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7112976
☆ 财经人物的佼佼者,更是互联网界大鳄,他的火爆程度不亚于影视界明星。
☆ 献给读者一个不一样的百度,从百度来了解其背后的那个中文搜索引擎时代的开启者。
第一章 在起点遇见未来
1.政协委员的“大脑计划”
2.“对掐”马化腾
3.阳泉小子
4.北大不寂寞
5.艰难抉择
第二章 梦醒梦碎
1.退学,游走华尔街
2.硅谷才是极乐净土
3.Infoseek的“背叛”
4.破碎美国梦
第三章 洗尽铅华,百度诞生
1.失落,回国圆梦
2.融资创业
3.“七剑”聚中关
4.小试牛刀
第四章 突围,寒冬中崛起
1.股市崩溃,坚持希望
2.彷徨,探寻发展方向
3.在逆境中前行
4.百度上线,推竞价排名
5.百度上“头条”
第五章 纳斯达克“封神”
1.收购hao123网站
2.三次融资,上市准备
3.路演之行
4.创造神话
5.沉淀,新的起点
第六章 百度VS.Google
1.巷战Google
2.“迷糊哥”的迷踪拳
3.击碎施密特的“算盘”
4.互联网的战斗
5.“懂”你才能征服你
6.“用户体验”是上帝
第七章 一个百度,N种打法
1.向海龙加盟
2.精准广告投放
3.百度联盟,合作共赢
4.“无线”商机
5.征战移动互联网
第八章 决战东瀛
1.进击,迈出国门
2.挥师日本的“秘密”
3.中国复制,日本粘贴
4.百度日本本土化
5.出井伸之加盟
第九章 国际化,首抓人才
1.携手威廉·张
2.人才争夺
3.百度CTO落定
4.“阿拉丁计划”
5.百度来了个吴恩达
第十章 社区版块进行时
1.百科与蝌蚪团
2.百度使命:知识与人
3.百度音乐
4.百度文库,维权之战
第十一章 网络混战,止则死
1.四面楚歌
2.新3B大战
3.门户大佬战百度
4.马云布“局”
5.进军电商领域
第十二章 百度之路
1.百度思维
2.个性随“我”,自由百度
3.用人之道
4.不创新,勿宁死
第十三章 百度一下
1.责任——社会职能
2.公益——为爱百度
3.幸福——人生赢家
4.魅力——百度基因
序
他,是中文搜索引擎新时代的开启者;他,是中国互联网的弄潮儿;他,是纳斯达克神话的缔造者;他,是扳倒Google的神奇小子;他,是2015年两会中“中国大脑”提案的发起人……毫不夸张地说,他的态度,将直接决定中国互联网的未来。
2011年,他从115位中国富豪中脱颖而出,并以94亿美元的身家首次问鼎《福布斯》中国内地首富宝座;2013年,他仅用14天时间,就从富豪榜次席再次回到“榜首”之位。
然而,财富、名望,还有数以千万计的追随者,都不曾改变他低调的气质和谨言慎行的作风。曾经的草莽少年,是如何成为神话的缔造者?他又是谁呢?
他就是站在世界边缘的百度之父——李彦宏。
李彦宏出生于山西阳泉,是典型的山西商人,身上拥有山西人一惯的勤奋、节约、诚实,如此与生俱来的天赋,也让他始终抱着一本“谨慎为本”的生意经。
1992年,李彦宏跟随出国大潮来到美国,并在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主攻计算机专业。他在美国的导师一直鼓励他不要放弃在北大所学习的图书信息检索知识,并让他时刻关注最新技术。正是导师在技术上和市场上的前瞻性,才开启了李彦宏传奇故事的新篇章。
松下信息技术研究所、道·琼斯、《华尔街日报》、Infoseek,从实习到正式工作,李彦宏怀揣着对技术改变生活的梦想按部就班地努力,可梦想之花久未盛开。这时,他慢慢发现:真正的筑梦之地也许并不在美国,想要开启自己的工业之路,唯有自己“说的算”才行。
1999年圣诞节,他放弃了美国的一切回国创业,专注于搜索引擎领域;2000年1月,“百度”诞生。
星移斗转,历经几年的打磨,2005年,纳斯达克的聚光灯又照亮了一位财富英雄——百度上市的第一天,每股股价竟高达12254美元,仅一夜之间百度便诞生了9位亿万富翁、30位千万富翁和400位百万富翁,这是新世纪的财富神话,让世界为之震撼!
