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89647
网络心理学研究领军人物,
热门美剧《CSI:网络犯罪调查》高级顾问,
玛丽•艾肯 重磅新作《网络心理学》。
到底是我们发明了网络,还是网络发明了我们?细思恐极,一本比小说更精彩的社会行为设计教科书。
通过阅读《网络心理学》,你就会明白,虚拟恋爱、网络霸凌、电子上瘾、极度自恋、网络焦虑……这些现象为什么越来越普遍地发生在我们身上,以及怎样才能在网络时代保持清醒,保护自己不被操控。
魔鬼经济学作者史蒂芬•列维特大力推荐:
玛丽·艾肯撰写了一本伟大而重要的书,它指出了前进的方向,从而让我们的在线体验不会超出我们的常识。这是这个时代必须阅读的书。
——史蒂芬•列维特,《魔鬼经济学》作者
为什么一场来自美国私营金融部门的危机会演变成旷日持久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及其产生的余波对整个世界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当过去辉煌的高速增长戛然而止,去工业化过程日益凸显,发达国家遭遇了怎样的发展难题?当这些国家中掌握大量金融资本和文化资本的群体从全球化中赚得盆满钵满时,那些*底层的民众又该何去何从?
作为世界经济中的重要一环,欧洲的复兴与发展至关重要。面对一团乱麻的政治和经济危局,作为欧盟核心的法国和德国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它们曾经走过哪些弯路,未来又该如何突破小我的局限,为整个欧洲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21世纪资本论》作者托马斯·皮凯蒂始终以一名学者的高度自觉,凭借自身敏锐的观察以及缜密的思考,在《漫长的危机》一书中分析着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政治和经济局势,措辞简短,可又一针见血,让我们从主流以外,以一种全新的角度看到事情的关键。
序 人类与技术的碰撞 V
章 恋物癖的常态化 001
网络性探索一开始可能会令人兴奋。你告诉自己说,不过是把脚趾放进水里,试试水而已。但如果感觉很好——很精彩,会怎么样?不久之后,如果你成天都想把脚趾再次放进水里,又会怎么样?后的后,你可能就会站上跳板,义无反顾地一头扎进水里。
第二章 目的就是让你上瘾 031
互联网让人难以抗拒,因为它总会给人带来疯狂的惊喜,快速交付、探索机会、意想不到的信息和间歇奖励结合在一起,创建了一个充满诱惑的媒介。各种提醒、推送通知和其他视觉触发信号,像原始求偶信号一样,不断地刺激我们。
第三章 网络婴儿 077
如果宝宝花太多时间接受网络刺激,与现实世界没有任何联系,不接触真实的人、真实的宠物、真正的玩具和真正的物品,宝宝的早期认知能力,如同情心、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受到损害。
第四章 弗兰肯斯坦和小女孩 113
如果机器伤害了人,该由谁来负责?是行业、技术的设计师,还是机器的主人?就像经典电影《弗兰肯斯坦》里的一幕:怪物与一个在湖边摘花的小女孩成了朋友。整件事看起来很温馨,直到怪物把女孩扔进了水里,女孩淹死了。
第五章 青少年、猴子和镜子 165
网络自我是个理想自我,是你想成为的那个人。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都正忙着组装、创造和体验这样的虚拟自我,忙着用技术来绘制自己的自画像。但如果这个“好的自我版本”被人说成“愚蠢”“丑陋”“失败者”,青少年会如何看待剩下的自己、真实的自我?
第六章 网络时代的爱情 213
正是因为技术本身,才让我们无法学会如何与人亲密,才会在亲密、关怀、面对面的关系中,感觉到不自在。这个容易搭讪的时代,似乎带来了更多的网上亲密关系,甚至更多的性行为,但并不是实际的接触性关系。正如特克所说的那样,更多的人在“一起孤独”。
第七章 网络健康焦虑症与疑病症 243
在线医疗搜索会让原本就很复杂的信息不断过载,从而使得所有接触到这些信息的人陷入恐惧的漩涡之中。忧心忡忡的人不会去找那些研究过概率和风险的医生,让他们提供深思熟虑、科学的意见,反而去关注出现在搜索结果列表顶部的、恐怖的情况。
第八章 黑暗空间:深层网络 277
在互联网的公海上,有许多可供网络罪犯隐藏的秘境:安全的港口、隐蔽的洞穴和电子海湾。在那里他们可以航行、抛锚,以及购买和交换工具、武器与其他违禁品。虽然在网上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网络罪犯,但在黑、深的浑水中,他们却在自如地开展犯罪活动。
第九章 网络心理学研究前沿 319
在某些方面,生活还在一如既往地继续。商人仍然通过网络赚钱。朋友仍然要交流。人们仍然会坠入爱河。青少年仍然痴迷于颜值。但他们都很孤独,都在盯着自己的电子设备,而不是盯着彼此。这样的生活,怎么能把他们塑造成他们想要的样子?反过来,他们又会如何改造社会?
