很难决定。
但是,重复了几次之后,应该就能掌握诀窍了。一旦红线的数量得到控制,而真正有用的地方才画蓝线时,就说明可以高效阅读了。
当然,各种颜色的使用方法没有正确答案。还是要按照自己的风格进行安排。
从鹦鹉学舌开始
学习的关键在于输出知识
正如前文所说,成人自学中重要的是输出知识。我认为自学的目的就在于此。
受到国外唯结果论的观点影响,人们都依据结果来评价一个人。像我这种只不过出版过著作的人,在美国等国家也会受到尊敬。
“我写的不是专业书,内容都很浅显的。”
“我写的是备考指导书。”
就算我如此说明,别人还是会赞赏我:“尽管如此,能出版图书还是很了不起的。”这让我很不好意思。
在日本,学习就是输入知识这一认知根深蒂固。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速读及收集信息的方法等相关方面的图书常年热卖。
但是,无论读多少书,不输出出去就没法确认自己究竟理解了多少。总觉得自己好像知道一点,这种心态太危险了。这样一来,好不容易学到的东西就没有价值了。
输出知识可以帮助整理输入的知识。
另外,输出还能加强记忆力。输出已经记住的知识,可以更高效更容易地牢记。
而且,在日本,能将学到的知识准确说明出来的人在现实中更容易得到认可。
当我把自己学到的精神分析相关的知识分享给他人时,别人会夸赞我:“没想到你这么博学多识。”
虽然我也会回答:“我也是在默默努力学习的嘛。”不过我看起来真的像不学无术的吗……
不管怎样,擅长输出的人,就会拥有吸引他人的力量。
进行输出训练时,模仿他人的方法比较有效。把他人说过的话,用自己的语言重新阐述。
我之所以能滔滔不绝地谈论葡萄酒,也是现学现卖,学老师说过的话。说其中八成是模仿他的也不为过。
看完新闻解说的节目后,可以试着把内容概括给周围的人听。
如果以此为前提获取信息,就会从一开始对信息进行整理和记忆,输入的效率应该会大幅上升。
另外,如果他人提出疑问,你就会对此进行深入调查再回答,这样也能加深学习。
虽然可能有人会指出:“你这不是照搬池上彰在电视上的解说嘛。”不要气馁,继续这么做。这一过程持续下去,知识就会得到整理。
过了一年后,池上彰说过的话大部分观众已经忘了,可能他人就会佩服你是个博学多识的人了。
说到底,就算想模仿池上彰说话,也不可能和他一样说得容易理解。
模仿他人的诀窍在于要经常锻炼。
销售也是,哪怕跟10个客人进行推销后说话还不熟练,那么经过100个客人了以后,就能根据客人的类型进行推销了。
同理,模仿他人的次数越多,也会形成属于自己的说话模式。
模仿他人终要达到的,就是找到具有个人特色的内容。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