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3677316
●
《脑与阅读》走在阅读和学习的前端,在学习任何读书方法之前先要弄清阅读的大脑工作原理,即阅读的本质。迪昂提出了“大脑并非具有无限学习能力”这一颠覆传统认知的观点,因此我们更需要挖掘符合我们大脑规律的阅读和学习方法。从这一角度讲,本书也弥补了大多数阅读方法类书籍所缺失的原理部分。
●
一本深入解读当代阅读教学之争的作品。弥补了教育方案与全新的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教育从业者、家长和政界人士可以采纳这些研究结论来优化阅读教学,从而减少文盲和阅读障碍的问题。
●
一本带你发现阅读的真正价值与乐趣的书。对阅读推广人、终身学习者来说,本书有丰富的阅读新知和新理念,和对阅读、学习、大脑的错误认知的解读,刷新一贯认知,拓展阅读视野。
●
一本不可多得的语言学习指导手册。外语学习者、外语研究者、语言产品设计者能从书中读到语言习得的阶段和规律,从而对语言学习做出更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调整。
●
荣获《华盛顿邮报》年度科学图书、《图书馆杂志》年度科技图书、法国*科学书籍奖。塔夫茨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授、阅读与语言研究中心主任玛丽安娜·沃尔夫,哥伦比亚大学临床神经科教授奥利弗·萨克斯、《华尔街日报》《自然》杂志等盛赞。中科院院士、核物理学家、浙江大学教授唐孝威倾情作序,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李恒威、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朱永新、果壳网CEO姬十三联合推荐!
● 湛庐文化出品
《脑与阅读》是有“神经科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大脑奖获得者、脑科学领域的大神级专家斯坦尼斯拉斯·迪昂为读者带来一场阅读、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知识盛宴。
本书先为读者展现了人脑神奇的阅读能力,像拆解钟表的精密结构一样,揭示了阅读在脑中的认知齿轮,回答了“我们是如何阅读的?”这一问题。然后通过考察儿童是如何习得阅读的,向我们明示什么样的方法是科学有效的,对目前教育实践中错误的阅读学习方法进行了抨击,就“应该如何学习阅读?”给出了答案。同时,作者用科学研究成果论证了阅读的价值,揭示了“阅读是如何塑造我们的大脑的”。书中还讨论了拼写的隐藏逻辑、文字的发现、文化的诞生等话题,试图探究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只有人类创造出了如此精细而复杂的文化?”
在这个信息快速运转的时代,每一种事物、每一个行业,迟早会迎来无法预测的变化,终身学习成为时代的要求。而一个人一生如果想要获得过人的成就,注定与读书和终身学习形影不离。想要真正了解阅读,真正实践终身学习,不妨拿起这本书,发现阅读的方法、价值与乐趣,享受阅读带来的改变,成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
推荐序 开启阅读认知的新篇章
导论 关于阅读的科学
从神经元到教育
神经元文化
阅读的悖论
生物统一性与文化多样性
本书讲什么
1.我们如何阅读
眼睛不是扫描仪
寻找恒常性
将差异放大
每一个单词就是一棵树
字符转化为声音
声音的局限性
拼写系统中的隐藏逻辑
拼写透明的梦想
阅读的两条通路
心理词典
“魔鬼的集会”
并行阅读
主动的字母解码
阅读中的协作与竞争
从行为到脑机制
2.脑中的文字盒子
奇特的语言视盲
纯失读症
语言视盲的脑损伤
发现“文字盒子区”
脑成像技术揭开脑阅读的秘密
脑阅读区的普适性
加工文字的特定视觉区
我们的阅读速度有多快
记录颅内信号
位置恒常性
阈下阅读
被文化塑造的脑
中文阅读
日语及日语的两种文字
视觉识别之后发生了什么
语音和语义
从拼写到语音
词义通达
激活如涌潮
文化多样性的限制
阅读与进化
3.猴子会阅读吗
猴子与人类的共同脑区
负责识别物体的神经元
祖母细胞
猴子的字母表
原型字母
形状的习得
学习的本能
神经元再利用
文化的诞生
阅读神经元
双字母神经元假说
神经元单词树
负责阅读的神经元有多少
模拟阅读者的大脑皮质
阅读为何偏好左脑
4.文字的发明
文字系统的普遍特征
视觉系统的加工层级
人工符号和自然形状
文字的史前雏形
从计数到书写
象形文字的局限性
拼音文字:巨大的飞跃
定义元音
5.如何学习阅读
从婴儿到儿童
第1个阶段:图示阅读
第2个阶段:音素觉知
字素和音素孰先孰后
第3个阶段:正字法
阅读如何改变脑
文盲的脑
阅读让我们失去了什么
将字母和颜色联系起来
神经科学对教育的启示
阅读教学之争
打破整词阅读的神话
实践体验整体语言教学法
