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畅销榜艺术 畅销榜贾想I: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

贾想I: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

5.00 超出 5 基于5客户评级
(6评论)

中国电影导演中的“国际*人” 贾樟柯头十年电影生涯创作笔记 我们面对坍塌,身处困境,生命再次变得孤独从而显得高贵。

作者:贾樟柯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6月 

ISBN: 9787516812969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30.99

类别: 影视/媒体艺术, 艺术 畅销榜 SKU:5c238972421aa9858779d7c2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6 )

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软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812969

编辑推荐

★刚才有年轻人问:“谁能救救我们?”我的回答可能会让年轻人不舒服:这是奴才的思维。永远不要等着谁来救我们。我们都得一步一步救自己,我靠的是一笔一笔地画画,贾樟柯靠的是一寸一寸的胶片。

——陈丹青

 

★陈丹青称他为“不一样的动物”。戛纳国际电影节“金马车奖”获得者,首个获得该奖的华人导演贾樟柯*部回顾其电影创作和思路历程的著作。

 

★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淡生命的喜悦或沉重。“生活就像一条宁静的长河”,让我们好好体会吧。

 

北岛在一篇散文中写道:人总是自以为经历的风暴是*的,且自喻为风暴,想把下一代也吹得东摇西晃。

*后他说,下一代怎么个活法?这是他们自己要回答的问题。

我不知道我们将会是怎么个活法,我们将拍什么样的电影。

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个空洞的词——我们是谁?

——贾樟柯

 

★“邮政绿”皮面软精装设计,适合随身携带,细细品读“柯长”对电影艺术、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内容简介

本书稿是著名电影导演贾樟柯*部回顾其电影创作和思路历程的著作,也是对其1996到2008年这十余年来导演生涯的梳理与总结,全景记录了这些年来其思考和活动的踪迹。此书200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此次经作者重新修订,改版推出。书中收录了贾樟柯导演生涯各时期对电影艺术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独特的思考,另有多篇与电影界、艺术界、媒体等多领域关键人物的代表性访谈。全书以贾樟柯所拍电影为纲,所有收录文章以发表的时间顺序排列,呈现出导演个人敏感而执着的心路历程,也体现出贾樟柯以电影抒写乡愁的深切情怀。

作者简介

贾樟柯

导演、制片人、作家。

生于1970年,山西省汾阳人。

1993年入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从1995年起开始电影编导工作,现居北京。

 

【理想国·贾樟柯作品】

 

贾想Ⅰ: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

贾想Ⅱ:贾樟柯电影手记2008—2016 (即将出版)

问道——十二种追逐梦想的人生

目  录

序言 

贾樟柯,和他们不一样的动物/陈丹青 

 

1996年,《小山回家》 

我的焦点 

 

1998年,《小武》 

《小武》导演的话

片段的决定—《小武》 

我不诗化自己的经历

业余电影时代即将再次到来

有了VCD和数码摄像机以后

东京之夏

一个来自中国基层的民间导演(对谈)  林旭东/贾樟柯

 

2000年,《站台》 

《站台》导演的话

片段的决定—《站台》

谁在开创华语电影的新世纪

假科长的《站台》你买了吗?

经验世界中的影像选择 (笔谈)  孙健敏/贾樟柯

 

2001年,《公共场所》 

《公共场所》导演的话

《公共场所》自述

 

2002年,《任逍遥》 

《任逍遥》导演的话

我比孙悟空头疼

有酒方能意识流

无法禁止的影像

世界就在榻榻米上

听说电影的春天就要到了

 

2004年,《世界》 

《世界》导演的话

乌兰巴托的夜(《世界》插曲)  贾樟柯/左小祖咒 作词

写给山形电影节

我们要看到我们基因里的缺陷(演讲)

我的电影基因

花火怒放,录像机不转

这一年总算就要过去

 