术语表 343
序 人类与技术的碰撞 V
章 恋物癖的常态化 001
网络性探索一开始可能会令人兴奋。你告诉自己说,不过是把脚趾放进水里,试试水而已。但如果感觉很好——很精彩,会怎么样?不久之后,如果你成天都想把脚趾再次放进水里,又会怎么样?后的后,你可能就会站上跳板,义无反顾地一头扎进水里。
第二章 目的就是让你上瘾 031
互联网让人难以抗拒,因为它总会给人带来疯狂的惊喜,快速交付、探索机会、意想不到的信息和间歇奖励结合在一起,创建了一个充满诱惑的媒介。各种提醒、推送通知和其他视觉触发信号,像原始求偶信号一样,不断地刺激我们。
第三章 网络婴儿 077
如果宝宝花太多时间接受网络刺激,与现实世界没有任何联系,不接触真实的人、真实的宠物、真正的玩具和真正的物品,宝宝的早期认知能力,如同情心、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受到损害。
第四章 弗兰肯斯坦和小女孩 113
如果机器伤害了人,该由谁来负责?是行业、技术的设计师,还是机器的主人?就像经典电影《弗兰肯斯坦》里的一幕:怪物与一个在湖边摘花的小女孩成了朋友。整件事看起来很温馨,直到怪物把女孩扔进了水里,女孩淹死了。
第五章 青少年、猴子和镜子 165
网络自我是个理想自我,是你想成为的那个人。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都正忙着组装、创造和体验这样的虚拟自我,忙着用技术来绘制自己的自画像。但如果这个“好的自我版本”被人说成“愚蠢”“丑陋”“失败者”,青少年会如何看待剩下的自己、真实的自我?
第六章 网络时代的爱情 213
正是因为技术本身,才让我们无法学会如何与人亲密,才会在亲密、关怀、面对面的关系中,感觉到不自在。这个容易搭讪的时代,似乎带来了更多的网上亲密关系,甚至更多的性行为,但并不是实际的接触性关系。正如特克所说的那样,更多的人在“一起孤独”。
第七章 网络健康焦虑症与疑病症 243
在线医疗搜索会让原本就很复杂的信息不断过载,从而使得所有接触到这些信息的人陷入恐惧的漩涡之中。忧心忡忡的人不会去找那些研究过概率和风险的医生,让他们提供深思熟虑、科学的意见,反而去关注出现在搜索结果列表顶部的、恐怖的情况。
第八章 黑暗空间:深层网络 277
在互联网的公海上,有许多可供网络罪犯隐藏的秘境:安全的港口、隐蔽的洞穴和电子海湾。在那里他们可以航行、抛锚,以及购买和交换工具、武器与其他违禁品。虽然在网上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网络罪犯,但在黑、深的浑水中,他们却在自如地开展犯罪活动。
第九章 网络心理学研究前沿 319
在某些方面,生活还在一如既往地继续。商人仍然通过网络赚钱。朋友仍然要交流。人们仍然会坠入爱河。青少年仍然痴迷于颜值。但他们都很孤独,都在盯着自己的电子设备,而不是盯着彼此。这样的生活,怎么能把他们塑造成他们想要的样子?反过来,他们又会如何改造社会?
术语表 343
网络是我们这个时代正在进行的*的社会实验。玛丽·艾肯对其危险性进行了一场令人深感不安的、彻底的、紧迫的调查。
——鲍勃·伍德沃德,普利策奖得主,“水门事件”报道记者
玛丽·艾肯撰写了一本伟大而重要的书,它指出了前进的方向,从而让我们的在线体验不会超出我们的常识。这是这个时代必须阅读的书。
——史蒂芬•列维特,《魔鬼经济学》作者
如果你有孩子,停止你正在做的事,并拿起这本《网络心理学》。一本探索人类行为在线变化的迷人书籍。
——《时代周刊》
鲜明的声音和独特的引人入胜的视角。
——《华盛顿邮报》
迷幻的网络空间
我们所经历的时代是人类历史上一段动荡不安的、独特的时期。也许,这个时代的变迁、变化和破坏永远无法复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新兴技术快速、广泛地出现,不但给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且改变了我们的交流方式、工作、购物、社交。我们所做的一切,几乎都被改变了。这一时期与启蒙运动时期(1650—1800 年)没有什么不同。那时,伴随着社会巨变,意识、知识和技术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与启蒙运动一样,网络也给世界上的几十亿人带来了新的自由。这些自由令人兴奋、激动,充满了诱惑。互联网的核心思想是自由,但这种自由会不会让人腐化堕落?自由会不会让人彻底腐化堕落?个人自由增加,意味着社会控制在减少。
有些变化非常有诱惑力,而且会产生增量效应,会使一些心理规范逐渐蔓延到一些新的领域。一开始,你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些变化。直到有一天,你突然看见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孩接过一部昂贵的智能手机,
用他胖乎乎的手指熟练地滑动手机的触摸屏。或者,当你走进一家购物中心时,发现一群孩子挤在一起,全神贯注地盯着电子设备——是各自 的,而不是他人的。虽然他们之间的距离看起来非常接近,但事实上却非常遥远!
