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415943丛书名: 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国家高等学校精品课程教材
编辑推荐
医学,免疫学,高等学校,教材
内容简介
《医学免疫学(第4版)研究生用》是主编及编者根据多年教学和科研实践,充分考虑到目前高等院校研究生“医学免疫学”教学的现状和需要,并参考国内外**文献和专著所编撰的医学免疫学教课书。《医学免疫学(第4版)研究生用》分为“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应答”“免疫病理”、“区域免疫生理与病理”五篇,包括33章约90万字,并有267幅插图和3篇附录。《医学免疫学(第4版)研究生用》系统地阐述了现代医学免疫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并结合免疫学**进展,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重要免疫学现象的分子机制,尤其突出免疫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目 录
目录
**篇 免疫分子
**章 可溶性免疫分子之一——抗体(1)
**节 抗体的分子生物学特征(2)
一、抗体的分子结构(2)
二、抗体的生物合成、表达与代谢(4)
第二节 抗体的异质性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6)
一、抗体的异质性(6)
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8)
第三节 抗体的生物学功能与特性(10)
一、抗体的主要生物学功能(10)
二、各类抗体的特性和作用(10)
第四节 抗体工程(12)
一、单克隆抗体(12)
二、基因工程抗体(13)
第二章 可溶性免疫分子之二——补体(18)
**节 补体的激活及生物学作用(18)
一、补体激活途径(18)
二、补体激活的凝集素途径(21)
三、补体的生物学作用(24)
第二节 补体调节蛋白对补体激活途径的调控作用(26)
一、针对C3转化酶C4b2a的调节作用(27)
二、针对旁路途径C3转化酶C3bBb的调节作用(28)
三、针对攻膜复合体的调节作用(28)
第三节 补体相关疾病及干预策略(29)
一、遗传性补体缺陷与临床(29)
二、补体功能异常相关的主要临床疾病(32)
三、补体相关的生物治疗策略(35)
第三章 可溶性免疫分子之三——细胞因子(37)
**节 细胞因子概述(37)
一、细胞因子的类别(37)
二、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38)
三、细胞因子表达与功能的调节(39)
四、细胞因子受体(40)
五、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42)
六、细胞因子参与某些病理过程(43)
七、细胞因子及其受体药物研发及应用(44)
第二节 重要的细胞因子(45)
第三节 趋化因子家族(53)
一、趋化因子的类别(53)
二、趋化因子受体(54)
三、趋化因子的生物学功能(56)
四、趋化因子与临床(57)
第四章 免疫细胞膜分子(58)
**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58)
一、参与抗原提呈及T细胞/B细胞激活的膜分子(58)
二、参与免疫效应的膜分子(65)
三、参与免疫细胞黏附的膜分子(66)
第二节 免疫细胞表面的离子通道和神经介质受体(72)
一、免疫细胞相关的离子通道(72)
二、免疫细胞表面的激素、神经介质受体(73)
第三节 免疫细胞膜分子的修饰和转换(73)
一、免疫细胞膜分子多聚化及其生物学意义(73)
二、免疫细胞跨膜分子与可溶性分子的转换(75)
第四节 免疫细胞膜分子与临床(77)
一、免疫细胞膜分子参与疾病发生(77)
二、基于免疫细胞膜分子的疾病诊疗(79)
第五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80)
**节 人类MHC(HLA复合体)(81)
一、HLA复合体定位、结构及分类(81)
二、HLA复合体多态性及其他遗传特征(84)
第二节 HLA抗原(86)
一、HLA抗原的分子结构(86)
二、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87)
三、HLA分子表达及其调控(90)
第三节 MHC分子的功能及临床意义(91)
一、MHC分子的功能(92)
二、HLA与医学的关系(93)
第二篇 免疫细胞
第六章 固有免疫细胞(95)
**节 吞噬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95)
一、吞噬细胞概述(95)
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98)
第二节 NK细胞和其他参与固有免疫的淋巴细胞(100)
一、NK细胞的一般特征(100)
二、NK细胞表面调节性受体(102)
三、NK细胞主要生物学功能(104)
四、固有样淋巴细胞(105)
五、固有淋巴样细胞(107)
第三节 抗原提呈细胞及树突状细胞(108)
一、抗原提呈细胞的类别(108)
二、树突状细胞(109)
第四节 其他免疫相关细胞(114)
第七章 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117)
**节 T/B淋巴细胞来源与分化(117)
一、T细胞分化、发育(117)