李彦宏,23岁从北大毕业,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主攻计算机专业;25岁,放弃博士学位进驻华尔街;两年后转战硅谷;35岁创立百度……看着这个时间表,他似乎一直都是上帝的宠儿。可这些看似风光无限的成就,背后却满是道不尽的甜酸苦辣。
当李彦宏携着百度登临世界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的宝座后,与悦耳的掌声一同响起的,是尖刻的指斥。
在挺过互联网“寒冬期”之后,百度又经历了MP3风波、文库官司、Google竞争、竞价排名的信任危机以及迎面而来的“弹尽粮绝”的窘境,彼时,百度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失落和迷茫。
只是,李彦宏从未放弃,他用“专注”赢得了股东的信任;用个人魅力战胜了投资商的质疑。
今天的百度,通过灵活的汉字应用,体现了其举世无双的价值,它正在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
新时代的百度,新媒体时代的百度,必然会越战越勇,甚至会成为中国民营企业中的一股牵动力量,在世界范围内掀起波澜,且经久不息!
股市崩溃,坚持希望
迷茫中的探索是一种坚持,永远不要停止前行的脚步,无论处境如何艰难,要相信,一切都只是暂时的。
2000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神速,网民数量暴增,每天都在刷新互联网业的各项历史纪录。国内各大网络公司纷纷崛起,市价翻倍增长。
中华网在纳斯达克上市仅6个月的时间,就募得了3亿美元。这不仅加快了国内各大互联网公司向纳斯达克迈进的速度,也让世界各地的风投公司看到了中国互联网公司,意识到了中国概念股巨大的利益空间。
在电影《大腕》中有这样一段经典台词:“做网站是在做什么啊?网站就得砸钱,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网站靠什么?点击率啊!点击率上去了,下家就跟着来了。你砸了多少钱进去,后面加个零直接就卖给下家。”这描述的就是中国当年互联网行业最真实的形态。
这是一个惊人的时期,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时期。大把大把的钞票轻而易举地就被装进口袋里,所有人都瞄准了IT行业,希望能在短期内从中牟获暴利,因为,那时候的互联网行业,就是个让人一夜暴富的行业。
然而,此时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危机正一步步靠近,IT业的寒冬即将到来。
2000年3月,春回大地,全世界都显得生机勃勃,到处是繁荣兴旺的景象,可就在这时,美国传来噩耗,股市开始崩溃了。
此前一路飙升的纳斯达克股市,毫无预兆地疯狂下跌,到了年底,已跌破2 000点。其中,李彦宏曾经效力过的道·琼斯工业,其股票指数竟然在一个交易日内大跌627.78,创造了历史新低。由此,IPO陷入停滞状态,股市专家纷纷表示,这是一个永不翻盘的股市。
刚上市不久的中国各大网络公司也都在劫难逃,无一幸免。其中,网易损失巨大,纳斯达克股价最低的时候跌到了0.4美元。
投资者们曾疯狂追逐的宠儿,现在却变成了烫手山芋。在此期间,原定于在华尔街同期上市的11家网络公司,此时只剩两家,而正筹备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也不得不将上市计划无限期延后。
一时间,互联网产业的“末日”来了。
来自美国西海岸的互联网业初登中国时,曾给中国IT产业带来了雨后甘露一般的清爽。而此刻,另一股来自美国的经济风暴,正用其灾难本性摧残着中国网络市场,硬是将刚刚崛起的中国互联网产业拖落马下,一拳打倒。
中国互联网的美好未来,仿佛在一夜间都化作泡沫。国内网络公司无一幸免,不少刚刚起步的小网站以及与网络相关的科技公司相继倒闭、破产,一些经营不到一周的新公司也都随即失去了继续走下去的信心,中国互联网市场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冰河时代。
就在中关村乱作一团之时,“百度”却异常平静:市场运作正常,员工专心开发新产品。其实,李彦宏也没有锦囊妙计,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他心里很清楚,百度现在只是处于崩溃前夕,一切都是暂时的,麻烦早晚会找上门来。只是,纵然前途堪忧,他也没打算放弃。在那个网络达人们无比纠结的岁月里,他和徐勇每天在办公室里密谋“大事”。