2006年,《三峡好人》 

《三峡好人》导演的话

2006年的暗影与光明

迷茫记

相信什么就拍什么(对谈)  侯孝贤/贾樟柯

这是我们一整代人的懦弱(演讲)

大片中弥漫细菌破坏社会价值(对谈)  徐百柯/贾樟柯

 

2006年,《东》 

《东》导演的话

马丁·斯科塞斯—我的“长辈”

每个人都有贴近自己身体的艺术(对谈)  刘小东/贾樟柯

找到人自身的美丽(对谈)  汤尼·雷恩/贾樟柯

 

2007年,《无用》 

《无用》导演的话

当我们赤裸的时候,没有阶级区别(对谈)  汤尼·雷恩/贾樟柯

是剧情片,也是纪录片(对谈)  蔡明亮/贾樟柯

 

2008年,《二十四城记》 

《二十四城记》导演的话

阐释中国的电影诗人(对谈) 达德利·安德鲁/欧阳江河/翟永明/吕新雨/贾樟柯

 

附录  贾樟柯简历 

免费在线读

摄影机面对物质却审视精神。

 

在人物无休止的交谈、乏味的歌唱、机械的舞蹈背后,我们发现激情只能短暂存在,良心成了偶然现象。

这是一部关于现实的焦灼的电影,一些美好的东西正在从我们的生活中迅速消失。我们面对坍塌,身处困境,生命再次变得孤独从而显得高贵。

(“1998年,小武”)

 

 

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淡生命的喜悦或沉重。“生活就像一条宁静的长河”,让我们好好体会吧。

北岛在一篇散文中写道:人总是自以为经历的风暴是唯一的,且自喻为风暴,想把下一代也吹得东摇西晃。

最后他说,下一代怎么个活法?这是他们自己要回答的问题。

我不知道我们将会是怎么个活法,我们将拍什么样的电影。

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个空洞的词——我们是谁?

 

 

在法国的一家影院,我观看了文德斯的最新纪录片《乐满哈瓦那》(Buena Vista Social Club)。这部主要拍摄于古巴、讲述几个老爵士乐手生活的影片也是用数码技术拍摄,而后转为胶片的电影。银幕上粗颗粒的影像闪烁着纪录的美感,而数码摄像机灵巧的拍摄特点,也为这部影片带来了丰富的视点。观看过程中始终伴随着观众热情的掌声,不禁让我感慨,一种新的电影美学正在随数码技术的发展而成型。数码摄像机对照度的低要求,极小的机身,极易掌握的操作,极低的成本,都使我们看到一种前景。

 

这些年来,我目睹了太多朋友想拍一部电影而经历的遭遇。有的人怀抱一叠剧本,面对“推销者勿入”的牌子,艰难地推开一家又一家公司。在各种各样的脸色面前,自尊心严重受挫,理想变成了凶手。有的人将希望寄托在人际关系之上,千方百计广交朋友,在逢场作戏中盼望碰到大哥,能帮小弟一把。但大哥总在别处,希望总在前方。有一天突然会有“老板”拿走你的剧本,一年半载后,才发现“老板”也在空手套白狼,而且不是高手。也有人在向外国人“公关”,参加几次外交公寓的party 后,才发现洋务难搞,老外也一样实际。大小娱乐报纸你方唱罢我登场,一片繁荣景象。但在北太平庄一带遛遛,心里依旧凄凉。机会看起来很多却无从入手。于是电影研究得越来越少,社交能力越来越强。几个同病相怜的朋友偶尔相聚,在北航大排档喝闷酒,猜拳行令时开口便是:“人在江湖漂呀,谁能不挨刀呀!一刀,两刀……”

 

 

后来有人跟我说,你选择小偷这样一个角色作为主要人物缺乏普遍意义,不符合你记录这个时代的创作意图。我觉得要谈一个作品里的角色有没有普遍性并不在于他具体的社会身份是什么,而在于你是否能从人性的角度去对这个特定的角色加以把握。

