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7137881
第17版内容的编写修订是根据我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原则精神和国家食品药晶监督管理局的相关要求,为紧跟医药学科的发展和不断满足临床医师和药学工作者的需要,以安全合理使用药物为重点,在第16版基础上做了较大的补充和提高。同时,为便于检索和阅读,对第17版的编排和印制也做了较大的改进。
第1章 药物学总论
第2章 药物治疗的药理学基础(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第3章 合理使用药物
第4章 药物的制剂和贮存
第5章 药品和处方管理
第2篇 抗感染药物
第6章 抗生素
第7章 化学合成的抗菌药
第8章 抗结核药
第9章 抗麻风病药及抗麻风病反应药
第10章 抗真菌药
第11章 抗病毒药
第12章 抗寄生虫病药
第3篇 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第13章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
第14章 镇痛药
第15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16章 抗痛风药
第17章 抗癫痫药
第18章 镇静药、催眠药和抗惊厥药
第19章 抗震颤麻痹药
第20章 抗精神病药
第21章 抗焦虑药
第22章 抗躁狂药
第23章 抗抑郁药
第24章 抗脑血管病药
第25章 抗老年痴呆药和改善脑代谢药
第26章 麻醉药及其辅助用药
第4篇 作用于自主神经系统的药物
第27章 拟胆碱药和抗胆碱药
第28章 拟肾上腺素药和抗肾上腺素药
第5篇 主要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
第29章 钙通道阻滞药
第30章 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
第31章 抗心律失常药
第32章 防治心绞痛药
第33章 周围血管舒张药
第34章 降血压药
第35章 抗休克的血管活性药
第36章 调节血脂药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6篇 主要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第37章 祛痰药
第38章 镇咳药
第39章 平喘药
第7篇 主要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第40章 治疗消化性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药物
第41章 胃肠解痉药
第42章 助消化药
第43章 促胃肠动力药及止吐药和催吐药
第44章 泻药和止泻药
第45章 微生态药物
第46章 肝胆疾病辅助用药
第47章 治疗炎性肠病药
第48章 其他消化系统用药
第8篇 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第49章 促凝血药
第50章 抗凝血药
第51章 血浆及血浆代用品
第52章 抗贫血药
第53章 促进白细胞增生药
第54章 抗血小板药物
第9篇 主要作用于泌尿和生殖系统的药物
第55章 主要作用于泌尿系统的药物
第56章 主要作用于生殖系统和泌乳功能的药物
第10篇 激素及其有关药物
第57章 垂体激素及其有关药物
第58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第59章 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
第60章 避孕药
第61章 胰岛激素和其他影响血糖的药物
第62章 甲状腺激素类药物和抗甲状腺药物
第11篇 主要影响变态反应和免疫功能的药物
第63章 抗变态反应药
第64章 免疫抑制药
第65章 免疫增强药
第12篇 抗肿瘤药物
第66章 抗肿瘤药
第13篇 维生素类、营养类药物、酶制剂以及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药物
第67章 维生素类
第68章 酶类和其他生化制剂
第69章 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用药
第70章 营养药
第71章 抗肥胖症药
第14篇 各科用药
第72章 老年病用药
第73章 外科用药和消毒防腐收敛药
第74章 皮肤科用药
第75章 眼科用药
第76章 耳鼻喉科和口腔科用药
第77章 妇产科外用药
第15篇 其他类药物
第78章 解毒药
第79章 防治矽肺的药物
第80章 防治放射病的药物
第81章 药用附加剂
第82章 诊断用药
第83章 生物制品
附录
一、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目录
二、药物的近似溶解度
三、儿科用药剂量表
四、按体表面积计算小儿药物用量
五、按对妊娠的危险性等级的药物检索表
六、哺乳期妇女慎用的药物
七、运动员禁忌的药物
八、常见农药及毒物中毒急救一览表
九、某些药物及化学物品的血药浓度
十、临床药代动力学的数学术语及其定义
十一、某些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参数
