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874604
1:深度行业好文
聚焦图书出版行业,讲述一群人为了一个梦想而努力的故事。一个出版人的成长之路,一个畅销书的诞生传奇。每一本畅销书的背后都包含若干故事,而每一个故事背后都可能藏着若干故事,或者是事故。
2:中国的《重版出来》
与日剧《重版出来》类似题材,拥有众多的潜在读者,一样以梦为马,一样热血沸腾,图书行业的生死搏斗,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跌宕起伏的情节,接地气的人设,*能引起共鸣的生活。
一个对图书行业充满热情的新编辑张晗君刚入职,就面临了主管即将离职,部门要原地解散的窘境。
这是一个被称为夕阳行业中吊车尾的文化公司,有混日子的老员工,有想上位的野心家,有什么都不懂的小白,也有曾经离开却又重新回归出版行业的上司。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各有打算的同事,在军令状不达任务就解散的困境下,克服重重困难,努力朝着自己心中的梦想而各自努力着。
一个筑梦的故事,一群造梦的人。
这也许是她职场生涯中*艰难的一年。
这也许是她在图书行业职场生涯的*后一年。
每一次的前进后面都隐藏着无数故事或者事故。
每一次的进击也许都是*后一次的努力。
他们来自四面八方,被迫集结在一起,从此杀入了战场……
一、编辑部来的新主管…………………………………………………. 1
二、我只同意“值得为之奋斗”…………………………………………… 8
三、取法其上,取法其下………………………………………………. 12
四、不是冤家不聚头………………………………………………….. 21
五、有时收获的是种子,有时收获的是秕子………………………………….. 33
六、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38
七、他们是骨干,也是能让我们滚蛋的浑蛋………………………………….. 44
八、所有的失败都会将人生照亮………………………………………….. 54
九、别人的编辑部,别人的好选题………………………………………… 63
十、再次进击……………………………………………………….. 73
十一、差不多先生想当然………………………………………………. 78
十二、天下文章一大抄,你抄我来我抄你…………………………………… 85
十三、我是我命运的主宰,我是我灵魂的统帅………………………………… 91
十四、我们行走在黑暗中,但依然仰望星空………………………………….. 96
十五、无望之事,大胆尝试,往往难以成功…………………………………. 103
十六、并不美丽的新世界……………………………………………… 109
十七、向恶势力低头…………………………………………………. 113
十八、竟无言以对的人生真相…………………………………………… 122
十九、劳动、改造,以及重获新生……………………………………….. 127
二十、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 133
二十一、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not a question…………………….. 139
二十二、后一次进击……………………………………………….. 148
一、编辑部来的新主管
“重塑文化”新员工张晗君连续迟到了两天,但作为一个试用期还没过的图书编辑,她好像并不在乎。倒不是她不想过试用期,而是她根本过不了。风传公司即将重组,她所在的编辑部因为年度任务完成率几乎,极有可能被撤销,部门所有员工将被优化掉。编辑部总监见势不好,半个月前抢先辞职。无论在什么行业,被辞退都非常不利于找下一份工作,图书行业尤其如此,因为圈子太小,今天被辞退,明天就会传遍整个行业。所以,辞职与辞退也是“先下手为强”。
图书行业是特别看重经验的,他们宁可要一个有经验但毫无建树的老编辑,也不愿意要一个有潜质但毫无经验的新手。这也在情理之中,因为没有人愿意花心思培养新编辑,何况也许刚刚把人培养出来,这个编辑就会另谋高就,或者谁又愿意培养一个取代自己的人呢?
