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9272443丛书名: 博采谋略经典
编辑推荐
张良得此书,遂辅佐刘邦,建立大汉王朝。
从来没有一本书,像《素书》一样影响了一个朝代,成就历史的辉煌。
字字珠玑,句句名言,灿烂经典,历久弥新!
从来没有一本书,像《素书》一样影响了一个朝代,成就历史的辉煌。
字字珠玑,句句名言,灿烂经典,历久弥新!
内容简介
《素书》为汉代黄石公著,全书分为六章,把道、德、仁、义、礼综为一体,融会贯通,对复杂的人性进行了入木三分的阐释,对世间万事万物的本质洞察入微。全书虽只有一千三百六十字,但字字珠玑,句句名言,蕴涵着极大的智慧。内容包括治国安邦的大谋略和为人处世的小智慧,被誉为罕见的谋略学和智慧库。
古典名著,精装呈现!
古典名著,精装呈现!
目 录
《素书》原序
《素书》原典
原始章
正道章
求人之志章
本宗道德章
遵义章
安礼章
在线试读
【原典】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张氏注曰:离而用之则有五,合而浑之则为一;一之所以贯五,五所以衍一。
王氏点评:此五件是教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若肯一件件依著行,乃立身、成名之根本。
【译文】
天道、德行、仁爱、正义、礼制,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解读】
“原”即根本,“原始”就是为基础和根本的发端。道、德、仁、义、礼,这五者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作者在这一章中重点论述了这五者与人生的关系。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道、德、仁、义、礼大体囊括了中华文明总体思想的原始理论。人生的多数内容,也基本包含于这五个字之中。
从本质上来讲,道、德、仁、义、礼是一体的,它们是一个原始本体的五个范畴的外化。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作为规范单独存在,而且,它们又有共同的精神来统筹。因此,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而又互相独立。作为同一精神的不同产物,这五者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并在不同的时候产生不一样的结果。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循序渐进,以此提高修为,也就是《礼记大学》中所说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说以自我完善为基础,进而学会修身养性,进而治理家庭,进而治理国家,直到平定天下。当然,在真实的生活中能够这样做的人非常少。于是,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可贵态度相互结合补充,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史上交替影响。无论是人生理想,还是人生态度,在立身处世、修身养性中都必须遵循道、德、仁、义、礼。
在黄石公看来,天道、德行、仁爱、正义、礼制这些才是做人真正的根本。因为张良本身具备了这些优良的素质,黄石公才会选择他作为自己衣钵的传人。可查的历史文献上并没有记载黄石公以前是否认识张良,但是,他很可能在暗地里认真观察过张良,并通过几次实地考察之后选中了张良。
据《史记》记载:秦末,韩国少年张良为报秦国灭韩之仇,散尽家中所有财物访求刺客,命其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不幸的是,刺客失手,被生擒后触柱而死。秦始皇大怒,下令在全国通缉这起刺杀案的主谋。生死关头,张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在那里藏了起来,并结交各方豪杰,等待下一次复仇的机会。在张良隐藏的这段时间,他受到黄石公的赏识,得到了《素书》。张良凭借《素书》,成功地辅佐刘邦平定关中,并在鸿门宴中和项羽斗智斗勇,终帮助刘邦夺取了天下。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张良明白卸磨杀驴的道理,及时功成身退。从他遇到黄石公那天起,张良的行动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为了避免内乱,安抚开国功臣,张良使用了《素书》中“小怨不赦,大怨必生”这条计谋,成功劝说高祖封雍齿为什邡侯。因为张良在辅佐刘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卓越智慧,刘邦称赞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后世有许多人将张良这些功绩都归功于《素书》。
俗话说:“机遇往往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张良能够得到《素书》,不仅仅因为运气,也因为他自身的能力。
一天,张良走到下邳桥的时候,碰到一个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非常古怪,张良走到他面前的时候,他故意让自己的鞋坠落到桥下,并傲慢地对张良说:“小子,你赶快下去给我将鞋捡上来。”张良很不高兴,但因为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年迈的老人,还是耐着性子替他把鞋捡上来。老人又傲慢地说:“给我穿上。”张良本不情愿,但转念一想,自己已经替他把鞋捡上来了,再给他穿上也没什么。于是就跪下将鞋给老人穿上。看到张良这般忍辱谦恭,老人非常满意,含笑而去。
没过多久,老人忽然返回对张良说:“老朽觉得你是一个可塑之才。这样吧,就在这里,五天后的清晨,你来找我。”张良觉得老者气度不凡,就说:“好。”五天后的清晨,天刚刚亮,张良就急急忙忙地赶到桥上,谁知老者已经站在桥上了。他很生气地说:“年轻人,说好与老朽相会,你为什么要迟到?”说完就拂袖而去。老人在路上边走边说:“五天后的清晨,你再来这里找我吧!”五天后,鸡刚刚打鸣的时候,张良就赶到了桥上,但是老者又赶在了他的前面。这次,老人也非常生气,但还是耐着性子嘱咐他说:“五天后的清晨在这里相会吧!”这次,张良吸取了教训,在半夜之前就赶到了桥上。他在桥上等了一会儿之后,老者才赶到。看到张良已经在等待自己,老人高兴地说:“你做得很对,应当如此。”说着,老者从袖中掏出一卷竹简递给张良,说:“你读了这本书,就能够做帝王的老师。再过十年,你就会辅佐一个人起兵,十三年之后,你会在济北遇到我。谷城山下那块黄石就是我。”说完后,老人也不跟张良打招呼,飘然而去。包括张良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知道老者的真实姓名,就根据他的说法尊称他为黄石公。张良得到这本书后,发现它和自己以前读过的书很不一样,就日夜苦读,深得真传。秦末,狼烟四起、群雄逐鹿,张良投靠了刘邦,并辅佐他建立了大汉王朝。功成名就后,张良明哲保身,及时隐退,避免了杀身之祸。
