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农业/林业农业基础科学农机试验设计

农机试验设计

作者:韩长杰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1月 

ISBN: 9787511634719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28.99

类别: 农业基础科学 SKU:5c238a1f421aa9858779dead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634719

内容简介
《农机试验设计》的内容十分丰富,应用非常广泛,鉴于当今在生产和科研中使用*多的是正交试验设计、区组设计、回归设计、均匀设计等,本书主要对以上常用方法进行介绍,并且以实用为原则,着重讲述其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农机试验的实例加以说明。
作者简介
韩长杰,男,副教授,现工作于新疆农业大学,主要从事农业机械设计的教学工作,本书的出版,希望读者能学习到如何科学地、合理地编制试验方案,掌握农机试验研究中推广应用试验设计方法,对其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将农机试验工作变成是又好又省的一门学问。 
目  录
绪言()
1农机试验的正交试验设计法()
11农机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极差分析()
111正交表()
112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113应用实例()
12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设计()
121交互作用的概念()
122考虑交互作用的试验设计()
123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
13因素水平数不等的正交设计()
131直接选用混合型正交表——并列法()
132拟水平法()
14多指标试验的分析()
141综合平衡法()
142综合加权评分法()
15实例分析()
16思考题()
2试验数据的结构()
21试验数据的结构式()
211单因素重复试验的数据结构式()
212双因素试验的数据结构式()
22用数据结构式说明几个问题()
221说明正交设计极差分析的利弊()
222说明正交试验设计空白列可以估计误差()
223估计试验结果的理论值()
224利用试验数据的给构式补偿缺失数据()
23思考题()
3农机试验的区组设计()
31区组和区组设计()
32农机非田间试验的区组设计()
33农机田间试验的区组设计()
331试验地在一个方向有变化的区组设计()
332试验地在两个方向上有变化的区组设计()
34思考题()
4方差分析()
41单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
411试验误差的总估计()
412因素水平变动而引起试验数据波动的估计()
413试验数据的总波动()
414自由度和平均偏差平方和()
415F比和显著性检验()
42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
421无交互作用情况()
422有交互作用的情况()
423有重复试验的情况()
43不等水平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
431混合型正交表试验的方差分析()
432拟水平法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
44思考题()
5回归设计()
51回归设计的基本概念()
511多项式回归()
512多元线性回归()
513由被动变主动()
514因子水平的编码()
52一次回归正交设计()
521一次回归正交设计()
522数据分析()
523零水平处的失拟检验()
524含交互作用的模型()
525快速登高法()
526一次回归正交设计的旋转性()
53二次回归的中心组合设计()
531中心组合设计方案()
532中心组合设计方案的特点()
54二次回归正交设计()
541二次中心组合设计的结构矩阵X与系数矩阵()
542正交性的实现()
543统计分析()
55二次回归旋转设计()
551旋转性条件与非退化条件()
552二次旋转设计()
553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
554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
555数据分析()
6均匀设计()
61均匀设计的概念及特点()
62均匀设计与均匀设计表()
621均匀设计()
622均匀设计表()
623均匀设计表的使用()
624均匀性的度量()
625均匀设计及数据分析()
7Excel在试验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71单因子的方差分析()
72双因子的方差分析()
73多因子的方差分析()
74回归分析()
741单因子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
742双因子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1常用术语解释()
附录2常用正交表()
附录3F分布临界值表()绪言()
1农机试验的正交试验设计法()
11农机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极差分析()
111正交表()
112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113应用实例()
12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设计()
121交互作用的概念()
122考虑交互作用的试验设计()
123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
13因素水平数不等的正交设计()
131直接选用混合型正交表——并列法()
132拟水平法()
14多指标试验的分析()
141综合平衡法()
142综合加权评分法()
15实例分析()
16思考题()
2试验数据的结构()
21试验数据的结构式()
211单因素重复试验的数据结构式()
212双因素试验的数据结构式()
22用数据结构式说明几个问题()
221说明正交设计极差分析的利弊()
222说明正交试验设计空白列可以估计误差()
223估计试验结果的理论值()
224利用试验数据的给构式补偿缺失数据()
23思考题()
3农机试验的区组设计()
31区组和区组设计()
32农机非田间试验的区组设计()
33农机田间试验的区组设计()
331试验地在一个方向有变化的区组设计()
332试验地在两个方向上有变化的区组设计()
34思考题()
4方差分析()
41单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
411试验误差的总估计()
412因素水平变动而引起试验数据波动的估计()
413试验数据的总波动()
414自由度和平均偏差平方和()
415F比和显著性检验()
42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
421无交互作用情况()
422有交互作用的情况()
423有重复试验的情况()
43不等水平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
431混合型正交表试验的方差分析()
432拟水平法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
44思考题()
5回归设计()
51回归设计的基本概念()
511多项式回归()
512多元线性回归()
513由被动变主动()
514因子水平的编码()
52一次回归正交设计()
521一次回归正交设计()
522数据分析()
523零水平处的失拟检验()
524含交互作用的模型()
525快速登高法()
526一次回归正交设计的旋转性()
53二次回归的中心组合设计()
531中心组合设计方案()
532中心组合设计方案的特点()
54二次回归正交设计()
541二次中心组合设计的结构矩阵X与系数矩阵()
542正交性的实现()
543统计分析()
55二次回归旋转设计()
551旋转性条件与非退化条件()
552二次旋转设计()
553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
554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
555数据分析()
6均匀设计()
61均匀设计的概念及特点()
62均匀设计与均匀设计表()
621均匀设计()
622均匀设计表()
623均匀设计表的使用()
624均匀性的度量()
625均匀设计及数据分析()
7Excel在试验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71单因子的方差分析()
72双因子的方差分析()
73多因子的方差分析()
74回归分析()
741单因子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
742双因子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1常用术语解释()
附录2常用正交表()
附录3F分布临界值表()
在线试读
1农机试验的正交试验设计法
11农机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极差分析
正交试验设计,就是应用数学工作者编制的正交表来编排多因素试验,并应用数理统计理论来分析试验数据,从而以较少的试验次数,得到全面信息的一种方法。
111正交表
正交表的种类很多,它是正交试验法的基本工具,已制成不同规格供选用(详见附表)。
正交表的通用符号:Ln(tq)
L——正交表的代号;
n——用该表可安排试验条件的数目;
q——用该表多可能安排因素的数目;
t——每个因素可以取的水平数目;
tq——全面试验搭配试验条件的数目。
n、t、q都对应有具体数字。将通用符号代以具体数字成为各种正交表的代号:L4(23)、L8(27)、L16(215)、L9(34)、L27(313)等。
每1个表号都对应1个表格。简单的正交表是L4(23)表,如表1-1所示。
表1-1L4(23)正交表

