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527282丛书名: 我心优雅
作者用充满笑泪的语言描述了她放弃稳定的生活和颇有前景的工作,到哥伦比亚大学以及在华盛顿工作的一段经历。文字幽默有趣,故事跌宕起伏,遭遇奇葩美国室友、体验美国魔幻课堂、去采访贩毒的犯罪分子,和教授心理斡旋,去看有关以色列聋孩的电影,在团队工作中和人发生分歧。每一个章节的故事,都让人读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
作者超过了30岁去留学,遭遇了很多客观限制,但是她明媚的,如同小小说一般的文字,带给大家不断超越自我的感动。这本书不仅仅值一个梦想,还有关于实现梦想的方法论。这是一本集趣味和深度为一体的书,会带着你的思维进行一场多元文化的、波澜壮阔的旅行,让你如同走进3D电影一般走进一种教学氛围,认识一种全然不同的教育方法。
在这本书里,希望留学的人们会找到如何应付海外生存困境的干货,正在迷茫的白领会找到突破瓶颈的助推力量,有梦想的人会有找到同道中人的感动,而家长们,会找到了解孩子的心灵钥匙。海涛是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口述历史的**名中国学生,研究者会找到美国文科课堂的教育方法,让这本书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她选择继续上路,面对接踵而至的各种机会,她并没有选择简单的重复,在经过一年多艰苦准备后她毅然放弃了国内的种种荣誉与机会,在30岁这一身边人早已功成名就的年龄里选择归零,重新开始,成为了出国留学学生大军的一员。终,她凭借优异的成绩成为了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专业的个中国学生。她找到了自己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非虚构写作与人物传记撰写,并在回国后创立了“海涛口述历史人物传记工作室”。
《人生就要一场绚丽突围》是范海涛心路历程的一场记录,里面有理想和现实、选择与坚持,自我成长和人生奋斗的交互思考。叙述了她做出选择的过程,描述了魔幻般的美国大学文科课堂,再现了跌宕起伏的求学经历。文字充满了幽默与灵性,又不乏严谨与规范。更重要的是,书中次向国内读者披露了口述历史学科的教学方法,让本书具有了独特的学术价值。
《人生就要一场绚丽突围》就是作者心路历程的一场记录,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美国教育的窗口;给希望留学或者正在留学的人们提供一个如何面对文化冲击的参照;给有梦想但是不知道如何突破现状的人们带来一缕微光。里面有理想和现实、选择与坚持,自我成长和人生奋斗的交互思考。
尼采说:“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那么本书会告诉你:“每个不甘平淡的人生,都需要一场绚丽突围!”
目录
章 不勇敢无以致青春
短暂的成就感之后,空虚与迷茫竟然不可遏止地浮出水面。就在此时,一种对未来生活的强烈渴望涌上了心头,一种走出去看看世界的声音在内心响起。越是在青春的末尾,实现自己“愿望清单”的想法就越强烈。
1. 不勇敢无以致青春 /
2. 当一种召唤开始变得愈发灼热 /
3. 用你的高贵,留给世界一个寓言 /
4. 倾听内心的声音,让自己全力以赴 /
5. 做一个让生活发生动荡的选择时 /
6. 当你放弃努力,就是老了 /
第二章 一场排山倒海的生存大戏
我带着无知者无畏的心态来到这片土地,遭遇重创、体验绝望,然后带着一颗婴儿般的心上路。我回归了自己,也懂得了谦卑。
1. 在次独处里,回归自己 /
2. 以梦想和自由为名,开始单打独斗 /
3. 心在孤独里沉默,思维在傲然前行 /
4. 《老友记》一般的纽约生活开场 /
5. 在另一种文化中,看清真实的自己 /
6. 美国年轻人的困境 /
7. 文化摩擦对日后的无穷滋养 /
8. 生活琐事的洪流与学习英文的革命 /
9. 街头小报am New York里的世界 /
10. 生活把我逼成了简餐大厨 /
第三章 超现实主义的美国校园生活
登陆美国课堂,我如同登陆了一个奇异的星球。超现实主义的种种体验让我痛并快乐着。我被各种各样的上课方式给迷住了。我那多年沉睡的神经,已经被一场场惊涛骇浪唤醒。
1. 你是这颗孤独星球的管理者 /
2. 美国课堂,充满各种不可思议的解放和疯狂 /
3. 魔幻电影般的超现实主义课堂 /
4. 解放天性的练习,触动自己和别人的内心 /
5. 每个人看待事情都会戴着有利于自己的有色眼镜 /
6. 在困惑与理解中渐次打开未知世界 /
7. 在写作中对很多往事进行情感释放 /
8. 同性恋题材的启蒙 /
