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532749丛书名: 天津市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考试专用教材
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9天津市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及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严格依据天津市选调生考试真题编写而成,紧扣考试新变化。囊括天津市选调生考试综合知识和申论所涉及的题型,结构安排合理、题目特点鲜明、覆盖核心考点、整体难度适中、契合实战考试,以满足考生冲刺备战的要求,帮助考生全面提高答题能力。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天津市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及全真模拟预测试卷》由6套真题和6套全真模拟预测试卷组成。试卷包括综合知识和申论两部分,其中综合知识考查内容涵盖了数字推理、数学运算、选词填空、语句表达、段落阅读、阅读理解、类比推理、演绎推理、图形推理、资料分析、政治、法律、公文、科技人文等;主观题以辨析题为主。每一套试卷都经过中公教育各位老师的精心解读,答案准确,解析详实。
目 录
【真题精选】
2018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综合知识试卷
2018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申论试卷
2017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综合知识试卷(精选)
2017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申论试卷
2016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综合知识试卷
2016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申论试卷
【综合知识】
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综合知识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一)
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综合知识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二)
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综合知识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三)
【申论】
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一)
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二)
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三)
2018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综合知识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8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申论试卷参考答案
2017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综合知识试卷(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7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申论试卷参考答案
2016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综合知识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6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申论试卷参考答案
综合知识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
综合知识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
综合知识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三)参考答案及解析
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与评分说明
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与评分说明
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三)参考答案与评分说明(209)
2018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综合知识试卷
2018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申论试卷
2017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综合知识试卷(精选)
2017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申论试卷
2016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综合知识试卷
2016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申论试卷
【综合知识】
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综合知识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一)
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综合知识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二)
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综合知识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三)
【申论】
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一)
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二)
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三)
2018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综合知识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8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申论试卷参考答案
2017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综合知识试卷(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7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申论试卷参考答案
2016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综合知识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6年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申论试卷参考答案
综合知识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
综合知识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
综合知识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三)参考答案及解析
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与评分说明
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与评分说明
申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三)参考答案与评分说明(209)
在线试读
天津市选调生选拔考试
综合知识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一)
部分客观题
(一)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本部分包括十种类型的题目:(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
一、数字推理:共5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选项中选择你认为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项。
1.2,7,14,21,294,()
A.28B.35C.273D.315
2.16,27,16,(),1
A.5B.6C.7D.8
3.1,4,7,8,13,16,()
A.17B.32C.19D.20
4.-3,21,-105,(),-315
A.-210B.210C.315D.-315
5.16,21,28,37,48,61,()
A.67B.76C.71D.83
二、数学运算:共5题。你可以在草稿纸上运算,遇到难题,可以跳过去不做,待有时间再返回解决它。
6.甲、乙两瓶酒精溶液分别重150克和100克,甲瓶中含酒精15克,乙瓶中含酒精30克,从甲、乙两瓶中应各取出多少克才能兑成浓度为20%的酒精溶液160克?
A.100,60B.90,70
C.110,50D.80,80
7.某商店卖出一支钢笔的利润是9元,一瓶墨水的进价是2元。若采用“买4支钢笔送一瓶墨水”的方式促销,共获利1922元,则这次促销多卖出多少支钢笔?
A.213B.226
C.234D.256
8.甲厂有某种原料120吨,乙厂有同样原料96吨。如果甲厂每天用原料15吨,乙厂用原料9吨。()天后,两厂剩下的原料相等。
A.6B.5C.4D.3
9.甲、乙两地有公共汽车,每隔3分钟就从两地各发一辆汽车,30分驶完全程。如果车速均匀,一个人坐上午9点的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途中一共遇上多少辆汽车?
A.15B.18C.19D.20
10.某部门买来一批劳保用品,平均分配,每人可分得6份,如果只分给男同志,每人可分10份,请问,如果只分给女同志,每人可分得多少份?