列号试验号
123
12341
1
2
21
2
1
21
2
2
1
下标n=4表示这个表有4横行,每行是一种试验条件,应用该表共要做4种不同条件的试验,它们分别由试验号1~4表示;括号内的指数q=3表示该表有3个纵列,多可安排3个因素;括号中底数t=2表示每个因素可取2个水平。
在试验号右面的一组字码,表示该号试验条件由不同因素水平具体组成。如第2号试验由1、2、2组成,即由因素的一水平,第二因素的二水平,第三因素的二水平组合成一组试验条件。
任何一张正交表都有下列两个特点。
(1)每1列中,不同的字码出现的次数相等。如表L4(23)中,字码“1” 和 “2”各出现2次。
(2)任意2列中,将同一横行的两个字码看成有序数对时(即左边的数放在前,右边的数放在后,按这一次序排出的数对),则必然组成完全有序数对,而且每种数对出现的次数相等。如表L4(23)中第1、3列组成一个完全有序数对:(1,1)、(2,2)、(1,2)、(2,1),其中每种数对均出现一次。
正交表的“正交”二字是从几何学中2个向量正交的定义借用过来的,这里表示均衡的意思。正交表中每列所包括的字码种数相同时,称为同水平正交表,如L4(23)、L9(34)等。正交表中每列所包含的字码种数不相同时,称为混合水平正交表,如L8(41×24)、L16(44×23)等。用L16(44×23)表可安排4个四水平因素和3个二水平因素,共需做16种不同组合的试验。
112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1121试验方案的设计
如何设计试验方案是正交试验法的关键之一,现通过实例来说明。
例1-1在5HN–15暖风粮食烘干机的研究中,为了提高单位时间的粮食脱水率,降低烘干耗电量,对烘干机的导向管的结构参数进行试验研究。我们假设因素之间没有交互作用。
正交试验方案的设计步骤如下。
(1)明确试验目的,确定试验指标:该例试验目的是提高单位时间的粮食脱水率,降低烘干耗电量,所以确定试验指标是耗电量(kW·h),指一次性干燥500kg粮食的耗电量。
(2)选因素、定水平:指标确定后,再确定影响试验指标的因素及水平。对耗电量有影响的导向管结构参数有:导向管直径(mm),导向管长度(mm),管开孔率(%)。因此可以确定3个因素(A:导向管直径,B:导向管长度,C:导向管开孔率)。又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和经验,决定对3个因素各考察两个状态。即各为2个水平(A1:190mm、A2:210mm;B1:3 020mm、B2:3 500mm;C1:06%、C2:09%)。具体列出因素、水平表如表1-2所示。
表1-2粮食烘干机械试验的因素水平
因素水平
ABC导向管直径(mm)导向管长度(mm)管开孔率(%)
11903 0200622103 50009

