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8030328
★ 散发诗意和禅思的百年茶道经典!日本美学大师冈仓天心传世之作!
★ 原书以英文出版以来,已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瑞典语等十几种译本,畅销不衰,以优美文辞入选美国中学教科书!
★ “茶道”为日本传统美学之精髓,冈仓天心以诗意纯净的语言,通过茶道的产生、流传、仪式及其背后的哲学思想,带领读者一窥日本古典美学的世界。
★ 考究精装工艺,封面采用复古大红色配专色金,内文采用进口东方书纸,全彩印刷,插图为极其珍贵的《卖茶翁茶器图》,深沉典雅,美轮美奂。
★ 著名茶文化学者周重林作序,生活美学家周华诚导读,诚意推荐!
经典摘录:
1. 人生喜乐只需这小小一杯,泪水很快便会充溢其中,而对永恒难以抑制的渴求,让我们能轻易地将其一饮而尽。
2. 人们若不能感知己身不凡之中的渺小,多半也会忽略他人平凡之中的伟大。
3. 言所应言,适可而止,才是礼仪之道。
4. 永恒即为刹那时,涅槃总在咫尺间。
5. 生活的艺术,便在于对周围环境的不断调适。
6. 一个人需做到虚怀若谷、包容万物,才能成为万事万物的主宰。整体总是能主宰局部的。
7. 一个人若能掌握生命艺术的精髓,便是道家所说的“真人”。
8. 禅宗能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得见大道,而茶道的整个理念正是其结果。
茶道是一种对“残缺”的崇拜,是在我们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为了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所进行的温柔试探。
冈仓天心以“茶道”为切入口,以诗意纯净的语言,条分缕析地剖陈日本古典美学的精髓,通过茶道的产生、流传、仪式及其背后的哲学思想,来解释日本的生活艺术和审美观,为西方人理解东方文化及艺术之美打开了一道迷人的回廊。
《茶之书》是冈仓天心用英文写就,1906年在美国出版,即获得世界性的声誉,并入选美国教科书,至今已有十几种语言译本,畅销百年不衰。本书在英文原版基础上翻译,结合日本古典美学,力图还原冈仓天心构造的茶道世界,为读者呈现至真至美的审美体验。
序 周重林 / 001
导读 周华诚 / 007
章 一碗见人性 / 001
第二章 茶的流派与沿革 / 027
第三章 道与禅 / 049
第四章 茶室 / 073
第五章 艺术鉴赏 / 103
第六章 花 / 123
第七章 茶师 / 153
译后记 / 169
附录一
冈仓天心小传 / 175
冈仓天心年表 / 179
附录二
他们:日本茶道宗师 / 183
冈仓天心的《茶之书》,把世俗形下的饮馔之事,提升到空灵美妙的哲学高度,甚至视为安身立命的终极信仰。
——台湾作家 蔡珠儿
《茶之书》,是使日本文化走向世界的书,能让日本人以及东方人认识自己的文化。
——日本文化观察家 李长声
《茶之书》能引发中国读者思考的地方应不只这些……我们可以欣赏日本茶道的美,我们可以共同品味艺术殿堂里的人类思想与艺术的精华,然而,当冈仓天心满怀深情的守护“日本之心”时,难道我们不也应当好好守护我们的“中华之心”?
——“冈仓天心研究”著名专家、学者 蔡春华
一碗见人性
茶是一门艺术,需大师妙手泡制,方能绽放其贵的特质。茶有优劣之分,正如绘画有高下之别,且总是下者居多一样。要得一壶绝味好茶,并没有可依样画葫芦的秘方,就好比要再培养出一个提香或一个雪村那样,并无定法可循。每一种茶叶的备制与冲泡皆独一无二,各自都与水量、水温有着不同的契合程度,各自都拥有独特的叙事风格。而真正的美,就蕴藏其中。
这艺术与人生的法则,既简单又基础,但社会民众却总也无法认清,并且我们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宋代诗人李竹懒曾悲伤地叹道,世间有三件憾事:慧徒毁于庸师之教,雅作流于粗鄙之眼,佳茗废于愚拙之手。