A.8B.12C.15D.16
三、选词填空:共5题。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填空,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准确。
11.勇往直前的汩汩泉水相信,在岁月的过滤和涤荡下自己将永远一脉。
A.轻盈B.顺通
C.相承D.清莹
12.南山佛教文化苑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型文化和生态旅游园区,依山傍海,园林设计匠心独具,秀丽,不失为一个放松身心,休闲养性的好去处。
A.优美B.清新
C.优雅D.幽雅
13.消费者的知情权虽然需要,但很多时候,知情的同时,也需要对事实做进一步的了解。没有了解的知情,可能会带来的恐慌和无谓的放弃。
A.保护莫名B.捍卫无措
C.维护无谓D.保障盲目
14.“有用”对思维而言是一种巨大的,很容易让我们摒弃理性,走向,结果造成知识的无效积累,记忆负担日增,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下一代人的创造空间也被。
A.诱惑功利窒息B.引诱浮躁抽空
C.蛊惑感性排挤D.吸引浅薄挤压
15.自然界有生态,政治也有生态。如果说前者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后者则到人们的精神健康。山清水秀虽然是一个比喻,却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就是要让身在其中的人,清清爽爽、干净干事,不用呼吸“政治雾霾”;就是要让的人,闻之向往、见贤思齐,并享受其从中溢出的“生态福利”。
A.关系被迫置身其外B.影响强制置之度外
C.牵连迫使置身其中D.关联强迫置身事外
四、语句表达:共5题。要求你从语气、语序、语法结构等方面对有关语句做出判断。
16.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走出国门看世界已成为一种精神诉求。
B.奇克拉纳是西班牙南部的一座小镇,位于西班牙著名葡萄酒产地赫雷斯。
C.近日,一位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指出,食品添加剂在国内被“妖魔化”了,真正由食品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从来没有发生过。
D.即使是《科学》这样国际公认的权威杂志,挑选论文的首要标准也是新颖,论文真正的学术价值仍有待业内检验。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缺乏科学和权威的统计数据,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正陷入一团统计迷雾中,围绕它为核心所进行的争论也只能是雾里看花。
B.浙江省监察机关对今年省内发生的两起血铅超标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追究了19名相关人员的纪律责任。
C.面对众多的稿件,一个合格的新闻编辑要精心选择、善于取舍、分清主次,将多条新闻进行搭配、重组,让新闻编排发挥作用。
D.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强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对外贸易中,既要保持出口额的稳定增长,又要进一步重视进口,适当扩大进口规模。
18.下列各句中,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A.他已经走了两个小时了。
B.今天卫生大检查,宿舍来了两个学校的老师。
C.这次连续降雨的范围很大,杭州和绍兴的部分地区遭到水灾。
D.下午王老师不在,他去给学生上课了。
19.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A.皎洁的月光像水一样流泻下来,照亮了整个大地。
B.斯里兰卡有美丽绝伦的海面,有神秘莫测的古城,是印度洋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C.在乡亲们的欢呼声中,孤帆渐渐消失在茫茫大海。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志们。”队长严肃地对大家说。
B.基础知识到底扎实不扎实?这对以后的继续深造有着重要的影响。
C.我正准备给爷爷理理发,爷爷却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D.明天去呢?还是后天去呢?她实在拿不定主意了。
五、段落阅读:共5题。每道题包含一段短文,短文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来完成这一陈述。注意:供选择的答案有时可能是短文内容的一个复述,有时则满足了陈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要求相符合。
21.如果说统一的国家考试无法克服其内在性的僵化,那么,通过战略性的制度重组,将考试的僵化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大学招生录取体系的弹性,进而缓解甚至消除整个高考制度的僵化,也许是一个稳健务实的改革路线图。至于由此带来的对公平的影响,需要相关配套制度予以完善。
