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05538525
中国民间舞蹈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成果,是舞蹈文化的宝贵财富,要使它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使它在弘扬中国文化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对它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总结出关于中国民间舞蹈的一些基本理论,《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就是基于这一目的而撰写的。
本书分为12章,第1、2、3章为舞蹈文化的基础知识。第4、5章是从古代文化遗存的角度分述中国原始舞蹈文化遗存与鼓舞文化情贯古今的特色。第6~11章按“五种文化类型”的划分,对一些民族的民间舞蹈进行具体的文化分析;第12章着重论述中国民间舞蹈与时代精神这一根本性的问题。为阅读和授课时之方便,每章后面附有每章重点与思考题;为读者深入研究时查阅有关注解之方便,各章注释和参考书目均放在本书*后的附录部分。
《中国艺术教育大系》序
前言
章 舞蹈的文化探索
节 文化
第二节 舞蹈文化
第三节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
第二章 民间舞蹈的概念与文化特征
节 民间舞蹈的概念
第二节 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
第三章 中国民间舞蹈的概况与文化类型
节 中国民间舞蹈的概况
第二节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类型
第三节 民间舞蹈的民俗文化特征
第四章 中国原始舞蹈遗存
节 中国原始舞蹈遗存及其特点
第二节 萨满舞
第三节 藏传佛教寺庙舞蹈
第四节 东巴舞
第五章 鼓舞开先河
节 鼓舞是农耕舞蹈文化的开端
第二节 鼓舞情贯古今
第三节 芦笙舞
第六章 农耕文化与汉族民间舞蹈
节 汉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点与艺术特点
第二节 灯节、灯舞与灯阵
第三节 高跷与秧歌
第四节 齐鲁文化与山东三大秧歌
第五节 从辽南高跷到东北秧歌
第六节 江南特色的花灯、花鼓与采茶
第七节 兼融南北风韵的安徽花鼓灯
第七章 农耕文化与少数民族民间舞蹈
节 朝鲜族民间舞蹈
第二节 傣族民间舞蹈
第三节 其他农耕民族的民间舞蹈
第八章 草原文化与游牧民族民间舞蹈
第九章 海洋文化与沿海民族民间舞蹈
第十章 农牧文化与高原民族的民间舞蹈
第十一章 绿洲文化与西北民族的民间舞蹈
第十二章 中国民间舞蹈与时代精神
后记
附录一:《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各章注释
附录二:《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参考书目
附录三:《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图片目录
章 舞蹈的文化探索
节 文化
二、文化的两种类型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标志,文化的积累、传播和发展,主要是通过文字和人的直接传承进行的。“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并不断地前进,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类能够记述自己的发展历史,积累文化知识”。远古以来,人类曾用刻石铭骨、竹简帛书等方式,记述当时的生活和文化成就。印刷术出现后,又利用印刷出版记述人类前进的历程,给后人留下许多重要的文物、文献。现代人通过金石文物、故书古籍,便可了解古代的生活;一些未能记载的有关文化史料,却在人们的生活中、民间文学艺术中有所遗存。因此,只有全面发掘文字记载的与无文字记载的文化遗存,经过研究,充分运用于创造人类社会更美好的未来。
在语言形成以前,人类曾使用声音、手势、体态传情达意,进行交往。那时,人体是表现文化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形式。语言形成,文字出现以后,人们可以利用语言文字广泛交流;利用语言文字继承、传播和发展文化,促进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提高科学文化的水平。同时,人类自身的各种本能、思维能力、创造力的潜能也随之增强,并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语言文字不断规范,词义更加明确、洗练的发展过程中,见诸文字的各种文化逐渐形成系统的文字文化。人类发展过程中,各历史阶段的文化特征会在人体留下生理的、心理的文化痕迹,直到现今依然有所遗存,并被人们理解,这种可以传情达意的动态形象,就是“人体文化”。“人体文化”和各种非语言文字文化构成非语言文字文化体系,从而形成文化的两种类型。非语言文字文化并不限于舞蹈,音乐、美术、杂技、体育等文体形式,民俗、礼仪、以及劳动生活的动态等,都属于此类文化。非语言文字文化也有高低之分,同样可以创作各类艺术精品,例如:优美的舞蹈形象,观后令人回味无穷;引人入胜的乐曲,可绕梁三日;精美的美术作品,给人以深邃的联想。因此,作为非语言文化,无论是创作与表演者还是观赏者,同样需要学习和培养,才能达到较高的文化水平。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