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508601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三重改革叠加,检察将向何处去?本书以宏观和长远的眼光看待正在发生的检察变革,提出以公诉为中心的检察制度发展新方向。
内容简介
本书放眼更加长远的未来,以大尺度的历史观考察检察发展路径,认为公诉权应成为当之无愧的检察核心,公诉权是检察制度的源头和归属,是检察制度的灵魂,应当以强大诉权回应以审判为中心的召唤,将庭审打造成检察制度的发言席和宣传栏,以自组织的管理模式理顺检察内部激励体系,在法庭上强势回归,使公诉人成为人格化的检察制度,以指控立德、立言、立行,以思想力、语言力、行动力赢得实实在在的公信力,将以往分散用力的检察布局向诉权方向集中,以专业化细化诉权分工,以诉权为核心整合检察职能,打造检察核心竞争力。重新诠释公诉权内涵,将公益诉讼注入其中,使公益诉讼与指控犯罪成为新时代检察制度的双轮驱动。
目 录
起诉书的再反思 1
起诉书的叙述性 2
公诉新语丝 25
说说公诉腔 26
公诉 “老炮儿”的味道 30
即席发言的意义 36
出庭公诉工作的实质化 40
公诉理念的再转型 51
新时代检察官应当具备的六种内在品质 52
法治是个奢侈品 60
顺应以审判为中心打通案件质量传递通道 69
反对被迫自证其罪特权的理念与制度环境 74
司法官的汇报艺术 87
司法直觉与司法理性 89
检察再出发 93
检察再出发 94
检察专业化的格局与模式 117 检察官是个什么官 121 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路上先别忙排座次 127 检察机关应当成为公共利益的代言人 131 司法制度的新设想 137 首席公诉人制度之提倡 138 检察KPI 144 司法官“退休返聘”制度之设立 151 去审查报告化与去行政化 156 司法机关中间层治理体系的思考 160 去行政化之后领导管什么 165 检警关系的再协调 171 检警合作之设想 172 对我国侦查终结权配置现状的反思:以佘祥林案为例 178 让警察直面法庭又何妨 188 法治机理的新视角 193 犯罪圈的两个维度——从贪污贿赂案件解释说开去 194 谈谈缺席审判——无罪判决是聂树斌案提审后面临的唯一选择 200
一审终止审理裁定能否立即生效——贪污受贿案件解释引发的程序
问题 208 认罪认罚的本质:刑事程序2.0 221
起诉书的叙述性 2
公诉新语丝 25
说说公诉腔 26
公诉 “老炮儿”的味道 30
即席发言的意义 36
出庭公诉工作的实质化 40
公诉理念的再转型 51
新时代检察官应当具备的六种内在品质 52
法治是个奢侈品 60
顺应以审判为中心打通案件质量传递通道 69
反对被迫自证其罪特权的理念与制度环境 74
司法官的汇报艺术 87
司法直觉与司法理性 89
检察再出发 93
检察再出发 94
检察专业化的格局与模式 117 检察官是个什么官 121 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路上先别忙排座次 127 检察机关应当成为公共利益的代言人 131 司法制度的新设想 137 首席公诉人制度之提倡 138 检察KPI 144 司法官“退休返聘”制度之设立 151 去审查报告化与去行政化 156 司法机关中间层治理体系的思考 160 去行政化之后领导管什么 165 检警关系的再协调 171 检警合作之设想 172 对我国侦查终结权配置现状的反思:以佘祥林案为例 178 让警察直面法庭又何妨 188 法治机理的新视角 193 犯罪圈的两个维度——从贪污贿赂案件解释说开去 194 谈谈缺席审判——无罪判决是聂树斌案提审后面临的唯一选择 200
一审终止审理裁定能否立即生效——贪污受贿案件解释引发的程序
问题 208 认罪认罚的本质:刑事程序2.0 221
实务问题的新主张 225
悔罪表现的认定 226 从旧兼从轻原则的普遍效力 230 刑事补正裁定的适用范围 233 法律体现的从来都是价值观 238 法治应该如何被信仰 241 公共道德养成的价值 245 从《被告山杠爷》看权利向权力的转化与异化 251 智人的狂欢:法律人马拉松随想曲 257 法律自媒体的影响力建构 261 未来之法——算法说了算? 265
后记
前 言
检察向何处去
改革如羁旅,何处是归途?
作为检察官,总感觉像是法治国的异乡人,找不到回家的路。
检察制度凡二百年,风云变幻,浩荡已成世界大势;中国检察上百年,跌宕起伏,但终因法治而勃兴;检察改革数十载,兜兜转转,站在历史的十字路,而今迈步从头越。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出生于法兰西,身世可以追溯到古罗马,中文名字来自东瀛,我们被称为革命之子,我们涤荡了旧世界,因为我们代表了人民的名义、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我们骨子里流淌的是法治的血液。我们在侦查与审判的山谷之间,辟出一条检察之路,从此才有了控审分离的现代法治,支撑法庭成三角构造。正因此,这也是一条法治之路。这条路不是流水线中可以简省的一环,它是法治的中枢神经,牵连四方,传导着正义的讯息。如果中枢神经被切断,我们只能卧床不起。
我们身在何方?
