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2555888
内容简介
为帮助现代读者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我社曾积十年之功,邀请专家对儒家十三经分别作了深入浅出的注释和今译,汇为《十三经译注》。自刊行以来,《十三经译注》获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喜爱。但也有部分读者略嫌十三经篇帙浩繁,难以卒读。今特从《十三经译注》中选出四书五经部分,合为一编,名为《四书五经译注》,希望能为儒家经典的读者提供一套可信的*基本的读本。
本套丛书还包括:《尚书译注》、《周易译注》、《礼记译注 上》、《礼记译注 下》、《春秋左传译注 上》、《春秋左传译注 下》、《孟子译注》、《诗经译注》。
本套丛书还包括:《尚书译注》、《周易译注》、《礼记译注 上》、《礼记译注 下》、《春秋左传译注 上》、《春秋左传译注 下》、《孟子译注》、《诗经译注》。
目 录
《大学译注 中庸译注 论语译注》
出版说明
大学译注
中庸译注
论语译注
《尚书译注》
出版说明
前言
译注说明
虞夏书
尧典
舜典
汩作
九共九篇
粟饫
大禹漠
皋陶谟
益稷
禹贡
甘誓
五子之歌
胤征
帝告
釐沃
汤征
……
商书
周书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周易译注》
出版说明
前言
译注说明
卷一 上经
乾卦
坤卦第二
屯卦第三
蒙卦第四
卷二
需卦第五
讼卦第六
师卦第七
比卦第八
小畜卦第九
履卦第十
泰卦第十一
……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附录
《礼记译注 上》
出版说明
前言
曲礼上第
曲礼下第二
檀弓上第三
檀弓下第四
王制第五
月令第六
曾子问第七
文王世子第八
礼运第九
礼器第十
郊特牲第十一
内则第十二
玉藻第十三
明堂位第十四
丧服小记第十五
……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礼记译注 下》
《春秋左传译注 上》
《春秋左传译注 下》
《孟子译注》
《诗经译注》
出版说明
前言
国风
周南 召南
周南
召南
邶风 鄘风 卫风
邶风
鄘风
卫风
玉风
郑风
齐风
魏风
唐风
秦风
陈风
桧风
曹风
豳风
二雅
小雅
大雅
颂
周颂
鲁颂
商颂
出版说明
大学译注
中庸译注
论语译注
《尚书译注》
出版说明
前言
译注说明
虞夏书
尧典
舜典
汩作
九共九篇
粟饫
大禹漠
皋陶谟
益稷
禹贡
甘誓
五子之歌
胤征
帝告
釐沃
汤征
……
商书
周书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周易译注》
出版说明
前言
译注说明
卷一 上经
乾卦
坤卦第二
屯卦第三
蒙卦第四
卷二
需卦第五
讼卦第六
师卦第七
比卦第八
小畜卦第九
履卦第十
泰卦第十一
……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附录
《礼记译注 上》
出版说明
前言
曲礼上第
曲礼下第二
檀弓上第三
檀弓下第四
王制第五
月令第六
曾子问第七
文王世子第八
礼运第九
礼器第十
郊特牲第十一
内则第十二
玉藻第十三
明堂位第十四
丧服小记第十五
……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礼记译注 下》
《春秋左传译注 上》
《春秋左传译注 下》
《孟子译注》
《诗经译注》
出版说明
前言
国风
周南 召南
周南
召南
邶风 鄘风 卫风
邶风
鄘风
卫风
玉风
郑风
齐风
魏风
唐风
秦风
陈风
桧风
曹风
豳风
二雅
小雅
大雅
颂
周颂
鲁颂
商颂
在线试读
大学译注
大学之道①,在明明德②,在亲民③,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声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④;致知在格物⑤。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白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⑥。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注释]①大学:大人之学。②明德:指人生之初所秉赋于天的至善之德,亦即所谓“人之初,性本善”的善性。③亲民:亲当作新。言既自明其德,而使人用此道以自新。④致其知:致,推极;知,识见。推极所知,使识见包涵广泛。⑤格物:格,探究。谓研究事物,探寻其本原。⑥本乱而末治者:修身为本,而家、国、天下为末。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内心的光明之德,在于使民众自新,在于达到至善的境界而不动摇。