张晗君刚打开电脑就收到一封公司邮件,她以为又是老板的每日例汤——鸡血一碗。结果是人事总监郁震通知她十点到自己办公室,她刚坐下又接到人事助理韩小蓓的电话通知,内容与邮件所述并无二致。
揣着一颗忐忑又无所谓的心,张晗君下楼走向人事总监办公室。忐忑是因为被约谈不会是什么好事,无所谓是因为反正要被辞退,不会有更坏的事发生。她边走边想,就算失业也无所谓,她还年轻,不会因为失一次业就造成什么不良后果,而且她还与爸妈同住,不需要像“北漂”同事一样交房租,虽没什么积蓄,好歹不会三餐不继。
她不怕失业还因为妈妈可以给她搞定一个去国企混日子的工作,只要她同意,走个面试过场就可以入职慢慢等编制,熬资历,结婚生子,度过一生。这样的人生是张晗君还在读高中时父母就替她规划好的,不料张晗君在大学图书馆读了一本泛黄的民国出版家张元济传记后,竟然向往起了出版行业,一门心思要做图书编辑。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都是条件的交换。她接受这份工作就意味着放弃自己的职业理想,甚至需要放弃自己选择人生的自由。脑中权衡利弊,脚下步履不停,张晗君很快来到郁震的办公室外,虚掩的门一敲便开,郁震点头以示请进。张晗君坐在两个多月前来面试的椅子上故作镇静地问:“郁总,您是要亲自通知,我被优化掉的事儿吗?”
郁震没料到自己招来的新编辑竟如此直接,愣了一下,然后仰到椅子上说:“我首先要‘通知’的是你的考勤问题。我刚才查了一下考勤记录,发现你这个月已经迟到三次,其中有两天连续迟到。劳动合同上规定:试用期员工一个月内连续迟到三次可以直接辞退。所以你不会被优化掉,而是可能被辞退。”
在不争的事实面前,张晗君无言以对。郁震坐正说:“你听到的小道消息是真的,但也是假的。你们编辑部确实要被优化,但不是所有编辑都会被辞退,至少原来你并不在被优化之列。”
张晗君有些后悔这几天的破罐子破摔,但她奉行的原则是犯错就要承担后果,而不是无理争三分,况且她也没有可以夺理的说辞:“我这几天确实表现不太好,我也不否认是受小道消息的影响,但也不完全是,毕竟其他编辑中心确实有整部门被撤销的。这几天应该就轮到我们部门了吧?”
郁震盯着她:“所以你就开始消极怠工?”
张晗君被盯得发毛:“公司要辞掉我,我也无话可说,于情于理,我都有错。但如果我原来并不在被优化之列,我也想知道原因。”
郁震笑了笑,回顾起历史:“当初你来面试的时候,共有三个人跟你竞争,其中一个文字功底不比你差,甚至比你好,工作经验还比你丰富,对图书出版的理解也比你深刻,但我终选择了你,想知道原因吗?”
张晗君摸了摸脖子说:“想知道,但更想知道我原来不在被优化之列的原因。”
郁震故意吊她胃口,又换了话题:“你知道你们总监王翰林辞职的真正原因吗?”
张晗君觉得自己肯定会被优化,就冷淡回答:“不知道,我跟他还没有熟到交心的地步。”
对她的态度,郁震不以为忤:“哪里有什么真心话,全是大冒险。人生就是一场未知的冒险,没有人会事先知道结局。这话我赞同前半句,因为我们所有人的结局都是死亡。不同的是,有的人碌碌无为,有的人平平淡淡,有的人轰轰烈烈。”
面对郁震不着边际的人生感悟,张晗君不知如何回应,也没兴趣回应,一句话把他拉回现实:“郁总,冒昧地问一下,我们公司为什么要重组?”
郁震摸了摸下巴颏儿,喝了口依云——张晗君记得来面试时他喝的还是百岁山,仿佛为发表长篇大论做准备,他却只说了寥寥数语:“公司前年盈利不错,去年扩张过猛,今年下半年亏损严重,以重组的名义缩减人员是减少亏损有效和迅速的手段。”
张晗君不知该如何接话,再次选择沉默。郁震好像也不在意她回不回应,在面前的一摞纸上写写画画,看了看时间说:“我当初决定向七部推荐你,是因为你是一个有朝气的新人,那个跟你文字水平差不多的成熟编辑虽然基本功底可能比你强,但他太负面。虽然我很讨厌正能量这个词,但我讨厌的是没来由打鸡血的正能量,而不是以积极、正面的态度对待工作,更甚者说是人生的正向能量。这是你被录取的原因,也是你暂时没被优化的原因。”
张晗君依然沉默,郁震继续说教:“你大概不知道,咱们这个行业大多数公司看重的是经验,不是潜力。你有潜力,但如果试用期都没过,那你的潜力就得一直‘潜’,没有机会发‘力’,你的职业理想也会化为泡影。所以,摆正心态,回去工作吧!”