我们处在一个日益复杂的社会,正因为复杂,对法治的渴求才格外强烈。法治就是统御复杂社会的超级算法,这种计算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人力的负荷。我们处在一个个人崛起的时代,个人的权利诉求、影响力都在加速增长。我们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网络化、城市化、规模效应正在推动社会变化呈指数级加速。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其实这是人类进化的一个拐点,我们只是刚好处于加速期。
我们向何处去?
我们的脚步不敢慢下来,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对方向。我们必须根据司法规律配置有限的检察资源,整合核心职能打造拳头型检察产品。我们不是在套用经济学,只是借鉴经济学的理性思维,以用户为导向实现司法效能的最大化。扁平化、去中心化的组织结构就是为了增加灵活性、体现法治产品的人性属性,案件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是一个个检察官办案办出来的,让能听见炮火的人去指挥战斗,让直面法庭的人做出决定,我们才能对法治的胜利更有信心;专业化、精细化是为了植根于本土资源创造更加精致的法治产品,适应社会的多元化、法治需求的个性化,这就是法治的供给侧改革。
让我们再出发。
我们扛着法治国的大旗再出发,其道路必然是曲折的、渐进的,但其前途也必将是光明的,因为它是司法规律的回归,是检察官天然使命的回归。与其说是改革,不如说是一次迟到的“归来”。我们的出发并不是在权力分配的蛋糕上博弈,只是在努力寻找日渐迷失的本我。司法责任制改革也是一场司法官人性的解放运动,就是要打破无往不在的行政枷锁,像实现“包产到户”用价值规律来引导人性一样,用司法规律来引导司法官的人格,实现我们一直期待的每一个个案的公平正义。
我为什么要书写这些?
因为我们对这份职业爱得深沉。
刘哲2018 年7 月26 日定稿于西直门
改革如羁旅,何处是归途?
作为检察官,总感觉像是法治国的异乡人,找不到回家的路。
检察制度凡二百年,风云变幻,浩荡已成世界大势;中国检察上百年,跌宕起伏,但终因法治而勃兴;检察改革数十载,兜兜转转,站在历史的十字路,而今迈步从头越。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出生于法兰西,身世可以追溯到古罗马,中文名字来自东瀛,我们被称为革命之子,我们涤荡了旧世界,因为我们代表了人民的名义、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我们骨子里流淌的是法治的血液。我们在侦查与审判的山谷之间,辟出一条检察之路,从此才有了控审分离的现代法治,支撑法庭成三角构造。正因此,这也是一条法治之路。这条路不是流水线中可以简省的一环,它是法治的中枢神经,牵连四方,传导着正义的讯息。如果中枢神经被切断,我们只能卧床不起。
我们身在何方?
我们处在一个日益复杂的社会,正因为复杂,对法治的渴求才格外强烈。法治就是统御复杂社会的超级算法,这种计算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人力的负荷。我们处在一个个人崛起的时代,个人的权利诉求、影响力都在加速增长。我们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网络化、城市化、规模效应正在推动社会变化呈指数级加速。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其实这是人类进化的一个拐点,我们只是刚好处于加速期。
我们向何处去?
我们的脚步不敢慢下来,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对方向。我们必须根据司法规律配置有限的检察资源,整合核心职能打造拳头型检察产品。我们不是在套用经济学,只是借鉴经济学的理性思维,以用户为导向实现司法效能的最大化。扁平化、去中心化的组织结构就是为了增加灵活性、体现法治产品的人性属性,案件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是一个个检察官办案办出来的,让能听见炮火的人去指挥战斗,让直面法庭的人做出决定,我们才能对法治的胜利更有信心;专业化、精细化是为了植根于本土资源创造更加精致的法治产品,适应社会的多元化、法治需求的个性化,这就是法治的供给侧改革。
让我们再出发。
我们扛着法治国的大旗再出发,其道路必然是曲折的、渐进的,但其前途也必将是光明的,因为它是司法规律的回归,是检察官天然使命的回归。与其说是改革,不如说是一次迟到的“归来”。我们的出发并不是在权力分配的蛋糕上博弈,只是在努力寻找日渐迷失的本我。司法责任制改革也是一场司法官人性的解放运动,就是要打破无往不在的行政枷锁,像实现“包产到户”用价值规律来引导人性一样,用司法规律来引导司法官的人格,实现我们一直期待的每一个个案的公平正义。
我为什么要书写这些?
因为我们对这份职业爱得深沉。
刘哲2018 年7 月26 日定稿于西直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