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历史文物考古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

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

《何以中国》为读者展开了一个时间长线,打开了一个扇面,向大家一一讲述始于公元前2000年,中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通过陶寺的兴衰、嵩山地区文化的星罗棋布、新砦遗址的崛起等,*后辐辏到二里头遗址–中国*

作者:许宏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6年05月 

ISBN: 9787108056832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27.99

类别: 文物考古 SKU:5c2387d1421aa9858779c661 库存: 缺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8056832丛书名: 许宏作品集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

考古学家解读从神话到历史的文明进程

公元前2000年,在以传世文献为本位的夏王朝始年的推定上,是个便于记忆的数字。

公元前2000年,在所谓的夏王朝前夕,考古发现中看不到与传世文献相对应的“王朝气象”。

公元前2000年,在中原地带发生了一系列事件:陶寺的革命,嵩山的整合,新砦的发轫……为随后以二里头为先导的中原广域王权国家的飞跃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2000年——中国文明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本书从考古学视角,解读从神话到历史的文明进程,讲述了早期中国的故事。

 

内容简介

“中国”的称谓从何而来?为什么我们的国家叫做“中国”?

在古老而神秘的青铜器何尊上,出现了“中国”二字。这一重器于20世纪60年代出土于陕西宝鸡,长达122字的铭文讲述了周武王在灭商之后计划营建东都的重大决策,其中“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乂)民”,意思是想要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在这里统治人民。其实早在西周王朝建立之前很久远的时间——公元前2000年,在中原地区,*早的中国已经开始展开她广袤而悠长的画卷了。

“何以中国”是对*早的中国如何产生的追问,本书为读者展开了一个时间长线,打开了一个扇面,向大家一一讲述始于公元前2000年,中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通过陶寺的兴衰、嵩山地区文化的星罗棋布、新砦遗址的崛起等,*后辐辏到二里头遗址——中国*早广域王权国家的横空出世上来,进而解构中国*个王朝——夏王朝的诞生。

作者简介

许 宏  1963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院,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二里头工作队队长。主要从事夏商周考古和中国古代城市考古研究,关注中国文明形成与早期国家的考古学研究。 著有《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和“解读早期中国”系列丛书。

目  录

解 题  1

一 陶寺的兴衰  1

陶寺“革命”了?  3

都城与阴宅的排场  6

龙盘、鼍鼓和特磬  10

“革命”导致失忆?  13

“拿来主义”的硕果  16

大邑小国  18

小铜器的大问题  22

是字吗?什么字?  25

寻“夏墟”找到陶寺  27

禹都乎?尧都乎?  30

衰亡的谜团与意义  33

二 嵩山的动向  37

“地理王国”出中原  39

两大集团  42

林立的聚落群  45

扑朔迷离话城址  48

城邑分布有玄机  50

危险来自邻人?  52

近看大邑王城岗  55

“王城”是怎样造出的  58

大洪水,传说还是史实  60

大禹在哪儿治水?  63

“王城”下游有大邑  65

大邑瓦店的气派  67

方正城池的由来  69

“贵族社区”平粮台  72

不可小瞧古城寨  75

暴力:现象与动因  78

三 新砦的发轫  81

新砦的分量  83

众说纷纭话新砦  85

困惑与收获  87

从围垣到环壕  90

铜礼器的讯息  92

古书中“挖”出铜鬶  96

龙形象,权贵的秘符?  99

墨玉璋的来龙去脉  102

那年月,有国家吗?  105

逐鹿何以在中原  107

四 大邑二里头  111

山北的政治图景  113

二里头人从何而来?  115

此洛河非彼洛河  117

一水冲三都  119

“半岛”上的新居民  122

都邑大建设  124

走向全盛  129

持续辉煌与都邑终结  133

不堪重负的陶器  136

难哉,一刀断夏商  137

五 中原与中国  141

文化大扩张  143

二里头国家的“疆域”  145

“畿外”的殖民据点?  148

长江边的“飞地”  150

铜与盐,扩张的动因?  153

国家群与“国上之国”  155

软实力催生“中国”世界  158

余 论  162

在线试读

 

解 题

“何以中国”,本来是拙著《早的中国》(科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后一节的标题。它以设问的形式给了这本小书一个开放式的收束:

深入发掘“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环境与文化底蕴,无疑会更全面地澄清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轨迹。对中国历史的长程观察有助于了解早的“中国”何以诞生。

“何以中国”,本来是对原因的追问,按说回答也应是思辨性的、哲理性的讨论,但这本小书基本上是在叙述一个过程,讲一个故事——早的“中国”诞生的故事。显然,仅仅叙述过程,无法圆满回答“何以中国”的追问,但对过程的叙述或许比论理更能迫近答案。这本小书所做的就是这种“迫近”的尝试。

如果说《早的中国》写的是二里头王都这一个“点”,那么《何以中国》则试图讲述二里头这个早“中国”的由来。故可以认为,它是《早的中国》的姊妹篇。

自“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先生1926年发掘山西夏县西阴村,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发掘河南安阳殷墟以来,中国考古学参与古史建构的历史已近百年。通观上个世纪学术界对中国早期文明史的探索历程,由于丰富的文献材料及由此产生的史学传统,这一探索理所当然地以对具体国族、王朝的确认为中心。“证

经补史”情结与研究取向,基本上贯穿了学术史的始终。

在超脱了“证经补史”的理念和话语系统之后,古史建构仍被考古学者引为己任,这里的“史”开始被看作囊括整个社会文化发展进程的大历史。作为兄弟学科的文献史学和考古学,则更多地可以看作建构这一大的历史框架的途径和手段。解读文字诞生前后“文献不足征”时代的无字地书,进而构建出东亚大陆早期文明史

的框架,考古学的作用无可替代,已是不争的事实。考古人参与写史势所必然,但话语系统的转换却并非易事。本书就是这一路向上的一个尝试,试图夹叙夹议地勾画出那个时代的轮廓。

只能勾画一个轮廓,这主要是由考古学的学科特点决定的。那就是,其以长时段的、历史与文化发展进程的宏观考察见长,而对精确年代和具体历史事件的把握则不是它的强项。受这些特性的影响,考古学角度的叙述与文献史学对历史时期的叙述相比肯定是粗线条的。由此,可以理解的是,公元前2000年这一时间点,上下浮动数十乃至上百年都是可能的。这个年代只是一个约数,考古学观察到的与这个年代相关的现象只是考古学和年代学目前的认识。以耶稣诞辰为计数起点的这个时间整数,本不具有太多的历史意义。在本书中,它只是我们探究中国早期文明进程的一个切入点而已。

话虽如此,它又是一个颇具兴味的切入点。

按古典文献的说法,夏王朝是中国早的王朝,是破坏了原始民主制的世袭“家天下”的开端。一般认为,夏王朝始建于公元前21世纪,“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夏王朝建立的年代估定为公元前2070 年左右,也有学者推算夏王朝始年不早于公元前2000年。总之,在以传世文献为本位的夏王朝始年的推定上,公元前2000年是一个便于记忆的年数。

但文献中的这些记述,却不易与具体的考古学现象相对应。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无法在缺乏当时文字材料的情况下,确证尧、舜、禹乃至夏王朝的真实存在,确认哪类考古学遗存属于这些国族或王朝。狭义的王统的话语系统和视角,也不足以涵盖勾勒出这段历史的波澜壮阔。在考古学上,那时仍处于“龙山时代”。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一二百年时间里,也即在所谓的夏王朝前期,考古学上看不到与传世文献相对应的“王朝气象”。依考古学的观察,这段历史还有重新叙述的必要。

但纷乱中又孕育着新的动向。大体在公元前2000 年前后,大河以东的晋南地区,辉煌一时的陶寺文化由盛转衰;几乎与此同时,大河之南的嵩山一带,在“逐鹿中原”的躁动中逐渐显现出区域整合的迹象,新砦集团开始“崭露头角”。显然,它的崛起,为随后以二里头为先导的中原广域王权国家的飞跃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地缘政治上,地处中原腹地的郑州—洛阳地区成为中原王朝文明的发祥地。

鉴于此,公元前2000年,是中原文明史乃至中国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抢先评论了 “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新知文库37·神祇、陵墓与学者:考古学传奇

EUR €37.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国家宝藏(青少年版)

EUR €40.99
加入购物车

中国考古学

EUR €48.99
加入购物车

考古的故事

EUR €47.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