给教育工作者的几点建议
6.阅读障碍的大脑基础
什么是阅读障碍
语音加工缺陷
跨文化的阅读障碍
首要怀疑区域:左侧颞叶
神经元迁移
患有阅读障碍的老鼠
寻找阅读障碍基因
利用神经科学克服阅读障碍
7.阅读与对称性
混淆左右的动物
进化与对称性
对称性知觉及脑的对称性
对称视觉的大脑模型
大脑对称的利与弊
单细胞的对称性
胼胝体与对称连接
两个独立的视觉系统
打破阅读镜像
对称性是被破坏了还是隐藏了
对称性、阅读和神经元的再利用
镜像阅读障碍
8.神经元再利用与文化的诞生
破解阅读的悖论
文化形式的普遍性
神经元再利用与大脑模块
文化恒常性初探
为什么只有人类具有文化
脑的可塑性并非决定因素
传播文化的特殊天赋
全脑神经工作空间
结语
阅读的未来之路
注释与参考文献
致谢
译者后记
[推荐序]
开启阅读认知的新篇章
唐孝威
中国科学院院士
核物理学家
浙江大学教授
法国著名教育神经科学家斯坦尼斯拉斯·迪昂是国际广为认可的在阅读加工领域的研究中做出了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他是法国科学院院士、比利时皇家科学和艺术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于2014 年获得有“神经科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大脑奖。
长期以来,他一直从事阅读、数学认知加工以及意识等人类极为复杂的高级认知活动的研究,在《科学》《自然》等世界著名刊物上发表了300 多篇论文。本书是他在大量富有创造性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人脑阅读能力的形成、发展与教育所进行的深入思考与总结。本书法文版于2007 年获得“法国最佳科学书籍”的称号。
迪昂在《脑与阅读》这本书中,运用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据,雄辩地提出并论证了他的阅读是“神经元再利用”的假说。这是一种新的神经- 文化相互作用的假说,是对历史上英国经验主义者提出的“白板说”的批判。他否认了人脑可以无限地适应环境、吸收文化的观点,认为人脑的结构会受到遗传的限制,同时神经回路又具有一定可塑性。
人类天生具有习得语言的能力,能够在自然的环境中掌握语言,形成与人沟通的能力。而阅读能力的形成则需要经过后天的教育。良好的阅读教育能够使人拥有这种跨越时空、获得他人智慧的技能。但是在人类漫长的演化历史中,文字只存在了4 000 多年,拼音文字产生得更晚,仅有3 800 多年的历史。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人类之所以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逐步形成识别符号和单词的能力,是再利用了脑中用于其他功能的区域,将其转而运用于阅读。其中,非常重要的是人类的视觉区域,该区域会持续地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正是视觉区域的这种可塑性使阅读文字成为可能。
通过有效的阅读教育,人脑将识别形状的功能进行了特别少量的调整,来适应识别特定文字的活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人脑是一种能够局部转变用途的精巧装置。阅读则是再利用了人脑视觉区域的局部功能。
成长于不同文化的人都运用大脑中的同一个区域来识别书面文字,也就是本书中所说的视觉词形区。迪昂从史前符号追溯到文字的产生,他发现,在文字系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虽然各种文化会不断地交流融合,但是不同的文字系统都拥有一部分共同的文字特征。这些共同的文字特征与人脑中神经回路的功能具有一致性。由此可见,人类的文字识别能力的形成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文字的演化与人脑结构的发展密切相关,两者相辅相成。
另外,“神经元再利用”假说不仅局限于阅读能力的形成,还适用于所有新文化能力的形成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将我们祖先的大脑中负责狩猎和采集的功能转变为加工新文化的能力,因此,教育对于大脑文化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21世纪,人类社会迈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阅读能力就如同农业社会中的土地与工业社会中的人力一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阅读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提高人类智慧、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本书由周加仙研究员及其团队翻译。周加仙研究员具有认知神经科学、教育学、语言学的学习背景,并致力于脑与语言、脑与教育等方面的研究,这为本书的翻译提供了有力的条件。目前,我国教育界和神经科学界正在积极推动教育神经科学的学科建设,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促进我国教育神经科学的发展。