张晗君起身看到郁震拿起刚才写写画画的纸,上面貌似写着“员工评估表”。他将表放在另一边,盯着下面一张纸,边拿起电话拨号边说:“公司已经开始重组,元旦后你们编辑部会由一个我三顾茅庐才请到的畅销书编辑接管,也许对你来说是一次机会。顺便说一句,我确实曾因一个编辑迟到三次没让他过试用期。我愿意多给你一次机会,是因为你笔试成绩。”
张晗君愣了一下才想起来,半个月前人事部突然将部门主管以下的编辑召集到大会议室进行了一次笔试,理由是年度例行技能测验,但考试内容全是成语填空或错别字改正等测验基本文字功底的题目。当时她并没有放在心上,但也发现从此之后,大量编辑陆续离职,据传大都是被补偿两个月工资劝退甚至辞退。原来郁震正是以此为由辞退不合格的编辑。
走在回办公室的路上,张晗君有点骄傲又有些忐忑,骄傲的是自己竟然又考了,忐忑的是她并没有放弃做编辑的想法,但以为自己会被辞退,未雨绸缪悄悄投起简历,这个圈子小,万一郁震得知,她必被辞退。此外她还有些期待郁震三顾茅庐的新主管能助追逐编辑职业理想的自己一臂之力。
原本六人编制的第七编辑部现在只剩下李安宁、赵国鑫和张晗君三人。王翰林不仅抢先辞职,还带走两个编辑,剩下的三个编辑显然是入不了他的法眼。三个小虾米无首,手里也没有几本稿子,基本处于工作停摆、等候发落的状态。
张晗君虽然不算内向,但也不是自来熟,跟这两个男编辑共事虽已两个月有余,仍属狭路相逢点头而过,共处一室但几乎没有往来的关系。他们自然也不问她刚才去了哪里,她也不会告诉他们部门将有大变动、将来新主管,更何况她并不知道这两个同事是否会被优化。
李安宁戴着IT男酷爱的头戴式耳机继续看电影,张晗君进门时扫了一眼他的电脑屏幕,从演员的表演来看,不是《分手大师》就是《恶棍天使》。赵国鑫在读一本从书名上看可能与工作有关的书——《编辑犯》。张晗君坐下整理了一下思绪,去茶水间泡咖啡时遇到无话不谈的大学校友、二部编辑周未。
周未微笑着调侃:“你不是说刚被请喝茶了吗,怎么还要泡黑咖啡?”
“信息量太大,我需要更多咖啡因激活脑细胞消化消化。”
“那有什么信息需要我帮你消化吗?”
“个信息,我晚上回家要告诉我爸不去他给我找的单位面试了;第二个信息,我们部门会来一个新主管,用郁总的话说是他‘三顾茅庐才请到的’。”
“我早就说过你不会被辞退,还不信。郁总三顾茅庐请的人我知道是谁,但没想到是去七部。”
“谁?男的女的?”
“一个毁誉参半的女编辑,名叫孙蕾。”
“毁誉参半?”
“有人说她不好接近,有人说她可亲可近。但都一致认为她是个非常有能力的编辑,做过不少口碑不错的畅销书。”
张晗君好像没有听到周未前面那句话一样:“畅销书女编辑,不正是我的理想吗?!”
“是啊,以后你可以多向她学习,我这个只有一年编辑工作经验的老师就下岗了。”周未淡淡地说。
作为中文系师兄妹,周未与张晗君在大学时就被视为“友上未满”的关系,周未一直对张晗君照顾有加,张晗君也一直视其为兄长。她能进入重塑文化多少也得益于周未的内部推荐。入职后,七部总监王翰林对她不闻不问,周未也教过她一些工作技能,还教她如何在台湾的诚品、博客来和金石堂三大网店上找选题。张晗君对他的称谓也戏谑地由原来的“师兄”改为亦真亦假的“周老师”。所以她听得懂这句话的潜台词,连忙说:“怎么会,周老师永远是周老师,我以后可能也得继续向你请教。”
她不解释还好,一个“可能也”让周未更加尴尬,他讪讪地说了句“我得回去校稿了,回见”就走了,张晗君呆立当场窘了一会儿也回了办公室。
人逢喜事不仅精神爽,时间也过得非常快,一天很快就在张晗君迅速成为畅销书编辑的幻想中结束。她刚进家门,张母就说:“快去洗手,你爸做了很多菜庆祝你失业呢!”