彼时,百度不断成长,市场越做越大,成本也随之不断增加。创业之初那120万美元的风投资金几乎消耗殆尽。李彦宏知道,有备无患胜过坐以待毙,虽说风投们在这个非常时期个个神经紧绷,可就百度现状来看,若不想死,二次融资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所谓无米难为炊,李彦宏创业的秘诀之一就是:在资金还没用完的时候再去找新的资金。多年之后,当百度成功跻身纳斯达克,他说:“永远不要在你的钱花完的时候去融资,因为这个时候,你急需用钱救命,很难与投资者站在平等的位置上。”
当时,行业环境非常不好,没有任何一家与金钱相关的单位愿意进来搅这滩浑水。经济萧条导致的现金断流问题,成了各大互联网公司的通病。很多网站,不是久久不更新,就是完全无法登录,中国互联网如一潭死水,就算还有活着的网站,也都是“半死”状态。
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人都谨慎起来,最安全的办法就是远离互联网行业。他们都觉得,此时的互联网行业已是“无底洞”,投钱越多,损失就越多。
互联网行业瞬间从天堂坠入地狱,那个曾经被人们争先恐后想要进入的潜力行业,眼下只能是大家无奈之余的一声叹息。
李彦宏和徐勇有些迷茫,当下的局势,想要在二次融资上获得成功,难度不亚于让互联网行业起死回生。在此生死存亡之秋,李彦宏反思,如果转换思路会怎样呢?他和徐勇一番商量后,在融资方面有了新方向——把融资的重点从金额转移到资金质量上。
此时,李彦宏认为,百度处于非常时期,不能病急乱投医,在投资商上也要仔细选择。钱投进来之后,必然会出现股份,这样会影响到公司未来的发展。如果彼此间出现不限人的问题,金钱的动力就会变成阻力,而且在上市后,投资商是否能有足够的资金来继续支持也是问题。
其实,他们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在当时的情况下说服风投商,也许只有李彦宏能做到。精明的风投商们需要百度证明自己的实力,如此他们才愿意从口袋里往外拿钱。这就像卖掉水缸里的金鱼,整缸金鱼都已死掉翻浮在水面上,只有一条还在缓慢地游着,现在要让人买走这条金鱼,谁敢买?
李彦宏的辛苦常人难以承受,有时他甚至想过放弃,直接把公司卖掉,幸运的是,他选择了坚持。
诚实合伙投资公司的名字与其行事作风一般无二,他们对李彦宏和百度的信任成了百度未来发展的最强动力。不久,诚实风投为百度带来了第二轮的融资带头人——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DFJ)。
出于对中国网络市场现状的考量,德丰杰对百度进行了慎重调查。当时的负责人是刚从新加坡国家科技局转来德丰杰的符绩勋。在进行调查的那段时间里,他每天都要在资源宾馆及附近出入,时不时地还要拍照做记录,如特工一般。
符绩勋对百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最深刻的即是,百度办公室的灯总是亮着的,大家每天都在拼命工作,通宵达旦,这让他没有任何理由不认为,这是一家有潜力、有希望的公司,日后必将成为行业内的明星。
他回到德丰杰后,把情况反馈回总部,风投商们经过磋商,敲定了对百度的投资意向。这一消息是振奋人心的,只是李彦宏仍对风云突变的互联网市场随时可能出现的变数忧心忡忡,生怕投资者会反悔。直到资金到账,他纠结着的心才终于放松了。
好事成双。在德杰丰决定投资百度后,投资商IDG也决定加入。这是一种连锁效应,就如最初为百度搜索引擎选择客户时,李彦宏就表示过,要选择正确的客户,因为他能变相地拓展市场。
在“互联网行业”这只猛虎使人谈而色变的时候,两大世界顶尖风投公司都选择了百度,这也被业内人士称之为“始作俑者的投资之一”,因为在那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觉得百度可攀至无人触及的高度。
两家风投公司在经过几个月的详细商议之后,于2000年9月共为百度注入1 000万美元的赞助资金。
冲动不一定是魔鬼,也可以是天使。当年主持签约仪式的IDGVC杨飞回忆,他对李彦宏的“一见钟情”,完全依托于李彦宏的人格魅力。
其实,在决定投资百度的前一夜,杨飞整晚没睡,他清楚对百度的投资需格外谨慎。不过,他看到了李彦宏对搜索引擎的执着,他相信百度的技术实力,所以最终在互联网的寒冬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百度。
事实证明,杨飞的冲动没有让他损失半毛钱,反而在百度上市后得到了数以百倍的投资回报。2005年,百度成功上市纳斯达克后,为IDG基金创造了数额高达1亿美元的回报,这笔曾经被业内视为最“风险”的投资,却成了风险投资界的一段佳话。
2000年9月的一个下午,李彦宏召集了公司全体员工,他想把公司融资成功的好消息告诉给大家,但却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平复了一下情绪,才安静地宣布了融资成功的消息。此时,李彦宏再度激动起来,兴奋地对员工说:“大家可以算算,每个人值多少钱。”
话音未落,在场员工已欢呼雀跃了,公司拥有1 000万美元,当时只有27名员工,这些员工自然是身价大增的。随后,公司全部员工工资上调5%!