9. 去财富协会(Fortune Society),近距离接触美国非盈利组织 /
10. 只要努力挖掘,每个人都是一座博物馆 /
第四章 多元世界让我如同登陆了一个奇异星球
它给一个像我这样的大龄出国留学的人带来一个了解世界的角度,一种与世界交往的方式。每多一分钟的学习,我就探触了一个新的认知角度。我知道,这些见识,终将在不同的层面影响着我的思维方式。
1. 与老毒贩一起穿越时光隧道 /
2. 普通人如何塑造了国家的历史 /
3. 911事件,美国人的伤痛记忆 /
4. 跳出中国语境,置身于人类历史大背景下 /
5. 到博物馆上学去 /
6. “占领华尔街”运动,牵动无数个体的命运 /
7. 记者的灵魂再次横空出世 /
8. 团队项目造就克制冷静的领导力 /
9. 被清晰无误的命运衔接击中 /
第五章 每个人都是世界未知的一页
我让我的心敞开着,和来自全球各地的年轻人进行一场一场的对话,通过这种方式,我和这世界进行着深度交往。我次感觉到,这个世界的外延是如此宽广,而每个人都是你看世界的一扇窗。
1. 在阳光之下,自由讨论 /
2. 事实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
3. 学做“世界公民”,用梦想撬动世界 /
4. 赤裸着内心,上演一场与世界的对话 /
5. 每个人都是世界未知的一页 /
6. 美国闺蜜克里斯汀 /
7. 我的超级闺蜜萨拉 /
8. 美国华人世界里的真实美国 /
第六章 你的身心与那段经历遥相呼应
两年纽约,一年华盛顿,终我选择回到了家人身边。在留学生活已经结束两年的今天,而每时每刻,我都感觉我的身与心在与那段经历遥相呼应,面对面舞蹈。
1. 收获纽约,一个女神一般的城市 /
2. 磨难让你跨越那个感觉不好的自己 /
3. 足够优秀时,你想要的一切都会主动来找你 /
4. 亲历美国众议院听证会,享受双城记模式 /
5. 生活没有的完整,只有化完整 /
6. 出去,是一种治疗,开启生命中的某个按钮 /
7.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当出国留学与事业发展冲突时
我不太愿意提起范海涛毕业的事情,是因为这个家伙从哥大毕业后,居然没有立即回国,而是选择了在美国工作。在美国工作就罢了,她居然是在新浪美国工作,做一个驻美记者,风风火火今天曼哈顿,明天波士顿,后天华盛顿。
海涛的这个职业选择,使得作为她的朋友并且又好为人师的我很不开心:因为她晚回来一天,不就离我对她的预言远了一截吗?我想她早日回来,努力奋斗成为她的领域里的“泰斗”。至少,迅速启动她为开复写书所开辟的那份前景美妙的写作事业。
范海涛记者出身,机缘巧合配合开复写了这本十年来少见的畅销书,赢得了一个文字工作者非常难以获得的名声与品牌,然后一鼓作气,到“口述历史”的发源地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如何记录活着的历史,完成了人生腾飞所需的学识与资源上的准备。
海涛需要留学吗?需要。海涛需要游历吗?需要。但她更需要出书,需要创造更大价值,更需要出版众多印数百万的畅销书给千万读者带来心灵启迪。读书游历的终极目标,还是为事业梦想服务。她在已经可以轻松摘取成功之星的时候华丽“退”身去美国三年,实际上就是为了一个我多年前批判过的“留学无意识”而远离了属于她的历史性机会……这个机会叫:中国机会。
当然,我相信,任何经历都是人生的耕耘与财富。且看海涛这本书,这本她放弃上述那些丰功伟绩而熔铸了她五年心血的青春之书,这本世界因为她的努力奋斗而变得有所“不同”的梦想之书,看看她披露在书中这五年来的学习与工作、行踪与梦迹以及她的智慧与思考。
每一本书的作用,关闭的是过去,开启的是未来。在2015年后一天我给海涛写序,同样也是期待着已经兑现了留学梦、经历了美国梦的她,在这送旧迎新之际,扎根于中国梦的土地,迎来她人生美丽事业的夏天。
新东方创始人、真格基金创始人 徐小平(有节选)
很多年轻人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年轻人怎么冲出重围?他们总是和我提起迷茫这个话题,眼睛里充满了不知所措。他们说,生活如同一团迷雾,而有太多的客观条件限制我冲出重围。很多人面对理想都信誓旦旦,但是总是呼喊一阵就败下阵去,很多的宣言过后就绝口不提了。这个时候,我总是想起海涛的这个例子。
――原谷歌大中华区总裁、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
只要海涛回来并踏实在这个领域耕耘,她就有机会在中国开创这个“口述历史”的历史。她的面前,摆着的是整个中国商业社会呼之欲出的对高质量文字记载历史的需求。
――新东方创始人、真格基金创始人 徐小平
做口述历史很难,但值得。范海涛可能把国外成熟的理论和经验,同我们中国的实践融合起来。
――原凤凰卫视《口述历史》主持人 曹景行