十二、肝、肾功能低下时药物的f1/2和剂量的调整
十三、医药卫生学科常用计量单位和医用计量单位换算系数
中文药名索引
英文药名索引
第17版内容的编写修订是根据我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原则精神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要求,为紧跟医药学科的发展和不断满足临床医师和药学工作者的需要,以安全合理使用药物为重点,在第16版基础上做了较大的补充和提高。同时,为便于检索和阅读,对第17版的编排和印制也做了较大的改进。具体修订调整如下:
1.调整收载的药物品种本版正文共收载药物近2100种。补充了第16版应该收载而被遗漏的药物品种以及自2006年以来国内上市的国产和进口的新药品种,如新型带状疱疹镇痛药等共120余种。删除了由于不良反应或毒性而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淘汰的药物[仅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淘汰或制药企业召回者用文字注明,本版未予以删除],如在我国撤市的抗肥胖症药西布曲明等共3种;删除了第16版列于章(或节)末表格中确已不再应用的药物,但为便于个别读者作历史性的检索,在相应的章或节末用文字注明了需了解的相关药物“可查阅本书第16版第××页”。为节省篇幅,对第16版中列于章(或节)末表格中仍在应用的药物,改为连续文字叙述,不列项目标题,以小一号字体排印。
2.更新和充实相关内容对各类药物的“综述性介绍”,根据临床的需求更新和补充该类药物药理学及药物治疗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分类等内容。并依据国内外药品管理机构(如sFDA、:FDA等)正式发布的文件以及相关权威刊物如《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国药物警戒》等,特别针对有关药物安全有效方面的内容,予以修订充实了部分药物(如口服降血糖药胰岛素增敏剂类的罗格列酮等)的有关项目如“适应证”、“用法和用量”、“不良反应”、“禁忌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内容。对个别药物的文字内容表述做了删繁就简和调整,使之更加简明、准确和富有条理性。
药物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在西方是如此,在我国也是如此。
我华夏之邦素称文明古国,向来以历史悠久、文化发达著称于世。我国医药起源很早,古代典籍有“伏羲氏尝味百草”、“神农尝百草”之说,虽然伏羲、神农是否实有其人尚待确定,但肯定有人将前人的发现、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和提高。这也表明我国早在原始社会,人们通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已逐渐认识了某些植物、动物、矿物药的治疗作用。
根据现有史料,远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的夏代和商代,我国就已有了酒和汤液的发明。周代的《诗经》、《山海经》等著作中已收载许多种药物。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五十二病方》(据考证是公元前3世纪的写本)记载的药物达242种。秦汉之际,新的药物品种更不断增加。西汉初年已有药物著作在民间流传。汉平帝元始5年(公元5年)曾征集天下通晓方术本草者来京师,“本草”已成为药物学的通称。《神农本草经》约成书于公元1~2世纪间。它总结了东汉以前的药物知识,是我国现存早的药物学专书,收载药物365种。以后许多朝代都曾编修过本草。南北朝时陶弘景将《神农本草经》加以整理补充,汇编成《本草经集注》,药物由:365种增加到730种,这是《神农本草经》以后药物学的又一次整理提高。显庆2年(公元657年)唐政府组织长孙无忌、苏敬等20余人编撰本草,并向各地征集药物标本,绘制成图,于显庆4年编成,收载药物850种,取名《新修本草》。这是我国部由国家颁行的药物学权威著作,有人认为它是世界上早的一部国家药典。宋代官方与私人均从事本草的编修。宋初,政府曾组织编修《开宝本草》、《嘉祜本草》和《图经本草》,并颁行全国。四川名医唐慎微独力编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收载药物达1558种,附单方验方3000余首,为保存我国古代本草史料作出了贡献。明代李时珍所编《本草纲目》,集历代本草之大成,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00余首,共有插图1160幅,内容非常丰富。1596年出版以后,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而且还陆续译成德、日、英、法文等文字,传播海外,成为国际上研究药学和生物学的宝贵参考资料。清代赵学敏编著《本草纲目拾遗》,收《本草纲目》未收载之药。700余种,同时还博采国外及民间医药资料,内容很有参考价值。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