 

我之所以会对小偷这个角色感兴趣,是因为他给我提供了这样一种角度,通过这个角度去切入可以表现出一种很有意思的关系转换。譬如小武的朋友小勇,他本来也是个小偷,通过贩私烟、开歌厅,摇身一变,成了当地有头有脸的“民营企业家”。这里就有一个价值关系的转换:贩私烟→贸易,开歌厅→娱乐业,像小勇这样的人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如鱼得水地变来变去,不断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只有小偷,到什么时候他也只是个小偷。

 

我的这种美学偏好,可能多少来源于我对博尔赫斯小说的阅读经验。当然我读的是中文译本,所以我没有办法去判断他原来的文字。通过译本,我所接触到的是一个个不带修饰成分的具体的文字意象,博尔赫斯用这样一种简洁的文字通过白描为我们构筑起了一个扑朔迷离的想象世界—这正是我在拍电影的时候非常想去实现的。像《小武》里梅梅吻了小武以后那一组镜头的安排,画外配上了吴宇森《喋血双雄》里的音响,目的是想制造这样一种间离的效果:使我们的感知能够来来回回地在现实和非现实的两个层面上自由地进行穿梭。

 

 

但电影开演后,我一下跌进了杨德昌细心安排的世俗生活中。这是一部关于家庭、关于中年人、关于人类处境的电影。故事从吴念真饰演的中产阶级扩展开去,展示了一个“幸福”的华人标准家庭背后的真相。我无法将这部电影的故事一一道出,因为整部影片弥漫着的“幸福”真相让人紧张而心碎。结尾小孩一句“ 我才七岁,但我觉得我老了”更让我黯然神伤。杨德昌的这部杰作平实地写出了生之压力,甚至让我感觉到了疲惫的喘息。我无法将《一一》与他从前的电影相联系,因为杨德昌真的超越了自己。他可贵的生命经验终于没有被喧宾夺主的理念打断,在缓慢而痛苦的剥落中,裸露了五十岁的真情。而我自己也在巴黎这个落雨的下午看到了2000 年最精彩的电影。

 

我的方法是根本不介入那个所谓的圈子之中,更对其中的恩怨不感兴趣。在北京,相对来说我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虽然多少有些封闭,但我在其中可以焦点集中地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从一开始我就对自己的创作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规划,希望能够逐渐在电影中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工作方法,让我能不太在意创作之外的事情,包括影展的得失和票房的好坏。因为这两者都不是我的终极目标,让我焦灼的永远是艺术上的问题,而艺术问题是你自己的事情,与圈子无关,与他人无关。

 

我特别喜欢安东尼奥尼说的一句话,他说你进入一个空间里面,要先沉浸十分钟,听这个空间跟你诉说,然后你跟它对话。这几乎是一直以来我创作的一个信条,我只有站在真的实景空间里面,才能知道如何拍这场戏,我的分镜头差不多也是这样形成的,它对我的帮助真是特别大。在空间里面,你能找到一种东西,感觉到它,然后信赖它。

我拍了很多空间。火车站、汽车站、候车厅、舞厅、卡拉OK、台球厅、旱冰场、茶楼……后期剪辑的时候,因为篇幅的限制,好多东西不得不去掉,我在这些空间里面找到了一个节奏,一种秩序,就是许多场所都和旅途有关,我选择了最符合这条线的东西。

 

 