在互联网行业大萧条的时代,让所有IT人都不敢去想象的事情,此时却如此奢侈地正在百度公司的内部激情上演。是时,百度算是中国互联网行业未来的希望之一,当其能继续前行的时候,整个行业都为之高兴。因为这可以证明,互联网有救了。
彷徨,探寻发展方向
二次融资,是百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此次融资的成败,直接决定百度能否挺过这场惊天浩劫。
最终的结果是喜人的,百度很幸运。
在时间上,这次融资是百度在剩余资金尚能应付互联网市场萧条期的时候开始进行的,若再晚几个月,至2000年末中国互联网市场形成全面大萧条时,相信真的没人有勇气再把钱放在中关村。
在诚信上,李彦宏拿到第一笔风投资金时,他谨慎的按需分配、公司高效的运作方式、良好的市场前景,都等于是给投资商吃下了一颗定心丸,由此,诚实合伙投资公司才有勇气为百度介绍新的合作者。
一言以蔽之,百度的存活不只是运气使然,更在于有李彦宏这个靠谱的领导者。
顺利拿到赞助资金,李彦宏终于可以把精力重新投入到百度的发展层面上。对于长远发展和新的商业模式,他着实花了不少心思,就连二次融资的资金分配问题,他都慎重再三。
李彦宏的想法一如既往,若把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如何解决员工工资的问题上,百度在用完这1 000万美元时,也就到了公司关门大吉的时候了。他最先想到的,是如何在全新的商业模式中减少巨额开销,在导入期也为百度推出“竞价排名”,以此奠定资金基础。
其时,坚挺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坚强地挺进了2001年,虽渡过了2000年那段动荡不安期,但网络萧条后的阵痛仍在国内延续。
曾经门庭若市的互联网公司,此时却门可罗雀。有点底子的都在忍饥挨饿强挺着,撑不住的干脆破产走人。相比之下,百度倒是提前渡过了难关,显得生机盎然,可好日子没过多久。
2001年的夏天特别炎热,酷暑令人心神不宁。彼时,国内各大门户网站都已将百度的搜索引擎植入到网站中。也就是说,在别人都在行业内苦苦挣扎之际,百度已开始垄断国内搜索引擎市场了。这并不是矛盾,而是差距,是百度的优势创造的差距。
百度的市场份额正在疯狂增长,搜索量也随之不断刷新记录。讽刺的是,在外界都艳羡百度干的如火如荼之时,却没人知道,此时的百度非但赚不到钱,甚至还是负盈利。
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即是各方之间的利益矛盾。
当时,新浪、搜狐、网易都在使用百度的搜索引擎技术,可他们并未将其看得那么重要,他们觉得,搜索引擎有一定的存在价值,其所创造的流量价值也很明显,但远远没有广告带来的直接利益丰厚。加载一个搜索框并不麻烦,而除了流量提升外,门户网站本身在获利方面并未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他们不甘心支付百度高额的搜索引擎技术费用,于是,压低成本、拖欠账单的状况便屡屡发生,简直成了常态。
此时的百度有些骑虎难下,门户流量和搜索请求量形成了鲜明对比。用户通过搜索引擎技术获得门户网站后,对门户网站进行访问,访问量越大,搜索引擎的使用率就越高,这样一来,浏览门户网站的用户的搜索请求量也会越来越高,按此循环,随后反馈到百度服务器的信息量就会增大,会对百度服务器和带宽造成巨大负担,而百度为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就需要不断升级带宽和服务器,砸进去的钱也就不计其数了。
不消说,门户网站和百度之间产生了人人可见的利益冲突。门户网站想用最少的钱得到最优质的服务,但他们却不明白,搜索引擎技术就如“一个萝卜一个坑”,还是那句话,要想做IT,就得多烧钱。
百度作为一家被投资的公司,一定是要以利益为最优先考虑的,如果一直“干烧”,几个1000万美元都不够。思量及此,李彦宏心里清清楚楚,这样去发展百度,最终死路一条。
那么,要怎么解开这个疙瘩呢?
