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软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715548
一本融合爱与沟通技巧的神奇之书
无论在什么文化环境中,都可以让父母学会用有效、愉快的沟通方式与孩子建立亲子关系。
已让全球数百万家庭收获亲密亲子关系
全球已有20多万个亲子团队在使用本书以及相关辅导材料作为家长培训教材。
一本持续创造销售奇迹的家教图书
30多年来不断再版并被译为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销量数百万;中文简体版正帮助越来越多中国父母收获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快乐的家庭氛围。
带来家庭和睦、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父母之书
理解本书理念,将帮助您的孩子*终成为独立、自强、充满爱心和具有责任感的人。
两位杰出的教育专家所提供的互相尊重而又切实可行的沟通方法,使得父母与各年龄段孩子的关系更加轻松而有质量,本书因此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父母和专家热情洋溢的赞美。本书出版30周年之际,作者修订本书,再次与读者分享她们**的观点和建议。
“你这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面对孩子的行为做父母的常常忍不住脱口而出。是的,天凉了让加衣服就是不加,地板凉可就是要打光脚,就是不要刷牙,就是要把饭弄得满桌子都是,就是不叫叔叔阿姨,就是要把屋子弄得乱七八糟,到吃饭的点了可就是还要看电视,就是不愿意做作业……等等,全是怎么说都不听。
无数家长为此烦恼,家里充满呵斥和吵嚷声,可是没用,火药味越发浓烈,问题却解决不了。
要是有一本书能让你学会一种语言,说出话来孩子就会听,你会吃惊吗?
不必惊奇,《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将帮助你学会一种让孩子听话的神奇语言,这种爱的语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您的要求和忠告。世界上数以千万的父母用自身的亲身实践证明了书中提供的方法非常有效。该书在美国畅销300多万册,并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世界各地的父母和专家热情洋溢地赞誉两位作者,她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的这套语言是那样行之有效,的的确确能缓解所有年龄段的孩子与父母的紧张关系,结束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对抗,带来父母和孩子的合作。
“中文五周年修订珍藏版(软精装)”增加内容
中文版五年来如何解决中国父母的燃眉之急
如何帮助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请听众多父母阅读与实践本书的肺腑之言
体会与分享 赞美与感激
全球*畅销家教书系作者、美国杰出的教育专家法伯与玛兹丽施寄语中国读者:
无论我们生活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都对孩子拥有同一样的爱。我们都愿意把*好的奉献给孩子,我们更希望传承给孩子一种方法,让他们学会面对现实,创造未来!
阅读本书的经历,将是一次学习爱的技巧与接受爱的训练的过程,它给了你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指引你切身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通过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帮助你和孩子建立起一个能够快乐交流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父母配合。掌握了“如何说?”“怎么听?”的技巧,就能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孩子达成美妙的交流沟通,让孩子在您的引导下身心健康发展。
为了建立这个快乐沟通的平台,围绕“如何说”“怎么听”,作者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3、代替惩罚的方法;4、鼓励孩子自立;5、恰当地赞赏孩子;6、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尤为可贵的是作者清晰简洁地创造了一套操作方法,给出了实现这六个方面的30种技巧,辅以大量的常见场景和问题加以说明,并配有相应的练习题,让父母可以把这些技巧烂熟于心,灵活运用,随时应付各种情况,做到游刃有余。
中文版序言
英文版序言
谢辞
如何阅读本书
第1章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如何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很简单,接受他们的感受。
我们和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个体,不能用我们的感受代替孩子感受。
感受没有对错之分,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
孩子的感受被接纳了,他们才能开始集中精力改变自己的情绪。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全神贯注地倾听
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第2章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孩子不愿意合作,是因为他们和我们在需求上存在矛盾。
家长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尊重孩子是合作的开始。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五个技巧:
1.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
2.提示
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4.说出你的感受
5.写便条
第3章 代替惩罚的方法
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
不要把孩子看做麻烦的制造者,要把他们当做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
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
1.请孩子帮忙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
3.表明你的期望
4.提供选择
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6.采取行动
……
第4章 鼓励孩子自立
第5章 学会赞赏孩子
第6章 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第7章 融会贯通
精彩在继续
附录1 译者深入解读
附录2 这本书来到中国的美丽故事
切实可行、合情合理、清晰易懂,法伯和玛兹丽施所设计的方法条理非常清晰,让读者不断有意外的惊喜和发现。
——美国《家庭》杂志
一本非常优秀的书籍,其中的理念和方法可以运用到任何一种关系当中。
——《华盛顿邮报》
这本书让世界上少了对孩子的大声喊叫和训斥,带来的是父母和孩子更多的合作。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一本十分实用有效的图书,它让成人俯下身进入孩子的世界,而使孩子像成人一样和父母对话,这种沟通交流的形式一旦建立,的确就能创造家庭的快乐与和睦。
——《洛杉矶时报》
一本优秀的著作……所有的父母每天都可以通过运用这些方法,来改善他们的亲子关系。
——《沃斯堡星报》
我们常常会认为我们让孩子做的事情都很简单。我们还会鼓励他们:“试试看,很简单。”如果他做成了,那也是做成了一件“简单”的事,没有什么成就感;如果没做成,他会觉得连“简单”的事情都没做好。
换个说法,如果我们说:“这不太容易。”或者:“这可能会有点难。”他们会传达给自己不同的信息。如果成功了,他会很自豪自己完成了一件难事,如果失败了,至少他们知道这个事情完成起来比较困难。
也有些家长觉得说“这可能会有点难”有些虚假。但是如果他们能从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孩子的角度去看,就会意识到任何事情次去做的时候,都会很难。(避免说:“这件事对你来说有些难。”孩子会想:“为什么对我来说难,不是对别人来说难?”)
有的家长抱怨,他们不能忍受自己站在那里,看着孩子挣扎而无动于衷。这时候,我们建议你可以给孩子一些提示,而不是去替他做。
“有时候,把拉链头抻直,拉链会容易拉一些。”
“有时候,做东西以前把粘土揉成软球会好些。”
“有时候,在上锁以前,把锁头来回转动几下会好些。”
我们喜欢用“有时候……会好些”这样的表达,因为即使不管用,孩子也不会觉得很失败。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为孩子做我们能做的事情?相信每个父母都能感觉到孩子很累、需要特别关注或者想撒娇的时候,希望我们帮他们做事情。同样,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我们完全有能力自己做,但如果有人帮你梳一梳头发,拉一拉袜子会带给你一些安慰。作为父母,我们培养孩子的基本原则是让孩子有责任感,但偶尔我们也非常愿意“替他们做事”。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