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0778880
洛地是当代著名民族文艺及文史学者,对戏剧和戏曲的认识自成体系,是深受戏剧和音乐研究界敬仰的前辈。洛齐则是才华横溢的当代艺术家,驰名国际。文字上,这是一本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的普及读物;绘图上,百余幅精美的水墨画插图,是洛齐先生以皮影和脸谱等为灵感源泉的原创艺术作品。父子珠联璧合,文图相得益彰,为喜爱戏剧艺术和古典文化的读者贡献了一本*有戏感和内涵的大家小书。
本书是戏剧专家洛地先生所著的关于中国传统戏剧的入门导读书,是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一本戏剧艺术普及读物。作者以“观众是戏剧的上帝”这一传统戏剧的根本出发点为核心,从点戏、说破、虚假、团圆四个方面着手,将中国传统戏剧的基本特性和美学追求完整、深入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行文既言简意赅、透彻精辟,又生动诙谐、令人捧腹,读来妙趣横生、启发无穷,完全能激发起普通读者对我国传统戏剧的好奇与热情。锦上添花的是,本书配以百余幅精美的水墨画插图,是艺术家洛齐(洛地之子)以皮影艺术为灵感源泉的原创作品,文图相得益彰,从内容到形式都堪称一本*秀的大家小书。
前记
点戏
说破
29 说破
38 剧前传概
46 自报家门
53 自我表白
67 当场展现
100 预示后事
108 说破“说破”
虚假
140 时空虚假
170 程式虚拟
186 衍化·技艺化
199 以一概全
236 传奇传奇,越传越奇
团圆
后记
洛地先生是一位戏剧研究专家,他做很深很深的理论研究。但是,这本书的出版,却是为了培养我们戏曲的观众、戏曲的爱好者,因为,这本书写得很生动,很有趣。它不是在枯燥地谈论我们的戏曲理论,而是非常生动地、用人生经验来跟大家交流谈心,让你知道我们戏曲的奥秘、艺术的魅力到底在哪里。
——著名戏曲理论专家 李晓
洛地先生是一位对于中国戏曲尤其是昆曲艺术具有开创性贡献的理论家和历史学家,洛齐先生的艺术则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西方国家并且非常成功。从洛齐的艺术线条中,我们可以看到*通俗的关于艺术的全球理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洛齐对我国传统戏剧、水墨画、书法的理解、研究的深度,与他出生成长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洛地与洛齐父子的文化传承,是*典型的中国文化样式,这使得《水墨戏剧》成为一部独一无二的杰出作品,不可能复制,历史不再有这样的机会和可能。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研究所研究员 宋波
洛地先生的《水墨戏剧》,写法很通俗,对一系列理论问题的思考却很深入。读读洛地先生的书,回顾前数百年中民族戏剧以谁为“上帝”和怎样伺候它的“上帝”,从而更深一层总结民族戏剧在过去时代中发展兴盛的根本经验,应该是很有益处的。
——路应昆(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著名戏曲理论学家)
我父亲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他通过一些故事性的东西,很活泼的内容,*后将话题引到一个戏剧的关键点上,把戏剧的灵魂给概括了出来。通过一个铺垫、剧本、台词、对话,*后归结到一个戏剧的灵魂。
我想《水墨戏剧》本身是一本跨界的书,戏剧跟水墨画,它们两个本身是比较难融合在一起的。虽然是同一个文化主题,其实是两个不同的平台。这本书,从我个人来讲,至少是有四十年的经历在里面。我想用一种方式跟我爸爸靠近,跟他有一种文化上的传承。希望《水墨戏剧》拿到书店的时候,让人家感觉是一个全新的、不同一般的书。
——《水墨戏剧》绘画作者、装帧设计者,当代著名艺术家
洛齐
洛地先生是一位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者,他同时又是一个文史研究方面的专家,对中国的戏曲有着非常精深的了解,但同时又对中国观众有着很深的了解,知道怎样把中国戏曲当中的精深和唯美精神传递给一般的读者。这本书中所谈的点戏、说破、虚假、团圆,很精准地点中了中国戏剧中美学特征的那些穴位。
洛齐既是绘画作者,又是设计者。把中国戏剧的东西通过水墨的形式来加以表现,这是非常有趣的一个尝试。我们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是一个戏剧的脸谱。大家可能看过各种各样的戏剧脸谱,非常图案化,装饰性非常强。但是在洛齐笔下的这个脸谱实际上是很生动的,它有着线条的美感、水墨晕染的效果。
这是一本有时间长度、文化厚度和情感浓度的书,一本有着大气象、大智慧的小书。
——资深出版人、艺术评论家 徐明松教授
当我拿到这本样书的时候,我是充满惊喜的。它真的很漂亮,我没有想过,写昆曲还能写成这样。你们知道戏剧的*后一道关卡是在哪里吗?不是编剧,不是导演,也不是演员,*后一个完成它的人,是所有的观众。而这本书,恰恰就保留了一种戏感。所以,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肃然起敬。
我想说,它一定是一本能够让你一见钟情的书,因为它的形式能够满足你的审美;它也一定是一本能够让你久处不厌的书,因为它是有哲思的书;并且,这是融合了所有的匠心、信仰和生活仪式的书,这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带给你们的。
一个年轻的后来人,在这本书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家学传承,看到了两代人对于美感生活、质感精神的追求。哪个时代都不缺聪明人,本份的高贵,却越来越奢侈。这本书有一种视角与心态的平易近人,我想,光平易近人四个字,就值得对洛家的两位先生肃然起敬。
——上海昆剧团导演 俞鳗文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