也许,这句话直抵你的内心深处。在恋爱或婚姻中,因为你的伴侣长时间在网上跟世界各地的新朋友聊天、调情,在网飞公司(Net?ix)的网页上享受视觉盛宴,热衷于网上购物,或者沉迷于充斥 在网络上的随处可见的色情网站中,你会觉得你们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相处起来越来越不舒服。
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可以随时提供丰富、刺激的内容——整日整夜,从不关闭。从 2000年到2015年,全球上网人数增加了近7倍,占全球总人口的比例从6.5%增加到了 43%。2016年1月的达沃斯峰会上公布的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在线网民的人数已经超过 32亿。在不到10 年的时间里,手机用户的数量已经从2005年的20亿增加到2015年
的 70 亿。人们花在手机上的时间也在逐年大幅递增。在两年时间里,人们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每年平均增加了65%。同一项研究还发现,手机用户每周查看手机的次数超过了1500 次;如果你需要管理手机的使用习惯,还有专门记录手机查看次数的几款应用程序供你选择。
你每天用于查看手机、浏览社交媒体帖子的时间并非无足轻重。对于像我这样需要在电子灰尘和电子足迹中分析人类每分钟行为的研究 人员来说,这个时间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他们做了哪些事,哪些事没做。生活模式分析就是研究人们在网上做什么事情。他们并没有把这些时间用在家里,给孩子读书、与蹒跚学步的孩子在地板上一起 玩耍、在饭桌上与家人聊天、睡前与伴侣交谈。在查看手机或浏览网页时,实际上,你身处不同的环境中,就好像已经去了别的地方。也就是说,在现实世界中,你并不存在。
让我问一个在技术界引发激烈讨论的问题:网络空间是个真实的空间吗?
我可以明确地回答:是的,它是个真实的空间,而且是个与众不同的空间。你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例如舒适的家里,访问这个空间。但是,一旦上了网,你就进入了一个有别于自己感知或意识的地方。这时,你的情绪、反应、行为也将随着你的年龄、身心发展、个性特征发
生变化。直觉告诉我们,这是真的。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曾经在网络空间
“迷失”过。当我们回过神来的时候,才意识到做的饭煳了、约会要迟到了或者忘记关闭喷淋装置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在于,我们大多数人只是学会了在现实生活中有效地把控时间。而在网上,发生了时间扭曲效应(下次登录时,这样试一试:关掉时钟显示,测试一下自己能不能准确地估算时间的流逝)。虽然人类非常复杂、适应性强,但心理学家从大量的研究中发现,当一个人搬到一个新的地方,比如新家、新学校、新城市或陌生的国度,他的行为都将有所改变或调整。跨学科的环境心理学(研究个人和周围环境之间的相
互作用的学科)研究表明,一个人生活的环境将会对他的行为举止产生深远的影响。根据发展理论的观点,在循序渐进地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个体会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只有经历过搬迁或旅行的人才会了解
,融入和适应新的地方或空间究竟需要多长时间。这段时间会很长。正如水手说的那样,离开陆地后,要适应船上颠簸的生活,需要很长一 段时间。
但很多人说,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上网就是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他们之所以没有意识到,是因为受到了知觉的欺骗,以为什么都没有改变。毕竟他们坐在自己家里,周围环绕的是熟悉的物品,而且坐在熟悉的椅子和沙发垫上。在他们心里,自己哪儿都没去。但是网络环境的条件和质量有别于现实生活。我们的直觉是在现实世界中长期打磨的产物,到了网络空间里,将无法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每天的生活都在向我们证明,我们实在太天真了,对网络环境缺乏正确的判断。只要拿起报纸,我们就可以看到报纸上的这样一些报道:某位政客把自己的生殖器照片发给了惊恐万分的陌生人;某位名人 在推特(Twitter)上疯狂地咆哮;性爱录像在网上疯传。而网上几乎看不到传统的政府和支援机构人员的身影。或许,他们跟你一样也很困惑。随着设备和产品的变化,技术会不断地更新换代。网络环境也会随之产生变化,进而影响人类的行为。这些变化会使个人、企业、金融、政府,乃至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变化越多,新情况就会更多,困惑也会更多。
心理学家了解到,对于社会变革时期的生活,有的人觉得容易,有的人觉得艰难。虽然大多数人能够顺利适应的技术变化,但仍然会有一些人还在新环境中苦苦寻找自己的立足点,因为新环境是个新社区,产生了很多新的行为,将来还会有很多变化。变化必然会带来许多新情况,产生更加混乱的局面。
应对永无止境的变化,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不断地学习,深入了解网络环境是如何影响我们所有人的。这时的人们,包括你自己,是如何应对的?知识就是力量。人们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才能寻找到的安慰。掌握网络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可以帮助你回答我在白天一整天里听到的所有问题。如果我整晚不睡觉,阅读邮件,还会一整夜听人一直问这些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
• 我的宝贝在什么年龄可以开始看电子屏幕?
• 蹒跚学步的孩子可以玩苹果平板电脑吗?
• 男孩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爱打网络游戏有关系吗?
• 我可以任由青少年在浴室里花好几个小时玩智能手机吗?
• 社交孤立是技术造成的吗?
• 在网络空间能找到真爱吗?
• 人们为什么上网?
• 我应该对“深层网络”感到恐惧吗?