与艺术一样,茶也有时代及流派之分。它的发展可粗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煎茶、点茶和撮泡法。我们现代所归属的乃是后者。这几种不同的品茗方式,正体现了它们各自盛行之时的时代精神。盖因生活本身就是一种表达,我们不经意间的举动,总是泄露出内心深处的想法。孔夫子曾云:“人焉廋哉”。或许,正是因为我们并无不凡之事需要掩藏,所以才在细枝末节之处显露了太多真实的自我。日常琐碎之事,也可与哲学或诗歌的境界等量齐观,同样堪为民族理想的注疏。正如对葡萄酒的不同偏好,体现出了欧洲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的独特风格,茶道理想也反映出东方文化的不同情调。用来煎茶的茶饼,用作点茶的茶末,以及撮泡饮用的茶叶,分别展现出中国唐代、宋代及明代所特有的情感脉动。在此,且让我们借用已经被过分滥用的艺术分类术语,将它们划分为茶的古典派、浪漫派及自然派。
原生长于中国南部的茶树,在很早之前就为中国的植物学界与医药学界所熟知。在各类经典中,茶也被称为荼、蔎、荈、槚、茗,因其可解乏,可明目,可愉悦身心,亦可增强意志,故世人对其评价甚高。茶不仅可以内服,还可制成膏状外敷,用来缓解风湿疼痛。道士们宣称茶是炼制不老仙丹的重要配料,而僧侣们则经年累月地饮茶,以保证其有长时间打坐的精力。
到公元四五世纪之时,茶已经成为长江流域居民喜爱的饮品。也正是在这个时期,现代的“茶”字被创造出来,显然此字是对古书中“荼”字的讹用。南朝诗人曾留下一些断编残简,表达了对这“流玉之沫”的狂热崇拜。当时的皇帝也常将名贵茶叶赏赐给位高权重的大臣,作为对其功勋的褒奖。然而,在那个时代,饮茶的方法还相当粗陋。叶子蒸过后,用石臼捣碾,制成茶饼,和米、姜、盐、陈皮、香料、牛奶等配料一同煎煮,有时甚至还会放入大葱。如今中国的藏族人及不少蒙古部族还保留着这种饮制方法,他们用这些配料制出味道奇特的茶汤。从东方商队的客栈里学会饮茶的俄国人,其在茶中加入柠檬片的举动,正是这种古老饮法的证明。
pt;” >
附录二
他们:日本茶道宗师 / 183
达达地瓜 –
非常好的一本书,可读可藏,总体上很不错。
塑料荷花 –
茶道源于中国,完善与延续于日本。日本善于将中国之文化美学化。
ahterry –
相信很多人都与我一样,对于茶道是一知半解的,往往我们渴了,就会找水喝,无论是饮料、咖啡,还是茶品,我们往往更多的是用来解渴,很少是用来悟道。??????茶道,在中国也算是源远流长的,不过很多都是玄而又玄的哲学说教,让我们并不知道饮茶兼作者的真实用心,以为他每天除了云山雾罩外,不会说人话。但从这本《茶之道》却是一本接地气的作品,它没有像国内的著作那样,过分纠缠于茶道的历史以及茶道的发展趋势,只是从茶道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入手,让我们知道茶道其实没有那么玄之又玄,不是那些看似吃饱了饭的人在从事所谓的闭门造车,而是说生活中包括茶、花、… 展开评论
相信很多人都与我一样,对于茶道是一知半解的,往往我们渴了,就会找水喝,无论是饮料、咖啡,还是茶品,我们往往更多的是用来解渴,很少是用来悟道。??????茶道,在中国也算是源远流长的,不过很多都是玄而又玄的哲学说教,让我们并不知道饮茶兼作者的真实用心,以为他每天除了云山雾罩外,不会说人话。但从这本《茶之道》却是一本接地气的作品,它没有像国内的著作那样,过分纠缠于茶道的历史以及茶道的发展趋势,只是从茶道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入手,让我们知道茶道其实没有那么玄之又玄,不是那些看似吃饱了饭的人在从事所谓的闭门造车,而是说生活中包括茶、花、甚至一行一言中都有深奥的意义,都有一些值得思考的成份。?????冈仓天心这本书最初是以英文写就的,后来翻译成日语,再之在国际上流行,有了中文译本,对此我们一般都恐惧于经过这么多人的译与写,会不会失去原汁原味呢,好在我虽然不懂日文,但对英文还有些自信,于是从字里行间进行对照,发现这本书果真符合信达雅的特征,这对于理科类作品或许很容易,但对于文史哲类的作品不可谓是一种创举与进步。??????冈仓天心的生平是与明治维新联系在一起的,对于稍懂世界史的读者,不难发现茶道中落也是与时代背景有点不谋而合的,明治维新前,日本是封闭落后的,而生活于其中的各阶层人士必然是痛苦的,无助的,但是他们能够不屈从于当时的黑暗,而是透过一点一滴的转变,带动民风的更新与社情的进化,的确是开一代风气之新,成为了东亚的强者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国力与军事,但是这些优雅的礼节也是治国平天下的需要。?????《茶之道》文字并不多,但是道理却很深刻,估计就是成语所说的“言简而意丰”。正如书中第一章的标题“一碗见人性”的那种意味,这本书可谓是“千字见人生”!
纯唇 –
此书虽是日本人所写,但对茶道的理解还是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