那个时候,李彦宏和徐勇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会跑去很远的地方寻求安静,探讨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李彦宏渐渐地意识到,百度最初市场的定位是吸引门户网站,以搜索引擎提供商的身份获取利益,但现实情况却截然不同,给人打工的商业模式明显不是盈利的最佳办法,百度目前最应该做的,就是重新拟定未来的发展方向,找到真正的盈利模式。
在没有任何方向之时,李彦宏最先想到的是做软件。这样一来,搜索引擎技术就能以软件的形式卖给网站,客户不仅保留原有的门户网站,还可增加一些形式各样的特色网站。
理想很丰满,现实太“妖孽”。此时IT业仍处在萧条期,“灾后”的重建工作并未完成,诸多公司都在想办法存活。更何况,当时的搜索技术只不过是个锦上添花的功能,未有雪中送炭的疗效。
最后,经过公司内部商议,李彦宏决定尝试另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开发并出售互联网内容分发系统软件,简称CDN。此举缘由,即是当时国内平均硬件设备建设十分落后,普通用户上网速度十分缓慢,而CDN软件正是用来缓解这一问题的。CDN可以帮助用户在其请求连接的活动范围内找到最近的服务器,这样就能提高访问速度,达到加速的目的。
这个软件不是百度首创,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几个学生开发的,随后他们成立了Akamai公司,大获成功。股东建议李彦宏将这个技术复制到百度,相信必能扭转局面。
在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之后,这一软件终被开发出来,遗憾的是,由于中美两国市场差异过大,软件刚推出不久便被流放了。李彦宏再次陷入事业困境,往日高大潇洒的他,失去了曾经充满阳光的笑容,整日愁眉不展,身体也跟着抗议起来。徐勇一直劝慰李彦宏应休息一段时间,好好调整一下状态,可他哪有心思安稳?
在此关键时刻,一个“小天使”救了他——女儿出生了,这下他想不休息都不行。
李彦宏是个典型的顾家暖男,到了美国之后,整天看着女儿傻笑,忘却了往日忧愁,彻底进入了放假的状态。一转眼,他已在美国待了半个月之久。那时他最喜欢做两件事,一是整天抱着女儿,二是陪着妻子爬山。
然而好景不长,烦心事又找上李彦宏。这天,他抱着女儿在屋里散步,突然觉得很不舒服,刚要坐定时,胸口一阵钻心的剧痛。
在妻子的陪伴下,李彦宏去看了医生。可是“庸医”觉得,李彦宏的身体并无大碍,吃点消炎药便可缓解。但事实上,他的身体里出了大问题,胸部肌肉组织里出现了感染,长了个鸡蛋大小的肿块。这是在一天夜里,他再次剧痛难忍,去别家医院再次检查后方知。
医生要求李彦宏立即做手术。术后,李彦宏很快出院,医生却连药都没开,只是交代马东敏要按时为李彦宏清理伤口。家里没有进行麻醉的条件,而没有医生的处方也很难拿到止痛药,在休养那段时间,李彦宏每天都要在家里演一次“关二哥刮骨去毒”的重头戏。
经过一段疗养,李彦宏的病总算有些好转,也到了回国的时候。李彦宏很早就想回来,主要是怕自己让妻子太过操劳。另一方面,百度未来的发展问题迟迟不解决的话,无异于看着百度等死。
那段时间,李彦宏很彷徨。眼看着网游平地崛起、短信平台日渐昌盛,一个接着一个的新鲜网络事物如天降奇兵一般登上舞台,在短时间内,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已将搜索引擎技术抛在了阴暗的角落。
李彦宏的很多朋友都劝他,不如也试着经营网络游戏,毕竟这是此时最赚钱的。更何况,就百度的现实来说,有了资金才能走出困境。
李彦宏坚如磐石,毫不动摇,他觉得搜索引擎还有很多待开发的巨大潜力,必须深挖细作,找到适合百度的最佳商业模式才行。
很快,李彦宏做出决定,把百度做成一家独立的搜索引擎公司,直接面对终端客户。这一明智之举,今天回过头来看,不失为百度历史上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决策。