……
张氏注曰:离而用之则有五,合而浑之则为一;一之所以贯五,五所以衍一。
王氏点评:此五件是教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若肯一件件依著行,乃立身、成名之根本。
【译文】
天道、德行、仁爱、正义、礼制,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解读】
“原”即根本,“原始”就是为基础和根本的发端。道、德、仁、义、礼,这五者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作者在这一章中重点论述了这五者与人生的关系。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道、德、仁、义、礼大体囊括了中华文明总体思想的原始理论。人生的多数内容,也基本包含于这五个字之中。
从本质上来讲,道、德、仁、义、礼是一体的,它们是一个原始本体的五个范畴的外化。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作为规范单独存在,而且,它们又有共同的精神来统筹。因此,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而又互相独立。作为同一精神的不同产物,这五者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并在不同的时候产生不一样的结果。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循序渐进,以此提高修为,也就是《礼记大学》中所说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说以自我完善为基础,进而学会修身养性,进而治理家庭,进而治理国家,直到平定天下。当然,在真实的生活中能够这样做的人非常少。于是,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可贵态度相互结合补充,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史上交替影响。无论是人生理想,还是人生态度,在立身处世、修身养性中都必须遵循道、德、仁、义、礼。
在黄石公看来,天道、德行、仁爱、正义、礼制这些才是做人真正的根本。因为张良本身具备了这些优良的素质,黄石公才会选择他作为自己衣钵的传人。可查的历史文献上并没有记载黄石公以前是否认识张良,但是,他很可能在暗地里认真观察过张良,并通过几次实地考察之后选中了张良。
据《史记》记载:秦末,韩国少年张良为报秦国灭韩之仇,散尽家中所有财物访求刺客,命其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不幸的是,刺客失手,被生擒后触柱而死。秦始皇大怒,下令在全国通缉这起刺杀案的主谋。生死关头,张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在那里藏了起来,并结交各方豪杰,等待下一次复仇的机会。在张良隐藏的这段时间,他受到黄石公的赏识,得到了《素书》。张良凭借《素书》,成功地辅佐刘邦平定关中,并在鸿门宴中和项羽斗智斗勇,终帮助刘邦夺取了天下。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张良明白卸磨杀驴的道理,及时功成身退。从他遇到黄石公那天起,张良的行动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为了避免内乱,安抚开国功臣,张良使用了《素书》中“小怨不赦,大怨必生”这条计谋,成功劝说高祖封雍齿为什邡侯。因为张良在辅佐刘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卓越智慧,刘邦称赞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后世有许多人将张良这些功绩都归功于《素书》。
俗话说:“机遇往往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张良能够得到《素书》,不仅仅因为运气,也因为他自身的能力。
一天,张良走到下邳桥的时候,碰到一个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非常古怪,张良走到他面前的时候,他故意让自己的鞋坠落到桥下,并傲慢地对张良说:“小子,你赶快下去给我将鞋捡上来。”张良很不高兴,但因为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年迈的老人,还是耐着性子替他把鞋捡上来。老人又傲慢地说:“给我穿上。”张良本不情愿,但转念一想,自己已经替他把鞋捡上来了,再给他穿上也没什么。于是就跪下将鞋给老人穿上。看到张良这般忍辱谦恭,老人非常满意,含笑而去。
没过多久,老人忽然返回对张良说:“老朽觉得你是一个可塑之才。这样吧,就在这里,五天后的清晨,你来找我。”张良觉得老者气度不凡,就说:“好。”五天后的清晨,天刚刚亮,张良就急急忙忙地赶到桥上,谁知老者已经站在桥上了。他很生气地说:“年轻人,说好与老朽相会,你为什么要迟到?”说完就拂袖而去。老人在路上边走边说:“五天后的清晨,你再来这里找我吧!”五天后,鸡刚刚打鸣的时候,张良就赶到了桥上,但是老者又赶在了他的前面。这次,老人也非常生气,但还是耐着性子嘱咐他说:“五天后的清晨在这里相会吧!”这次,张良吸取了教训,在半夜之前就赶到了桥上。他在桥上等了一会儿之后,老者才赶到。看到张良已经在等待自己,老人高兴地说:“你做得很对,应当如此。”说着,老者从袖中掏出一卷竹简递给张良,说:“你读了这本书,就能够做帝王的老师。再过十年,你就会辅佐一个人起兵,十三年之后,你会在济北遇到我。谷城山下那块黄石就是我。”说完后,老人也不跟张良打招呼,飘然而去。包括张良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知道老者的真实姓名,就根据他的说法尊称他为黄石公。张良得到这本书后,发现它和自己以前读过的书很不一样,就日夜苦读,深得真传。秦末,狼烟四起、群雄逐鹿,张良投靠了刘邦,并辅佐他建立了大汉王朝。功成名就后,张良明哲保身,及时隐退,避免了杀身之祸。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