“谁失业?我都快转正了!”
“转正?你上午不是还微信你妈说可能要失业吗?”端着菜从厨房往饭厅走的张父质问。
张晗君笑嘻嘻地说:“我说的是可能,可能!”
一家三口落座后,张父又说:“我不管可能不可能,你明天必须得去面试!”
“我不去,明天要上班!我现在辞职会让人觉得是被辞退,你也不愿意我被人这样看吧?”
“别人怎么看你对我没有影响。但是你不去我给你找的单位,我怎么向人交代?”张父说。
“你让我去面试也没经过我的同意啊!”
一直看父女二人争吵的张母插进来问:“小君,你确定要继续干这份工资低、通勤时间长,估计以后也会很忙很累的工作吗?”
还没等张晗君回答,张父又说:“我给你找的这份工作,很多人都挤不进去,你去面试走个过场就可以了。工资还比你现在的工作高一倍,离家近又清闲,就是收发文件、端茶倒水,剩下的时间你可以继续搞你的文学创作,多适合女孩子啊!”
“端茶倒水对我没有意义,我就是要做编辑,你们当初不也同意了嘛!”张晗君也正色回答。
“你是做编辑的,应该会抠字眼,当初你妈和我拗不过你,只是同意让你试试,可不是同意!”
“你们俩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为什么不懂得尊重一下别人的独立人格呢?高中学文还是学理听你们的,大学报哪所学校、什么专业听你们的,毕业后工作还得听你们的。是不是以后跟谁结婚也得你们说了算,我就没有一点自由选择权吗?”
张母觉得她说得有一定的道理就没接茬,但做会计的张父可不这样想:“你要自由可以,我来给你算一笔账。我们家的房子,你的房间月租两千五,不算你水电燃气;你一日三餐少七十块钱,一个月两千一,给你抹个零头算两千;你一天坐地铁来回十块钱,你双休,一个月上二十二天班,交通费二百二十元,给你抹个零头算两百。衣服、化妆品一月五百不算多吧?跟朋友、同学聚会花费五百也不算多吧?这些加起来一共需要月收入五千七,这还需要你没灾没病,一切顺利。你住在家里不用出房租、早午饭钱,每月三千六。你转正后,不扣五险一金能有这么多吗?”
这笔账确实让张晗君汗颜不已,但她也不会就此屈服:“那你的意思是,我不听你的,就把我赶出家门?”
见二人硝烟欲起,张母赶紧打圆场:“我们尊重你的选择,但咱们也得考虑现实不是?”
“现实就是我现在的工作不能养活自己,我爸妈也不想为我的理想埋单。”
“不,现实是,爸爸是为你好,妈妈也想让你选择一种轻松的活法。”
一听到“为你好”张晗君就心软无法反驳,只好嗫嚅:“你们可不可以让我自己选择一次,如果不行再让你们帮我做选择?”
张父不假思索道:“不行!”
张晗君以硬碰硬,把筷子拍在桌子上,回房间并反锁了门,听到爸妈在外面争论不休。
过了一会儿,她听到妈妈敲门:“小君,开门好吗,我跟你谈谈。”
相对而言,张母比较能够换位思考,同为女性也许更能理解她的想法。张母进去后跟张晗君说:“我们各退一步,你爸说如果你半年能策划出一本畅销书来,我们以后就不再干涉你的工作。”
半年做一本畅销书虽不是毫无可能,但也绝非易事,可现在“寄人篱下”,面对城下之盟,张晗君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好点头答应。
终于达成共识,张母拉着张晗君回去吃饭,并打开葡萄酒,给父女二人满上:“饭菜都凉了,终于可以吃饭了,我们先来干一杯,提前祝贺闺女转正吧!”