电影是一种工业,拍电影是一个非常有计划性的工作,一个导演独立制片的方法也是为了尽量减少工业带来的捆绑和束缚。那种束缚不单是制片人的压力,电影审查的控制,电影制作方法本身也是一种规范,DV 带给人一种摆脱工业的快感。在拍公共汽车站的时候,当地的向导先带我们去煤矿拍了一个工人俱乐部。出来以后,就是电影里那个地方,正好有一些人在等车。太阳已经开始下来,一下就有被击中的感觉。我就拍这个地方,一直拍,一直拍,拍了很多东西。当我拍那个老头儿的时候,我已经很满意了,他很有尊严,我一直很耐心地拍他,当我的镜头跟着他上了车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女人就闯入了,我的录音师说我那一刻都发抖了。我注视她的时候,她的背景是非常平板的工人宿舍区,那时候我特别有一种宗教感,就一直跟着拍;然后又有一个男人突然进入了,他们什么关系,不知道,最后两个人都走掉了。整个过程里面,我觉得每分钟,都是上帝的赐予。

 

 

我还是习惯下午在黄亭子见人:约朋友举杯叙旧,找仇家拍桌子翻脸,接受采访,说服制片,恳求帮助,找高人指点。酒喝不多话可不少,我的家乡汾阳产汾酒,常有名人题词。猛然想起不知谁的一句诗:有酒方能意识流,大块文章乐未休。于是又多了一些心理活动。在推杯换盏时心里猛地一沉,知道正事未办,于是悲从心起。话突然少了,趴在桌子上看烛光跳动,耳边喧闹渐渐抽象,有《海上花》的意境。于是想起年华老去,自己也过上了混日子的生活。感觉生命轻浮肉身沉重。像一个老男人般突然古怪地离席,于回家的黑暗中恍惚看到童年往事。知道自己有些醉意,便对司机师傅说:有酒方能意识流。师傅见多了,不会有响应,知道天亮后此人便又会醒:向人赔笑,与人握手,全然不知自己曾如此局促,丑态百出。

到了下午,又在等人。客人迟迟不来,心境已然没有了先前的躁动,配合下午清闲的气氛,站起来向窗外望。外面的人们在白太阳下骑车奔忙,不知在追逐什么样的际遇。心感苍生如雀,竟然有些忧伤。突然进来一位中年女子,点一杯酒又让小陈放张信哲的歌,歌声未起,哭声先出。原来这酒吧也是可以哭的地方。

现在再去黄亭子,酒吧已经拆了,变成了土堆。这是一个比喻,一切皆可化尘而去。于是不得不抓紧电影,不为不朽,只为此中可以落泪。

添加评论 取消回复

6个贾想I: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评论

  1. 评分 5 / 5

    福音火炬手 – 2019年1月12日

    这个手记基本可以看做是一个整理后的文集,收录贾导在各报刊上的发表的文章,以96-08年间他的作品时间先后为线索,一部部说来,读一遍,回头再看看电影会挺有意思。

  2. 评分 5 / 5

    机会主义 – 2019年1月12日

    贾科长对电影的理解,对文字的炼狱真的是有自己独特的造诣,值得每个喜欢电影的人去读

  3. 评分 5 / 5

    莫言*莫言 – 2019年1月12日

    喜欢贾樟柯的电影,这个有点电影背后故事的感觉!喜欢他的视角和语言!

  4. 评分 5 / 5

    现实主义 – 2019年1月13日

    贾樟柯的思想文字值得拜服,能拍出不一样的电影,能拿这么多奖,一定是有原因的,可通过此书解读一二。

  5. 评分 5 / 5

    小愚木头 – 2019年1月13日

    精彩,贾樟柯就是那么有才,对人生,对世界,对电影的看法,都很精彩,切中要害,简洁有力。许知远对他的访谈也很有才华

  6. 评分 5 / 5

    做男人挺好的 – 2019年1月13日

    挺不错的,贾樟柯整本书里都在说希望在时代巨变时,自己能记录普通人的一点什么,把“身体经验”和电影经验结合起来。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贾想II:贾樟柯电影手记2008—2016

EUR €30.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性与影视

EUR €16.99
加入购物车

雕刻时光

EUR €28.99
评分 5.00 / 5
阅读更多
缺货

哈利波特电影魔法书 Harry Potter Film Wizardry

EUR €105.99
评分 5.00 / 5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