这段文字主要讨论的话题是:
A.应当改革现有高考制度
B.如何改革现有高考制度
C.应当完善现有高考的配套制度
D.如何完善现有高考的配套制度
22.人们经常听到“信息”和“控制”这两个字眼,但往往说不清它们的确切含义。实际上,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信息”和“控制”中。早晨起来洗脸,先往盆里放一点热水,用手试试是冷还是热,冷或者热就是信息,再往盆里加入冷水或者热水,使水温达到合适温度为止,这就是控制。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A.人们往往说不清“信息”和“控制”的确切含义
B.我们的生活中时刻都有“信息”和“控制”
C.水的冷热就是信息,使水温达到合适温度就是控制
D.“信息”和“控制”的确切含义
23.一位领导者的影响作用是整体性的。也就是说,职权影响力和个人影响力在领导过程中,总是相互联系、相互交织地发挥作用的。对领导者来说,为了实现领导,必须有一定的职位权力,才能借以推进他所负责的工作。但是,如果领导者只凭职位权力去推进工作,甚至滥用权力,以权压人,事情也肯定办不好。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即:
A.对领导者来说,做好领导工作靠的不是职权影响力,而是个人影响力
B.对领导者来说,发号施令,滥用权力,以权压人,往往做不好领导工作
C.对领导者来说,为了实现领导,有一定的职位权力是重要的
D.对领导者来说,将职权影响力和个人影响力综合起来加以运用,才能提高领导效能
24.粗放的城市发展,拆除的不仅是村落或成片的老房屋,更拆掉了祖先延续下来的民俗和邻里文化,拆掉了人们对乡土的情感。法国一个小村落里的面包就有40多种烤法,而且每种烤法烤出的味道也都不一样,绝不是连锁店的味道,这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这段文字想要表达的观点是:
A.粗放的城市发展对传承文化造成了破坏
B.城镇化就要把村落或成片的老房屋全拆掉
C.城镇化进程中要注意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D.法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很好地保护了文化遗产
25.在任何一个社会中,没有法律是万万不能的,但法律也不是的。如果让法律过度地向道德领域进行延伸和辐射,不但浪费社会资源,还会导致法律缺乏起码的可行性和公平性,在无形中戕害社会道德。
这段话的主旨是:
A.法律的作用是有限的
B.法律与社会道德相互制约
C.法律在无形中会戕害社会道德
D.法律不宜过度延伸至道德领域
六、阅读理解:共5题。给出一篇小文章,文章后提出问题,每个问题后面都给出了四个选项,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回答问题。注意:供选择的答案有时可能是对文章某部分或整个内容的一个复述,有时则满足了问题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提问题相符合。
①居民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与各国政府所关注的主要社会问题,实施基于居民健康的社会发展战略已成为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它不仅可以促进全社会的参与,统筹优先配置社会资源,而且可以协调政府和社会各部门之间的责任与发展目标,还可以规范居民个人的生活行为,充分体现了与其他社会公共政策的互补性。
②基于个人健康——健康社区——健康城市——健康国家的理念,建立由“个人健康”发展到“健康国家”的战略思想,这不仅构建了新的社会健康价值理念,而且立足于国家层面,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明确了新的方向,也使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传统模式得以创新。
③基于居民健康的国家发展战略,其
综合知识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一)
部分客观题
(一)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本部分包括十种类型的题目:(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
一、数字推理:共5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选项中选择你认为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项。
1.2,7,14,21,294,()
A.28B.35C.273D.315
2.16,27,16,(),1
A.5B.6C.7D.8
3.1,4,7,8,13,16,()
A.17B.32C.19D.20
4.-3,21,-105,(),-315
A.-210B.210C.315D.-315
5.16,21,28,37,48,61,()
A.67B.76C.71D.83
二、数学运算:共5题。你可以在草稿纸上运算,遇到难题,可以跳过去不做,待有时间再返回解决它。
6.甲、乙两瓶酒精溶液分别重150克和100克,甲瓶中含酒精15克,乙瓶中含酒精30克,从甲、乙两瓶中应各取出多少克才能兑成浓度为20%的酒精溶液160克?