三人碰杯,家中重新洋溢起温馨的气氛,父母各自聊起了单位的趣事,张晗君也提起了部门要来新主管的事情:“我们部门元旦后要来一个新主管,听说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女编辑,做过不少畅销书呢!”
张父不弹不赞:“是吗,好啊!”
张母反应略强:“好啊,那你多向她学习学习,没准半年内能做出本畅销书来呢!”结果被张父白了一眼,她又改口说,“不过呢,凡事求人不如求己,对别人抱太大希望,尤其是有利害关系的主管,可能会更令你失望。”
试用期结束时张晗君果然没有再迟到,但新主管还没有入职,部门资格老的编辑赵国鑫奉命代写了转正评语,她顺利成为重塑文化的正式员工。元旦前后一天上班时,张晗君早于上班时间打完卡,但显然晚一步听到赵国鑫和李安宁的谈论。
只听到李安宁的半句话:“总监坐飞机直升副总编辑,也不怕失事。他根本不会做书,估计连印张都不会算吧?”
赵国鑫并不表示赞同:“也不一定,他好像很喜欢读书。其实很多兄弟公司的管理者,原来也不是做书的,现在不一样做得风生水起。也许‘闯入者’能带来新思维,创造奇迹呢!”
李安宁对赵国鑫的不赞同表示不赞同:“你知道前段时间辞职的那个刘欣然吗?她当年不就是从责编直升一中心主编?结果就因为没有经验,根本不懂,没干半年就被撤下来了。”
“当然知道,据说是因为文案写得不错,得到老板赏识,三级跳成了主编。可是我觉得她被撤的根本原因是不读书,基础文化水平太差。”
李安宁说:“但她好歹有一项特长。文案写得让老板满意比写得好难多了。”
“到一定程度,文案好坏因人而异,基本知识水平则是有目共睹。无知到她那种程度的编辑,我但愿这辈子不要再见第二个。”
“那郁震呢?不是读书多就能做好总编辑的吧?”
原来总监直升副总编的是郁震,张晗君插嘴问:“郁震当副总编,不是吧?”
赵国鑫没有理李安宁,而是选择回答张晗君:“目前还只是小道消息,但无数事实证明,小道消息才是可靠消息,过几天就该出公告了吧?”
吃惊不已的张晗君还没缓过来,就听到赵国鑫说了一个关乎她切身利益的小道消息。
赵国鑫关上办公室门,小声说:“下面这个小道消息对我们来说才是重要的。”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环顾四周,发现成功吸引了他们俩的注意力后说:“听说我们部门要来一个新主管,一个女编辑孙蕾,在很多图书公司做过,策划过不少畅销书,近的代表作是两年前的畅销书《问题终结者》。”
张晗君假装惊讶,李安宁脸上则闪过一丝不屑:“《问题终结者》的策划编辑不是三中心九部的王俊杰吗?”
赵国鑫说:“王俊杰根本不是这本书的策划编辑,责任编辑都不是,那本书我在书店见过,无论是版权页,还是封底勒口都没有他的名字。”
张晗君真正惊讶道:“那他为什么说自己是这本书的策划编辑啊?”
“很简单啊,我们这个行业,‘一本三,吃遍天’!”
张晗君更不理解:“什么是‘一本三,吃遍天’?”
李安宁尝试替赵国鑫解释:“就是你做一本销量过三万册的书,到哪家公司都吃得开。”
看来他解释得对,赵国鑫没有进一步解释,继续刚才的话题:“据说他上一份工作跟孙蕾是同事。孙蕾后来转行,他又没做过‘一本三’,就用孙蕾策划的书冒充到处面试,成功吃到了我们公司。”
张晗君说:“都说我们行业圈子小,一打听不就都知道了?”
“圈子是小,但也没有太小。”赵国鑫对职场小白张晗君有些不耐烦,“也有不少人这么干,听说现在自称是《京城密码》策划编辑的人能组成一个加强连了,去年还只是一个排。不过别人也只是私下说说,王俊杰明目张胆写进了简历。”
张晗君次听到这么多行业八卦,刷新了她对图书编辑的认知。原本她以为这是一个很高尚的职业,毕竟从业者都是读书人,后来发现并没有多少编辑读书,可她还是觉得毕竟大家都是文化人,道德底线应该高一点,没想到竟然有这种无耻之徒。
她想多打听打听情况,就问:“孙蕾来当我们部门的总监好还是不好啊?”