网络不仅是个媒介,可以让我们安静地看电视或打电话,而且是个互动性强、参与度高、融入性高的空间,所以网络对人类有很强的诱惑和吸引力。但也许诱惑过了头。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形:你家蹒跚学步的孩子冲你大发脾气,要求你把平板电脑还给他;你的孩子大声抱怨,无线网络速度太慢;你的叔叔和婶婶一直对高科技产品愤怒不已
(“电脑坏了!”);你的祖母通过脸谱网(Facebook)与多位尼日利亚人结成了在线“笔友”。
网络空间充斥着不同的名称:社交网络、论坛、网页。一旦加入其中,我们就加入到了一个更大的团体,比我们以往加入的任何团体都要大。这也是网络环境与众不同之处。现在有几十亿人上网,所以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混乱。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来自各行各业的许多新朋友和联系人。那么,一定要了解一下他们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在网上有哪些改变。进化后的直觉让我们有能力应对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但是,一旦进入网络空间,我们的直觉却在掉链子,使我们的能力大打折扣,就像我们虽然拿到了车钥匙,却没有学会开车一样。这时,我们需要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识。因为一旦上了网,你就可能遇到前所未见、五花八门的人类行为。不仅有弱势群体,还有罪犯;不仅有心花怒放、大公无私的人,还有阴险黑暗、残酷无情的人。
在协助执法部门提取电子证据时,我有机会目睹人类在网上展示出来的美好和糟糕的行为。我想说的是,技术的设计是为了让那些所谓的正常人从中获益、积极参与、展现魅力。但有没有人认真想过,这些技术对那些变态、奇葩、罪犯和弱势群体,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思考这些风险也是我的工作的一部分。
如何阅读本书
我们都知道,互联网的好处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好处一整天都说不完——便捷、连通性、支付能力、创造力、网络共享、教育和商业机会、创业精神和文化交流。我敢肯定,你早就认识到了这些好处。大型科技公司和集团有一大批营销专家,每天一门心思琢磨哪些产品才是新的、更好的、有诱惑力的,用哪些新的、更好的方法才能把自己的产品推销给我们。他们擅长用设备、软件、应用程序和触摸屏的一些功能来说服我们。
我的工作并不是批判技术。注重平衡的科学才是一门好科学。如果我过于侧重技术的消极影响,那只是为了把辩论拉回平衡的状态,而 不是出于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或商业目的。我的工作是尽可能提供一些
实用的智慧。这些智慧来自我们对人类的了解,以及在使用了设计出来 的各种技术产品之后,人类的认知、行为、生理、社会、发展、情感和 激励能力如何受到了利用、损害或改变。
技术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而是中性的,发挥着调节行为的作用。也就是说,有好坏之分的是人类使用技术的方式。在我的工作中,这种观点至关重要,就像我们看待汽车和酒驾之间的关系一样。任何技术都可能被滥用。
约瑟夫·利克莱德(J.C.R. Licklider)是早对我产生深远影响的学者之一。这位美国的心理学家兼计算机科学家在1960年撰写了一篇原创性的论文《人机共生》。这篇论文的发表虽然早于互联网的诞生,但在文章中,他预测了人与机器之间潜在的共生关系。事实上,你可以
把利克莱德称为个网络心理学家。让我折服的是,他在文章中透 露出了对未来清晰、睿智的洞察力。一开始,我还被帕特里夏·华莱士(Patricia Wallace)的学说深深吸引过。他撰写的《互联网心理学》一书,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成为 1999 年的畅销书。之后不久,临床心理学先驱约翰·舒勒(John Suler)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是公认的“网络心理学之父”,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就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他的专著《网络空间心理》一书,在 2004 年以电子图书的方式出版。在书中,约翰抓住网络的本质,探讨了网络空间潜在的益处 和危害,总结了人们在网络环境中的行为特征。
刚开始研究的时候,我曾通过网络向约翰请教。之后,我们互发电子邮件。后,在他从事学术研究的新泽西莱德大学,我们终于有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人们都说与偶像见面很难,但是对于我来说,我多么希望自己当天穿的是一双舒适的鞋。
那天,酷暑难消,天气非常炎热。我到达校园时,约翰的讲座刚刚结束。他想散散步,所以跟我说:“咱们边走边聊吧!”之后,他以极快的速度在校园里暴走,就像哲学家苏格拉底在雅典卫城大步行走一
样。约翰的个子很高,他每走一步就意味着我需要快走四步。在为这次 交流做准备的时候,我把自认为可能会谈及的各种网络心理学的流派进 行过一番仔细的梳理,但我万万没有想到,讨论会在户外的酷暑中进行。很明显,我的高跟鞋不适合在崎岖不平的地上行走,更不用说这种
强制性的行走速度,即使是海军陆战队队员恐怕也会掉队。其实,我们在很多方面都需要继续努力,才能跟上约翰的步伐。
在过去 10 年里,他已经成为我的好朋友兼同事。本书的许多概念都是他的一些突破性学说和观察。近年来,我有幸到世界各地,见到许多志同道合的研究者,倾听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与他们一起开展合作
研究。我迫不及待地想在后面的章节中向大家展示一下这些研究。据估 计,目前,在网络行为方面有 30 本同行评议的期刊,每年发表的文章
大约有 1000 篇。由于技术对人的影响不仅普遍,而且深远,在今后的几十年里,网络行为方面的文章将会以几何倍数的速度增长。
像其他科学领域的研究一样,我研究的领域中也充斥着各种术语, 也需要小心谨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技术的发展让行为科学研究猝不及防。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我的同事认为互联网是昙花一现的现象。
他们说,到 21世纪中期,人们不会继续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上交流。
但15年过去了,几十亿人仍然还在使用网络……追逐游戏还会继续。学者们善于通过复杂的方式否定自己曾经说过的话。我们的学术论文中充斥着各种概念模糊的词,比如“可以说”“可信”“有疑问”。我们似乎很喜欢把“ably”尽可能巧妙地添加到许多单词的后面,希望 这些句子看起来无伤大雅。为了保护自己的职业,防止自己的某个观点 在某个时刻被证明是错误的,一些研究人员使用了一些我所谓的“文字游戏”。但我相信科学性的突破不是通过骑墙观望就能取得的。在网络前沿的研究中,我们需要科学家们旗帜鲜明地表达一些经过深思熟虑的观点,并且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当然,我们的研究必须建立在事实的 基础上,而且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但是,我们还需要等待多长时间?