(3)选择合适的正交表:根据该例是选定3个二水平因素,又不考虑交互作用,因此可选用简单的表。一般尽可能选用较小的正交表,以减少试验工作量。
(4)确定试验方案表:先作表头设计。即把要考察的因素分别排到正交表的各列上,各列号改成各因素符号。再将表中的各列字码换成对应因素的一水平、二水平,得到如表1-3所示的试验方案表。
表1-3烘干机试验方案

因素水平A直径(mm)(1)B长度(mm)(2)C开孔率(%)(3)指标耗电量(kW·h)yi
1A1 190 (1)B1 3 020 (1)C1 06(1)2A1 190 (1)B2 3 500 (2)C2 09 (2)3A2 210 (2)B1 3 020 (1)C2 09 (2)4A2 210 (2)B2 3 500 (2)C1 06 (1)

试验方案表具体给出了4个组合处理方案,即第1号试验条件为导向管直径190mm,导向管长度3 020mm,管开孔率06%;第2号试验条件为导向管直径190mm,导向管长度3 500mm,管开孔率09%……试验方案确定后,要严格按照试验号后面规定的试验条件进行试验,试验后将试验结果填在试验指标栏内。须指出两点:①试验号是某种试验条件的代号,而不是试验顺序。所以可以按照号码顺序进行试验,也可以打乱这个顺序,随机地进行试验。为了减少外界条件所引起的误差,应尽可能将试验顺序随机化。②试验号的数目与试验次数是2个概念。 在无重复试验的情况下,试验次数等于试验号数。在有重复试验的情况下,试验次数等于试验号数乘以重复次数。为了减少随机误差对试验指标的影响,一般将每号试验至少重复1次,用它们的均值作为指标值。
从这个试验方案里我们可看出按正交表安排试验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任一列中每个因素的各个水平,在试验中出现的次数相同(本例各出现两次)。
(2)在任意2列间,同一横行的任意两因素的不同水平所有可能搭配组合都出现了,且出现次数相等(本例各出现一次)。
(3)当因素A取A1时:A1B1C1——试验点1、A1B2C2——试验点2,B、C两因素的2个水平都出现了,且各出现一次;当因素A取A2时:A2B1C2——试验点3、A2B2C1——试验点4,B、C两因素的2个水平也都出现了,且也各出现一次。这样来看A因素由A1变化到A2时,其他因素B和C对指标的影响是相等的。因此比较这两组数的差异,可以认为主要是由A因素的不同水平变化造成的。同样,对因素B和C也有类似的情况。这就是所谓正交试验法的综合可比性。
(4)这是一种3个二水平因素的试验,全面试验有8种组合,可用一立方体表示所做试验的范围。每个因素的水平都用立方体的相应平面表示。见图1-1。左、右两平面表示A1、A2,上、下两平面表示B2、B1,前、后两平面表示C1、C2,各平面形成的8个顶点,表示8个全面组合试验条件。按正交表来编排试验只需做4次,这4个试验点的分布特点是每个面上都有2个对角点,每个点在每个平面上都独立占有2个边。显然这4个点在立方体上是均衡分布的,使每个试验点都有很强的代表性。正因为这种试验安排法有这些特点,才能做到试验次数少,而信息不少,达到用部分组合试验条件的试验代表全面试验的效果。
图1-13个二水平因素全面试验立方体
1122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
经过试验测得全部试验数据后,如何科学地分析这些数据,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是正交设计法的另一重要内容。下面介绍一种综合比较的极差分析法,也称直观分析法。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要解决4个问题。
(1)确定因素的主次,即被考察的因素中各个因素对指标影响的大小情况。
(2)分清水平的优劣,即各因素哪个水平对试验指标影响。
(3)初选较优生产条件(或较优设计方案)。
(4)展望进一步试验方向并确定生产条件。

抢先评论了 “农机试验设计”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设施农业土壤环境质量演变规律、环境风险与管理对策

EUR €93.99
加入购物车

新编肥料使用技术手册(第二版)

EUR €39.99
加入购物车

现代农业综合种植实用技术

EUR €23.99
加入购物车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EUR €31.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