知道了该达到的境界才能确定志向,志向确定了才能心意宁静,心意宁静才能随处而安,随处而安才能虑事周详,虑事周详才能达到至善。每样东西都有本末,每件事情都有始终,知道了本末始终的先后次序,便接近宗旨了。古时候要把彰明内心的光明之德推及天下的人,先治理自己的国家;要治理自己的国家,先整顿自己的家族;要整顿自己的家族,先修饬自身;要修饬自身,先端正内心;要端正内心,先使意念真诚;要使意念真诚,先提高识见;提高识见的途径是探究事物的原理。探究了事理的原理才能使识见提高,识见提高了才能使意念真诚,意念真诚了才能使内心端正,内心端正了才能使自身修饬,自身修饬了才能使家族整顿,家族整顿了才能使国家治理,国家治理了才能使天下安定。从天子直到平民,所有人都应该把修饬自身作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化力气的地方不见成效,而不化力气的地方反而有成效,这样的事是没有的。
[段意]《大学》本是汉人所编《礼记》中的一篇,属“通论”类。全篇讲述了如何通过修身明德达到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其篇名按当时通行的命篇方式取篇首的“大学”二二字为题。宋代的理学家援引汉代的学制对“大学”的涵义作了新的解释,认为所谓的“大学”,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君子达道从政之学。这样,理学家们.就把经过重新整理、解释的《大学》,作为了理学的基本经典。此章是开篇的章,按理学家的意见,此章属经,是曾子所述的孔子之言。它作为全篇的纲领,揭示了研修大学的三个要点,即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并提出了达到这一目的的八个步骤,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大学之道①,在明明德②,在亲民③,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声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④;致知在格物⑤。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白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⑥。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注释]①大学:大人之学。②明德:指人生之初所秉赋于天的至善之德,亦即所谓“人之初,性本善”的善性。③亲民:亲当作新。言既自明其德,而使人用此道以自新。④致其知:致,推极;知,识见。推极所知,使识见包涵广泛。⑤格物:格,探究。谓研究事物,探寻其本原。⑥本乱而末治者:修身为本,而家、国、天下为末。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内心的光明之德,在于使民众自新,在于达到至善的境界而不动摇。知道了该达到的境界才能确定志向,志向确定了才能心意宁静,心意宁静才能随处而安,随处而安才能虑事周详,虑事周详才能达到至善。每样东西都有本末,每件事情都有始终,知道了本末始终的先后次序,便接近宗旨了。古时候要把彰明内心的光明之德推及天下的人,先治理自己的国家;要治理自己的国家,先整顿自己的家族;要整顿自己的家族,先修饬自身;要修饬自身,先端正内心;要端正内心,先使意念真诚;要使意念真诚,先提高识见;提高识见的途径是探究事物的原理。探究了事理的原理才能使识见提高,识见提高了才能使意念真诚,意念真诚了才能使内心端正,内心端正了才能使自身修饬,自身修饬了才能使家族整顿,家族整顿了才能使国家治理,国家治理了才能使天下安定。从天子直到平民,所有人都应该把修饬自身作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化力气的地方不见成效,而不化力气的地方反而有成效,这样的事是没有的。
[段意]《大学》本是汉人所编《礼记》中的一篇,属“通论”类。全篇讲述了如何通过修身明德达到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其篇名按当时通行的命篇方式取篇首的“大学”二二字为题。宋代的理学家援引汉代的学制对“大学”的涵义作了新的解释,认为所谓的“大学”,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君子达道从政之学。这样,理学家们.就把经过重新整理、解释的《大学》,作为了理学的基本经典。此章是开篇的章,按理学家的意见,此章属经,是曾子所述的孔子之言。它作为全篇的纲领,揭示了研修大学的三个要点,即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并提出了达到这一目的的八个步骤,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