当一个人迷上口述历史的时候,这辈子就只和别人的功名打交道了。海涛明白这点,所以她活得非常充实。这本书讲了很多哥大文科课堂的内容,写得特别有趣,可读性极强。
――知名节目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 崔永元
看得笑了,笑着哭了,现实难耐,梦想伟大。那些不疯活不成魔的决定,在外界看来无法理喻,真的只是因为我想去做,那么简单而已。
――读者 沙拉-Lijun
作者把她的心路历程写出来,让我这个留守妈妈更多地了解留学在外的孩子的想法。
――读者 秋日丝雨的天空
2014年7月15日,我乘坐的国航飞机从华盛顿杜勒斯机场飞到了首都机场。和我一起回来的,是整整三个巨大的行李箱。我推着行李车走出登机口时,我的姐姐如同等到一个她热爱的明星一样,举着手机对着我一通狂拍,手机随之发出“咔嚓咔嚓”的快门声音。我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着,甚至有一瞬间用手局促地捂了一下脸,想落荒而逃。随后,我和她隔着栏杆相互对望,然后一起哈哈大笑。如果说我对于回国曾经有过一丝游移不定,那么,所有的疑虑在这一刻,已经烟消云散。
除了家庭的温暖重新回归到了生活当中,所有从纽约回来的朋友也在周围形成了一个气场相通的圈子。他们很多人的职业选择都反映了他们与以往不同的人生态度。在舍与得之间,我看到了他们的思考。
当我还在美国工作时,和身边的很多朋友就以后是否回归,回归后做什么做过一些交流。我发现很多人一开始也并没有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在毕业之后经历过一段挣扎期,我曾经发出了一条微博记录下了自己的观察――
一个从耶鲁毕业学地球环境的朋友近进了石油类咨询公司。在课堂上学的环保主义理念没有用上,反而被迫研究怎么进行土地开发和石油勘探。一个在哥大法学院正读法律博士的女闺蜜,发现自己的理想是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灵创建,和无须灵魂的法律背道而驰。人的幸福有时完全和你拥有的光环无关,它和我们正在拥抱的所热爱的事有关。
我回国时,微博里写的这位法律博士闺蜜万方达已经在美国世达律师事务所工作了8个月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她帮助摩根士丹利承销一家大型医药公司在纽交所的股票增发工作,负责两个分别要在香港和美国上市的游戏公司的业务。而与此同时,她还充分显示了学霸可以处理多任务的本色,用下班时间准备了纽约州的律师资格考试,并终拿到了律师执业执照,在纽约做了宣誓。
方达的生活看起来是完美的。美国世达律师事务所不但做很多的跨境并购业务,还是很多中国互联网企业在美上市的指定法律顾问。很多企业赴美上市,如、陌陌,都使用这家律师事务所的服务。可以说,这样一个28岁女孩的履历,足可以让方达在同龄人中傲视群芳。但是在律所工作9个月之后,方达终还是启动了颠覆模式,她选择了放弃年薪百万的律政俏佳人的生活,开始自己创业。她打造的平台,正是她理想中的女性心灵发展和生活方式平台。结束律师工作的当天,她对我说,“海涛,你说的是对的,人的幸福有时和你拥有的光环无关,它和我们正在拥抱的所热爱的事有关。”
我和方达见面时,她刚刚拿到笔种子投资。她自己不拿工资,小伙伴也不拿工资,大家天天都在开会进行头脑风暴。2014年12月8日,我和她从她的公寓里走出来,她想带我和她的小伙伴们去三里屯Wagas吃饭。那一天,冬日的寒风十分凛冽,刚出公寓门,我们就感受到了如刀子一般杀人的空气。这个时候,方达开始习惯性地招手叫车,我想她的车可能会从滴滴专车降级为伊兰特出租吧。没有想到,来的是一辆人力三轮。
这也造成了当天极具戏剧性的一幕:我和方达两个人坐在如同疯狂老鼠一般的人力车上,任凭火柴盒一般的小车在三里屯的车流里疯狂地扭动穿梭。快到目的地时师傅还把门提前打开骑了一段,狂野的风吹进了车厢,我和方达的短发早已经冰冷而没形。我们像足了动画片《猫和老鼠》里的角色。仿佛剧情的后续发展就将是某个滑稽的镜头。虽然这个场面有些夸张,但是我看到了创业中的女孩一种彪悍的美。
方达只是我身边一个坚持做自己的典型例子,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受到脸谱网COO谢丽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的影响,一个朋友从国有大银行辞职,5个月不拿薪水,创立了帮助中国女性职场成长的中国组织。他们调查中国女性的职业成长困惑,期望未来给中国女性更多职业上的帮助。创始人正在加州伯克利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她希望通过学习获取管理一个机构的全面能力。