在逆境中前行
李彦宏从美国归来后,身体还未痊愈,不得不再次入院。
躺在病床上的他,脑子里都是关于百度的一幕幕,他双眼紧盯着天花板,身体上的疼痛就像互联网萧条期过后的阵痛一样,继续刺激着他的敏感神经。只是,他一刻也不停地思考着百度的未来。
百度一直都以“在你成功背后”作为公司的经营口号,这也是百度的生存模式。然而,该模式对客户的依赖性、对利益的局限性都过大,已经成为百度持续发展道路上的羁绊。李彦宏知道,若想让百度走出僵局,必须找出更适合百度发展的有效模式。他将这个过程中的自己,称为“从纯粹技术工程师向企业领导转换的过程”。
李彦宏自身所具备的领袖条件,并不亚于专业的管理人才,这是他与其他专业技术者和管理者最不同之处。
提起李彦宏想将百度打造成一家独立搜索引擎公司的构想,这并非突发奇想,而是与其经历密不可分。
早在1996年时,李彦宏就已发现了搜索引擎中存在的诸多严重“作弊”问题,这一现象主要表现在:网站的后台管理者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让自己的网站或网页出现在浏览器的最前排,让所有人最先看到。
不过,当时的搜索引擎技术并不发达,主要依赖于词频统计原理设计而成,所以,这个问题很容易被人利用。比如搜索APPLE这个词汇,虽然搜索者并不是APPLE(苹果公司)的工作人员,但他们之间存在利益关系,那么就在网页上将该词反复写入,或是将网页标题中加入更多的“APPLE”,这样一来,APPLE就很容易出现在搜索结果页面的最前端,这无疑是对搜索引擎搜索结果真实性的最大挑战。
接触的越多,李彦宏越发意识到,若将这个“作弊”现象合理利用,或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另一番效果。
当时,他正在给《华尔街日报》的金融系统做设计,在工作中很依赖搜索引擎,时间长了,他发现了这些问题,但他那会儿还不具备将“作弊”现象转化成财富的能力。
几个月后,他率先创建的超链分析技术发布,正是这个技术,解决了存在于搜索引擎中的作弊问题,使网页质量的排序与基于相关性的排序能完美结合在一起,这项技术也因此在美国获得专利,他还将超链分析技术植入到Infoseek的GO.COM的搜索引擎中。
这项专利技术的发明和运用,改写了世界搜索引擎历史,将这一技术带入了新的高度,为此领域开启了另一扇财富之门。
光阴似箭,李彦宏很快又开发了另一项极具互联网市场价值的创新技术——GO.COM图像搜索引擎。到了1999年年底的时候,全世界大多数搜索引擎都已更新为超链分析技术。
此时,问题出现了。搜索引擎在技术上既然拥有这么高的地位,为何大多数搜索引擎公司仍止步不前,前途一片迷茫?关键问题并不在技术,而是商业模式。不管你拥有的技术多么强大,多么先进,如果不能实现或是产生相应的回报,企业一样无法继续生存。
李彦宏亲眼目送了Infoseek、LookSmart、Inktomi等老牌互联网公司的相继离去,它们各个都从如日中天到惨淡经营,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这些老牌劲旅,难道真的不善于做搜索引擎?别忘了,李彦宏便出自Infoseek公司。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会第一个吃螃蟹。Goto.com推出了一项新技术,其发明的付费排名搜索引擎,让搜索引擎技术在互联网行业中有所复苏。曾经和Infoseek官司不断的Goto.com,此时转做搜索引擎公司,并为搜索引擎技术创造了极高的商业价值。
Goto.com的商业模式为:用关键词竞价,根据网站的出价金额来决定出现在搜索结果上的位置;当搜索结果被点击时,则产生竞价的对应费用。
这种模式很好理解,出的钱越多,被搜索对象就越会出现在显眼的地方。这样一来,用少量的投入就可换回大量潜在客户,如果同行业内的两家公司同时对一个关键词竞价,将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还能有效地提升企业知名度,并促进消费额度的增长,实在是牛掰的办法。