婴儿在出生,孩子在长大,生活在变化,社会在重塑。我们现在就必须讨论这个问题。
为了让更广泛的受众接受这些观点,我采用了一些自认为实用和简单的写作方法来撰写本书。我试图让学术知识更加通俗易懂,让你免受数不清的统计数据和研究的煎熬。
为了赶上不断变化的技术、嬗变中的人类行为,我的工作需要有创造性、灵活性以及同时处理各种理论学说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 我的非线性思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虽然我感觉自己的大脑更像是个有 组织的杂乱仓库,但这个仓库可以帮助我快速识别各种行为模式,凭借 直觉,取得跨越式的进步。我的研究需要跨越学科之间的壁垒——吸取 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犯罪学和网络科学方面的知
识,同时还需要打破其他学科之间的界限。我发现不同的学科不仅有助 于解释正在出现的某些问题,还有助于寻找解决方案。
在缺乏纵向研究的情况下,我采用的是逻辑方法,综合了常识和推理,基于知识、当前可观察到的现象和报道,提出合理的论点,希望可以就人类的网上行为展开有意义的辩论。在我看来,辩论非常有必要。此
外,我还采用了人类独有的能力:洞察力和直觉。正如伟大的机器人学者森政宏(Masahiro Mori)所说:“不要忽视小事。”在科学研究中,我们不应该害怕倾听自己的声音或关注细微的小事。森政宏非常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疑惑,不管是关于人类与机器、关于人工智能,还是关于我们对快乐甚至乐趣的本能需求。他的研究方法激发了我的灵感。学者们需要重新思考一下,在技术飞速更新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对待不断嬗变的行为问
题。我们需要一批学者率先做出响应。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经常在《连线》《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这些从事新闻调查的报纸杂志上,以及其他一些可靠的新闻来源和传统 媒体中,阅读与奇闻逸事有关的报道,观察其中的行为模式,并深入了解这些模式。我们的研究领域一直在跟随互联网和互联网运用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些好的新闻。
接下来的 9 章内容,是我根据人们关注的领域和我自己的侧重点来划分的。技术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开始于人的出生,止于死亡,所以有
专门的章节介绍各个年龄群,从婴儿、幼儿、儿童、青少年到成年人都有涉及。在上瘾和强迫行为一章,我将探讨网络环境对某些问题行为的 影响。在网络健康焦虑症的章节中,我认为,不必要的寻医问诊和高风
险的手术源于网络医学搜索的流行。
我在本书和深层网络章节中介绍了一些可怕的现象,并不是为了好玩和刺激。隐藏在互联网黑暗角落里的犯罪组织和地下市场正在蓬勃 发展。这是每一个上网的人都应该知道的事情。为什么?因为青少年愿
意冒险,而且有很强的好奇心,所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这些黑暗角落 所吸引。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有错误的印象,以为深层网络安全,甚至非常有趣,但事实并非如此。
我关注的是,技术对成长中的孩子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互联 网不仅为我们的孩子敞开了世界的大门,而且为他们提供了访问世界的途径。我认为,大多数人对此不太了解。在《儿科》(Pediatrics)杂
志上有一篇关于技术对成长中的孩子的影响的优秀论文,标题叫作“好的、坏的和未知的”。真正让我忧心不已的,是后的“未知的”部分。正如临床心理学家迈克尔·濑户(Michael Seto)所说:“当下,我们的社会正在开展一个社会实验。这是有史以来不受监管的实验。在这段时间里,青年一代可以在网络上接触到一些的信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代人会有什么变化?接触了互联网上残酷和阴暗的信息后,他们将会受到什么影响?
迷幻的网络空间
我们所经历的时代是人类历史上一段动荡不安的、独特的时期。也许,这个时代的变迁、变化和破坏永远无法复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新兴技术快速、广泛地出现,不但给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且改变了我们的交流方式、工作、购物、社交。我们所做的一切,几乎都被改变了。这一时期与启蒙运动时期(1650—1800 年)没有什么不同。那时,伴随着社会巨变,意识、知识和技术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与启蒙运动一样,网络也给世界上的几十亿人带来了新的自由。这些自由令人兴奋、激动,充满了诱惑。互联网的核心思想是自由,但这种自由会不会让人腐化堕落?自由会不会让人彻底腐化堕落?个人自由增加,意味着社会控制在减少。
有些变化非常有诱惑力,而且会产生增量效应,会使一些心理规范逐渐蔓延到一些新的领域。一开始,你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些变化。直到有一天,你突然看见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孩接过一部昂贵的智能手机,
用他胖乎乎的手指熟练地滑动手机的触摸屏。或者,当你走进一家购物中心时,发现一群孩子挤在一起,全神贯注地盯着电子设备——是各自 的,而不是他人的。虽然他们之间的距离看起来非常接近,但事实上却非常遥远!