[各方赞誉]
阅读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提高人类智慧,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迪昂在《脑与阅读》一书中,从史前符号追溯到文字产生,通过大量实证研究,提出并论证了他的阅读教育是“神经元再利用”的假说,对历史上洛克、休谟、贝克莱等人提出的“白板说”进行了批判。另外,本书也是一次对人脑阅读能力的形成、发展与教育进行的深入思考与总结。
——唐孝威
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浙江大学教授
意识的诞生为文化的自然起源奠定了可能性,而书写和阅读则是推动这种可能性实现的通用“能力”。探寻文化现象的神经生物学乃至“遗传密码”是21世纪科学仍在进行的理解人性的伟大努力之一。《阅读与脑》以科学的特有严谨证明了阅读的这一神奇魔法是如何由脑这一更神奇的生物器官造就的。《阅读与脑》是一部集科学敏锐和文化素养于一体的杰作。
——李恒威
浙江大学哲学系、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教授
我一直认为教育是离不开脑科学的,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学习的本质是大脑的改变的过程,即脑的可塑性。在推动教育科学与脑科学的融合上,神经科学家迪昂的贡献卓越,他在《脑与阅读》中探讨了阅读这项人类创举的各个方面,对人类如何演化出阅读能力、阅读能否改造大脑等问题做了解答。本书与当下的教育创新、终身学习等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密切相关,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知识传播者阅读思考。
——朱永新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
阅读是人类获取新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我们一生的学习与深度思考都离不开它。在《脑与阅读》中,你可以看到自己是怎样用眼睛和大脑阅读的,阅读的能力怎样在大脑里诞生,又怎样再去改变和塑造大脑。了解阅读和脑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式,更好地进行学习。
——姬十三
果壳网CEO、在行创始人
通过自己丰富的研究成果,对神经科学的全面理解,以及贯穿每一章的独特常识和智慧的结合,迪昂揭示了大脑与阅读的关键性理论知识。
——玛丽安娜·沃尔夫(Maryanne Wolf)
美国塔夫茨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授、阅读与语言研究中心主任
我们很幸运拥有像迪昂这样的语言神经科学的代表性人物,他也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他在《脑与阅读》中,以引人入胜的方式揭示了认知、文化和神经科学的关系。这是一部具有启示意义的作品。
——奥利弗·萨克斯(Oliver Sacks)
杰出的神经病学专家、畅销书作家、哥伦比亚大学临床神经科教授
一部杰作,读起来令人愉悦,充满了科学的精确性。
——《自然》杂志
法国神经学家斯坦尼斯拉斯·迪昂在《脑与阅读》这本书中,揭开几十年低技术实验和高科技脑成像研究如何揭开阅读的神秘面纱,并揭示了阅读的组成部分……这是一部愉悦之书。迪昂避免了过度的简化,用文学的方式解释了阅读整个进程。
——《华尔街日报》
[精彩样章]
阅读的两条通路
