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32817
本书基于作者在广州和宁波展开的为期一年的田野调查、深度访谈和文献研究。在梳理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前提下,分别从男性视角和女性视角出发,以转型时期欲望与尊严话语的建构和亲密关系的变化为主线,细致展示了包养关系对于工薪阶层和商人阶层男性的不同意涵,以及城市本地女性和外来务工女性进入这一亲密关系的不同轨迹和身处此种关系的不同经历,探讨了婚外包养与伦理、性别、阶层、城乡、欲望及尊严的关系。作者指出,看似相似的亲密关系,实则蕴含着复杂多样的社会意义,对于不同社会位置的当事人而言有着不同的情感逻辑,左右着双方的互动方式、亲密程度、交往策略乃至关系的延续或终结。
本书的一大亮点是其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的写作方式。作者本科出身北大中文系,硕、博期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系接受了严谨的学术训练,并深受美国著名情感社会学家Arlie Hochschild的学术影响,具有广阔的理论视野和扎实的学术写作功底。她在不断反思自己身处的田野关系和田野伦理的基础上,放弃了传统的、结构清晰的“论点主导,材料佐证”的扁平化写法,而采取了“讲故事”的写法,将一次次的田野调查化为一个个娓娓道来、耐人寻味的生命叙事,将研究对象还原为鲜活的生命个体,使他们真正成为本书的主角。
导 论
研究视野里的“婚外包养”/006
道德人类学的伦理转向/009
亲密关系与伦理实践/012
市场转型期的阶层与性别重构/017
田野调查/021
章节概述/025
章 阶层化男性气质的亲密建构
打造尊严:工薪阶层男性气质的生产/029
彰显地位:商人阶层男性气质的演绎/035
小 结/042
第二章 时尚的重要性:都市女性的“尊严经济”
性别、消费文化与供养历史/046
与男人的游戏:有底线地讨价还价/050
社会网络与亲密关系中的自我维系/055
“将来的那个人”/057
小 结/059
第三章 “一半被钱感动,一半被人感动”:亲密关系与向上流动
走出大山的奋斗/064
有钱男人的“善意”与打工妹的“报恩”/066
被困扰的亲密关系/070
未婚妈妈的骄傲与哀愁/074
小 结/078
第四章 “今天不知明天事”:打工妹的情感困境
“在这边玩几个月就回家了”/083
自我隔离/087
“伴侣”纽带/090
“今天不知明天事”/091
小 结/094
第五章 什么样的男人值得爱?
“借人家的老公用一下”:养家与男人的责任感/097
“我喜欢比我年纪大的人”:成熟与男性魅力/105
小 结/112
第六章 当孩子呱呱坠地:生育与关系的长久化
“女人嘛,总是要找个对自己好的”/118
“生小孩”与关系的质变/121
从“女朋友”到“老婆”/124
“只要我们不吵不闹,一辈子肯定过得完”/129
小 结/132
第七章 在欲望与责任之间:男人自白
小徐:“要是老婆对我好,我也不会在外面找。”/136
老王:“不喜欢过原来那种窝囊的日子。”/140
严龙:“别的没有,我就是想有个人来理解我。”/144
阿毛:“毕竟男人嘛,关键是做事,这种事情现在也挺多的。”/148
不离婚:责任、利益与“面子”/152
小 结/158
结 论
婚外包养与亲密关系伦理/163
婚外包养中的性别、阶层与城乡/168
市场转型中的欲望与尊严/169
附 录 “混”在亲密与道德的边缘/177
参考文献/190
后 记/205
序
吴小英
肖索未的博士学位论文书稿终于行将付梓了,而这距离当年她在美国完成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已经过去了整整九年;距离她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进行的长达一年多的田野调查,也已过去了十多年之久。其间她几易其稿,几番打磨,也常困窘于无声的发表之碍,然初心不改,可谓十年磨一剑,终于捧出今日之作,着实可喜可贺。从中不仅可以看出作者在研究手法与学术理念上的日臻成熟和独到见解,也不难看出她对于变迁中的中国社会与性别、家庭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敏锐的洞察。很荣幸能为肖索未的这部著作写序,虽然这非我所长,但作为性别与家庭领域的研究者,我想简单谈一下这本书对另类主题的呈现及其背后的意涵。
“包二奶”或者婚外包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对中国人甚至西方汉学家来说都不陌生,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传统大家庭的神话以及各类三妻四妾的传说故事,从而被视为父权制家庭的习俗符号与现代翻版之一;而在当代社会中因它常常出没于富人、明星这些非普通阶层的私生活故事里,又使得人们自然而然视之为权力和资源密集化的象征,所不同的只是由传统公开的制度设计变成现代隐秘的市场流行。但将这种以往只能在街谈巷议中隐约出现或者作为文学影视作品戏剧冲突之一虚拟呈现的议题,真正搬到学术研究的现实公共舞台,至今仍是讳莫如深的事,因为它在具有天然的八卦性和隐私性的同时,也与道德、欲望、权力、面子等严肃的命题息息相关。这一点从作者在田野调查中寻访被访者的艰难,到十年来发表相关学术成果时频频遭遇的闪烁其词,就可以看出究竟。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终得以出版,无论对于作者还是出版社来说,都是一件值得祝贺与庆幸的事。
打破包养关系“钱色交易”的解释套路
如前所述,这个看似古老的议题研究很容易落入一种“新瓶装旧酒”的游戏。事实上主流文化,尤其是媒体和网络中,披露的对于婚外包养的认知和舆论评判,大多停留于“钱色交易”的层次,即简单化地将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