也许,这句话直抵你的内心深处。在恋爱或婚姻中,因为你的伴侣长时间在网上跟世界各地的新朋友聊天、调情,在网飞公司(Net?ix)的网页上享受视觉盛宴,热衷于网上购物,或者沉迷于充斥 在网络上的随处可见的色情网站中,你会觉得你们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相处起来越来越不舒服。
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可以随时提供丰富、刺激的内容——整日整夜,从不关闭。从 2000年到2015年,全球上网人数增加了近7倍,占全球总人口的比例从6.5%增加到了 43%。2016年1月的达沃斯峰会上公布的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在线网民的人数已经超过 32亿。在不到10 年的时间里,手机用户的数量已经从2005年的20亿增加到2015年
的 70 亿。人们花在手机上的时间也在逐年大幅递增。在两年时间里,人们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每年平均增加了65%。同一项研究还发现,手机用户每周查看手机的次数超过了1500 次;如果你需要管理手机的使用习惯,还有专门记录手机查看次数的几款应用程序供你选择。
你每天用于查看手机、浏览社交媒体帖子的时间并非无足轻重。对于像我这样需要在电子灰尘和电子足迹中分析人类每分钟行为的研究 人员来说,这个时间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他们做了哪些事,哪些事没做。生活模式分析就是研究人们在网上做什么事情。他们并没有把这些时间用在家里,给孩子读书、与蹒跚学步的孩子在地板上一起 玩耍、在饭桌上与家人聊天、睡前与伴侣交谈。在查看手机或浏览网页时,实际上,你身处不同的环境中,就好像已经去了别的地方。也就是说,在现实世界中,你并不存在。
让我问一个在技术界引发激烈讨论的问题:网络空间是个真实的空间吗?
我可以明确地回答:是的,它是个真实的空间,而且是个与众不同的空间。你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例如舒适的家里,访问这个空间。但是,一旦上了网,你就进入了一个有别于自己感知或意识的地方。这时,你的情绪、反应、行为也将随着你的年龄、身心发展、个性特征发
生变化。直觉告诉我们,这是真的。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曾经在网络空间
“迷失”过。当我们回过神来的时候,才意识到做的饭煳了、约会要迟到了或者忘记关闭喷淋装置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在于,我们大多数人只是学会了在现实生活中有效地把控时间。而在网上,发生了时间扭曲效应(下次登录时,这样试一试:关掉时钟显示,测试一下自己能不能准确地估算时间的流逝)。虽然人类非常复杂、适应性强,但心理学家从大量的研究中发现,当一个人搬到一个新的地方,比如新家、新学校、新城市或陌生的国度,他的行为都将有所改变或调整。跨学科的环境心理学(研究个人和周围环境之间的相
互作用的学科)研究表明,一个人生活的环境将会对他的行为举止产生深远的影响。根据发展理论的观点,在循序渐进地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个体会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只有经历过搬迁或旅行的人才会了解
,融入和适应新的地方或空间究竟需要多长时间。这段时间会很长。正如水手说的那样,离开陆地后,要适应船上颠簸的生活,需要很长一 段时间。
但很多人说,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上网就是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他们之所以没有意识到,是因为受到了知觉的欺骗,以为什么都没有改变。毕竟他们坐在自己家里,周围环绕的是熟悉的物品,而且坐在熟悉的椅子和沙发垫上。在他们心里,自己哪儿都没去。但是网络环境的条件和质量有别于现实生活。我们的直觉是在现实世界中长期打磨的产物,到了网络空间里,将无法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每天的生活都在向我们证明,我们实在太天真了,对网络环境缺乏正确的判断。只要拿起报纸,我们就可以看到报纸上的这样一些报道:某位政客把自己的生殖器照片发给了惊恐万分的陌生人;某位名人 在推特(Twitter)上疯狂地咆哮;性爱录像在网上疯传。而网上几乎看不到传统的政府和支援机构人员的身影。或许,他们跟你一样也很困惑。随着设备和产品的变化,技术会不断地更新换代。网络环境也会随之产生变化,进而影响人类的行为。这些变化会使个人、企业、金融、政府,乃至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变化越多,新情况就会更多,困惑也会更多。
心理学家了解到,对于社会变革时期的生活,有的人觉得容易,有的人觉得艰难。虽然大多数人能够顺利适应的技术变化,但仍然会有一些人还在新环境中苦苦寻找自己的立足点,因为新环境是个新社区,产生了很多新的行为,将来还会有很多变化。变化必然会带来许多新情况,产生更加混乱的局面。
应对永无止境的变化,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不断地学习,深入了解网络环境是如何影响我们所有人的。这时的人们,包括你自己,是如何应对的?知识就是力量。人们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才能寻找到的安慰。掌握网络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可以帮助你回答我在白天一整天里听到的所有问题。如果我整晚不睡觉,阅读邮件,还会一整夜听人一直问这些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
• 我的宝贝在什么年龄可以开始看电子屏幕?