二、B细胞分化、发育(119)
三、淋巴细胞发育的调节(121)
第二节 T细胞(122)
一、T细胞的重要表面标志(122)
二、T细胞的类别及功能亚群(123)
第三节 B细胞(134)
第八章 免疫细胞内分子生物学事件及生物学行为(137)
**节 免疫细胞内分子生物学事件(137)
一、免疫细胞的物质、能量代谢(137)
二、免疫细胞相关的酶(140)
三、免疫细胞胞内蛋白分子的修饰(142)
四、免疫细胞相关表观遗传学(144)
第二节 免疫细胞生物学行为(145)
一、免疫细胞迁徙(145)
二、免疫细胞的大分子跨膜转运(147)
三、免疫细胞增殖及调控(149)
四、免疫细胞分化与老化(150)
五、免疫细胞自噬(151)
六、免疫细胞凋亡(152)
第九章 免疫相关的信号转导(157)
**节 细胞内信号转导概述(157)
一、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的分子基础(157)
二、主要的信号转导途径(160)
第二节 固有免疫相关的信号转导(162)
一、Toll样受体相关的信号转导(162)
二、NOD样受体(NLR)相关的信号转导(164)
第三节 适应性免疫应答相关的信号转导(165)
一、TCR-CD3介导的信号转导(165)
二、BCR-Igα/Igβ介导的信号转导(167)
三、T/B细胞激活的共刺激信号通路(169)
第四节 免疫效应分子相关的信号转导(170)
一、细胞因子信号转导途径(170)
二、免疫球蛋白Fc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173)
第三篇 免疫应答
第十章 抗原与抗原提呈(176)
**节 抗原的概念与特征(176)
一、抗原的性质与分类(177)
二、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178)
三、诱导免疫细胞激活、增殖的其他物质(180)
第二节 抗原提呈的分子机制(184)
一、提呈外源性抗原的内体-溶酶体途径(184)
二、提呈内源性抗原的胞质溶胶途径(186)
三、抗原的交叉提呈途径(188)
四、提呈脂类抗原的CD1分子途径(190)
第十一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分子机制(192)
**节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192)
一、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192)
二、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193)
三、T细胞的功能及其机制(197)
四、细胞免疫应答的恢复阶段——T细胞的转归(201)
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201)
一、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201)
二、B细胞对TI抗原的应答(209)
第十二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免疫调节(211)
**节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异性(211)
一、BCR(Ig)多样性及其分子基础(211)
二、TCR多样性及其分子基础(216)
第二节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记忆性(218)
一、记忆性体液免疫应答的特点与机制(219)
二、记忆性细胞免疫应答的特点与机制(219)
第三节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耐受性(221)
一、免疫耐受概述(221)
二、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223)
三、免疫耐受的维持和终止(227)
第四节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调节(228)
一、感知是免疫调节的前提(228)
二、网络化的调节模式(229)
三、负调节机制发挥主导作用(233)
第十三章 固有免疫(235)
**节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235)
第二节 固有免疫的识别机制(236)
一、固有免疫的模式识别(236)
二、固有免疫识别的分子模式(239)
三、模式识别受体(242)
第三节 固有免疫的生物学意义(251)
一、固有免疫参与并调控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251)
二、固有免疫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效应(251)
三、固有免疫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251)
四、固有免疫与疾病(252)
第十四章 黏膜免疫(254)
**节 黏膜免疫系统概述(254)
一、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254)
二、黏膜免疫系统的特点(256)
第二节 黏膜相关的固有免疫(256)
一、黏膜的屏障功能(256)
二、黏膜固有免疫细胞的功能(258)
第三节 黏膜相关的适应性免疫(259)