打个比方,用户在搜索栏中输入水果时,搜索引擎就会自动检索与水果有关的网站,并根据竞价标准为这些网站排名。排位靠前的网站,便增加了客户浏览量,从而获得更多利益回报。因此,被检索的网站获利,提供检索的搜索引擎也能获利,一举数得。
传统媒体行业存在的固定成本,制作成本和后期广告投放成本都很高。Goto.com的出现,游刃有余地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在降低了推广成本的同时,扩大了宣传效果,也最大限度减少了中小企业的经济负担。
不管什么行业,其中的大型企业毕竟是少数,中小企业数量大。对于它们的推广投入,似乎很难获得更高的利润,但由于薄利多销,并且在互联网中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所消耗的成本微乎其微,故此这一利基市场反倒能贡献更有吸引力的报酬,而此种商业模式,也成了最赚钱的模式。
只是,这种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客户源的模式,让李彦宏想到了一个纯粹的美国人的理论。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是个对数字敏感的人,他能从数字中研究出万事趋势。一天,他和朋友eCast首席执行官范阿迪聊天,范阿迪说,自己在数字音乐点唱的统计数字中发现了一些秘密:大部分听众都对98%的冷门音乐有着很高的需求,这说明冷门音乐其实也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于是他把自己的理论称为“98法则”。
克里斯·安德森对“98法则”颇感兴趣,借由这个貌似不合乎情理的理论,他开始着手研究各大互联网零售商的销售数据和传统零售商的销售数据,他经常用亚马逊和沃尔玛做比较,最后发现了一个极其符合统计学原理的规律——大数定律。
这个定律若是用图像表示,则是我们熟知的“抛物线”形态,主要以两端低中间高的山峰式概率分布模式呈现。安德森在后续的研究中发现,过去的那些因概率低或需求低的尾部,却成了互联网产业的另一商机。
这个发现,就是后来享誉世界的长尾理论——在成本和效率同时作为制约因素时,人们只会去关注一些重要的人或事物,如果用正态分布曲线来描绘这个现象,那么被关注的人和事物就会出现在曲线的顶部,而尾部就是那些被忽略的部分。但在网络中,客观因素所带来的制约小了,关注成本就会大大降低。这样一来,尾部就可能被关注到,相比较现实生活,尾部的效益率是与头部相同的,甚至会超过头部。
在传统的营销理论中,80%的利润是由20%的客户提供的,这就是著名的“二八定律”。这个理论主要描述的是,在企业的客户服务中,将主要资源都放在20%VIP客户上,来获得更高的利益。长尾理论的出现,则彻底颠覆了“二八定律”,并被IT朝圣地硅谷奉为圭臬。
1998年2月,Goto.com的收入远远超过了同行业的其他公司,作为第一家付费排名搜索引擎供应商,它的成功令人目眩。次年,Goto.com成功登陆纳斯达克,首股价曾一度飙升至30多美元。2001年,Goto.com将公司名字改为Overture。
成功的例子,给了李彦宏重大启示,他将这些案例和经济理论整合起来,找出了一条更适宜百度的经营模式。他觉得,付费排名模式让一度被忽视的搜索引擎技术起死回生,扭转了他在互联网中的败局。此后,搜索引擎不再需要单纯地依赖于门户网站,而可凭借自营的商业模式获取利益,完美生存。因此,对百度的长久发展来说,Goto.com的付费排名模式宛若当头棒喝。
李彦宏把自己的想法告知了徐勇,徐勇觉得很靠谱,两人经过对资料的分析和缜密思考,决定在结合中国市场实际需求的同时,将百度商业模式转变为竞价排名模式。
多年后的今天,李彦宏又对“竞价排名”这个名词提出了新看法。他觉得,这个词其实并不准确,竞价的确左右排名,但结果并不完全由竞价而定,排名的合理性才是排名规则的核心。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