赵国鑫说:“一个做过好几本畅销书的策划编辑,应该还可以吧?我们部门现在这状况,任务再差,很有可能全被辞退。”说到这里他问李安宁,“对了,我记得你好像在‘普籍图书’待过,听说孙蕾是从那家公司入行的,你俩认识吗?”
李安宁淡淡地说:“不认识,我在那儿没待多久。”
赵国鑫继续发表高见:“我们部门今年码洋才完成30%,选题也没储备几个。但愿孙蕾能撞大运,做本大几十万册的畅销书,没准儿我们明年能完成任务呢!”
赵国鑫有三年图书编辑经验,但一直没做过畅销书,他认为自己主要是运气不好而非能力问题。虽然他表现得很期待新总监到来,内心却比较复杂。图书编辑晋升渠道有两种:一是做畅销书证明自己的能力,二是做不出畅销书熬几年资历。赵国鑫觉得自己资历足够,尤其是前几天代总监之职为张晗君写转正评语,更让他以为自己理所应当顺位成为本部门总监,不料却听闻要来新主管,而且还是一个比自己更有资历,也早已证明能力的主管。他服膺能力,所以有些期待,但也相信自己并非无能之辈,所以有些失落。
张晗君则充满期待,一个做过畅销书的总监无论如何都应该有可学习之处,尤其是对她这种新手来说,更何况对方还是个畅销书女编辑,想到这里她甚至有些“急不可耐”。
元旦后个工作日,张晗君打完卡后刚准备泡咖啡,办公室进来一个背双肩包的陌生女性,直觉告诉张晗君这就是孙蕾。孙蕾个子不高,比较瘦弱,短发淡妆,看起来大约三十岁,长得不像张晗君想象中的天海佑希,而是有几分神似《花与爱丽丝》里一闪而过的广末凉子。她只说了一句话:“十分钟后,到小会议室开会。”就走了出去。
李安宁轻声说:“还没入职呢,就摆架子、下命令,连个‘请’字都不说,谱儿够大。”
张晗君不理解为何李安宁蔑视一个他“不认识”的人,但也来不及多想,拿好东西走向小会议室,赵国鑫也尾随其后,只有李安宁“按兵不动”。
没有什么比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人混得比自己好更悲惨,如果有,那就是成为其下属。李安宁在普籍图书时不仅认识孙蕾,还跟她一个部门。当时两人因为一本书的编校问题吵得不可开交。那本书李安宁负责一校,孙蕾负责二校。分工就让他不爽,因为二校通常要找比一校水平高的人进行。他更不爽的是,孙蕾二校时对一校进行了“拨乱反正”,让李安宁觉得受到侮辱。两人为某些字词、“的地得”以及标点符号的对错发生争执。终词典、语法和公司编审一致证明他自取其辱,所以辞职后他绝不承认认识孙蕾。
张晗君和赵国鑫走进会议室,看到孙蕾正在看一本书——《从设计看企鹅》。
三人相对微笑,点头示意后坐下等李安宁,十分钟后李安宁一摇一晃地走进来。孙蕾看着他说:“你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准备发言稿吗?”
李安宁愣了一下:“不需要,这不还没开始吗?”
“没开始是因为在等你。”
李安宁说:“那现在等到我了,请孙总开始‘聆询’吧!”他加重了“孙总”和“聆询”两个词的语气。
孙蕾轻声说:“请你出去,从现在开始,你不再属于第七编辑部。”
新主管甫露面就辞退老员工,震惊四座。张晗君和赵国鑫愕然地看着当事双方,李安宁面色煞白,一摔笔记本:“你,你有什么资格解雇我,你都还没有入职。你也不是人事总监,入职的也不过是一个临阵脱逃的小部门总监而已。”
孙蕾面色煞白,双手微抖,声音微颤:“我确实没有资格解雇你,我也没有解雇你,只是将你逐出这个编辑部。”
李安宁清了清嗓子,故作镇定:“其实,我也不愿意待在七部,更不愿意再跟你共事,或者说我怎么有资格做您的下属呢?”