• 蹒跚学步的孩子可以玩苹果平板电脑吗?
• 男孩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爱打网络游戏有关系吗?
• 我可以任由青少年在浴室里花好几个小时玩智能手机吗?
• 社交孤立是技术造成的吗?
• 在网络空间能找到真爱吗?
• 人们为什么上网?
• 我应该对“深层网络”感到恐惧吗?
网络不仅是个媒介,可以让我们安静地看电视或打电话,而且是个互动性强、参与度高、融入性高的空间,所以网络对人类有很强的诱惑和吸引力。但也许诱惑过了头。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形:你家蹒跚学步的孩子冲你大发脾气,要求你把平板电脑还给他;你的孩子大声抱怨,无线网络速度太慢;你的叔叔和婶婶一直对高科技产品愤怒不已
(“电脑坏了!”);你的祖母通过脸谱网(Facebook)与多位尼日利亚人结成了在线“笔友”。
网络空间充斥着不同的名称:社交网络、论坛、网页。一旦加入其中,我们就加入到了一个更大的团体,比我们以往加入的任何团体都要大。这也是网络环境与众不同之处。现在有几十亿人上网,所以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混乱。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来自各行各业的许多新朋友和联系人。那么,一定要了解一下他们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在网上有哪些改变。进化后的直觉让我们有能力应对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但是,一旦进入网络空间,我们的直觉却在掉链子,使我们的能力大打折扣,就像我们虽然拿到了车钥匙,却没有学会开车一样。这时,我们需要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识。因为一旦上了网,你就可能遇到前所未见、五花八门的人类行为。不仅有弱势群体,还有罪犯;不仅有心花怒放、大公无私的人,还有阴险黑暗、残酷无情的人。
在协助执法部门提取电子证据时,我有机会目睹人类在网上展示出来的美好和糟糕的行为。我想说的是,技术的设计是为了让那些所谓的正常人从中获益、积极参与、展现魅力。但有没有人认真想过,这些技术对那些变态、奇葩、罪犯和弱势群体,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思考这些风险也是我的工作的一部分。
如何阅读本书
我们都知道,互联网的好处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好处一整天都说不完——便捷、连通性、支付能力、创造力、网络共享、教育和商业机会、创业精神和文化交流。我敢肯定,你早就认识到了这些好处。大型科技公司和集团有一大批营销专家,每天一门心思琢磨哪些产品才是新的、更好的、有诱惑力的,用哪些新的、更好的方法才能把自己的产品推销给我们。他们擅长用设备、软件、应用程序和触摸屏的一些功能来说服我们。
我的工作并不是批判技术。注重平衡的科学才是一门好科学。如果我过于侧重技术的消极影响,那只是为了把辩论拉回平衡的状态,而 不是出于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或商业目的。我的工作是尽可能提供一些
实用的智慧。这些智慧来自我们对人类的了解,以及在使用了设计出来 的各种技术产品之后,人类的认知、行为、生理、社会、发展、情感和 激励能力如何受到了利用、损害或改变。
技术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而是中性的,发挥着调节行为的作用。也就是说,有好坏之分的是人类使用技术的方式。在我的工作中,这种观点至关重要,就像我们看待汽车和酒驾之间的关系一样。任何技术都可能被滥用。
约瑟夫·利克莱德(J.C.R. Licklider)是早对我产生深远影响的学者之一。这位美国的心理学家兼计算机科学家在1960年撰写了一篇原创性的论文《人机共生》。这篇论文的发表虽然早于互联网的诞生,但在文章中,他预测了人与机器之间潜在的共生关系。事实上,你可以
把利克莱德称为个网络心理学家。让我折服的是,他在文章中透 露出了对未来清晰、睿智的洞察力。一开始,我还被帕特里夏·华莱士(Patricia Wallace)的学说深深吸引过。他撰写的《互联网心理学》一书,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成为 1999 年的畅销书。之后不久,临床心理学先驱约翰·舒勒(John Suler)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是公认的“网络心理学之父”,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就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他的专著《网络空间心理》一书,在 2004 年以电子图书的方式出版。在书中,约翰抓住网络的本质,探讨了网络空间潜在的益处 和危害,总结了人们在网络环境中的行为特征。
刚开始研究的时候,我曾通过网络向约翰请教。之后,我们互发电子邮件。后,在他从事学术研究的新泽西莱德大学,我们终于有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人们都说与偶像见面很难,但是对于我来说,我多么希望自己当天穿的是一双舒适的鞋。
那天,酷暑难消,天气非常炎热。我到达校园时,约翰的讲座刚刚结束。他想散散步,所以跟我说:“咱们边走边聊吧!”之后,他以极快的速度在校园里暴走,就像哲学家苏格拉底在雅典卫城大步行走一
样。约翰的个子很高,他每走一步就意味着我需要快走四步。在为这次 交流做准备的时候,我把自认为可能会谈及的各种网络心理学的流派进 行过一番仔细的梳理,但我万万没有想到,讨论会在户外的酷暑中进行。很明显,我的高跟鞋不适合在崎岖不平的地上行走,更不用说这种
强制性的行走速度,即使是海军陆战队队员恐怕也会掉队。其实,我们在很多方面都需要继续努力,才能跟上约翰的步伐。
在过去 10 年里,他已经成为我的好朋友兼同事。本书的许多概念都是他的一些突破性学说和观察。近年来,我有幸到世界各地,见到许多志同道合的研究者,倾听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与他们一起开展合作