在继续探讨之前,我想总结一下到目前为止所提到过的内容。所有的文字系统都在精确表音与快速表意之间摇摆不定。这种困境在阅读者的脑中有直接的反映。当我们阅读时,两条信息加工通路共存并互相补充。当单词很规则,或很不常见,或是第1次看见时,我们会优先利用“语音通路”进行加工。我们先将字符串解码,然后将其转换为语音,之后尝试提取这种发音模式的意义(如果它有意义的话)。相反,当我们看到很常见的或是发音很特殊的单词时,会采用直接通路,即词汇通路进行阅读加工,先识别单词并提取词义,然后再利用词义信息去提取它的发音从脑外伤及其造成的心理后果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找到支持两条通路存在的有力证据。一些患者会由于中风或脑损伤而失去快速提取文字发音的能力。显然他们从拼写到语音转换的语音通路被严重破坏了。虽然他们在脑损伤之前可以正常阅读,但在损伤后,他们的阅读表现出深层阅读障碍(deep dyslexia)或称语音阅读障碍(phonological dyslexia)的所有特征症状。虽然拼写能力完全没问题,但是他们再也不能大声读出不常见的词,如“sextant”,虽然这种词的拼写是规则的。此外,他们再也无法阅读新词或自造的词,如“departition”或“calbonter”。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他们仍然可以理解常用词,而且基本上可以大声读出一些不规则的常用词,如“eyes”、“door”和“women”。偶尔,他们会将一个词与另一个词混淆。例如,深层阅读障碍患者可能把“ham”读成“meat”, 或“painter”读成“artist”。这些错误的特点表明,患者基本上保留了提取单词意义的能力。如果患者没有理解,或至少部分地理解他想要读出的词,那么他根本就不可能提取出这词的正确词义。尽管深层阅读障碍患者已经基本失去加工出这些文字读音的能力,但是他们似乎可以识别书面文字。看起来好像一条从拼写到语音的阅读通路被阻断了,而信息仍然能够通过另一条从拼写到语义的通路进行加工。
而与之相反的情况也有过记录。这一次,一名患者所患的是另一种综合征,被称为表层阅读障碍(surface dyslexia),他们无法对词义进行直接提取,必须慢慢地读通文本,并把所有单词念出声。在这种情况下,“默读”的局限性更明显。
表层阅读障碍患者仍然可以阅读发音规则的单词,如“banana”,甚至可以读出新词,如“chicopar”,但是他们却几乎完全无法读出不规则的单词。他们通常会通过盲目的声音转换来读出其标准化的发音。例如,有一名患者将“enough”读成[inog],然后发誓说他从来没听过这种奇怪的单词。很明显,该患者从视觉到心理词典的直接通路被阻断了,而从书面文字到语音的转换却仍然可以正常运作。
这两类患者的对比证实了我们拥有两条截然不同的阅读通路,但同时也证明,只存在一条通路时,不论是哪一条通路,人都无法读出所有的单词。直接通路,即从拼写通达单词及其词义的词汇通路,可以让我们读出大部分常见单词,但是这条通路无法应对罕见的或全新的单词,因为这些单词没有存储在我们的心理词典中。相反,间接通路,即从拼写到语音再到词义的语音通路,则无法应对像“women”这样的不规则单词,以及“too”这样的同声异义词,但是这条通路在我们学习新单词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阅读时,两条通路总是处于合作之中,每一条通路都对单词的准确发音起到作用。单词的大多数音素可以利用简单的拼写- 语音转换规则通过字母组合推断出来,而有时候,我们则需要借助更高的词汇和语义水平来处理一些偶然的模糊情况。
儿童的这两条通路间的合作并不协调。有些儿童非常依赖直接的词汇通路,他们尝试对单词进行猜测,通常会把目标词读成同义词,如把“house”读成“home”。还有一些儿童则哼哼呀呀地读出一句话,然后痛苦地从单词的字母中拼凑出一个近似的读音,却无法从这些似是而非的读音中猜出意义。要发展成熟练的成人阅读者的那种完整协调的阅读系统,还需要多年的练习,使这两条通路密切合作。
目前大部分阅读模型都认为,流畅的阅读依赖于两条阅读通路间的密切合作,根据所读的词不同(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常见的与不常见的、规则的与不规则的)及阅读任务的不同(出声阅读还是文字理解),每一条通路所发挥的作用大小不同。在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研究者试图用单通路的阅读模型来解释这些阅读现象。当时,神经网络模型的出现引发了热烈追捧。一些研究者把神经网络看成通用的学习机器,认为它们可以不需预先设定好认知结构,就能学会任意一种技能。他们认为阅读的习得可以建模为从字母输入到语音输出,而中间则由一个强大的学习机制来调整。研究者们希望找到一个网络,既可以模拟正常阅读,又可以模拟与阅读相关的那些疾病,且又不需要假定我们有多种皮质加工通路。这一类型的网络在当时代表了一种了不起的进步,特别是在拼写到声音转换过程的建模上,然而今天的大多数研究者相信,这样的方法是不够的。
我自己的感觉是,在没有将脑的结构研究透彻以前,是无法对阅读进行建模的,因为阅读依赖于平行且存在部分冗余的多条通路。近年来的几乎所有模型虽然还是要依靠神经网络模拟,但是都将“多条阅读通路”这一核心思想贯彻其中。
在本书后面探讨阅读的脑机制问题时,我们将会看到,脑结构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其“多条平行通路”的组织形式。因此,甚至双通路模型都可能低估了阅读神经系统真正的复杂程度。将阅读加工划分为两条通路,一条从拼写到语音的语音通路和一条从拼写到语义的词汇通路,只不过是一个实用的粗略估计而已。