我的朋友刘雨霖,在纽约大学电影专业毕业之后,开始了她的职业导演生涯。她的下一部戏将在河南新乡拍摄,在经历了漫长的筹备期之后,她一头扎进河南的乡村好几个月,投入到导演工作烦琐又庞大的工程当中。而纽约的时尚与美,此时是她遥远又美好的记忆。
优秀朋友的经历,说明他们有一种勇于做自己的精神,也学会了在并不完美的情况下对人生做出调整,终,所有人对自己的选择愿赌服输。
我身边朋友的这些经历,都让我想起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教育的本质?通识教育的英文是Liberal
education,直译是自由教育,是对心灵的自由滋养,其核心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受过教育的人们可以自由地发挥个人潜质、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向,不为功利所累,为生命的成长确定方向,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美国已故小说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Daivd Foster Wallace)说:“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知识,而是习得一种思维方式――在烦琐无聊的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不是‘我’被杂乱、无意识的生活拖着走,而是生活由‘我’掌控。学会思考、选择,拥有信念、自由,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获得幸福的能力。”
今天,当我的朋友们在谈论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那种两眼放光的状态,那种发自内心的狂喜,足以照耀感染到身边的每一个人。我觉得她们获取的就是这种有关幸福的能力。这让我经常想起丹尼尔科伊尔在《一万小时天才理论》里所说的
那样:“在未来的某些时候,也许已经发生了――你会坠入爱河。不是和某个人,而是和某个你自己的想法――关于你想成为谁,关于你生来会成为谁。这种爱,这种激情,就是发展才能的原始燃料。”
回国之后,我像是一个实验品一样,检验着“大龄留学有困境”这个假设的真实性。我不仅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也要给所有的大龄出国者一个提前的就业演习。
事实证明,回国后所有关于职业选择的经历,温暖又有趣。我收到了传统金融大企业的高薪邀约,也有更多创业的小伙伴的热情召唤。出国之前的朋友圈子开始不断地和我重新链接。在与各种新旧朋友接触的过程当中,我终于发现,之前的所谓“反对派”提出的,大龄留学对于未来职业发展有弊端的说法,是不切实际的保守主义。当新的成长与旧的人脉一旦衔接,大龄留学者回归后的职业发展机会之多,令人眼花缭乱。而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也在热闹温暖的环境当中慢慢滋生。这种感觉正如同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所说的那样:
“回国后的多年,我如同海滩上干瘪的鱼游回水中,笼罩在欢畅的幸福感中,这种对在美国的落寞复仇式的幸福,这种个人的感受被夹杂进入文化上的,面对西方时的某种狂妄和优越感。”
在纷繁复杂的选项里,我终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在回国的这一年当中,我开设了自己的口述历史人物传记工作室,并且确定了一个人物传记写作项目。艰苦卓绝地进行着我热爱的事业――传记写作。致力于非虚构写作和成为好的传记作家,依然是我心中不灭的梦想。
有时在黑夜里,思绪奔跑疾驰,我会想起李普曼的话: “一个人的需求在于,认定他自己是某种宏大而有序的存在的一部分。这高于一切基本的生存需求,高于对一切其他需求的满足,高于饥饿、爱、快乐和名利,甚至生命本身。”
30岁之前,我经常因为害怕时光流逝而殚精竭虑,我害怕年老,害怕流光容易把人抛,怕一切抢夺我年轻的爱恨情仇。30岁后去美国,忽然有一天,我竟然再也无惧时光的流逝。因为,我生命中的这段旅程给了我无比美好的体验,更赋予了我感知未来的能力。我知道,所有的这些经验,将贯穿我今后人生的每一天。我的思维更加开阔,我的行动范围,将是整个世界。这是一种自由,这是一种脚踏大地、仰望星空的自由。
曾经有人问杜尚:你一生中好的作品是什么?杜尚说:是我度过的美好的时光。
深以为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