研究。我迫不及待地想在后面的章节中向大家展示一下这些研究。据估 计,目前,在网络行为方面有 30 本同行评议的期刊,每年发表的文章
大约有 1000 篇。由于技术对人的影响不仅普遍,而且深远,在今后的几十年里,网络行为方面的文章将会以几何倍数的速度增长。
像其他科学领域的研究一样,我研究的领域中也充斥着各种术语, 也需要小心谨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技术的发展让行为科学研究猝不及防。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我的同事认为互联网是昙花一现的现象。
他们说,到 21世纪中期,人们不会继续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上交流。
但15年过去了,几十亿人仍然还在使用网络……追逐游戏还会继续。学者们善于通过复杂的方式否定自己曾经说过的话。我们的学术论文中充斥着各种概念模糊的词,比如“可以说”“可信”“有疑问”。我们似乎很喜欢把“ably”尽可能巧妙地添加到许多单词的后面,希望 这些句子看起来无伤大雅。为了保护自己的职业,防止自己的某个观点 在某个时刻被证明是错误的,一些研究人员使用了一些我所谓的“文字游戏”。但我相信科学性的突破不是通过骑墙观望就能取得的。在网络前沿的研究中,我们需要科学家们旗帜鲜明地表达一些经过深思熟虑的观点,并且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当然,我们的研究必须建立在事实的 基础上,而且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但是,我们还需要等待多长时间?
婴儿在出生,孩子在长大,生活在变化,社会在重塑。我们现在就必须讨论这个问题。
为了让更广泛的受众接受这些观点,我采用了一些自认为实用和简单的写作方法来撰写本书。我试图让学术知识更加通俗易懂,让你免受数不清的统计数据和研究的煎熬。
为了赶上不断变化的技术、嬗变中的人类行为,我的工作需要有创造性、灵活性以及同时处理各种理论学说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 我的非线性思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虽然我感觉自己的大脑更像是个有 组织的杂乱仓库,但这个仓库可以帮助我快速识别各种行为模式,凭借 直觉,取得跨越式的进步。我的研究需要跨越学科之间的壁垒——吸取 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犯罪学和网络科学方面的知
识,同时还需要打破其他学科之间的界限。我发现不同的学科不仅有助 于解释正在出现的某些问题,还有助于寻找解决方案。
在缺乏纵向研究的情况下,我采用的是逻辑方法,综合了常识和推理,基于知识、当前可观察到的现象和报道,提出合理的论点,希望可以就人类的网上行为展开有意义的辩论。在我看来,辩论非常有必要。此
外,我还采用了人类独有的能力:洞察力和直觉。正如伟大的机器人学者森政宏(Masahiro Mori)所说:“不要忽视小事。”在科学研究中,我们不应该害怕倾听自己的声音或关注细微的小事。森政宏非常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疑惑,不管是关于人类与机器、关于人工智能,还是关于我们对快乐甚至乐趣的本能需求。他的研究方法激发了我的灵感。学者们需要重新思考一下,在技术飞速更新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对待不断嬗变的行为问
题。我们需要一批学者率先做出响应。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经常在《连线》《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这些从事新闻调查的报纸杂志上,以及其他一些可靠的新闻来源和传统 媒体中,阅读与奇闻逸事有关的报道,观察其中的行为模式,并深入了解这些模式。我们的研究领域一直在跟随互联网和互联网运用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些好的新闻。
接下来的 9 章内容,是我根据人们关注的领域和我自己的侧重点来划分的。技术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开始于人的出生,止于死亡,所以有
专门的章节介绍各个年龄群,从婴儿、幼儿、儿童、青少年到成年人都有涉及。在上瘾和强迫行为一章,我将探讨网络环境对某些问题行为的 影响。在网络健康焦虑症的章节中,我认为,不必要的寻医问诊和高风
险的手术源于网络医学搜索的流行。
我在本书和深层网络章节中介绍了一些可怕的现象,并不是为了好玩和刺激。隐藏在互联网黑暗角落里的犯罪组织和地下市场正在蓬勃 发展。这是每一个上网的人都应该知道的事情。为什么?因为青少年愿
意冒险,而且有很强的好奇心,所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这些黑暗角落 所吸引。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有错误的印象,以为深层网络安全,甚至非常有趣,但事实并非如此。
我关注的是,技术对成长中的孩子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互联 网不仅为我们的孩子敞开了世界的大门,而且为他们提供了访问世界的途径。我认为,大多数人对此不太了解。在《儿科》(Pediatrics)杂
志上有一篇关于技术对成长中的孩子的影响的优秀论文,标题叫作“好的、坏的和未知的”。真正让我忧心不已的,是后的“未知的”部分。正如临床心理学家迈克尔·濑户(Michael Seto)所说:“当下,我们的社会正在开展一个社会实验。这是有史以来不受监管的实验。在这段时间里,青年一代可以在网络上接触到一些的信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代人会有什么变化?接触了互联网上残酷和阴暗的信息后,他们将会受到什么影响?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