阅读教学之争
认知心理学直接驳斥任何“全局的”或“整体语言的”的教学方法。我必须着力强调这一点,因为这类教学策略曾风靡一时,而且目前仍为一些教师所采用。这种方法主张教孩子认识书面词甚至整个句子与它们所对应含义的直接联系。该方法要求孩子沉浸在阅读中,并期望他们像掌握自然语言一样自发地习得阅读。整体语言教学法或称整词教学法极力否认系统教授字素与音素间对应关系的必要性。这两种方法认为,在接触单词的形义对应关系后,这种知识会自然形成。
尽管整体语言教学法的假设看似有些奇怪,但它也是立足于一般原则的。整体语言教学法拒绝常规训练,认为这样会把孩子教得像机器人一样只能说出“Pat the cat sat on the mat”这类傻句子。整体语言教学法运动也坚决反对常规的拼读教学法,因为他们认为,拼读教学训练弱化了对篇章的理解,而篇章理解才是阅读教育的首要目标。整体语言教学法注重篇章理解,热切敦促儿童接触有意思的故事。他们声称,儿童觉得短语比单词、拼写规则或枯燥的字母- 语音解码要有趣得多。如果他们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学习环境”并自发地发现阅读的真谛,那么他们就获得了阅读这一神奇的能力,而不必去管当初是否钻研过谜语,或者选择了“小猫咪渴了”而不是“猫喝了牛奶”作为阅读材料。对整体语言教学法的支持者们来说,儿童的自主性和理解文章的愉悦是排在首位的,远远比个别词汇的精确解码更为重要。
过去至少50 年的时间中,整体语言教学法和拼读教学法之间的争论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地的学校和教育决策者。在美国,“阅读之争”在1987 年发展到高潮。这一年,作为新的语言- 艺术课程的一部分,加利福尼亚州通过了一项提倡整体语言教学法的议案。但之后的几年中,加利福尼亚州的阅读考试分数直线下降。1993 年和1994 年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估项目委员会收集的考试分数发现,加利福尼亚州3/4 的孩子阅读能力低于全国同年级学生的平均水平。整体语言教学法因其糟糕的考试分数而广受诟病,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反对。激进的改革促使大多数学校回归到字母- 语音对应关系的系统拼读教学,如此实施了美国国家阅读研究小组(National
Reading Panel)那份影响广泛的综述所得出的结论。
如今,整体语言教学法已被官方抛弃不用。但是,我怀疑它的影响仍残存在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中,因为整体语言教学法的提倡者依然坚定固守着他们的立场。他们深信,这种方法是非常能迎合儿童需要的。在法国和美国,调和这两大阵营的努力导致人们达成了一种不健康的妥协,产生一种名叫“混合阅读”或“平衡阅读”的教育方法。
教育界在两种方法之间摇摆不定,这让很多教师感到无比困惑,开始随意套用现有方法。官方对整体语言教学法嗤之以鼻,但不知是出于惰性还是出于习惯,现在这种方法仍不时地出现在阅读手册和教师的教学计划中。尽管字素- 音素对应是当下关注的重点,但根据整体语言教学法设计的活动仍然在课堂中大行其道,包括匹配单词和图像、识别单词的整体外轮廓及辨别儿童的姓氏和名字把这全部归咎于教育工作者未免太过轻率。事实上,教师和心理学家都必须承担责任,因为他们都曾经是整体语言教学法的忠实拥护者。早在18 世纪,尼古拉斯·亚当(Nicolas Adam)在《教育学词典》(Pedagogical Dictionary,1787)中引述了拉东维利耶尔修道院院长的进步观点,他认为音节的划分是在“折磨”儿童,强迫他们“记忆大量毫无意义的字母、音节和读音”。他倡导应在卡片上“呈现整词来逗乐儿童”。19 世纪与20 世纪之交,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斯·麦基恩·卡特尔(James Mckeen Cattell)宣布,他发现识别整个单词比单个字母更快。这个发现似乎站到了整体语言教学法的一边。瑞士心理学家爱德华·克拉帕雷德(Edouard Claparède)又拓展了这一结论,他认为阅读的掌握依赖于幼童的“ 统合”知觉特征。20 世纪30 年代,比利时内科医生、心理学家奥维德·德可乐利(Ovide Decroly)把这些观点整合到了“意象- 视觉”(ideo-visual)阅读法中,这一方法随后传播到一些欧洲国家,得到了让·皮亚杰(Jean
Piaget)和亨利·瓦隆(Henri Wallon)等杰出心理学家的大力认同。
对单词整体形状的强调也波及了排版业,有人杜撰了“bouma”一词来指代单词的外轮廓,这个词因荷兰心理学家赫尔曼·布马(Herman Bouma)而得名。为了增强可读性,排版工人特地设计了具有的特殊视觉效果的“bouma”字体。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