他说完拿着东西摔门而去,孙蕾气得张了张嘴但没说话。张晗君这才明白,原来他们早就认识,貌似还有过节。
孙蕾平复了一下情绪后说:“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孙蕾,处女座,以前是图书编辑,后来去做了一年互联网、一年影视,现在又回来做图书编辑,以后大家就是同事了,如果我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请多包涵或直接指出。你们可能觉得这都是套话,但我是认真的。”
说了这一大段后情绪基本平复,孙蕾朝张晗君笑道:“部门只有一个女编辑,你应该就是张晗君吧?”
张晗君朝她微一躬身:“孙总好,欢迎您,今后请多多关照。”
孙蕾继续笑说:“关照不敢当,以后大家互相帮忙。”说完她转向赵国鑫,“你就是赵国鑫了,以后还得请你帮我回顾出版流程,我都快忘光了。”
赵国鑫也躬身说:“欢迎孙总!”
孙蕾又说:“我今天路过,顺便上来看看,下班前你俩整理一下部门所有选题,汇总给张晗君。我周一入职后,咱们讨论一下部门领多少码洋任务合适。”
她想了想,打开书包,又拿出一本书说:“我之前了解过七部出的图书,感觉封面设计有很大的问题,所以今天带来两本书送给你们。一本是《从设计看企鹅》,一本是《企鹅75:设计师·作者·编辑》,希望你们有时间翻翻,下周见吧。”说完孙蕾拿起手机、背包离开。
张晗君和赵国鑫回到办公室,就看到李安宁在气呼呼地收拾东西。赵国鑫小心翼翼地说:“有必要辞职吗?图书行业圈子这么小,好不要结仇,风水轮流转,说不定哪天又会是同事呢!”
李安宁气鼓鼓地说:“我才不怕,以后谁的风水好还不一定呢。”
李安宁是图书行业里常见的编辑,此类编辑既无能力又有傲气,却是受人事欢迎的应聘者。这种人虽然文字功底大都极其一般,但往往大学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李安宁还有加分项,他双学位修的是另一个受出版行业人士青睐的专业——历史,虽然他的历史常识仅限于高中课本知识。此外,他还考取了中级编辑资格证书。这两个加分项也是他自豪的,所以现在他又重复经常说的话:“大不了随便找个地儿混日子呗,我可是有中级资格证的人。不过是一口饭,哪儿混不出来?!”
张晗君也劝他说:“都是同行,何必闹僵呢?”
李安宁没有回答,将三本中级编辑资格考试书重重放在她的桌子上:“你们没事的时候也看看,没准哪天考过了,就可以署名责任编辑,而不是什么狗屁特约编辑。”
大多数编辑都想考中级编辑资格证,张晗君早买过这三本书,但还是心领他的善意,又问:“你是辞职,还是换部门?”
李安宁力求表现得不在乎但没能成功:“肯定是辞职。善意提醒你们,以我的了解,她肯定会逞能认领特别高的码洋任务,而且说不定还会干到中途撂挑子跑人呢!”
做了五六年编辑,虽然没什么成绩,但自视甚高的李安宁觉得足够胜任本部门总监。赵国鑫只是心理活动,李安宁却偷偷付诸过行动,曾向主编毛遂自荐但没有成功,不料新来的主管竟是自己的死敌。当然,只是他将孙蕾当成假想敌,孙蕾应该不会视他为对手,甚至会不会把他放在眼里都不得而知。
张晗君不知道孙蕾是真心将李安宁“逐出”第七编辑部,还是一时气话。但这都不重要,李安宁辞职非常顺利,甚至都没有人假意挽留,第二天他就人去书空。公司近陆续有人离职或者被辞退,手续办得异常顺利,好像都不必交接。同时也有一些人入职,但都是部门主管之类的级别,孙蕾的入职通知也“散见”于邮件公告。
张晗君想起李安宁的善意提醒,觉得他说的“中途撂挑子”若有所指,但又不好多问,又想起与父母的半年之约。她随手翻开《从设计看企鹅》,看到一句话:“新一代人随着企鹅一起成长起来,企鹅的前途看来一片光明。”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