A.100,60B.90,70
C.110,50D.80,80
7.某商店卖出一支钢笔的利润是9元,一瓶墨水的进价是2元。若采用“买4支钢笔送一瓶墨水”的方式促销,共获利1922元,则这次促销多卖出多少支钢笔?
A.213B.226
C.234D.256
8.甲厂有某种原料120吨,乙厂有同样原料96吨。如果甲厂每天用原料15吨,乙厂用原料9吨。()天后,两厂剩下的原料相等。
A.6B.5C.4D.3
9.甲、乙两地有公共汽车,每隔3分钟就从两地各发一辆汽车,30分驶完全程。如果车速均匀,一个人坐上午9点的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途中一共遇上多少辆汽车?
A.15B.18C.19D.20
10.某部门买来一批劳保用品,平均分配,每人可分得6份,如果只分给男同志,每人可分10份,请问,如果只分给女同志,每人可分得多少份?
A.8B.12C.15D.16
三、选词填空:共5题。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填空,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准确。
11.勇往直前的汩汩泉水相信,在岁月的过滤和涤荡下自己将永远一脉。
A.轻盈B.顺通
C.相承D.清莹
12.南山佛教文化苑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型文化和生态旅游园区,依山傍海,园林设计匠心独具,秀丽,不失为一个放松身心,休闲养性的好去处。
A.优美B.清新
C.优雅D.幽雅
13.消费者的知情权虽然需要,但很多时候,知情的同时,也需要对事实做进一步的了解。没有了解的知情,可能会带来的恐慌和无谓的放弃。
A.保护莫名B.捍卫无措
C.维护无谓D.保障盲目
14.“有用”对思维而言是一种巨大的,很容易让我们摒弃理性,走向,结果造成知识的无效积累,记忆负担日增,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下一代人的创造空间也被。
A.诱惑功利窒息B.引诱浮躁抽空
C.蛊惑感性排挤D.吸引浅薄挤压
15.自然界有生态,政治也有生态。如果说前者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后者则到人们的精神健康。山清水秀虽然是一个比喻,却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就是要让身在其中的人,清清爽爽、干净干事,不用呼吸“政治雾霾”;就是要让的人,闻之向往、见贤思齐,并享受其从中溢出的“生态福利”。
A.关系被迫置身其外B.影响强制置之度外
C.牵连迫使置身其中D.关联强迫置身事外
四、语句表达:共5题。要求你从语气、语序、语法结构等方面对有关语句做出判断。
16.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走出国门看世界已成为一种精神诉求。
B.奇克拉纳是西班牙南部的一座小镇,位于西班牙著名葡萄酒产地赫雷斯。
C.近日,一位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指出,食品添加剂在国内被“妖魔化”了,真正由食品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从来没有发生过。
D.即使是《科学》这样国际公认的权威杂志,挑选论文的首要标准也是新颖,论文真正的学术价值仍有待业内检验。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缺乏科学和权威的统计数据,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正陷入一团统计迷雾中,围绕它为核心所进行的争论也只能是雾里看花。
B.浙江省监察机关对今年省内发生的两起血铅超标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追究了19名相关人员的纪律责任。
C.面对众多的稿件,一个合格的新闻编辑要精心选择、善于取舍、分清主次,将多条新闻进行搭配、重组,让新闻编排发挥作用。
D.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强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对外贸易中,既要保持出口额的稳定增长,又要进一步重视进口,适当扩大进口规模。
18.下列各句中,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A.他已经走了两个小时了。
B.今天卫生大检查,宿舍来了两个学校的老师。
C.这次连续降雨的范围很大,杭州和绍兴的部分地区遭到水灾。
D.下午王老师不在,他去给学生上课了。
19.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A.皎洁的月光像水一样流泻下来,照亮了整个大地。
B.斯里兰卡有美丽绝伦的海面,有神秘莫测的古城,是印度洋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C.在乡亲们的欢呼声中,孤帆渐渐消失在茫茫大海。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志们。”队长严肃地对大家说。