一、黏膜免疫系统特有的抗原摄取方式(259)
二、黏膜相关的细胞免疫应答特点(260)
三、黏膜相关的体液免疫应答特点(262)
四、黏膜免疫效应的“扩散”(264)
五、黏膜免疫耐受(265)
第四节 机体与共生菌的生态平衡(267)
一、共生菌对免疫系统的影响(267)
二、黏膜免疫系统对共生菌低应答(269)
三、共生菌与疾病发生(269)
第四篇 免疫病理
第十五章 超敏反应(270)
**节 Ⅰ型超敏反应(270)
一、发病机制(270)
二、临床常见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276)
三、决定Ⅰ型超敏反应易感性的因素(277)
四、Ⅰ型超敏反应的免疫学防治原则(279)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281)
一、发病机制(281)
二、常见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281)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283)
一、发病机制(283)
二、常见免疫复合物病(284)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285)
一、发病机制(285)
二、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286)
第十六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288)
**节 自身免疫病的致病因素及机制(289)
一、遗传因素与AID(290)
二、自身抗原改变与AID(291)
三、免疫系统异常与AID(293)
四、参与AID发生的其他因素(297)
五、固有免疫与自身炎症性疾病(298)
第二节 自身组织损伤机制(298)
第三节 自身免疫病治疗原则(300)
一、自身免疫病的常规治疗(301)
二、自身免疫病的免疫生物疗法(301)
第十七章 感染免疫与免疫缺陷(303)
**节 感染免疫概述(303)
一、感染与宿主免疫功能的相互作用(303)
二、感染与其他免疫相关疾病的关系(304)
第二节 胞外菌感染与免疫(305)
一、胞外菌感染的致病机制(305)
二、机体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学机制(306)
三、胞外菌的免疫逃逸机制(307)
第三节 胞内菌感染与免疫(308)
一、胞内菌感染的特点及致病机制(308)
二、宿主抗胞内菌感染的免疫学机制(309)
第四节 病毒感染与免疫(310)
一、病毒致病作用及其机制(310)
二、机体抗病毒的免疫防御机制(311)
三、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312)
第五节 寄生虫感染与免疫(313)
一、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314)
二、寄生虫感染的特点及表现(314)
三、抗寄生虫免疫(314)
第六节 真菌感染与免疫(316)
第七节 免疫缺陷(317)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317)
二、继发性免疫缺陷(320)
**篇 免疫分子
**章 可溶性免疫分子之一——抗体(1)
**节 抗体的分子生物学特征(2)
一、抗体的分子结构(2)
二、抗体的生物合成、表达与代谢(4)
第二节 抗体的异质性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6)
一、抗体的异质性(6)
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8)
第三节 抗体的生物学功能与特性(10)
一、抗体的主要生物学功能(10)
二、各类抗体的特性和作用(10)
第四节 抗体工程(12)
一、单克隆抗体(12)
二、基因工程抗体(13)
第二章 可溶性免疫分子之二——补体(18)
**节 补体的激活及生物学作用(18)
一、补体激活途径(18)
二、补体激活的凝集素途径(21)
三、补体的生物学作用(24)
第二节 补体调节蛋白对补体激活途径的调控作用(26)
一、针对C3转化酶C4b2a的调节作用(27)
二、针对旁路途径C3转化酶C3bBb的调节作用(28)
三、针对攻膜复合体的调节作用(28)
第三节 补体相关疾病及干预策略(29)
一、遗传性补体缺陷与临床(29)
二、补体功能异常相关的主要临床疾病(32)
三、补体相关的生物治疗策略(35)
第三章 可溶性免疫分子之三——细胞因子(37)
**节 细胞因子概述(37)
一、细胞因子的类别(37)
二、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38)
三、细胞因子表达与功能的调节(39)
四、细胞因子受体(40)
五、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42)
六、细胞因子参与某些病理过程(43)
七、细胞因子及其受体药物研发及应用(44)
第二节 重要的细胞因子(45)
第三节 趋化因子家族(53)
一、趋化因子的类别(53)
二、趋化因子受体(54)
三、趋化因子的生物学功能(56)
四、趋化因子与临床(57)
第四章 免疫细胞膜分子(58)
**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58)
一、参与抗原提呈及T细胞/B细胞激活的膜分子(58)
