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8063106
《我们仨》杨绛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先她而去的女儿钱媛、丈夫钱钟书,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家庭是一生的庇护所,生命的意义不会因为躯体的生灭而有所改变。
第一部
我们仨
我们俩老了(11)
·第二部
我们仨失散了(15)
(一)走上古驿道(17)
(二)古驿道上相聚(28)
(三)古驿道上相失(38)
·第三部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55)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媒体评论
杨绛是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是钱瑗女士的母亲,《我们仨》就是她写的他们家的一些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每句话,每个字,都透着浓浓的亲情气息。 整本书的开始是一个“梦”,一个“长达万年的梦”,梦的主要内容是作者与她的家人在一条古栈道上的离离合合、聚聚散散。一开始看的时候,我看不懂她的那个梦是要说明什么,只是看字面的意思,就当看一篇小说。但当我看到后面的内容时,我才明白,这个梦是她们一家在一起走过的*后一段人生路的写照。她欲扬先抑,开篇就抓住了我的心,激起了我阅读的兴趣。 杨绛的写作风格和我以往见到的许多作家的风格不同,前一段时间我看余秋雨的文章比较多,他的文章总是在表象中寻找内涵,寻找风景之后的文化,寻找大背景、大道理的。他追求的是“大”,还有许多作家群起效之,结果却都丢了自己的风格,又学不到他的“大”,所以余秋雨得以闻名。而杨绛不一样,她注重细节,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下笔,看似零散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她文章中的亮点。而这些点点滴滴,正是我们平时觉得不足挂齿的那些片断,但杨绛却可以把它们串在一起,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起来,就变成了一条项链。她不直接抒发感情,不直接议论人事、阐述道理,她只是从容地叙述,将那些她家里的小事娓娓道来,变成一篇篇的文章。但就是这样细致的、不动声色的讲述,使读者有了更多理解、想象的空间,她所要表达的主题也在这样的讲述中慢慢地浮上水面。
摘自网友的读后感
刘昊然喜欢… –
中学时期就很喜欢杨绛先生,觉得她身上有一种很美的气质。在微博上经常读到先生写阿瑗和她父亲钱钟书的小片段,觉得十分有趣,大一了终于有机会买来读一读。杨绛先生的文笔自是不用说了,这本书整体设计得也很好,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让故事里那些无比温馨的小琐事,在你翻阅书页时向你娓娓道来……
nobody8602… –
初读书中的前两部分就喜欢上这本书,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如一位老人徐徐叙说着自己一家三口的日常。被钱老家的才气所震撼,更为钱老家的相处之道而感动,一家人相知,相守,相失,感动,温馨,幸福。家人之间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扶持,多一些宽容,也就能多一些幸福。以后多自己的家人,尤其是父母一定要多一些耐心,对爱人多一些包容。
yamasaki –
这本书的书香气韵特别浓,淡淡的感觉,翻开后首先是简短的文字介绍和附的照片,很温馨,之后还有一篇书法,可以展开的一页较长的纸,再有就是书后的几个附录,给人很真实的感受,也许这就是真正的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之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