B.基础知识到底扎实不扎实?这对以后的继续深造有着重要的影响。
C.我正准备给爷爷理理发,爷爷却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D.明天去呢?还是后天去呢?她实在拿不定主意了。
五、段落阅读:共5题。每道题包含一段短文,短文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来完成这一陈述。注意:供选择的答案有时可能是短文内容的一个复述,有时则满足了陈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要求相符合。
21.如果说统一的国家考试无法克服其内在性的僵化,那么,通过战略性的制度重组,将考试的僵化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大学招生录取体系的弹性,进而缓解甚至消除整个高考制度的僵化,也许是一个稳健务实的改革路线图。至于由此带来的对公平的影响,需要相关配套制度予以完善。
这段文字主要讨论的话题是:
A.应当改革现有高考制度
B.如何改革现有高考制度
C.应当完善现有高考的配套制度
D.如何完善现有高考的配套制度
22.人们经常听到“信息”和“控制”这两个字眼,但往往说不清它们的确切含义。实际上,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信息”和“控制”中。早晨起来洗脸,先往盆里放一点热水,用手试试是冷还是热,冷或者热就是信息,再往盆里加入冷水或者热水,使水温达到合适温度为止,这就是控制。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A.人们往往说不清“信息”和“控制”的确切含义
B.我们的生活中时刻都有“信息”和“控制”
C.水的冷热就是信息,使水温达到合适温度就是控制
D.“信息”和“控制”的确切含义
23.一位领导者的影响作用是整体性的。也就是说,职权影响力和个人影响力在领导过程中,总是相互联系、相互交织地发挥作用的。对领导者来说,为了实现领导,必须有一定的职位权力,才能借以推进他所负责的工作。但是,如果领导者只凭职位权力去推进工作,甚至滥用权力,以权压人,事情也肯定办不好。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即:
A.对领导者来说,做好领导工作靠的不是职权影响力,而是个人影响力
B.对领导者来说,发号施令,滥用权力,以权压人,往往做不好领导工作
C.对领导者来说,为了实现领导,有一定的职位权力是重要的
D.对领导者来说,将职权影响力和个人影响力综合起来加以运用,才能提高领导效能
24.粗放的城市发展,拆除的不仅是村落或成片的老房屋,更拆掉了祖先延续下来的民俗和邻里文化,拆掉了人们对乡土的情感。法国一个小村落里的面包就有40多种烤法,而且每种烤法烤出的味道也都不一样,绝不是连锁店的味道,这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这段文字想要表达的观点是:
A.粗放的城市发展对传承文化造成了破坏
B.城镇化就要把村落或成片的老房屋全拆掉
C.城镇化进程中要注意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D.法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很好地保护了文化遗产
25.在任何一个社会中,没有法律是万万不能的,但法律也不是的。如果让法律过度地向道德领域进行延伸和辐射,不但浪费社会资源,还会导致法律缺乏起码的可行性和公平性,在无形中戕害社会道德。
这段话的主旨是:
A.法律的作用是有限的
B.法律与社会道德相互制约
C.法律在无形中会戕害社会道德
D.法律不宜过度延伸至道德领域
六、阅读理解:共5题。给出一篇小文章,文章后提出问题,每个问题后面都给出了四个选项,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回答问题。注意:供选择的答案有时可能是对文章某部分或整个内容的一个复述,有时则满足了问题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提问题相符合。
①居民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与各国政府所关注的主要社会问题,实施基于居民健康的社会发展战略已成为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它不仅可以促进全社会的参与,统筹优先配置社会资源,而且可以协调政府和社会各部门之间的责任与发展目标,还可以规范居民个人的生活行为,充分体现了与其他社会公共政策的互补性。
②基于个人健康——健康社区——健康城市——健康国家的理念,建立由“个人健康”发展到“健康国家”的战略思想,这不仅构建了新的社会健康价值理念,而且立足于国家层面,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明确了新的方向,也使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传统模式得以创新。
③基于居民健康的国家发展战略,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