二、参与免疫效应的膜分子(65)
三、参与免疫细胞黏附的膜分子(66)
第二节 免疫细胞表面的离子通道和神经介质受体(72)
一、免疫细胞相关的离子通道(72)
二、免疫细胞表面的激素、神经介质受体(73)
第三节 免疫细胞膜分子的修饰和转换(73)
一、免疫细胞膜分子多聚化及其生物学意义(73)
二、免疫细胞跨膜分子与可溶性分子的转换(75)
第四节 免疫细胞膜分子与临床(77)
一、免疫细胞膜分子参与疾病发生(77)
二、基于免疫细胞膜分子的疾病诊疗(79)
第五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80)
**节 人类MHC(HLA复合体)(81)
一、HLA复合体定位、结构及分类(81)
二、HLA复合体多态性及其他遗传特征(84)
第二节 HLA抗原(86)
一、HLA抗原的分子结构(86)
二、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87)
三、HLA分子表达及其调控(90)
第三节 MHC分子的功能及临床意义(91)
一、MHC分子的功能(92)
二、HLA与医学的关系(93)
第二篇 免疫细胞
第六章 固有免疫细胞(95)
**节 吞噬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95)
一、吞噬细胞概述(95)
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98)
第二节 NK细胞和其他参与固有免疫的淋巴细胞(100)
一、NK细胞的一般特征(100)
二、NK细胞表面调节性受体(102)
三、NK细胞主要生物学功能(104)
四、固有样淋巴细胞(105)
五、固有淋巴样细胞(107)
第三节 抗原提呈细胞及树突状细胞(108)
一、抗原提呈细胞的类别(108)
二、树突状细胞(109)
第四节 其他免疫相关细胞(114)
第七章 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117)
**节 T/B淋巴细胞来源与分化(117)
一、T细胞分化、发育(117)
二、B细胞分化、发育(119)
三、淋巴细胞发育的调节(121)
第二节 T细胞(122)
一、T细胞的重要表面标志(122)
二、T细胞的类别及功能亚群(123)
第三节 B细胞(134)
第八章 免疫细胞内分子生物学事件及生物学行为(137)
**节 免疫细胞内分子生物学事件(137)
一、免疫细胞的物质、能量代谢(137)
二、免疫细胞相关的酶(140)
三、免疫细胞胞内蛋白分子的修饰(142)
四、免疫细胞相关表观遗传学(144)
第二节 免疫细胞生物学行为(145)
一、免疫细胞迁徙(145)
二、免疫细胞的大分子跨膜转运(147)
三、免疫细胞增殖及调控(149)
四、免疫细胞分化与老化(150)
五、免疫细胞自噬(151)
六、免疫细胞凋亡(152)
第九章 免疫相关的信号转导(157)
**节 细胞内信号转导概述(157)
一、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的分子基础(157)
二、主要的信号转导途径(160)
第二节 固有免疫相关的信号转导(162)
一、Toll样受体相关的信号转导(162)
二、NOD样受体(NLR)相关的信号转导(164)
第三节 适应性免疫应答相关的信号转导(165)
一、TCR-CD3介导的信号转导(165)
二、BCR-Igα/Igβ介导的信号转导(167)
三、T/B细胞激活的共刺激信号通路(169)
第四节 免疫效应分子相关的信号转导(170)
一、细胞因子信号转导途径(170)
二、免疫球蛋白Fc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173)
第三篇 免疫应答
第十章 抗原与抗原提呈(176)
**节 抗原的概念与特征(176)
一、抗原的性质与分类(177)
二、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178)
三、诱导免疫细胞激活、增殖的其他物质(180)
第二节 抗原提呈的分子机制(184)
一、提呈外源性抗原的内体-溶酶体途径(184)
二、提呈内源性抗原的胞质溶胶途径(186)
三、抗原的交叉提呈途径(188)
四、提呈脂类抗原的CD1分子途径(190)
第十一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分子机制(192)
**节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192)
一、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192)
二、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193)
三、T细胞的功能及其机制(197)
四、细胞免疫应答的恢复阶段——T细胞的转归(201)
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201)
一、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201)
二、B细胞对TI抗原的应答(209)
第十二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免疫调节(211)
**节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异性(211)
一、BCR(Ig)多样性及其分子基础(211)
二、TCR多样性及其分子基础(216)
第二节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记忆性(218)
一、记忆性体液免疫应答的特点与机制(219)
二、记忆性细胞免疫应答的特点与机制(219)
第三节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耐受性(221)
一、免疫耐受概述(221)
二、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223)
三、免疫耐受的维持和终止(227)
第四节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调节(228)
一、感知是免疫调节的前提(228)
二、网络化的调节模式(229)
三、负调节机制发挥主导作用(233)
第十三章 固有免疫(235)
**节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235)
第二节 固有免疫的识别机制(236)
一、固有免疫的模式识别(236)
二、固有免疫识别的分子模式(239)
三、模式识别受体(242)
第三节 固有免疫的生物学意义(251)
一、固有免疫参与并调控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251)
二、固有免疫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效应(251)
三、固有免疫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251)
四、固有免疫与疾病(252)
第十四章 黏膜免疫(254)
**节 黏膜免疫系统概述(254)
一、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254)
二、黏膜免疫系统的特点(256)
第二节 黏膜相关的固有免疫(256)
一、黏膜的屏障功能(256)
二、黏膜固有免疫细胞的功能(258)
第三节 黏膜相关的适应性免疫(259)
一、黏膜免疫系统特有的抗原摄取方式(259)
二、黏膜相关的细胞免疫应答特点(260)
三、黏膜相关的体液免疫应答特点(262)
四、黏膜免疫效应的“扩散”(264)
五、黏膜免疫耐受(265)
第四节 机体与共生菌的生态平衡(267)
一、共生菌对免疫系统的影响(267)
二、黏膜免疫系统对共生菌低应答(269)
三、共生菌与疾病发生(269)
第四篇 免疫病理
第十五章 超敏反应(270)
**节 Ⅰ型超敏反应(270)
一、发病机制(270)
二、临床常见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276)
三、决定Ⅰ型超敏反应易感性的因素(277)
四、Ⅰ型超敏反应的免疫学防治原则(279)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281)
一、发病机制(281)
二、常见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281)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283)
一、发病机制(283)
二、常见免疫复合物病(284)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285)
一、发病机制(285)
二、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286)
第十六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288)
**节 自身免疫病的致病因素及机制(289)
一、遗传因素与AID(290)
二、自身抗原改变与AID(291)
三、免疫系统异常与AID(293)
四、参与AID发生的其他因素(297)
五、固有免疫与自身炎症性疾病(298)
第二节 自身组织损伤机制(298)
第三节 自身免疫病治疗原则(300)
一、自身免疫病的常规治疗(301)
二、自身免疫病的免疫生物疗法(301)
第十七章 感染免疫与免疫缺陷(303)
**节 感染免疫概述(303)
一、感染与宿主免疫功能的相互作用(303)
二、感染与其他免疫相关疾病的关系(304)
第二节 胞外菌感染与免疫(305)
一、胞外菌感染的致病机制(305)
二、机体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学机制(306)
三、胞外菌的免疫逃逸机制(307)
第三节 胞内菌感染与免疫(308)
一、胞内菌感染的特点及致病机制(308)
二、宿主抗胞内菌感染的免疫学机制(309)
第四节 病毒感染与免疫(310)
一、病毒致病作用及其机制(310)
二、机体抗病毒的免疫防御机制(311)
三、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312)
第五节 寄生虫感染与免疫(313)
一、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314)
二、寄生虫感染的特点及表现(314)
三、抗寄生虫免疫(314)
第六节 真菌感染与免疫(316)
第七节 免疫缺陷(317)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317)
二、继发性免疫缺陷(320)
前 言
序言
媒体评论
评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